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

當然了這樣的洗白,不過是一種遮掩而已,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

但是這不重要,雍王有足夠的權勢讓人不敢多說話。他要的也只是一個面子上的光彩而已。

吳鳳儀答應下來,立即下去辦事了。

朱厚煌眺望對面皇城的城樓之上,心中忽然想到:“他如果剛剛全力攻城,也不知道能不能將莫登庸一舉成擒?”

朱厚煌隨即搖搖頭,因爲他已經做過決定了,不管能不能,對他來說都已經不重要,而朱厚煌來升龍是幹什麼的。

是找銀子,是找銀子,是找銀子。重要的話說三遍,纔沒有爲安南小皇帝匡扶正義的心思。

所以不能本末倒置。

找銀子纔是第一位的。

吳鳳儀很好的執行了朱厚煌的意思,他先從朱厚煌大營之中抽調足夠的俘虜,不,他們已經不能說俘虜了。

在死亡面前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夠的勇氣堅持原則。

所以被朱厚煌俘虜的水師官兵,有很多人都投靠了朱厚煌,而這些就組成了管理俘虜的團隊。

當然了這些人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用來承擔一般性工作還是可以的。

吳鳳儀抽調的正是這些人。

除卻這些人之外,還有別的人,就是鄭家的人了。

可以說是賞功吧,鄭家也是這一支抄家團隊的重要組合。再有就是吳鳳儀帶領的錦衣衛了。

錦衣衛的人數是最少的,即便是加升龍錦衣衛機關完全轉正,再將朱厚煌身邊的錦衣衛全部抽調出來,也不足百人,於是吳鳳儀也將升龍錦衣衛收買的地痞流氓也統統算上,也才幾百人了,

這些人,將鄭氏家兵,還有昨夜一戰投降的士卒組成一支多打三千人的抄家大隊立即,開始行動起來。

這樣匆匆的組織好,就已經天光大亮了。他們分成三隊立即開始行動。

第一個要抄的就是莫府。

莫登庸與小皇帝有心結,所以莫登庸的府邸與小皇帝的皇宮有足夠的距離,這距離讓莫府的人來不及逃竄,只有莫登庸的正室夫人,也就是莫登瀛的母親鄧氏逃脫了,其餘的人全部沒有逃脫。

朱厚煌雖然沒有親自查抄莫府,但卻一直等著消息,等結果一出來,朱厚煌就有些失望,堂堂的郡王府,有志於篡位的大梟雄的府邸,居然只有不到八十萬兩白銀,其餘的金銀珠寶加在一起才,一百萬出頭嗎?

朱厚煌有些失望。

他卻不知道,莫登庸作爲權一代,他府邸之中其實並不奢侈,他所有的財力物力都投入了軍事武裝這個一個無底洞之中了,那八十萬兩銀子,大部分都隨時等著挪到軍費之中。

不過朱厚煌的失望只是一陣的。

剩下的一個個清單都送過來,朱厚煌美美的打起了算盤。他此刻覺得世界上沒有比數錢更加美好的事情了。

昨夜,朱厚煌只不過微微睡了一個時辰而已,但是在銀子的刺激之下,一點疲憊的意思都沒有。反而有一股熱血衝頭的感覺。

等到了中午十分,朱厚煌已經總結了很多分清單,查抄的錢財也向三百萬大關而去。

不過朱厚煌有點失望,因爲他知道,即便再怎麼查抄,總數也不可能到五百萬兩了。因爲上午已經將大頭都抄過了,下面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官,非常麻煩且瑣碎。而且這三百萬兩之中,現銀其實並不多,更多的是需要折價的金銀首飾。

而且在這些清單之中,朱厚煌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凡是那些過往的世家大族,都能擠出很大的油水,但是那些驟然富貴的人,家中反而沒有多少銀子。

可惜的是,莫氏就是驟然富貴的一批人之中,最富貴的一個。莫氏身邊根本沒有多少世家大族。

而鄭氏恰恰相反,鄭氏利用朱厚煌對他們的照顧,包庇了好幾戶人家,但是這些人家都是世家大族。

朱厚煌一想起這個事情,就有總想把鄭家給抄家的慾望。

不過,他當然知道,這絕對不能,且不說,這幾家與鄭氏相比有所不如,但是鄭氏一聲令下能徵召上千士卒,這好幾年一起難道不能徵召好幾千士卒,這一股力量對,朱厚煌來說分外重要。

朱厚煌拉攏而來不及,哪裡回去得罪。他甚至一一接見各家家主,並將安南的官位大派送,什麼六部尚書,什麼內閣大學士,也不管安南有沒有這個官職,統統封上,單單從官職表上,他們這些人就足夠組成一個安南朝廷,只是他們唯一缺少的就是缺少一個皇帝的,可憐的安南小皇帝還在莫登庸的手中。

“大人,鄭懷興鄭大人拜見。”外面忽然有人說道。

朱厚煌猛地咳嗽一聲,整理一下衣服,將算盤塞進書桌下面,賬本收起來說道:“讓他進來。”

不一會兒,鄭懷興就進來了。

鄭懷興一進門說道:“臣安南內閣首輔,見過殿下。”

對鄭氏的酬功,朱厚煌將安南內閣首輔的位置給了鄭懷興,只是不知道鄭懷興吃不吃得消,反正朱厚煌是不管這些的。

“懷興,有什麼事情嗎?”沒有事情就不要耽擱我體會算賬的樂趣。朱厚煌心中憤憤的說道。

“殿下,安南的文武百官,感激殿下千里迢迢再造安南的豐功偉績,特地送上來小小的賀儀,還請殿下收下?!编崙雅d一邊說,一邊恭恭敬敬的的將手中的單子送上去。

朱厚煌隨手接過來,一邊打開看,一邊說道:“何必如此客氣---”朱厚煌說到客氣這兩個字,立即停住了,因爲他看見上面第一行字,明明白白的寫著白銀一百萬兩。

朱厚煌抄家單筆最多的就是莫府那一筆,如果單單論白銀,還有這一份賀儀上的多。這一分賀儀怎麼能說是小小的,如果這份賀儀只能說是小小的,那麼天底下到底上面才能算得上大大的。

朱厚煌說道:“懷興,無功不受祿。到底有什麼事情,讓你出這麼大一筆?!?

鄭懷興滿臉笑容的說道:“這不過是賀儀而已,殿下對鄭氏已經其他諸氏有天高地厚之恩。這些不過是用來報效殿下,別無他求?!?

怎麼可以能沒有要求的,誰的銀子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會平白無故的送人。這是被朱厚煌放過的好幾家世家大族,被朱厚煌抄家的手段給搞怕了。

朱厚煌的手段非常簡單粗暴,先以莫氏黨徒的身份抄家,然後關進牢房之中,如果有人來求情,就放了。沒有人來求情,就繼續關著,如果抄家結果,家中實在沒有銀子,是一個清官,朱厚煌還會在他設計的安南官職表上填上一筆,給他升升官,但是這樣的人少之又少,幾乎上沒有。

可見一句天下的烏鴉一般黑是多麼冤枉烏鴉。烏鴉還有白的,但是找一個清白的官員,比白烏鴉還難找。

不要說這些官場老鳥了,但凡一個長著腦袋的人,就能看明白朱厚煌的意圖,就是簡單粗暴的爲了錢,爲了銀子。

幾個大家族通過鄭氏也打聽到一些情況,反正是這位雍王殿下非常缺錢,是爲了缺錢來打安南的。

他們一個個鬆了一口氣的,他們也不願意讓南併入大明版圖,既然雍王沒有這個意思,他們當然放心了,於是同時決定給雍王送些錢去,不要讓這位雍王殿下,因爲找不到足夠的錢,讓他們要到牢裡面走上一遭。

他們可是要臉面的,丟不起這個人。

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章 善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六章 不服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七十章 兵變
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五十二章 許棟之死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四百章 善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六章 不服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十九章 經緯【2】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七十章 兵變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七十章 兵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普安县| 绥阳县| 松潘县| 惠州市| 措美县| 鲁山县| 阳江市| 张北县| 东至县| 靖州| 名山县| 孟州市| 陕西省| 酒泉市| 黎城县| 柘荣县| 辛集市| 巴彦淖尔市| 缙云县| 文安县| 濮阳县| 临颍县| 南丹县| 徐闻县| 宣汉县| 朝阳县| 仁布县| 望都县| 区。| 柞水县| 碌曲县| 太仓市| 赣榆县| 浪卡子县| 岫岩| 双江| 宝兴县| 祁门县| 尼勒克县|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