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

鄭氏內部的意見都不統一。

這樣的不統一,已經由來以久。

鄭氏之中,有的人與鄭太后,鄭綏兩支關係比較近,自然與莫氏作對。而有一部分與這兩支比較疏遠。不願意壓上身家性命與莫氏作對。這樣的矛盾由來已久。

“夠了。”鄭氏族長說道:“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我只是告訴你事實而已,毋庸置疑的事實。莫氏要對付我們,要對付的是我們鄭家,不是那一支。”

鄭氏族長目光好像是刀子一樣,掃過所有人,說道:“莫氏一動手,那一支的下場都是一樣的。”

誰都不敢直接對接鄭氏族長的目光。

鄭氏族長說道:“現在報出你們能動用的所有壯丁與兵甲。”

“壯丁八十人,甲冑三十副,刀槍都有。”

“壯丁一百三十人,甲冑六十副,刀槍都有。”

“壯丁七十人,甲冑七十副,還有虎蹲炮一具。”

------

這就是鄭氏的底蘊。

鄭氏各房只要湊一湊,就湊出了甲士好幾百人,壯丁千餘人。這些人都是鄭氏的子弟兵。

又鄭氏各房子弟當軍官,由各房的家生奴當士卒,這樣的配置,在冷兵器時代也算是很好的配置之一。

英國的龍蝦兵就是這樣的配置。曾國藩的湘軍也是這樣的配置。鄭氏族兵雖然是臨時糾結在一起,但是戰鬥力並不弱。

其實,歷代將門都有這樣的,大明各勳貴本來也是這樣的,但是經過一場奪門之變以後。皇帝發現,原來大明的勳貴能在一天之內拉起數百甲士,幾家勳貴聯合在一起,就能將大明的皇帝換一個。這實在太危險了。

所以各級勳貴家丁這才被廢除了,從此之後,大明勳貴幾乎徹底從武將的角色之中脫變成了文不成武不就的廢物。

而安南這來還保留著這樣的風氣。鄭氏這一千多人,足以決定一場戰鬥了,用來裡應外合。絕對沒有問題。

鄭氏都準備好之後,立即讓吳鳳儀出城向朱厚煌回報。

鄭氏準備的這幾天,朱厚煌也都準備好了。

白藤江先疏通了主幹道,讓艦隊將軍隊從海防運輸過來。一萬雍軍,一萬占城軍並帶有數千俘虜作爲民夫,再加上從船上運輸下了的百餘門火炮。就在升龍東南方向安營紮寨。而莫登庸近十萬大軍,爲了緩解急速行軍的疲勞,這幾日,莫登庸每日行軍不過十餘里,此刻就在升龍之南安營紮寨。升龍,雍軍營寨,莫登庸的營寨,此刻形成一個三角形。

而此刻吳鳳儀進入了朱厚煌的營寨。

朱厚煌的營寨是靠著江水,是一個水陸聯營。雖然有大部分船隻都在運輸軍隊,也就數艘戰船停靠在臨時的碼頭之上。

整個軍營分爲數部分,一部分是水營,水營規模並不大,只是一個臨時停泊點。而陸上的軍營也分爲三部分,最中間的位置就是雍軍,而偏後方的位置就是占城軍,而分散到各地當苦力使用的就是水師俘虜。

“舅舅,你身體怎麼樣了?”朱厚煌見了吳鳳儀第一句話說道。

吳鳳儀說道:“臣的身體不用擔心。還請殿下放心,城中的事情都已經辦好了,鄭氏已經答應了做我們的內應了。”

朱厚煌說道:“太好,今日之戰,如果能勝,舅舅當爲首功。”

眼看莫登庸與升龍城合流在即,朱厚煌表面上聲色,但是內心之中,卻已經有些焦急了。

將百餘門佛郎機炮集中使用,朱厚煌相信野戰之中,縱然是莫登庸有十萬大軍,也不是自己的對手。

ωwш⊙ Tтkǎ n⊙ c○

但是十萬大軍如果在一座城池之中,就另當別論了,說不定朱厚煌只能逼莫登庸簽訂城下之盟。

但是朱厚煌勞師動衆,豈是區區城下之盟,可以滿足他的。

所以是否能在雙方會師之前,先行奪取升龍府,就是此戰的關鍵。

所以朱厚煌說吳鳳儀爲這一戰的首功,是誰也無法反駁。最少現在無法反駁。

吳鳳儀一邊推辭一邊將城中的所有情況說給朱厚煌聽,特別是鄭氏與莫氏之間的齷齪之處。

朱厚煌問道:“那麼說今天晚上,子時中南門嗎?”

“不是。”吳鳳儀說道:“這個時間,是騙莫氏的,真正的時間是,今天晚上亥時末在東門。”

朱厚煌說道:“好,舅舅下去休息吧,孤這就開始準備。”

吳鳳儀說道:“殿下,這樣的行動,沒有錦衣衛盯著,臣不放心。臣與殿下約定,沒有臣的信號統統爲假。殿下要多加小心。臣要馬上回城。”

朱厚煌豈能不知道輕重緩急,不好勸他,說道:“好,你就靜候舅舅佳音了。”

吳鳳儀來去如風,再次回去了。不過即便他回去了,也必須等到晚上才能被鄭氏的人接應進去,現在升龍早已滿城戒嚴了。

等吳鳳儀走後,朱厚煌立即傳令下去,說今晚有戰事,他還多了一個心眼,說是子時中偷城。

等一切準備停當之後,朱厚煌緩緩的平靜心思。

臨戰之前,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當了。

在朱厚煌營地西南方向幾十裡外。莫登庸也在巡營。

莫登庸有賴於陳權在白藤江給不他爭奪的時間,他讓連日行軍疲憊的士卒休息數日。想不讓他們休息也不行。

在火器普及之前,打仗從來是一件體力活,不將體力蓄養到完美狀態,就去上陣殺敵,那簡直就是在找死一般。

莫登庸巡營一番,看著士卒的精氣神,心中暗道:“差不多了,這精氣神可砍一戰了。”

“殿下,升龍城來報。”一個士卒單膝跪地呈上一信筒。

莫登庸打開蠟封,從裡面掏出來一卷書信,打開一看,卻是莫登瀛回報情況。

莫登庸一字一句的讀了下來,莫登瀛將所有情況一一彙報上來,沒有一點遺漏,莫登庸粗看,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越看越覺得有些事情不大對頭。但一時半會卻又想不到什麼地方不對。

他之所以停在城外不遠,而頓足不前,一來就是士卒千里行軍太過疲累了。再往前就在明軍交戰範圍了,他不想冒險,第二,就是他如果進了城之後,以他的威望,自然是百獸低頭,根本沒有誰敢冒頭,怎麼引蛇出動。

他暗暗推敲了好幾遍,但是還是找不到毛病所在,只是心中的不安還在。暗道:“如果範嘉謨在升龍,我必然高枕無憂。可惜啊。”

一想起範嘉謨之死,他內心深處就隱隱作痛,對明軍又多了幾分憎恨之心。

因爲他現在已經知道了,婚禮上行刺他是大明錦衣衛策劃的。

這一股不安之心,一直在他中浮現,好像是第六感一樣。讓他恍然想起當初提拔他的穆翼皇帝被殺的時候,那時候就是這種不安。

他暗道:“莫不是升龍有變嗎?”當初是範嘉謨幫助他轉危爲安的,而現在卻沒有了範嘉謨,讓他如何能放心的下。

“不行,我還是提前拔營回升龍吧。”莫登庸心中暗道:“現在戰鬥力恢復的差不多了,如果明軍敢出擊,我就讓他知道安南不可輕辱。”

莫登庸沒有發現,他遇見明軍,就下意識的將自己放在弱勢一方,渾然沒有想到,明軍一方只有二三萬人馬,不超過五萬,而他有近十萬大軍,其中差距如此之大,還存這般心思,看見大明在安南積威之盛。

莫登庸立即傳令下去,拔營回升龍。

不過即便莫登庸現在拔營,到了升龍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九章 打虎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
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七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寶座的誘惑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四十七章禮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九章 打虎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六十八章 白藤江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大港区| 黄大仙区| 兴仁县| 团风县| 靖安县| 集安市| 仪陇县| 辽阳县| 遂昌县| 朝阳区| 德化县| 普定县| 高阳县| 南安市| 甘孜县| 米林县| 凉山| 定陶县| 自贡市| 陕西省| 错那县| 綦江县| 宜良县| 黄梅县| 龙游县| 晋中市| 满洲里市| 哈尔滨市| 霍邱县| 万安县| 云阳县| 中山市| 都安| 自治县| 射洪县| 泰州市| 镇沅| 理塘县| 山阴县| 竹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