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

就在莫登庸焦急的等待援兵的時候。

沈希儀也在做最後的準備。

沈希儀聯絡各第土司,從岑猛開始,一個接著一個聯繫土司,用半年的時間聯繫了整個廣西土司。

大大小小的土司手中總共抽調出十萬大軍。

不過,這十萬大軍分到每一個人,都是山林之中奔跑的漢子,矯健的很。但是放在一起,只有用一個詞來形容:“烏合之衆。”

的確是烏合之衆。

每一個土司派出的兵力不同。最多的如同岑猛,有數萬人之衆,幾乎掏空岑猛的底子。有的不過應付沈希儀而已,只派出百餘人而已。

這本來就已經夠混亂了。還要處理土司之間的矛盾。大明政府對這些土司從來是拉一派打一派,從來只怕土司之間相處和睦,卻不擔心土司之間的矛盾。

而且土司之間,也有自己的矛盾,比如爭奪水源,爭奪土地,等等矛盾,彙集在一起,幾乎都成了血仇。比如岑氏幾個土司之間,就有這樣那樣的矛盾。彼此之間恨不得殺了對方,如果沒有大明壓制,早就打成一團漿糊了。

所以,沈希儀要處理的事情就複雜多了。他首先要做是,要確立各地的土司兵馬召集在一起,這些土司之中。

沈希儀希望好更好好的準備一番,這才南下,讓麾下烏合之衆,好好的整頓一下,所以提前派出人信使,但是由於道路的緣故,各地土司的狼兵,也在陸陸續續的到達。

沈希儀爲了彈壓大軍,也帶了五千士卒,這五千士卒都是從整個廣西所有軍隊之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裝備有最好的火器。

以一省之力武裝五千人。這五千人的戰鬥力還是可以保證的。

不過,沈希儀還是低估了其中的難度。

沈希儀停留在太平府,等待各房土司來匯合,卻不想陸陸續續不過來三分之一而已。其餘的土司都沒有到了。

至於什麼問題,沈希儀也不知道。

單單是不到也就罷了。

對這一點,沈希儀早就有所準備。他不指望這些土司個個都聽話,但是另一個問題,卻已經破在眉睫了。

不是別的,就是狼兵的軍紀問題。

狼兵的軍紀想來被詬病,或者說,在輿論的評價之中,似乎狼兵根本就沒有軍紀這個東西。

當然說狼兵沒有軍紀是完全錯誤的。蓋因所有軍事行動都必須有組織,就必須有規矩,反正是有戰鬥力的軍隊都是如此。

狼兵的戰鬥力不錯,證明他們本身也是有組織性,只是在他們的心中卻不把劫掠當一回事情,甚至當成了家常便飯,謀生的一種手段。

所謂之窮山惡水出刁民。正是如此也。

這些當狼兵的山民,大抵都能劃到刁民的行列之中,他們與儒家的價值觀完完全全的背道而行。

從小受到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薰陶。根本不在乎什麼禮義廉恥。

面對平民他們天生就有搶劫的慾望。在他們看來並不是惡,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所謂畏威不懷德,就是指著他們。

如果沈希儀有足夠的兵力支持的話,也能壓制住這些狼兵。但是沈希儀的部下雖然精銳,但是數量上,在出徵的所有兵馬之中,是絕對劣勢。

沈希儀本來還用不同狼兵之間的矛盾相互制衡,太平知府向沈希儀抱怨。講出狼兵的種種惡行。

沈希儀連連賠笑,將太平知府送了出門。

沈希儀雖然在品階上要超過了太平知府,但是太平知府是文官。而沈希儀是武將。沈希儀天然比太平知府低一頭。

沈希儀將太平知府送走了,沈希儀使勁揉了揉了笑的有些僵硬的臉旁。心中暗道:“恐怕在這裡不能久留了。”

此刻沈希儀還是能控制住局面,如果時間一久,恐怕舊有的矛盾激發。到時候一場火併。

沈希儀下定決心。

立即調兵遣將。數萬大軍按照各土司的關係分成數路。

岑猛自領一路,沈希儀將一些靠近大明的土司,和一些小土司的兵力,與自己的部下匯合在一起,作爲一路。另一家大土司,韋朝蠻爲首,與其親近的步卒爲一一路。

三路大軍,走鎮南關一路向南而去。

一進入安南地界。

狼兵的兇性就再也按捺不住了,而且沈希儀並沒有想阻攔的意思。

阮世恩說道:“沈大人,上天有好生之德。還請大人憐憫一二。”

沈希儀打著官腔,說道:“阮公公,您不要爲難本官,你們請狼兵來援的時候,難道不知道狼兵到底是什麼德行嗎?在大明本官都約束不住。現在更無法約束了。”

阮世恩被莫登庸重用,被派到大明身邊當特使。宦官天生就是伺候人,所以在察言觀色上是一等一的角色。他自然能看出來。沈希儀所說的言不由衷。

不過,阮世恩也不是真的愛民如子的角色。他心中暗道:“就當是給大明狼兵的報酬而已。”

當初大唐向回紇借兵。回紇兵也是一路搶劫,甚至將長安城給搶了數次。

這些廣西狼兵的名聲在外,也知道他們不是什麼好東西。這些劫掠在阮世恩的心中早就有所預料了。

“沈大人。”阮世恩說道:“狼兵所做所爲,奴婢不在乎,只是南方戰事緊急,還請沈大人快些行軍方可。”

沈希儀說道:“你也看,不是本官不想,而是本官辦不到。”

沈希儀哪裡辦不到。而是不想辦。

不管這些土司再怎麼囂張,都是大明的臣子。不會不給大明面子,特別是沈希儀是主管他們的將領,更是會給些面子。

不要看狼兵現在搶的很囂張。但是不過是下面的人自發行動而已。雖然上面的土司默許,但是並不是狼兵整體都投入搶劫之中。沈希儀想控制還是可以。

反正在什麼地方搶不是搶嗎?而且安南的精華就在以升龍爲中心衝擊平原之上。而剛剛過鎮南關一帶,根本不是安南繁華之所。

只是沈希儀按著不讓向南而已。

沈希儀這樣做,不過,就是想南方兩敗俱傷。他才引軍南下,一舉奠定大局。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沈希儀這樣想,阮世恩卻按捺不住了。說道:“沈大人,只是南方戰事緊急,還請沈大人快些。勞軍的所需的金銀珠寶。奴婢雙手奉上。”

沈希儀說道:“哦,南方的情況很危機嗎?”

阮世恩咬著牙,說道:“事到如今,就不瞞沈大人。如今升龍局面危機。”

沈希儀眼睛一瞇說道:“你說升龍局面?難道現在戰事已經蔓延到的升龍嗎?”

阮世恩低頭說道:“是。”

沈希儀簡直不敢相信,說道:“什麼?”

要知道因爲天氣的原因,在雨季之中不能動大兵,所以雍王動兵的時間應該與他相差無幾,他這邊剛剛整合大軍進入安南地界,那邊雍王就打到了升龍城下。

速度何其之快。

沈希儀心中暗道:“雍王不愧爲先帝另眼相看。用兵之道,彷彿鬼神。”沈希儀問道:“雍王進軍爲何如此之快?”

阮世恩來的時候,莫登庸千叮嚀,萬囑咐,不要讓大明詳細知道莫氏的底細。阮世恩本不想說這麼多,但是事到如今,也隱瞞不得了。他說道:“半年前大敗,我莫氏損失慘重。到現在還沒有恢復過來。所以莫氏兵力不足,根本不足以守升龍之南,所以雍王大軍一到,南方各城池,紛紛投降,雍王另有一軍。從海防出發。”

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十章 長史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章 豹房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
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十章 長史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十三章 狩獵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二百七十二章 爭功三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四章 豹房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九十八章 受潮的火藥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一百零八章 吳氏出京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市| 梅州市| 德清县| 缙云县| 偏关县| 军事| 青浦区| 贡觉县| 普洱| 改则县| 冀州市| 浮梁县| 灌南县| 普兰店市| 赞皇县| 湘潭市| 福清市| 开鲁县| 申扎县| 当阳市| 昆山市| 岑巩县| 民县| 朝阳县| 大名县| 永康市| 都昌县| 固镇县| 洪泽县| 乾安县| 安仁县| 密山市| 广河县| 广元市| 庆元县| 江津市| 白水县| 毕节市| 宁城县| 平潭县|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