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

朱厚煌這邊火燒長崎,建立自己火修羅的威名。只是朱厚煌自己並不知道。

不過面對長崎城下町的大火,朱厚煌決定暫停進攻,最少停上一天,等長崎大火徹底熄滅之後,再進攻不遲。

不過,朱厚煌這邊停頓了,但是劉老刀這邊,卻沒有停頓。

劉老刀面臨著一場海戰。

要切斷,九州與大內氏的聯繫,有一地方不得不控制,那就是關門海峽。

關門海峽是本州與九州聯繫的關鍵。這一道海峽細長之極,而且繞了一個大彎,在九州與本州之間,若即若離。

最窄的地方不過幾百米而已,甚至比不上些大河寬。

這樣的地勢,就給了很多人希望。

比如說大內義隆。

大內家在這一帶根深蒂固,當劉老刀來到關門海峽的時候,大內家立即就知道了。

錦衣衛所做的基本情報還是可靠的,劉老刀一看關門海峽就知道險要之極,如果在這裡作戰對他們不利。

所以爲了謹慎起見,劉老刀決定,等第二天在通過關門海峽。

只是劉老刀並不知道,這一夜之內,山口城之熱鬧之極。

大內義隆來回踱步。拼命的思索。

大內氏縱橫日本,作爲名副其實的西國霸主。大內氏內部還是有傲氣的,作爲明寇入侵。他們承認對付大船難以對付,在海上是不可能戰勝他們。但是雍軍水師偏偏要去,關門海峽這樣的地方,簡直是送上門來,豈有不打之理?

但是大內義興給他留下的命令,卻是拖延時間,而並不是與東雍激戰。只是大內義隆自己也不想這樣。

最後大內義隆最終下定決定。暗道:“我又怎麼能看父親孤軍奮戰。”

他推開門走了出來。

卻看無數家臣都跪坐在門外,他說道:“我大內氏的威名不容褻瀆,召集所有水軍,我親自領兵,奔赴關門海峽。”

“嗨。”

第二天,天色正好。

劉老刀正準備衝過關門海峽的時候。有一艘小船來到了劉老刀艦隊這邊。

是錦衣衛的暗樁,將昨夜的情況告訴了劉老刀。

昨天的動靜實在是太大了。大內氏能動用的船隻,不管是商船,還是戰船,都在關門海峽之東聚集。

劉老刀得到消息之後,不驚反喜。

他心中暗道:“我本以爲這一次沒有功勞可立,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居然會送上門來。”劉老刀的一陣眉飛色舞。

不過高興歸高興,劉老刀還是細細思量一番。

他還決定立即進如關門海峽。

爲什麼?

第一大內氏的水軍與東雍水師之間本質性的差距,根本不用說都知道。

第二他已經在這裡修煉一天了,而大內氏卻是連夜徵召過了,現在正是疲憊的時候,如果錯過了這個時候,這一點小小的優勢就沒有了。

第三關門海峽畢竟是對方的,這一次戰鬥倉促而起,雙方都沒有什麼準備。但是現在他已經暴漏了想衝過關門海峽,進攻周防一帶的目的。

如果大內氏在關門海峽之中做些手腳,對他就不利了。

所以這一戰,越快打越好。

決定之後,劉老刀就不婆婆媽媽了。

立即傳來進入關門海峽。

一進入關門海峽之後,劉老刀立即覺得自己還是小看了這裡,這裡哪裡是一道海峽,分明是一道河流,不,比一道河流還窄。

劉老刀下的第一道命令是所有船隻走中間,注意擱淺。

進入關門海峽中段的時候。雙方終於碰頭了。

因爲關門海峽彎曲問題,所以雙方根本看不到對方,只有當彼此距離非常近的時候,才發現了彼此。

雙方看見彼此的時候,都爲之一愣。

大內氏的人都驚呆了。

之前,他們只是知道東雍水師的戰船是大船,但是到底有多大,根本不知道,沒有一個概念,直到此刻纔對東雍大船的有一個清醒的概念。

而劉老刀也驚呆了。

他之前只知道大內氏召集了所有的船隻。

但是他想關門海峽就這麼大的地方,就他們船再多,也沒有用,但是此刻才知道,大內氏真的是用了所有的船隻。什麼樣的船隻都用,幾乎將整個海峽都堵住了。

一人幾乎能踩著船隻渡過關門海峽了。

不過驚歎歸驚歎,但是這仗還是要打的。

劉老刀二話不說,就下令開炮。

不過此刻劉老刀遇見一個難題了。福船上直接向船前開的大炮並不多,大部分的大炮全部佈置在兩邊。

而且如果轉向的打橫,是能發揮出火力,但卻是以前面的兩三艘船抵擋大批的大內氏水師。

不過大內氏並沒有給劉老刀什麼時間,幾乎就在劉老刀下令開炮的同時,大內氏也下令衝鋒了。

無數船隻好像是潮水一樣衝了過來。

劉老刀馬上發現,他不用再想什麼打橫不打橫的問題了,這最多千米寬的海面,根本不能讓福船機動起來。

因爲千米寬的海面並不意味著這千米寬福船就能自由行動了。要知道距離海岸太近的地方水深太淺了,有的地方僅僅有一米。

福船根本不敢往兩邊走。

對於福船來說他們的航道,也就中間那麼一點。

雖然大內氏的船隻也很多,但是那些太小的船隻也派不上什麼用場,比較大的船隻,吃水也淺不到哪裡。

敵我雙方都堆積在主航道之上,幾乎寸步南行,硬生生將海戰打出了陸戰的範。

“轟轟轟”火炮連綿不絕。

雙方衝的太近了,幾乎沒有射不中目標,一瞬間大內氏船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慘叫的倒地,甚至有多人還沒有反應過,就已經被火炮給打死了。

不過,越是如此,越是激發了他們兇性。

“咚”的一聲艘船重重的裝到了劉老刀的座艦之上。

劉老刀身先士卒,所以他的座船就是第一艘船。兩船相接之後,日本人才發現一個大大的問題,就是雙方的船舷高度。

福船的船舷明顯的要比日本船隻的船舷高上了不少,日本幾乎有面對一面城牆的感覺。

這個時候,劉老刀發現火炮不大好使了。

因爲船舷下面是火力死角。

劉老刀一邊不允許火炮停止射擊,因爲大內氏的船太多了。不射擊的話,所有船隻都都堆過來了。

一邊命令所有跳幫手向下射擊。

一排排的火槍向下面射去,居高臨下,不過片刻功夫,就將下面甲板上的人給打死了不少。

不過劉老刀也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就是這海峽吃水太淺了。

爲什麼這樣說?

大內氏很多船隻都是漁船商船,他們抵擋不了火炮轟擊,不一會功夫,這些雜船,在劉老刀的轟擊之下,沉了好幾艘,特別對於銅炮來說,一炮下去,就能打出一個大大缺口,三五炮下去,船隻就開始進水,十幾炮就開始沉了,這是很正常的問題。

畢竟這些船根本沒有想過經受火炮的轟擊,用的木料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但問題是他們沉了一半就不沉了,或者是整個船都沉了,但是桅桿卻露出了水面,好像是一隻死人的手在不知道的招搖。

劉老刀臉色頓時黑了。

他發現一個問題。

即便這一戰他打贏了,他也通不過關門海峽了。

這些大片的沉船都會變成暗礁,不清理乾淨之前,恐怕誰也不要想從這裡過去了。而且很可能,如果有船在關門海峽西邊坐沉的話,他恐怕就被困在這個地方了。

一想這裡,劉老刀就坐不住了。

立即下令道:“全軍西行,撤出關門海峽。”

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五十章 封賞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
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五十章 封賞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欽【三】第四百二十章 古晉之變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九十七章 升龍會戰十一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一百三十九章 到達戰場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艦隊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張璁四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犹县| 阿巴嘎旗| 沙湾县| 拉萨市| 鄄城县| 桂阳县| 淮安市| 洛隆县| 江津市| 屏东县| 金塔县| 广东省| 定兴县| 襄城县| 台南市| 友谊县| 江陵县| 黑龙江省| 龙州县| 木里| 弥勒县| 马边| 城市| 平阳县| 永清县| 威宁| 绿春县| 博兴县| 广昌县| 马鞍山市| 清远市| 汝南县| 固原市| 伊吾县| 明溪县| 繁峙县| 离岛区| 双峰县| 怀远县| 资溪县| 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