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

大船離開的南京碼頭。正德的鑾駕一點一點變小,福船風帆升起,順流而下,好像是御風而行。

王陽明與朱厚煌並肩站在船頭。

王陽明說道:“殿下既然拜我爲師,我也不要知道殿下的學業(yè)如何?”

朱厚煌有些忐忑,他自己知道自己,他對儒學不過是泛泛而學,在王陽明這樣的大儒之下恐怕一句話都頂不住,但是身爲人子弟,也只能頂著。他默默回想小時間背得四書五經(jīng),一樣一樣流淌過心中,最後一要牙,說道:“王師請問吧。”

王陽明說道:“殿下對東雍之事的將來有何規(guī)劃?”

“啊?”朱厚煌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王陽明會問這個,一時間接不上來。

王陽明看到朱厚煌這個樣子,輕輕一笑說道:“怎麼,沒有想到我問你這個吧?你和他們不一樣,我教你經(jīng)傳,又有什麼用啊?難不成要你考秀才?你身爲雍國之主,對你的考題,就是你對雍國的戰(zhàn)略。”

“這個我在行。”朱厚煌心中大喜,說道:“王師,弟子在京師之中,就有所規(guī)劃。當初佛郎機使者南來,弟子以貴胄子弟的身份,與佛郎機使者想談,得到了一些泰西情勢。從其中發(fā)現(xiàn)了極大的機會。”

這樣的話,朱厚煌在正德面前說過還幾次了,早就輕車熟路。說起來非常流暢。一點也沒有不好意思的地方。

“西夷這百餘家來,版圖擴張,數(shù)以百倍,他們以航道爲主幹,以港口爲樞紐,以商貿(mào)爲財源。火器爲鋒矢,括地萬里,滅國無數(shù)。可謂兵威赫赫。”朱厚煌下意識爲西方人的臉上貼金。這不是因爲朱厚煌崇拜西方人,而是美國軍方的故計,誇大敵人的實力,纔好從國會弄經(jīng)費。

“這一件事情,我知道一二。”王陽明說道。

“王師怎麼知道的?”朱厚煌吃驚的問道。。

“任何在陛下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都不是秘密。”王陽明的話一點不錯,天下的中心在北京,北京的中心在正德身邊。

正德身邊的消息,都不知道被多少耳朵所關(guān)注。所以朱厚煌在正德身邊所說的話,幾乎都成了大明上層的公開的秘密,正德的南海都護府計劃,雖然談不上人盡皆知,但是該知道都知道了。

朱厚煌微微一頓,說道:“大明的藩王,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yè)。簡直就在養(yǎng)豬的,徒徒消耗朝廷錢糧一點用都沒有,已經(jīng)成爲朝廷的大患,所以弟子在北京之時,見西夷的世界地圖,見天地之廣闊,就心中生出這個注意,寧可與周制海外封建,也不願意作爲內(nèi)地藩王,還好皇兄寬厚恩準弟子,纔有弟子現(xiàn)在之舉。”

王陽明說道:“殿下所言,對解決宗藩徒耗錢糧的問題,也算是一個好方法,卻不知道,海外有這麼大的地方,能容納大明這麼多藩王。”

朱厚煌說道:“弟子之前不知道,再看過世界地圖之後,才發(fā)現(xiàn)山海經(jīng)也不見得都是虛言。東過大洋有一大洲曰美洲,面積之大,是我大明版圖的數(shù)倍之大,如果將大明藩王都分封到哪裡,說不定還不夠了。”

王陽明知道,將大明內(nèi)地的藩王移封海外,不是簡簡單單有地方就行了,是很複雜的,並不是每一個藩王都如同朱厚煌這樣好說話。

他打斷了朱厚煌的話,說道:“說東雍吧。”

“是,王師,”朱厚煌答應一聲,接著將他在東雍上的安排一一說出來,說道:“今年,以陸尚書之能,有寧王之亂中被髮配的亂軍,定然能將整個東雍填滿。到時候?qū)|雍全部開闢成良田,雍王一脈也能有沐王府世鎮(zhèn)之福,弟子也算是安心了。”

王陽明淡淡一笑說道:“如果殿下你僅僅想這樣,殿下也不會請我來的。”

朱厚煌嘿嘿一笑,說道:“王師,所料不錯。弟子也有一點妄想。”隨即他帶著幾分咬牙切齒的說道:“弟子與佛郎機人有所交鋒,兵敗之餘,被逼得簽訂城下之盟,如此奇恥大辱,弟子從來沒有忘記過,弟子想請師傅相助,爲弟子報此大仇。”

“哦,”王陽明看著兩岸風光,有一搭沒一搭的聽著朱厚煌說話。

朱厚煌看王陽明的樣子,問道:“王師?”

王陽明說道:“殿下想要報仇,要麼去請陛下出手報仇,要麼自己十年生聚十年修養(yǎng)然後報仇吧。”

朱厚煌長出一口氣,心中暗道:“要騙聰明人,實在是太難了,而且王陽明又是一等一的聰明人。”朱厚煌知道騙不過王陽明,定了定神說道:“王師,你怎麼看天道?”

王陽明說道:“你不知道嗎?天道者,天理也,心即理,就是人心。”

朱厚煌說道:“那麼如果先生去後,這世界上就沒有天理了?”

王陽明說道:“我心既沒,何言其他。”

朱厚煌說道:“自古以來日月往返,四時變化,在上古無人之時也是如此,當全天下之人死盡了也是如此,卻不知道先生的學說將這些放在何處?”

王陽明說道:“無人之上古時,有日月,有四時,汝何知之,天下之人死盡,有日月有四時,汝又何知之?不過臆斷之詞而已,臆斷之詞不可爲信,且人應先爲人,再言其他,自己心尚不定,大言天地之外,又有何意?”

朱厚煌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了,他明明不是這個意思啊?怎麼被撤到這個上面了。他定定了神,確定自己耍嘴皮子絕對不是王陽明的對手。準備藉助無所不能的託梅大皮,說道:“泰西將天下之間的學問,分爲兩種,一種是自然科學,就是指天地萬物的運行與規(guī)律,這是自然科學,另一種是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是指與人相關(guān)的一切學問,請問先生的學問之中,將自然科學放在何處?”

王陽明聽到這個說法,覺得耳目一新,隨即又覺得自然科學,在自己的學問之中,無處安置。似乎在儒家學說之中,也沒有地方安置,而且他覺得天下萬物本就是一體。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劃分也太過生硬了一點。

天地人爲三才,又豈能分開?簡直是誤入歧途。

王陽明說道:“聖道廣闊,夷人之學用來攻石尚可,如果癡迷於夷人之學,就有誤入歧途一嫌。”

朱厚煌頓時感到心灰意冷,暗道:“我請王陽明來,一來王陽明是當時儒家的領(lǐng)軍人物,二來比起王陽明的心學,程朱理學更讓朱厚煌厭惡。而且王陽明能在儒學上另立一支,說明他更有革新精神,本想請王陽明爲科學發(fā)展弄出一套支撐的理論,儒家的理論,卻沒有想到,居然是這樣的答案。”

朱厚煌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難不成他的所做所爲都做了無用功嗎?

“倒也算不上無用之功,最起碼,人人可以致聖賢的心學,要比程朱理學更加有活力。”朱厚煌也只能這樣安排自己。

王陽明說道:“而且,所以自然科學之論,我尚有不明之處,去東雍還有幾日,這幾日在船上,就請殿下給爲講解一些所爲的自然科學到底是何物?”

“是。”朱厚煌心中又燃起一絲絲希望來。希望王陽明能回心轉(zhuǎn)意。不過他也知道,改變一個人的信念,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如今所做的不過是盡人事而聽天命。

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八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zhèn)之戰(zhàn)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zhàn)八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zhàn)八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zhàn)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zhàn)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zhàn)記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zhàn)十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yún)海關(guān)下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zhàn)七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七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五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zhàn)四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zhàn)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zhàn)之前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xié)議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zhàn)之桑乾河前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zhàn)六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zhàn)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zhàn)七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六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zhàn)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zhàn)十三
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八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zhèn)之戰(zhàn)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zhàn)八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zhàn)八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zhàn)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zhàn)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zhàn)記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zhàn)十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雲(yún)海關(guān)下三第八十章 先鋒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四百二十四章 決策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zhàn)七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七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zhàn)五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zhàn)四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zhàn)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zhàn)之前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xié)議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zhàn)之桑乾河前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zhàn)六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zhàn)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六百九十四章 陷城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zhàn)七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六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五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zhàn)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zhàn)十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屏县| 峡江县| 上栗县| 巴彦县| 定兴县| 敖汉旗| 库尔勒市| 息烽县| 梁平县| 响水县| 施秉县| 河间市| 武山县| 钟祥市| 清水河县| 大荔县| 建始县| 札达县| 运城市| 九江市| 宁阳县| 方城县| 改则县| 普格县| 广元市| 洪泽县| 杭锦后旗| 平阳县| 日照市| 通化县| 曲阜市| 兴安盟| 两当县| 元朗区| 垣曲县| 东丽区| 大同县| 仁布县| 平凉市| 鹿泉市|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