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

朱厚煌的話是不是真心話,王陽明不去想,不過朱厚煌答應下來,就立即開始準備了。

王陽明說道:“殿下所言,此去京師不下於上戰場,臣以爲不錯,所以殿下必須先找好退路。東雍精通海路,此去必從天津衛上岸,還請殿下在海上準備一支精兵,不要多,不過千餘就夠了。以備萬一之用。”

朱厚煌倏然而驚問道:“王師,事情就如此嚴重嗎?”

王陽明說道:“殿下或許沒有性命之憂,但是恐怕要長留京師了。”

王陽明以己度人,覺得楊廷和很可能一舉兩得,只有朱厚煌進來北京城,想再出來就大大容易,扣住了朱厚煌,然後再用手段分化東雍。

不要看東雍現在聲勢如此浩大,不要看朱厚煌拼命的將東雍與大明之間分割,但是在南洋很多國家心中,東雍就是大明,大明就是東雍,更何況不僅僅外人這樣想,東雍內部的很多人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只要朱厚煌不在東雍,只有吳太后,許王后一些女流之輩,根本看不住這基業,到時候自然有人將東雍基業雙手奉上。

打仗內閣那些大學士或許不大明白,但是如何用軟刀子殺人,殺人不見血,他們卻熟悉的很。

朱厚煌一聽這話,心中一寒。他萬萬沒有想到會有自己樣的可能,他本來還覺得進可攻,退可守。即便當不上皇帝,還可以回來當他的藩王,但是此刻聽來頓時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天真了。一時間有一種不想去北京了。

王陽明立即看出了朱厚煌的神色變化,問道:“殿下可是不想去了?如果託病不去,對東雍也是一件好事。”

“不。”朱厚煌說道:“孤一定要去,不過在兵力上做一些調整。”他暗暗思量,說道:“令吳鳳儀暫時統領東雍水師,吳明帶領一個營跟著孤一同北上。”朱厚煌還覺得不放心,他想了想說道:“暫時讓俞大猷也過來吧。”等到了天津衛,舅舅跟孤去京師,俞大猷在海外坐鎮。”

吳鳳儀是朱厚煌的舅舅,任何人可以背叛,吳鳳儀也不會背叛。而且吳鳳儀掌管東雍的情報機構,所以這一次一定要帶上他,至於吳明,好把,吳明在軍事上並不算所出衆,但是勝在忠心耿耿,即便他他陷進北京城之中,只要他一聲令下,吳明也會進攻北京的。

不問能不能打下來。

王陽明皺起眉頭,說道:“殿下帶的人太多了一點吧。”

一個營的兵力有五六千人,足以做一支偏師了,再加上東雍水師,雖然東雍水師在南洋損失慘重,現在還沒有補充過來,但是在北邊沿海,絕對橫行無忌,無法敢擋,有這些實力,攻打沿海某個城池都足夠了。

朱厚煌說道:“無妨,就當是拉練了。”朱厚煌對自己的小命最在意不過。他纔不會覺得帶著人少,隨即朱厚煌想想也覺得帶著大軍一併北上,有一點咄咄逼人,說道:“孤會與他們分爲兩路走,讓他們跟著孤後面便是。”

王陽明有一點後悔與朱厚煌一起北上了。他想帶點兵力是爲了以防萬一,但是看朱厚煌的架勢,恐怕如若不成,好像發動兵變不成一想到這裡,王陽明頓時覺得自己的責任重大,此行北上,別的不說,有一點一定做到,就是不能讓朱厚煌在北京動刀槍。

朱厚煌既然決定起身了,從海路到天津衛,居然是來得最快的一個,還在興王與岐王之前。

朱厚煌一到天津衛就有人迎接。朱厚煌一行人百餘人從天津衛上岸,花了數日,纔來到了北京。

北京好像一點都沒有變化,還是當初的樣子。但是朱厚煌卻覺得自己再也不是當初的自己了,不由長嘆一聲,朱厚煌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豹房。

朱厚煌等了好久才見到了正德。

原來正德的病情在祭天之後,急轉直下。時長昏迷,早已不見外人了。也是丘聚在正德稍稍清醒過來的時候,爲朱厚煌通報,朱厚煌纔有一個見正德的機會。

朱厚煌一見正德,眼圈就紅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道:“皇兄。”

朱厚煌如此並非做戲,而是真有觸動。他離開北京的時候,正德身體強健之極,朱好好像現在還記得與正德比劍,被打得稀里嘩啦的事情。但是此刻的正德卻深深的陷入棉被之中,臉色蠟黃,整個人都瘦了一圈,時不時的咳嗽之聲夾雜著渾濁的呼吸之聲。讓朱厚煌幾乎不敢相認。

朱厚煌之所以有今日,固然有朱厚煌自己穿越者的見識,但也有正德從沒有熄滅的過開疆擴土之心。朱厚煌在東雍這幾年,朝中彈劾朱厚煌的奏摺幾乎能將朱厚煌給埋了,也就是正德堅持巋然不動,不管什麼情況,一力支持朱厚煌。纔有東雍現在的基業。

正德在時,朱厚煌沒有什麼感覺,如今見正德這個樣子。朱厚煌一下子慌了,如果正德去了,誰還在朝中爲他撐腰,如果朝中無人爲他撐腰的話,東雍的大好局勢毀於一旦,是再容易不過了。而正德這個人作爲一個皇帝來說,或許有千般不對,萬種不是。但是對一個兄長來說,他對得起朱厚煌。

朱厚煌想要開拓世界之心或許與正德想要開疆擴土之心有所不同,但是在表現上卻是相同的,他們不僅僅有兄弟之情,還有同志之誼。

但是位高權重之後,朱厚煌每每以東雍利益,對正德做出很多小動作,而正德也因爲大明的利益對東雍做出很多限制,但是在生死麪前,這些都不重要了。

正德此刻也看見朱厚煌,輕輕對他著手,說道:“煌弟過來。”正德的聲音再也沒有之前的爽朗,彷彿像女兒家一樣輕柔。“南洋局勢如何?”

朱厚煌抖擻精神,說道:“南洋局勢已經安定下來。佛郎機人已經被趕出了南洋。南洋大局一定,只需修養聲息,移民填邊便是了。”

正德說道:“對了,朕還欠你一道聖旨。”正德轉過頭來,對丘聚說道:“將那一道聖旨拿來。”

丘聚說道:“是。”隨即從牀頭的格子裡面拿出一卷聖旨,遞給了朱厚煌。朱厚煌連忙雙手接住,打開一看,卻是《放賤爲良詔》。這封詔書在法律上解除了以大明立國以來所有的賤民身份,並指導他們如果沒有生計,可以遷徙南洋。”

朱厚煌匆匆看完,立即說道:“皇兄有如此德政,上天比如庇護王兄百邪不侵。”

正德說道:“朕的病,朕自己清楚。恐怕好不來了。想將這一道詔書還給您,不指導東雍的錢糧夠不夠。”正話還沒有說完,就開始猛烈的咳嗽起來。

丘聚立即來到正德身後,輕輕的拍背,好一陣子一團白中帶黃的濃痰才咳了出來。正德這才輕鬆了許多,只是沒有力氣,一時間也不多說什麼了。只是靜靜的躺著。

朱厚煌爲了不使得氣氛冷場,說道:“皇兄厚愛,臣使人在東雍用紙鈔,能夠勉勵維持。”

“用紙鈔。”正德問出自己一直想問的問題:“大明紙鈔賤如紙。煌弟是如何讓人信服啊?”

朱厚煌對此,也不是太懂。不過他也聽過好幾次彙報了,對維持紙鈔最基本的稱提之法,也有所涉獵,雖然不廣博,但是也能用來給正德將故事了。

“原來是稱提之法。”正德微微點頭。

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六章 不服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
第八百五十三章 仇華守福寧三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後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七百四十五章 出使四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六百三十二章 經年之後三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水師學院二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六章 不服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九第三百章 安南終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下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郧西县| 台东市| 南部县| 平原县| 永新县| 原平市| 榆树市| 虎林市| 徐闻县| 东台市| 古田县| 安宁市| 凌源市| 金秀| 德惠市| 安吉县| 巴彦淖尔市| 蓝田县| 南丰县| 武威市| 旬阳县| 陆河县| 昌黎县| 文安县| 迁安市| 普陀区| 龙陵县| 大英县| 太原市| 贵港市| 通榆县| 锡林浩特市| 缙云县| 沁水县| 汶川县| 乌拉特前旗| 苍山县| 页游| 兴安县| 隆德县|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