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

楊一清其實並不想出外督師,但是作爲一個負責人的大臣,當平定東雍的這一場戰爭不可避免的時候。

楊一清本想辭官。

但是他在家中賦閒太長時間,他有一點捨不得。

對於政治人物來說,政治就是他們的生命本身,他不想再經歷一次賦閒。

他最終還是準備將這一件事情,納入他自己的掌控之中。

楊一清一到浙江,立即發現事情比他想象的的更加難辦,東南衛所根本爛到骨子裡面了,不可能爲依靠,即便是想從衛所兵之中,挑選出一些精銳,也選不出來。

歷史上,戚繼光剛剛到江南的時候,就遇見這樣一件事情。

戚繼光領著衛所兵,遭遇了倭寇,他們的數量是敵人的數倍,戚繼光更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但他剛剛與敵人接戰,忽然發現後面的人都沒有跟上來,全部就地崩潰了。

還好,戚繼光有幾下子,否則早就圍攻而死了。

而楊一清也面對這個問題。

楊一清問張經道:“衛所兵不堪用,廣西兵之有不足萬人,不足以爲依賴,半洲久在江南,有什麼可以教我嗎?”

“不敢。”張經說道。“下官有一愚之得。希望大人能夠採納。”

半洲是張經的號。

姚鏌被罷職還鄉之後,張經就總督江南,主持平定倭寇之事。對這一件事情上,可謂耗盡了心力,他說道:“倭寇雖然猖獗,但是不敢與廣西兵正面對敵,只有依仗船隻逃亡,故而想剿滅倭寇,下官認爲必須做到三點,第一,必須重新修建官軍水師,第二嚴查倭寇奸細,第三建立各地團練,以團練守土,以廣西兵攻之,以水師犁庭掃穴。”

這個辦法就是因爲張經的經驗,他以嘉興知府辦的鄉兵,在嘉興大捷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了,如果不是張經將倭寇拖到城下,沈希儀不過是空跑一趟罷了。

各地訓練鄉兵團練,等倭寇來襲各地未必沒有抵抗的能力,而沈希儀所部,安插在要害位置上,等某處告急,就前往支援。想要負責嘉興大捷之事。當然了水師也是必須建,否則單單憑藉投靠的徐海所部,不足以剿滅倭寇。

且不說,這些徐海是降兵出身,能不能信任,單單是徐海所部的戰力,就比不上倭寇。

當然這個方案隱形的好處,還有一點,就是花錢少,除卻重建水師是必須花的。其他項目都可以攤牌到地方上去。

要知道地主家裡也沒有餘糧啊。

隨著朱厚煌東雍開拓,大批白銀流入中國,而江南一代就是流入白銀的入口。江南的經濟也因爲白銀大量涌入,江南百姓的日子一日好過一日。

但是海禁一開始,兵禍就開始連接了。本來向上的發展勢頭立即被打斷了。

從情勢之中來說,很多東西不是上升,就是下降,絕少有穩定在原處不動的。當然了江南世家,百姓,哪怕深入參與到海貿之中,也沒有深刻的體會到海貿到底給他們帶來什麼。只是覺得這年頭變得難過起來了。

楊一清也對擴建水師大加讚賞,說道:“半洲,我從拔三十萬兩銀子,給你一年之內,重建浙江水師嗎?”

“三十萬兩?”張經沉吟了一會兒,說道:“三十萬兩恐怕不行啊?大人,船隻造價昂貴,三十萬兩尚能支付,但是船上用的火炮,就不大夠了。”

楊一清說道:“這三十萬兩,你先拿去用吧,我還有再給你找錢,不過,你要記住,大海之上,不僅僅是一些倭寇。”

張經一愣,說道:“閣老,陛下想-----”

“有些事情,不能說,你先去做便是了。”楊一清說道。

張經說道:“是。”

對於東雍對大明沿海的威脅,在上次傳出東雍支持海盜的時候,就已經被張經看中了,張經更是知道東雍在海上的實力到底有多大。三十萬兩根本不夠。

楊一清也知道,但是三十萬兩已經是楊一清現在能撥給張經最大的經費了。

以後的事情,只能等上一等了。

楊一清將張經打發走來了之後,將沈希儀找了過來。

沈希儀一進門就跪倒在地面上,說道:“卑職拜見大人。”

沈希儀與張經不一樣,張經與楊一清的身分相差雖然大,但是畢竟都是文官士大夫,但是沈希儀卻是武官,面對楊一清根本不敢有絲毫怠慢。

楊一清說道:“廣西五千士卒雖然不錯,但是人數太少了一些,我想要擴軍,你覺得該從哪裡下手。”

沈希儀說道:“大人,擴軍之事,恐怕要從長計議,江南文風大盛,民風柔弱,根本不足以爲兵,別處下官不知道,如果大人要我擴軍,我只能從廣西招兵。”

楊一清之所以要招兵,衛所兵不能用,各地的鄉兵,讓他們保家衛國都夠嗆了,更不要說,讓他跨海遠征了,那是想都不想的事情。

所以楊一清必須要有幾營營兵纔好出征東雍。

沈希儀家族世代都在廣西,在廣西非常有人脈,所以能招上兵來。要沈希儀招兵,恐怕要讓沈希儀回廣西招兵。

楊一清並不是太願意,讓沈希儀回廣西。如果他創建幾營精兵全部都是廣西人,楊一清恐怕自己所說的話,未必有沈希儀說的話管用了。

只是楊一清一時間也沒有什麼人選了。

無他,楊一清雖然當過三邊總制,但是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所謂人走茶涼,不要說他走了都十幾年了,在軍中還能有多少情分在。更不要說短短數年之間,軍中已經經歷一場大清洗。

正德好武事對武將的寵信在文官之上。所以當嘉靖上臺之後,爲了保證自己的皇位,而文官士大夫要保證自己的權威。

聯手對正德的親信進行清洗,可以說正德年間冒頭的將領都被一網打盡了,再也沒有前途可言了。

如果不是沈希儀遠在廣西,讓沈希儀沒有得到正德什麼好處?,否則沈希儀也必然被賦閒投擲。

但是將領的培養,從來不是一朝一夕。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真正合格的將領並不是大白菜說有就有。必須經過實戰歷練,否是即便是說得頭頭是道,也不能讓相信。

而古代管理都是重視大將,不重視士卒。所以說楊一清必須先有合格的將領,然後再讓這個將領組建營頭。這樣才能保證得了戰鬥力。

楊一清暗道:“我必須上書向陛下要人了,從九邊抽調當年的得力部將來輔佐我。”

楊一清所要關注的並不只有浙江,南直隸,福建,兩廣,楊一清都走了一遍,也都下達了,建造水師,擴建營兵的命令。

東南沿海加起來,一共有數百艘大船在加速建造,大量的火炮都在打造,一時間整個東南沿海傳得沸沸揚揚的。

朱厚煌又怎麼能不知道啊。

朱厚煌正在沉吟的時候,外面傳來消息,東雍紙鈔又跌破五成了。

朱厚煌再也坐不住了,召開會議,問諸位道:“當今這個局面該怎麼應對?”

“殿下。”楊慎說道。他身爲丞相,乃是第一個發言,說道:“大明有多少財力,能支撐多少時。臣都一清二楚,像嘉靖這樣的花錢。用不了多長時間,大明就支撐不起來了,到那時候嘉靖已經放下心頭的執念還好,如果放不下,就只能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之下,強行發動進攻東雍的計劃,那時候嘉靖有敗無勝。”

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三十章 宣府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
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五十四章 仇華守福寧四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盜復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戰升龍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三十八章 東雍之戰十二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五十七章 雲海關下五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七百八十一章 金洲戰事三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三十章 宣府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新乡县| 沙湾县| 贵溪市| 会同县| 井冈山市| 石台县| 长沙市| 凤阳县| 温宿县| 新泰市| 卓尼县| 虞城县| 台南县| 新干县| 绥德县| 河曲县| 温州市| 舒城县| 宜阳县| 梅州市| 定结县| 偏关县| 牡丹江市| 当阳市| 左权县| 甘南县| 嵊泗县| 泗洪县| 福安市| 乌拉特中旗| 湖北省| 蕲春县| 江陵县| 濉溪县| 静乐县| 大姚县| 武穴市| 锡林浩特市| 峨边|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