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

“以爲孤的劍不利乎?”朱厚煌大怒,將手中的報捷文書狠狠的砸在桌子之上。他並不是對戚景通打了勝仗感到不舒服,而是對大肚王國敢出兵騷擾他的領地有一股被羞辱的感覺。

對所謂的大肚王國,朱厚煌根本以爲他們冢中枯骨。在北邊老老實實的等死便是了,居然敢出兵,簡直是蹬鼻子上臉,無法無天了。朱厚煌立即想出兵滅了對方。

“殿下,主不應怒而興兵。”朱裕說道。

朱厚煌深吸一口氣,將心中這一口惡氣,緩緩的壓制下來,說道:“朱傾說的是,孤先將這一件事情放一放吧。”朱厚煌一招手,汪直來道朱厚煌身邊,朱厚煌對他說道:“給楊先生傳話,讓他酌情封賞。”

汪直說道:“是。”

現在朱厚煌身邊大有不同,之前他輕裝簡從,身邊根本沒有什麼隨從,但是楊慎與吳太后都覺得這樣不好,一定要讓朱厚煌身邊多帶一些人。畢竟所謂的雍國繫於朱厚煌一身,一旦朱厚煌有所閃失,所有一切都前功盡棄了。朱厚煌因爲大病在生死之間走了一遭,越發明白了生命的脆弱與可貴,也就不反對了。

不過他身邊侍從都是他親自挑選的人才,比如汪直,提出土樓建議,還在汪家樓之戰的時候,堅守土樓,最後果斷出擊,是一個人才,還有一個俞大猷,俞大猷在汪家樓之戰中,身先士卒,勇不可當,而且是李良欽的弟子,朱厚煌自然要帶在身邊。

他們兩個年歲都不大,與朱厚煌年齡相差不遠,是朱厚煌能用一輩子的人才。

朱厚煌其實正在與朱厚煌談論雍王府學的事情。

朱厚煌請朱裕爲雍王府學的山長,但是朱裕卻不肯接受。朱厚煌沒有辦法,只有親自上門來請了,不想還沒有說幾句話。就來了一封報捷文書。

朱厚煌平息了心中的不滿,再次恢復平靜說道:“朱卿爲什麼不願意爲府學山長。”

“臣惶恐,臣對四書五經一竅不通,平生心力都在天文之中,如果爲府學山長,實在有誤人子弟之嫌。”朱裕說道。

“朱卿多慮了,孤從來沒有想要你教授四書五經,也沒有想讓你傳授經意文章。孤想讓你傳授的就是你所之所長。”朱厚煌說道。

“臣不明白,”朱裕還是直來直去的脾氣,說道:“定四時。協陰陽,以齊七政,固然是國之大政,但是舉國求之,卻有捨本求末之嫌。還請殿下深思之。”

所謂定四時,協陰陽,以齊七政,指的是古代天文學的應用,四時,是指確定四季的時間,協陰陽,這裡的陰陽所指的是陰陽消長。做具體的形象就是太陰,太陽,月亮在古代,被認爲是陰氣凝聚而成,而太陽,也是由陽氣凝聚而成的、七政是指北斗七星。

總體來說,中國古代在天文學上的重要應用,就是用來指導農業生產。最明顯的就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很明白的告訴所有人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穫,而二十四節氣是怎麼來的,是自古以來中國古代無數天文學家,不指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觀察,總結出來的規律,用於農業生產的。絕不是憑空出現,世界上也沒有什麼憑空出現的東西。

而這些天文學成果高度凝聚的成果是什麼,是曆法。

從炎黃二帝開始,就是古代帝王施政的重要措施,即便是到了明清,正統兩個字也是由曆法延伸出來。

但是以中國古代在天文學上的成就,想研究出一個合適的歷法,並不困難。雖然明代的歷法不準,但是明代現在所用的歷法,是大明鼎鼎的郭守敬的授時歷,在明朝被回回天文學家修改一番,被後世稱爲回回曆,這個用了將近兩百年的歷法,雖然不準了,但是誤差程度還在接受範圍之內,否則早早的會提出修歷了,不用朱裕來說。

不過即便是郭守敬編授時歷的規模之大,四海測量,北到北海,南到南海,占城,東到朝鮮,西到西域的測量。也沒有用多少人力,如果朱厚煌用朱裕當山長培育出來的天文人才,也沒有那麼的用處。

朱厚煌說道:“朱卿誤會了。”他輕輕一笑說道:“孤沒有想朱卿能培養出多少大家,而是想學以致用。”朱厚煌冷笑說道:“國朝以八股取士,所學的四書五經,不過是敲門磚而已,成了進士之後,有幾個人再看一眼啊,所以孤的府學一定要學以致用,不管學什麼必須學以致用。而以孤的意思,孤將來所你需要的官員,必須有一定的算學上的能力,斷斷不能斷案託付於師爺,錢糧也託付於師爺,要他何用?孤何不請這些師爺做官。所以孤在府學之中設立算術,刑名之學,與四書五經分庭抗禮。爲了矯枉,?不得不過正,故而,孤想請朱卿爲府學山長,當然了這是原因之一。”

朱裕乾乾淨淨,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朱厚煌喝了一口茶,說道:“不知道,經緯朱卿準備的怎麼樣了?”

朱裕有一點遲疑,最後咬牙說道:“其實,早就差不多了。”說出這一句話之後,朱裕整個人好像輕鬆多了。他繼續說道:“其實殿下所求一點也不難。古時就有用天文測量地理的概念,說差一度,相隔千里,不過後來才知道不過是謬論而已。不過,在前朝時,郭太史在測量日食的時候就發現,在西域觀察是日全時,在中原卻是日偏時,或者不食,發生的時間也大不相同,殿下的想法,也就是按照這個原理,所謂的天鍾法是也。然此事說難不難,從三國之事的步天歌開始,歷朝歷代測量星圖,應有盡有,本朝也有測量,不過是在國初而已。雖然相隔百餘年。但是星辰的移動不會那麼快,殿下直接拿來用便是,至於月亮的運行軌跡,這些研究從晉時楊偉,到宋元之交,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雖然時代有些久遠,誤差是有的,不過殿下不要求多精確現在就能拿來用。可以說從理論上已經完成大半了。只是經度需要一個起始經度,所謂本初子午線是也,卻不知道何處開始。這一點不解決,剩下的不知道怎麼進行了。”

朱厚煌大吃一驚,所謂隔行如隔山,以爲很難的東西,用古人刪刪減減的東西就能用。朱厚煌不得不承認我們老祖宗給我留下的底蘊之深。只是他臉色勃然做色道:“既然如此,你爲什麼騙孤?”

“臣沒有欺騙殿下。”朱裕說道:“剩下想要進行,也需要大量詳細的測量。只是這些不過是對照收尾工作。最爲繁瑣,也消耗時間。不過殿下想要得到精準的星圖還是需要以重現確定周天星圖,並且以重新測量白道,所花費的時間精力,是這個簡易版本的數倍。”

朱厚煌也能猜出來朱裕的一些心思,無非是他的精力從來不在經緯度上面,而是在曆法之上,在他的眼中,曆法的重要性比所謂的天鍾法重要不知道多少倍了,只是自己對他不是加官又是賞銀。讓他有一點過意不過去了,這才說了出來。

朱厚煌的眼睛之中閃過一絲殺機。隨即收斂起來,朱厚煌不知道什麼時候不允許別人違逆自己了。不過朱厚煌也知道,在天文上,現在根本沒有人能代替朱裕。

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
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八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寿县| 汽车| 都兰县| 南乐县| 定南县| 刚察县| 大竹县| 姚安县| 双辽市| 灵石县| 修武县| 舞阳县| 大田县| 靖江市| 洪湖市| 大城县| 吉木乃县| 红桥区| 玉山县| 嵊州市| 临洮县| 芦溪县| 新津县| 鲁甸县| 白沙| 依兰县| 水富县| 张家界市| 丰镇市| 娄烦县| 杭锦后旗| 天柱县| 汕尾市| 宁津县| 扎鲁特旗| 巴东县| 宁波市| 诸城市| 齐齐哈尔市| 莆田市| 额济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