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

朱厚煌問道:“爲什麼糧食這麼少,而錢卻不少?”

王九川說道:“臣問詢過,古晉土地肥沃,陽光充足,一年三熟,但是正因爲如此,古晉從事農業的人並不多。”

朱厚煌萬萬沒有想到是這個問題。

其實古晉周邊有一條不算太小的河流,在赤道附近水土,什麼的都很適合農業生長,但是農業技術低下,收穫不多,再加上古晉不管怎麼說也是一國之都,有下面的部落上貢。糧食壓力不大,所以對積蓄糧食來說,並沒有什麼積極性,反正三個月下一季糧食就上來了。

所以說很多問題都是人的問題。

王九川說道:“臣已經有所準備,臣這一段時間,會在古晉狠抓農業,一定將將古晉建設成殿下的糧倉。”

朱厚煌說道:“王大人不可本末倒置,你在古晉首先要保證古晉是東雍的古晉,然後再考慮糧食問題。”

王九川聽朱厚煌的語氣就知道朱厚煌不滿意了,只能低頭聽訓。

朱厚煌說道:“汪直。”

“臣在。”汪直猛地站起來說道。

朱厚煌說道:“孤要與佛郎機做戰,無心分心古晉,安定古晉的任務就交給了你。”

汪直說道:“臣定不負殿下所託,有臣在一日,古晉就是殿下的古晉。”

朱厚煌說道:“非常時期,當行非常手段,若有不服者,可以讓張翰出手。”

汪直心中一凜,知道朱厚煌對回回教厭惡之極,讓張翰出手,張翰出手幹什麼,當然是屠殺了。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文明國度,所以大開殺戒,大肆殺戮,從來不被主流輿論認可,朱厚煌也是無奈啊,像對印第安人的大屠殺,在中國根本不可能有,否則主持者還要不要名聲了。

所以朱厚煌只能暗示一下,點到爲止。即便如此朱厚煌也知道,大規模屠殺不可能有,最多是殺雞儆猴,或者說殺猴儆雞。

汪直只能凜然說道:“是。”再多的話一個字也不往外吐。唯恐被朱厚煌多給一個殺人指標之類的東西。

汪直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但這東西是一個黑點啊。

將來東窗事發,說不定自己就要給殿下背黑鍋,有些東西能背,有些東西不能背。最少汪直不情願背這個黑鍋。

無他,因爲東雍的光明前程。

如果東雍沒有什麼光明前程,汪直反而不在意了,正因爲大家都看出來東雍的前程光明,有些東西就不得不注意了。

他們與朱厚煌見面的時間多,對朱厚煌很是瞭解,知道東雍現在的體制還不健全,如果健全之後,定然會有什麼御史大夫之類行駛監督權的官僚,自己這個黑點,說不定將來就成爲一大障礙。

特別是汪直讀了《大明會典》,又結合現實,看到大明言官的厲害,越發是如此了。

愛惜羽毛,也算是高官的通病了。

一瞬間汪直準備回去給張翰加加擔子,他不是想報仇嗎?就讓他一氣報個夠吧。

朱厚煌說道:“舅舅。”

一直在一邊沉默的吳鳳儀說道:“臣在。”

朱厚煌說道:“孤要你派出一些錦衣衛將本地遺留的官吏,好好調查一遍。有些人不能留下來。”

吳國舅會意,他知道朱厚煌所說的不能留,不是要殺了,而是一些教徒不能在官府做事。王九川身爲古晉令雖然從東雍帶來一批人手,但是大部分人手,還是在古晉本地招募的。所以必須審查一遍。

既然回回教在本地已經如此強勢了,如果再讓他們滲透進入官府,將來還怎麼限制。恐怕在今後,任何官員都不得信奉回回教將成爲一個潛規則了。

朱厚煌與這幾位商議了一下如果整合古晉爲我所爲,最後說道:“都下去將好好辦差。”

“是。”幾個齊聲說道。一併下去了。

朱厚煌剛剛讓幾個人下去,李良欽就進來了,說道:“殿下,許鬆許大人來了。”

朱厚煌說道:“將他帶過來。”

不一會兒,許鬆就過來。

朱厚煌問道:“結果如何?”

許鬆說道:“臣不知殿下深謀遠慮,還請殿下降罪。”

朱厚煌一聽此言,就知道許鬆定然是碰了釘子,他冷笑一聲說道:“別拍馬屁了,說情況如何?”

許鬆說道:“臣此言句句出自內腑,佛郎機人狼子野心,所謀甚大,臣與佛郎機人只達成一項協議,就是,雙方轉移到暹羅交易。”

暹羅交易?朱厚煌不用去看南洋地圖,他參照後世地圖繪製出來的南洋地圖,早就深深的印在朱厚煌的腦海之中,不用去看。只需閉上眼睛,暹羅的位置就顯示在自己的腦海之中。

在朱厚煌想來暹羅有一點遠,東雍的勢力有一點鞭長莫及,不過也好,最少現在佛郎機人的勢力也沒有深入到暹羅,而且暹羅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也讓他不會輕易得罪大明。安全之上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大兄就早日回到東雍吧,前線所需千頭萬緒,極力需要後方支持,火炮,船隻,彈藥,這三項都需要少府供給。所以你回去之後麻煩事情還多得很。”

許鬆說道:“臣聽命。”

“殿下,”李良欽猛地闖進來說道:“急報,許棟大人親自送過來的。”

朱厚煌眉頭一皺,知道事態嚴重了,否則也不會讓許棟親自來送情報。“讓他進來。”朱厚煌說道。

許棟就在門外,隨即進來行禮道:“拜見殿下,”他擡頭一看發現許鬆也在,說道:“拜見大哥。”

許鬆一聽皺起眉頭說道:“在家爲兄弟,入仕爲臣僚,請稱呼我許少丞。”

許棟說道:“知道了許少丞。”他沒有功夫咬文嚼字,說道:“殿下,佛郎機船隊出動了。”

朱厚煌一直等著這個消息,當真正聽到的時候,反而覺得有一些輕鬆,說道:“在什麼地方,有多少船隻?交手了嗎?”

許棟說道:“只有五艘戰船,已經繞過了達都角。”

所謂的達都角就是古晉以西,好像是倒勾一樣深入大海的角落,古晉所在位置,正是一個向海岸線凹進去的角落,而向西邊突出來的地方就是達都角。

朱厚煌說道:“已經到了家門口才發現?”他有一點不滿。

這一段時間,朱厚煌一直在正好古晉的人力物力,但並不是說東雍水師就沒有一點任務了,恰恰相反,他們的任務很重,最大的任務是測量這古晉以西大片海域的水文。

其實這一片海域對東雍的船隊來說,並非什麼陌生的地方,作爲馬六甲做大貿易伙伴。船隊之前也來往於馬六甲,自從澎湖和議之後,來往就少了,不過依舊有來往。但是這些只是路過而已。

朱厚煌估計他佛郎機交戰的範圍,不會超出,馬六甲與古晉之間的海域,故而提前做好準備。讓朱厚煌在佛郎機船隊完好無損的情況下去攻擊馬六甲的港口,朱厚煌纔不會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朱厚煌一邊穩定古晉局面,將古晉轉化爲自己最牢固的後勤基地。另一邊就在等,等佛郎機人進攻。他就不相信,佛郎機人會坐視朱厚煌在南洋站穩腳跟,其實朱厚煌剛剛來古晉的時候,佛郎機人沒有出現,他已經很驚訝了。

不過,此刻他們終於出現了。

“大海茫茫,也許是海面錯過了。這是達都角上瞭望手發現的。”許棟說道:“臣已經派人去迎戰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九章 打虎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十章 封賞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
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九章 打虎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四百九十章 正德北歸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九十五章 帝崩五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二十章 經緯【3】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五十章 封賞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三百四十六章 雙城戰記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祿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界首市| 虞城县| 佛山市| 遵化市| 轮台县| 拉萨市| 伊川县| 鹤岗市| 抚远县| 和顺县| 婺源县| 曲周县| 山西省| 长垣县| 昌黎县| 南投市| 定结县| 苏尼特左旗| 昌黎县| 南宫市| 蒙自县| 澄江县| 怀安县| 军事| 攀枝花市| 镇安县| 巴东县| 克东县| 正阳县| 南阳市| 兴和县| 桃源县| 霍邱县| 天祝| 永春县| 台山市| 凯里市| 安泽县| 安仁县| 吉水县| 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