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

寧王也不撕了,將亂捲成一團的聖旨扔到一邊,說道:“來人,將他給孤壓下去。”

立即有侍衛將賴義壓了下去。

寧王深吸一口氣,臉色恢復正常,幾步在銀鸞殿上寶座上坐下來,說道:“將幾位先生叫過來。”

不多時,寧王的幾位謀士都過來了。

李士實,字若虛。是寧王的兒女親家。進士出身,以刑部侍郎致仕,也是寧王夾帶裡面最出衆的人物。

劉養正舉人出身,最喜歡談論兵事,以諸葛亮自比,在軍事上,寧王也非常相信劉養正。

他們兩個是寧王的左輔右弼。

還有其他幾位謀士,但是遠遠比不上,寧王對他們兩個人的看中。

寧王二話不說,將剛剛聖旨的內容告訴了他們說道:“諸位先生,孤該怎麼辦?”

李士實心中長嘆一口氣,暗道:“不知道我做的決定,對還是不對。”他很明白,寧王根本不是想詢問他們的想法,而是要他們表態。傳旨來的太監都已經下了大牢了,寧王還有其他選擇嗎?

“殿下,正德小兒,欺人太甚。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李士實說道。

“哈哈哈,殿下,這正德小兒卻是弄巧成拙。”劉養正說道。

寧王說道:“哦,劉先生有何高見?”

劉養正說道:“如果正德進入南京之後,在下這樣一封聖旨。對我們更不利,如今正德才剛剛出京,正是殿下先下手爲強,搶攻南京,南京太祖寢陵所在,殿下只要攻下南京,在南京祭祖登基,進則圖謀天下,退也可以與正德小兒畫江而治。”劉養正越說越激動,說道:“殿下,這是上天讓殿下決斷,請殿下如成祖舊事,盡發南昌城之兵,順江攻南京,鼎定天下。”

寧王聽著順耳之極,臉上帶著微笑,說道:“諸位先生,有什麼意見嗎?”

他們還能有什麼意見,謀士之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意見發表了意見。而且寧王的樣子很是受用,下面的謀士齊聲道:“請殿下起兵。撥亂反正。君臨天下。”

寧王哈哈大笑道:“就如諸位所請,只是這南昌城之中,還有一些眼中釘,肉中刺。諸位何以教我。”

劉養正說道:“殿下在南昌,經營數代,殿下只要一騎兵,南昌定然爲殿下所有。殿下只需派出侍衛,攻破巡撫衙門。拔掉眼中釘,肉中刺,即可。”

寧王說道:“王綸。”

“臣在。”一個身披鎧甲的將士走了出來,向寧王微微一拜,說道:“臣甲冑在身,不能行全禮,還請殿下恕罪。”

王倫也是寧王挖掘出來的大將,王綸是寧王府家將出身,王綸的祖上,也是跟著第一代寧王在北疆打過仗的老人。只是自從成祖奪了寧王兵權之後,寧王府的家將就徹底沒有什麼用處了。

這一代寧王朱宸豪,尋找人才的時候,才從寧王家將之中,選出幾個有用的苗子,王綸就是其中最爲傑出的一個。

寧王說道:“江西巡撫孫隧等人,常常與孤作對,孤命你攻破巡撫衙門,提孫隧人頭來見。”

王綸說道:“殿下,臣有一言。”

“講。”王綸說道:“殿下與巡撫之間,心結已深,臣恐將士剛剛出王府,孫巡撫就已經逃之夭夭了,今日殿下剛剛接了聖旨,外人不知道其中內容,何不以上命,召南昌文武百官。然後殺之。”

李士實說道:“好辦法。”他擡起頭來,說道:“殿下,臣在京城之時,聞正德與張太后母子不睦。請殿下以太后密旨的名義,以正德荒淫無度,不當爲帝,請皇叔入京輔政。”

大義,大義。不管是真的大義還是假的大義,在古代大義名分還是很重要的。

“好。”寧王大喜,說道:“王綸,這一件事情就教給你了。”

不過午時左右,一封封請帖,就飛到了南昌府各級官員的手中。

寧王在南昌城之中,的確有非凡的影響力。不管對寧王敵視也好,親近也好,都不能對寧強的請帖,熟視無睹。

晚上,天色稍稍有些黑,寧王府張燈結綵,一盞盞燈籠,將寧王府照耀著一片通紅,好像是白晝一樣。

南昌城的文武官員,都已經來了。這些人自然而然的分成兩派,一派以孫巡撫爲首。

孫隧巡撫與寧王之間的恩恩怨怨,已經有好幾年了,去年的時候,王哲案,孫隧還上書告寧王謀反。

不過,王哲案被冷處理了,孫隧的上書也沒有下文了。但是孫隧上書的消息卻傳開了,北京六部好像是篩子一樣,根本藏不住什麼秘密。

如此一來,寧王對孫隧可算是恨之入骨了。

要不是這一次,有天使進入寧王府,而且這一次寧王宴請,也是以天使的名義。孫隧纔不會來這裡的。

孫隧暗暗想道:“卻不知道,這一次聖上會給寧王什麼旨意。大抵是訓斥吧。”

寧王是地頭蛇,孫隧在南昌地頭,根本不是寧王的對手。他雖然是江西巡撫,但是南昌的大權,幾乎全部在寧王的手中握住。

孫隧在朝中也搬不到寧王,幾乎有幾分心灰意冷。

忽然一陣盔甲的響動之聲,本來站在角落裡面的士卒紛紛換成了披甲的將士,孫隧立即覺得不對勁,一股寒意洶涌而來。

還不等孫隧有所動作。

寧王已經出現了,與寧王同時出現的是李士實,劉養正等一批人,寧王手中捧著一卷好像是聖旨的東西,他大聲說道:“太后懿旨,諸位跪接。”

孫隧哪裡還不明白,寧王的意圖。

他深吸一口氣,猛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說道:“寧王,本朝從無後宮婦人干政之事,縱然是太后懿旨在此,本巡撫,也是不接。”

寧王還沒有說話。立即有人將孫隧死死的按到在地,將臉貼在冰冷的地面之上。

孫隧的幾個隨從立即想解救孫隧,但是他們區區幾個人,又怎麼能是寧王護衛的對手。不過幾下就被抓住,拖了下去。

此刻一個太監接過新鮮出爐的太后懿旨,開始朗聲讀道:“正德皇帝荒淫無道,(此處當有一篇大文章,但是我不會寫,呵呵)”

這一封寧王僞造的太后懿旨,例數正德,不孝,不仁,荒淫,無子,等等,幾乎可一將正德打造成商紂王了。在最後,讓宗室之中的賢王入朝輔政。這個宗室之中賢王是誰?正是寧王殿下。

“一派胡言。”孫隧說道:“寧王,你以爲如此,就能瞞得住天下人的眼睛嗎?”

“好一個硬骨頭。”寧王說道:“孫巡撫,你只要降了孤,你就是孤的內閣大學士。”

孫隧冷笑一聲,努力將口中的一口唾沫,噴了出來。孫隧的力量還是有一些不足,這一口唾沫,只是落在寧王的腳下。

寧王的臉色頓時冷了,說道:“拖下去。”

立即有士卒將孫隧硬生生的給拖了下去。

“孫大人,”“孫大人。”人羣之中,有人忍不住喊道。

寧王說道:“誰想跟著孫隧一起,都站出來。”

一陣板凳挪動的聲音響起來,幾十個人站了出來。其中一人高聲喊道:“寧王,聖上寬仁,你早早投降,還有一條生路,否則將來悔之晚矣。”

寧王一看,心中頓時不爽。發現站出來的都是南昌有頭有臉的官員,而且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官員。這些人都不願意爲他所用,讓寧王怎麼會高興。

“拖下去。”

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二章 比劍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四章 豹房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
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馬島之戰一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七百五十一章 亞齊的興起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三十章 宣府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東雍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七十九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四百七十三章 廈門灣之戰三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七百七十三章 大海戰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二章 比劍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四章 豹房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春县| 灵台县| 建宁县| 梁平县| 当阳市| 长乐市| 根河市| 泾川县| 宜丰县| 外汇| 永善县| 邓州市| 吉木萨尔县| 高密市| 亳州市| 门源| 麻城市| 沽源县| 获嘉县| 塔城市| 苏尼特右旗| 马尔康县| 江源县| 梧州市| 仲巴县| 库尔勒市| 托克逊县| 丹凤县| 万宁市| 玛沁县| 涿州市| 承德市| 高雄市| 宝鸡市| 博湖县| 安康市| 安徽省| 辽宁省| 唐山市| 舒兰市|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