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元宵宴

正德十二年,正月剛過。

“陛下駕到。”

一聲細長尖銳的呼喊之聲傳來。

將近三十歲的正德皇帝走了過來。他頭戴善翼冠,身穿青色蟠龍常服。身上配著一併黑色長劍,長劍劍柄上層層疊疊的白布,早已被汗水打溼,染成了黃色。顯然是常用之物。這長劍並不是皇家樣式。反而類似於漢劍。正德走了過來,上前對張太后行了一禮。道:“見過母后。”

張太后不鹹不淡的說道:“起來吧。”

站在下首朱厚煌沒有擡頭也感到這有些尷尬的一幕。

據傳正德並不是張太后親生兒子,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正德與張太后之間有心結,卻是無疑。好像與後宮那些女子有關。

風言風語,傳得漫天都是。

正德不以爲意,起身之後。

下首所有人在內包括朱厚煌,一併行禮,道:“拜見陛下。”

正德最不喜禮節,一甩手說道:“起來吧。今日是元宵家宴,也沒有外人,用家人禮即可。”

衆人起身。正德皇帝一聲令下,就開宴了。

自然有宮女太監,流水一般送上美酒佳餚,也有教坊司的絲竹之聲不絕於耳。一時間許多中秋詞一一唱來。

看上去好不熱鬧。

這是家宴,來得人不多。都是與皇室有親的。比如說弘治皇帝的兩個公主,更比如說成化皇帝的幾個駙馬。再有就是朱厚煌自己了。

其實在坐各位之中,朱厚煌是最特殊的一位。

正德二年,朱厚煌五歲的時候,父親雍王朱祐枟因衡陽地裂而死。

朱祐枟死之前,一心想移藩山東,說對衡陽的水土不服。只是都被文官因爲移藩耗資巨大而否決了。

沒有想到朱祐枟居然這麼死了。只剩下吳王后與朱厚煌兩個人孤兒寡母的。

朱祐枟的親生母親,也就是朱厚煌的奶奶,邵太妃向張皇后哭訴,唯恐這孤兒寡母的在江南煙瘴之地,有所閃失,雍王豈不是要絕嗣了嗎?

張皇后受不了邵太妃的哀求,就給正德皇帝說了。

其實正德皇帝是一個極有人情味的皇帝,對自己人極好,不過首先要讓正德皇帝將你當成自己人。

正德皇帝聽張皇后的話,大筆一揮,將雍王后吳氏,和雍王世子朱厚煌一併安置在京中居住,也將雍王的靈柩移到北京,葬於北京。等朱厚煌年滿十五歲之後,再商議封到什麼地方去。

正德皇帝最不耐煩的就是禮儀,而雖然說了用家人禮,但是依舊是一板一眼,誰先飲酒,誰後飲酒,不容一點差錯,將人弄得好像是機器人一樣。他最不耐煩這樣的場面,三杯酒過後,就自顧自的退席了。

朱厚煌見正德皇帝退席,心中暗道:“今後如何就看今日了。”

朱厚煌並不是原來的朱厚煌了,他是一個現代人在正德二年重生在那個五歲娃娃身上。

到現在也將近十年了。

朝中已經有聲音,要給朱厚煌選擇什麼地方就藩了。

wωω⊙ tt kan⊙ ℃O

但是朱厚煌並不想。

這並不是說朱厚煌再政治上有什麼極大的野心,想取正德而代之,只是單純的不想成爲一個米豬。

人生在世總要有所作爲的。而明朝最不可能有所作爲的就是藩王。

所以朱厚煌一定要試一試,朱厚煌在明朝這麼多年了,也知道一些規則,對於藩王的優待,也就是一個藩王越不正經,越荒誕不經,越受人歡迎。

最壞的結果不過發配到一個偏遠的地方當王爺。爲什麼不試試啊。

朱厚煌也悄然退席了。

退席之後,轉過一個彎,看見幾個小太監守在角落裡面。

朱厚煌上前,去將一錠銀子塞給一名小太監,說道:“雍王世子朱厚煌想拜見陛下,還麻煩公公通秉一聲。”

小太監用手掂量一下銀子,立即陪著笑臉說道:“請世子稍等。”

不過片刻之間。小太監就引領著一個高大太監過來。這個太監身形高大,身穿蟒袍,手上甩著一根拂塵。朱厚煌認識這位大太監,上前前趨兩步,說道:“見過丘公公。”

這就當年八虎之中的丘聚。

丘聚笑道:“世子何必客氣啊。”雖然是如此說,但是朱厚煌這一禮,他卻是結結實實的受了。

朱厚煌說道:“公公在陛下面前勞苦功高,天下人誰不敬仰啊。”

丘聚被人拍馬屁拍的太多了,但是受了朱厚煌這重重一拍,他心裡還是很高興的。因爲朱厚煌的身份,是正正經經的龍子鳳孫。

丘聚笑著道:“世子爺請了,皇爺要見你。”

朱厚煌說道:“多謝公公提攜。”

正德皇帝所在的地方,是一個臨水涼亭。涼亭之中,掛著幾十盞燈籠,將整個涼亭照著紅彤彤的。

潺潺流水繞過涼亭。水中倒影著天上的月亮,亭裡的燈光,更顯得嫵媚非常。

正德皇帝正在涼亭上飲酒,見朱厚煌來了,立即打招呼道:“煌弟,是不是想著你封藩之事,說吧,你想封到哪裡?”

朱厚煌見正德皇帝的位子前面還有一個酒杯,酒杯上淺淺的痕跡,顯示出這裡剛剛坐著一個女人。心中暗暗叫苦,顯然是打擾了正德皇帝的美事。

朱厚煌說道:“皇兄,臣弟不想封王。”

正德生起了好奇之心,說道:“哦,你不想封王,到底想幹什麼?”

他見慣了不知道多少人,都是從他這裡要好處的,他本想朱厚煌也是這樣。想找一個好地方當藩王,卻不想朱厚煌的想法出乎他的預料之外。

朱厚煌暗道:“是成是敗就是今天這一回了。”他深吸一口氣,說道:“皇兄,本朝從來是拿藩王當豬養,什麼也做不了。只能混吃等死,你學文,地面上的文人墨客都看不起你。如果你學武,就是交接匪類圖謀不軌。一輩子都是吃喝玩樂,不是我想要的。臣弟請皇兄開恩,將臣弟貶爲庶人吧。”

正德有些感嘆,因爲他也有同感,雖然文臣們沒有將皇帝當豬養,但是分明想將皇帝當牌坊,不管做什麼都不行,看上去大權在握,但實際上在禮儀的圈子裡面寸步難行。說道:“庶人可不是那麼好當?”

朱厚煌說道:“這不是還有皇兄嗎?請皇兄提攜一二,不就行了嗎?”

正德說道:“哦,我怎麼提攜?”

朱厚煌再次暗自爲自己鼓氣。暗道:“是生是死,就是這一遭了。”如果正德答應了,在正德朝,自己能做些事情,至於將來走一步算一步吧,如果正德不答應,那麼自己老老實實的當一個混吃等死的藩王吧。反正現在是正德朝,而不是萬曆朝,混吃等死一生,也活不到清朝去。

朱厚煌說道:“臣弟苦練武藝,想爲皇兄征戰沙場,當大將軍。”

一時間朱厚煌屏住了呼吸。

這些話如果不是對著正德皇帝,朱厚煌絕不敢說。但即便如此,正德皇帝的反應,朱厚煌也無法預料。是一聲令下,將自己拿下來,軟禁起來,立即之國。還是真如同自己所願,貶爲庶人,從底層開始。

正德皇帝笑道:“煌弟還練武啊,好。來,咱們兄弟兩試試手。丘聚給我拿兩柄木劍來。”

丘公公領命而去,不多時,兩柄木劍就出現在朱厚煌面前。

這兩柄木劍是黃梨木雕成,上面有龍紋樣式。精巧之極,看上去好像是藝術品一樣。

正德下令掌燈。

幾十名太監宮女,一人手持一盞宮燈。一時間將整個涼亭照著燈火通紅的,酒菜撤了下去,正德皇帝緊緊衣裳,拿起一柄木劍,走下場,說道:“來。”

朱厚煌一咬牙,拿起另一柄木劍,也下了場,說道:“皇兄,還請恕罪。”

正德皇帝佯怒道:“快點。”

朱厚煌見免不了與正德皇帝動手,也定下心神。一劍刺出。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章 比劍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
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七百六十九章 南下探查二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瘟疫二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章 比劍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二百一十一章 鐵炮是怎麼樣煉成的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八百八十三章 勝負手十八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安县| 桃江县| 平定县| 乐山市| 嘉鱼县| 靖宇县| 双江| 米易县| 成武县| 东平县| 商洛市| 佳木斯市| 岱山县| 高尔夫| 崇左市| 九台市| 蒙自县| 郸城县| 紫阳县| 潜山县| 射洪县| 泽州县| 海安县| 临沂市| 渭源县| 谢通门县| 沐川县| 临沧市| 吉林省| 陈巴尔虎旗| 扶绥县| 县级市| 班玛县| 眉山市| 阳朔县| 宁津县| 郎溪县| 龙泉市| 元朗区| 武隆县|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