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

朱厚煌離開了東雍百餘日,大該三個月上下。

寧王起兵平定,只不過用了四十五天而已,剩下的時間,朱厚煌都在正德身邊。雖然稱不上勾心鬥角,但每每還是提著小心,伴君如伴虎這一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不管正德對朱厚煌多好,朱厚煌在正德身邊,都有一絲緊張之意。

雖然有陸完的處理東雍事務,緊急的事務還能一路送往安慶,但是依舊遺留了不少事務,將王陽明安頓在大員府學之中,與朱裕爲伴之後,就開始處理大員遺留下來的事務。

首先來的是陸完。陸完作爲雍王長史,其實幹的就是雍王相的工作。朱厚煌在的時候,都很在意陸完的權威,不會輕易繞過陸完下達命令,凡是在陸完管轄的事務,都是與陸完商議之後,才下達命令的。

陸完說道:“剛剛過了春耕,春耕這一段時間,無法役使百姓,故而這一段時間,所有工程都沒有什麼進展,不過如今所有春耕都已經完成,去年開墾的土地都全部耕種過了,按產量估計,今年的糧食,東雍就能供應一部分,不過聽說,殿下從江西帶來很多人口,我必須提醒殿下,如今我們的糧食儲備,根本養不過這麼多人。”

朱厚煌即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糧食缺口,讓朱厚煌有一點頭大。

東雍缺乏糧食,那是真缺乏,不是假缺乏,連東雍民間也沒有多少糧食。可以說整個東雍十幾萬,都指望著朱厚煌吃飯的。

糧食缺口想不大都不行啊。

朱厚煌說道:“這一點孤記下來了,卻不知道還有什麼問題?”

陸完說道:“我聽東雍老人說過,東雍用吏試來選拔人員,不管怎麼樣,請殿下儘快再進行一次吏試吧。人手不夠了。”

朱厚煌對於這個問題,早已有所預料。

自從朱厚煌來到東雍之後,人手的缺乏,一直困擾著朱厚煌。

朱厚煌身邊的人他自己提拔起來的人並不算太多,大多數人都是唐寅,楊慎,乃至現在陸完推薦過來的。

也是這個現實的原因,讓朱厚煌對長史的權力有所讓步,與之共治東雍。

而陸完剛剛到東雍也不過幾個月,他也帶了好些幕僚來的,只是現在又不夠用了。

朱厚煌說道:“這個事情孤還注意的。立即著手去辦,不過最近又有什麼事情缺少這麼多人手。”

陸完說道:“我聽聞殿下將帶來大量人手的時候,就已經先搭出幾個縣的架子,等人來了,立即就充實的起來,地址也選好了,就在雍江左近,以及大員以南一帶,從北港到大員的道路,遇見了沼澤地形,十分不好弄,估計要數年之功才能貫通,不過我已經弄出替代的辦法了。就是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遇見河口再次繞過,如此一來,就容易的多了。”

朱厚煌點點頭,忽然想道了什麼。說道:“陸師,如今糧食緊缺,能否令百姓出海打魚,魚獲能不能成爲糧食補充的一部分。”

陸完說道:“這個問題,我會注意的,等下去,我就去試試。”

陸完又與朱厚煌說了很多事情,大大小小的事情,無非是雍江堤壩的進度,已經各個縣城選址的問題。以及山中蠻人的問題。

這些朱厚煌都不在意,唯獨山中蠻人的問題,朱厚煌問了問。

不過山中蠻人在護蠻軍的打擊之下,已經遁入深山,不足爲害了。

朱厚煌在心中緩緩的在護蠻軍這三個字上面,打上著重號。

朱厚煌對民政上的事情,可以不注意,但是對任何成建制的武力都十分看中,護蠻軍本就在朱厚煌的信任圈子裡面在外延,如今又被陸完用得如此順手,朱厚煌不警惕纔怪的。他心中暗道:“雍王親軍傷亡慘重,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擴軍。不擴軍不行了。”

如何君王都是多疑的,朱厚煌之前以爲他們都神經有問題。但是真正坐上這個位置才知道,不是那樣的。

現在的人可能有法律保護,但法律可以保護每一個人,唯獨保護不了君主。朱厚煌雖然知道他是大明的藩王,他身後是整個大明,即便是他手裡面沒有一個兵,陸完也不敢動他一根指頭。

但是朱厚煌絕對不能容忍這種失衡,權力的失衡。

朱厚煌設計的雍國體制,其實是軍民一體。陸完看上去只能驅使縣兵,讓這些縣兵幹活,其實這些縣兵搖身一變,就能成爲軍隊,或者他們本質上就是軍隊。

之前朱厚煌靠著自己親軍,與水師能與陸完手中的權力形成制衡。

因爲朱厚煌手中的親兵不過千餘人,不過他們都脫產軍人,是朱厚煌訓練好的精銳,不要看陸完手中人手不少,即便他將這些人都集結起來,朱厚煌也有信心將他們打崩。

但是現在朱厚煌手中的親兵傷亡過半,有很多人都必須退役,朱厚煌能動用的武力,除卻水師之外,已經少於陸完了。

陸完必須恢復這個平衡。所以擴軍勢在必行。

陸完最後說道:“對了,新立幾個縣,名字還沒有定下來。還請殿下賜名。”

朱厚煌看著地圖,這新立幾個縣都是在臺南,他也沒有多在意,只是指著後世高雄的地方,說道:“這裡就叫陽明吧。其餘的名字就請陸師來定吧。”

朱厚煌很滿意陸完。因爲陸完懂的分寸。

該攬的權力,陸完一點沒有避嫌。但是不該攬權的地方,他是一點也沒有碰。比如吏試問題。

陸完不知道該怎麼組織一場考試嗎?不是,陸完不能。比如這些新縣的名字,陸完難道不會取嗎?不是。這些地方都是朱厚煌的權力範圍,所以陸完都避嫌。

朱厚煌與陸完談過一些,第二個進來的是許鬆。

許鬆一進門就大禮參拜說道:“臣少府丞許鬆拜見殿下。”

許鬆還是那一種一板一眼,從來不肯失禮的態度。

朱厚煌說道:“大兄何必多禮,少府情況如何?”

許鬆說道:“江南之事,已經商議停當了,特別是殿下在安慶之役中的表現,讓江南一帶的人都高看殿下一眼。話都好說了。”

朱厚煌說道:“其他的事情先不要說,只說,這一次有幾十萬移民,你有能力將人給運出來嗎?”

許鬆說道:“能力是有的,不過需要請水師幫忙。”

朱厚煌點點頭,他知道這一點。雍國的船隻一半在水師手中,一半在少府之中,在少府之中的船都是一些小船,商船,真正運載量大的船,都在水師。故而許鬆請水師幫忙,朱厚煌也是早有預料的。

朱厚煌點點頭說道:“好,這一件事情,孤應允了。”

“殿下,”許鬆說道:“有一件事情,我必須先告訴你,雖然吳大人就在外面。他一會兒也一定會向殿下說明,殿下我們沒有錢了。”

“孤知道。”朱厚煌對於這一點都非常清楚。

“不,殿下您不清楚。”許鬆說道:“以爲日本航線與南洋航線兩道航線的財力,只能支持陸尚書的東雍開拓計劃。殿下一下子弄過來這麼多人,不管是從糧食上,還是從銀子上,東雍都承受不起,而且殿下還要抽調少府的船隻去運輸人口,如此算來,財政上的缺口只會更大,到大,不可能承受。臣不知道這樣下去,東雍的財政能支持多久,但是臣知道,這個時間定然不會超過三個月。”

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
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华池县| 朝阳县| 阿合奇县| 常州市| 栖霞市| 从江县| 桂阳县| 乌拉特中旗| 古蔺县| 拜泉县| 米脂县| 房产| 康定县| 宁乡县| 依兰县| 玛曲县| 新晃| 霍邱县| 沂水县| 沙雅县| 靖边县| 关岭| 霍林郭勒市| 永登县| 东乡县| 锦屏县| 广南县| 宝丰县| 白沙| 开平市| 玉田县| 和龙市| 岱山县| 阳朔县| 丽水市| 马关县| 大渡口区| 榆中县| 阿坝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