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

楊慎來得不快,到了第二日,纔來到朱厚煌身邊。

朱厚煌將情況告訴了楊慎。

楊慎眼睛之中閃過一絲精光,暗道:“機會來了。”

他爲什麼來東雍,固然是爲了能夠建功立業,但是未嘗沒有想爲父親報仇的意圖。只是他更知道,他這個意圖所有人都知道。所以他越發不能著急。

並不是所有人都想起兵靖難的,連朱厚煌自己也在猶豫徘徊,以王陽明爲首的一大批人都在努力打消朱厚煌北上的意圖。

很多南洋人也不想北上打仗,因爲南洋所有人的根底淺薄之極,沒有中原的文化底蘊,所以一旦靖難成功,南洋本土人士,定然會被大量中原人士給邊緣化。

朱厚煌瞭解到這些,纔對北上靖難的事情猶疑起來。

時間越長,朱厚煌身上雍王的屬性就越多,而朱厚煌本人的屬性就越少,皇帝都做不得快意之事,更何況雍王啊?

朱厚煌不能違背雍國的利益做事,否則會被很多人反對的。

即便這些反對阻止不了他,但是對東雍的發展也沒有什麼好處,還會加深內部隱患。

不過,楊慎覺得他有辦法,讓大明與東雍不得不戰。

楊慎說道:“殿下,黃錦是嘉靖的親信,是嘉靖的眼睛與耳朵。所以如何對黃錦,取決於大明與東雍的關係。只是不知道殿下想如何對北京。”

朱厚煌說道:“楊先生不想報仇嗎?”

楊慎說道:“想,但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不能因爲一己之私,將兩國陷入戰亂之中,所以是戰是和,需要殿下拿注意。”

朱厚煌忽然站起來,問楊慎說道:“楊先生,你看孤這南鬥宮,比不比得上紫禁城?”

楊慎在北京的時候,也是宮中的常客,對紫禁城風格也是很瞭解,說道:“殿下南鬥宮勝在氣魄,而紫禁城勝在精巧。”

朱厚煌看著外面一左一右的兩國塔樓,上面有士卒行走,不過依舊沒有南鬥殿高,朱厚煌說道:“現在南都不過是一座空城,十年之後,孤這南都絕對不亞於北京,先帝對孤寄望深厚,爲何如此,不就是因爲孤能開疆擴土嗎?之前孤也有爲先帝報仇之意,不過,”朱厚煌頓頓了,掠過楊廷和的下場。繼續說道:“事到如今,這心思也就淡了。只要嘉靖與孤井水不犯河水,孤也就不管北邊的事情了,今生今世,不踏足中原一步,也是可以的。”

朱厚煌最恨的人誰?

是楊廷和。而不是嘉靖。

畢竟是楊廷和背叛了正德,作爲正德最信任的朝臣,卻否定了正德的一切,乃至於連身後之名都毀的一乾二淨了。

是,正德並算不上一個文人口中的好皇帝,與孝宗弘治皇帝,根本沒有辦法比,但是並不是正德就差勁到是天下倒數昏君。

正德時期,劉六劉七之亂,被平定了,寧王之亂,被平定了,北方蒙古也安分下來,還有這樣那樣的災害都被賑濟了。

也許有人說,這是正德接受了弘治皇帝給他的基業。但是儒家不是有尊者諱嗎?之前的成化皇帝,還有被俘虜的英宗皇帝,正德的評價爲什麼這麼差,特別是這幾年大明的思潮,都是撥亂反正。

既然有正了,那麼誰是亂。

自然是正德是亂了。

簡直是將正德打翻,再踩上一萬隻腳。

在朱厚煌看來,不過是欺負正德沒有兒子而已。否則嘉靖留下的爛攤子,比正德大的多,但是嘉靖的評價,與正德相比,簡直是強太多了。

一想到這裡,朱厚煌就氣憤。

他之前看正德,不過歷史上一個人物而已,但是現在想起來,卻是自己的長兄,最提攜自己的上司。而且是致力於開拓進取的同志。

不管是那一點,他都不想看到那些文官士大夫對正德的詆譭。特別是楊廷和。楊廷和作爲正德時期的首輔,在正德殆政情況下,幾乎所有國家運轉都是在他手裡,他正德在的時候,不敢直言勸諫,等正德死後全部翻盤。

就是一個欺軟怕硬的東西。

朱厚煌可以原諒楊慎,但是絕對不可能原諒楊廷和,楊廷和之死,在朱厚煌心中簡直是死的好。死的太好了。

不過,不能在楊慎面前這麼說。

朱厚煌絕對自己的基業將來不下於大明,而最大仇人,楊廷和也死的這麼憋屈。心中悶著的氣,十成去了七成。

他理智的去想,他即便回去之後,打敗嘉靖容易,但是在大明變法困難,除非他將大明殺的血流成河,否則幾乎不可能,變法成功,將大明扭轉方向。

即便他是皇帝。

很多局面不是以皇帝想法而轉移的,在大明尤其是這樣的,在大明雖然不是一個宗教國家,但在某些方面也不算是一個完整的世俗國家,爲什麼?

因爲這些文官看來,是道統大於法統的。

就是理學的道德規則,要勝過大明皇帝的權威。特別是朱厚煌作爲一個國王時間越長,越發明白這一點。

大明皇帝不是至高無上的,他是在道統之下。很多人以道統的名義壓制大明皇帝,而且大明縣以下的統治全部崩潰,就在這些掌握在道統的人手中。

唯一好的是大明皇帝是道統的一部分,不會出現某些地方大毛拉以某經的名義反對皇帝。

朱厚煌每每想起,他不過是想要幾百根合格的火槍,就能逼死人。這一件事情,對於自己能不能成爲大明的中興之主,就心中疑慮。

當然朱厚煌眼中的中興,絕對不是文官士大夫眼中孝宗那樣的中興。

一方面,是雍國的開國之主,雍國雖然小,但是潛力很大,朱厚煌覺得自己努力一輩子,可以在東南亞建立起一個大帝國。不遜色於大明的帝國。

這個選擇的兩項在朱厚煌心中徘徊了很久。終於他下定決心了。

不管怎麼樣的戰爭都會給百姓帶來極大的災難。朱厚煌決心踏踏實實做自己的事情,不去想大明皇帝的事情。

楊慎不知道朱厚煌心中怎麼想的,他有些失望,但是很快就抖擻精神,說道:“殿下既然如此說,那麼就示之以弱,討好黃錦便是,黃錦身爲太監,最愛黃白之物,只要滿足了他,不讓他在嘉靖身前說壞話。就行了。”

朱厚煌有些差異,說道:“就這樣就行了嗎?”

楊慎說道:“殿下不必擔心,大明不是東雍,殿下示之無征戰之心,又餵飽了黃錦,日後態度恭敬一點,多派人去北京送送禮物,說不定,嘉靖連海禁都能放開。”

朱厚煌上一輩子,也沒有接觸過太監,而這一輩子,一般都是太監來討好他,而不是討好太監,而且他身份尊貴,對太監說兩句好話,也算得上討好了,怎麼與太監打教導,並不瞭解,想來多塞錢,大概就對了。

“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朱厚煌說道:“你將手頭的事情,先清理一下,這就北上,當黃錦來了之後,就去接待一下。”

“殿下,我去,不大妥當。”楊慎說道:“畢竟當今對我楊家非常敏感,如果我去的話,黃錦或許會生出不一樣的想法。”、

朱厚煌問道:“那麼誰去畢竟好啊?”

楊慎想了想說道:“派王鶴年去吧,他畢竟就是禮部尚書,這接待使者,也是禮部的事情。”

朱厚煌點點頭,說道:“好,就這樣安排下去吧。不過,你要暗中注意,不要出什麼差錯。”

“是。”

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十章 經緯【3】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九章 打虎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
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二十章 經緯【3】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五百三十五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三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九章 打虎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龍城破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二百一十章 鐵作與炮場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平原县| 连云港市| 墨玉县| 牙克石市| 中牟县| 无锡市| 镶黄旗| 高陵县| 盱眙县| 娱乐| 桦南县| 肥西县| 苗栗县| 九江市| 盐津县| 柳州市| 肥东县| 米易县| 平凉市| 社会| 霍邱县| 平邑县| 万山特区| 大同县| 高安市| 南靖县| 长子县| 桓仁| 丰镇市| 阿巴嘎旗| 白河县| 平安县| 台湾省| 桂东县| 页游| 嘉峪关市| 田阳县| 彰化县| 信宜市| 夏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