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zhàn)

不過這大火雖然讓占城營受到了損失,但是卻無法挽回莫軍的敗局。

火總有熄滅的時候。

當火熄滅之後,占城軍在營寨原址之上,重新建立一座營寨。

這一座營寨,水陸兩用。劉老刀也準備將水師駐地定在這裡。

接下來的戰(zhàn)事,水師就沒有什麼用處了,只需要保持紅河的控制權(quán),讓紅河北岸的援兵不能南下,並且保障全軍的後勤力量。

除此之外,水師就沒有什麼作用。

隨著紅河營寨的易守。在朱厚煌的命令之下,所有的營寨都開始前移。

想要將升龍城全部包圍起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升龍城是一座大城,城中至少有數(shù)十萬人,如果用包圍法摩沙的辦法,在城外再次建一座圍城,最少需要百萬級別的人力。還要消耗大量的時間。

朱厚煌的家底很薄弱,根本消耗不起這樣的能力。也不想消耗這樣的力量。

所以朱厚煌所謂的圍城,就是在對應(yīng)的幾座城門外面立寨,堵住升龍城出城的大路,至於在個別人在城牆上悄悄墜下逃跑。是阻擋不了的。

白藤江通道打通之後,第二批送過來的,不是別的,正是銅炮。

十數(shù)日過去了。

莫登庸巡視城牆,從城牆往外看。一眼就能看見數(shù)座大營對應(yīng)的每一座城門。

朱厚煌十萬大軍,分營立寨。不僅僅是城門處立寨,數(shù)寨分立在城門間隔的地方立寨。

莫登庸看見這營寨,臉色分外難看。

升龍城經(jīng)營日久,當初建城的時候,就留下了很多暗門。

但是朱厚煌的大軍佔領(lǐng)過一段時間升龍城,別的不用說,單單城牆內(nèi)部的暗門全部全部瞞不過朱厚煌的耳目。

守城最忌悶守,必須攻守結(jié)合才行。

一般情況都是由暗門出城,攻擊對方。但是現(xiàn)在暗門全部封堵住了。需要出城作戰(zhàn)的話,就必須強攻東雍的營寨。

東雍別的不多,就是火器多。

鑄造多年的佛郎機炮,早就形成一定之規(guī),每年最少能鑄造數(shù)千門火炮之多。

雍軍大軍每一個營寨都佈置了不知道多少佛郎機炮,莫軍想要硬攻,絕對得不償失。

見此情況,莫登庸也只能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

他看見所有士卒都有一種惶恐之色。

莫登庸心暗道:“必須要鼓舞士氣。”莫登庸想到了什麼,匆匆下了城牆。

皇宮之中,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子,正在在一名夫子的教導(dǎo)之下讀書。

“啓稟陛下,明郡王殿下求見。”

小孩子渾身一顫,還沒有說什麼。莫登庸就已經(jīng)大步走了進來。莫登庸立即跪倒在地,說道:“臣請陛下巡城。”

這個小孩子就是莫登庸重立的小皇帝。名爲黎榜,被莫登庸剛剛擁上皇位。

“殿下,陛下還小。”教授小皇帝的夫子說道。

莫登庸眼睛狠狠一瞪夫子,說道:“京師危在旦夕,陛下爲一國之主,當承天下之危難,請陛下巡城。”

小皇帝嚇的連哭都不敢哭。

莫登庸一揮手,立即有人將小皇帝帶上。隨即帶著上全部皇帝的儀仗出城。

安南受到大明的影響極深。所有安南皇帝儀仗與大明皇帝的儀仗差不多了。

莫登庸擺足皇帝的儀仗,帶著小皇帝從南門登上城牆。所過之處,山呼萬歲,無數(shù)人士卒跪倒在地,高聲喊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聲聲高呼之聲,震耳欲聾。在城牆上,從南門向東門所在一處前進。

此刻朱厚煌正在營寨之中商議如何攻城。忽然聽到高呼萬歲之聲。朱厚煌立即出了大帳觀看,等上早已建造好的瞭望臺,看到城頭之上,安南皇帝的儀仗。

朱厚煌用千里鏡看城頭之上動靜。

他細細看來發(fā)現(xiàn)所有看見安南皇帝的士卒,都滿臉的激動,士氣大震。

“安南黎氏,不可小窺。”朱厚煌暗道。

如果說朱厚煌沒有想滅掉黎氏,將安南郡縣化的想法,那是不可能。但是此刻朱厚煌不得不打消了這念頭。

也許在安南上層的人心,早已對黎氏沒有效忠的意思,但是對於安南下層來說,依舊是民心在黎。

就如同,王莽之後,劉秀稱帝。

這是一種必然,不是因爲劉秀厲害,而是當初那麼是造反,也要立一個劉氏當招牌,是的的確確的民心在劉。

朱厚煌對安南來說,本來就是外來人。根基本來就不穩(wěn),如果再廢除黎氏,恐怕引起安南變亂。

朱厚煌暗道:“哎,將來安南國不可驟廢。也只能維持與安南皇室之間的聯(lián)姻,對了,嫁給我的黎氏之女,叫做什麼來著?”

朱厚煌在安南一心覆滅莫氏,對女色看到極淡,並不是朱厚煌薄情寡義。而是什麼東西多了,也就不稀罕。

朱厚煌對許藍,還有第一次娶的幾個妃子,到有幾分情義,但是對王陽明做主從安南給選出的十幾名安南美人,也不過例行公事的上了次牀罷了。

不過如此,見識過黎氏的民心之後,朱厚煌將黎氏之女的重要性提升到與僅此於許藍之下的位置。

忽然朱厚煌眼睛一繞看見了安南皇帝旁邊的一位老者。這位老者,朱厚煌見過,正是莫登庸。

不過莫登庸比當初老了許多,但是卻有一股老而彌堅的氣氛。

莫登庸也看向朱厚煌的方向。

莫登庸手中沒有千里鏡,看不見朱厚煌,但是他能看到大量雍軍士卒簇擁在一座高臺之下,就知道這座高臺之上。有東雍的重要人物。他下意識覺得這個高臺之上的人就是雍王。

朱厚煌看著安南皇帝儀仗過去。朱厚煌問道:“各營準備怎麼樣了。”

俞大猷說道:“劉大人傳過消息,護城河的水源已經(jīng)被切斷了。各營也都準備好了。”

其實,按照實情,不應(yīng)該讓劉老刀來節(jié)制占城營,但是華夷之辨,還是在很多人的心裡,占城營的統(tǒng)領(lǐng),是一名占城人。這個人名爲跋摩。

也算是占城貴族出身,有幾分能力。

將這樣的方面之任,交給一個占城人。即便是朱厚煌放心,別人也都不放心。就連這個跋摩也不放心。

因爲跋摩自己都沒有自信。所以只好讓劉老刀來節(jié)制全局。

不過,朱厚煌對北城方面沒有抱很大的希望,只希望他們做到兩點,從上游斷絕護城河的水源,並且阻擋升龍城從這邊出逃。就可以了。

沒有叫他們進攻城池。

而現(xiàn)在劉老刀已經(jīng)做到了。

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就全面攻城,重點在東,南兩邊,北邊不過牽制一下。”

“是。”

一夜的時間轉(zhuǎn)瞬即逝。

第二天,天還沒亮,雍軍所有營地之中都一片沸騰。在天矇矇亮的時候,大軍出陣,一過萬,無邊五沿。十萬大軍,再加上輔佐的民夫,乃至於無數(shù)攻城器械,黑壓壓的好像一片汪洋大海。

莫登庸站在牆頭之上,說道:“都準備好了吧。”

“殿下,所有人都準備好了。”

莫登庸所在的地方城牆上張望,女牆外面有著一個又一個木頭架子,這些木頭架子半突出於城牆外面,如果雲(yún)梯什麼先搭上城牆,必須要先對付這個木頭架子。

而且莫登庸所能準備的所有火炮,都已經(jīng)架在城頭上,在城門附近,火力密度已經(jīng)與雍軍差不多了,當然只有幾處要地,是這樣的情況。大部分地方火力遠遠不如朱厚煌這邊。

城牆後面,一座座投石機也排列好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章 不服第十九章 經(jīng)緯【2】第一章 元宵宴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zhàn)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zhàn)七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百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zhàn)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zhàn)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zhàn)七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fā)制人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zhàn)記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zhàn)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zhàn)七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jīng)年之後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zhuǎn)向大員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zhàn)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zhàn)爭三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zhàn)七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zhàn)事五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fā)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三章 侍衛(wèi)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qū)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八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zhàn)四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zhàn)八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zhàn)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zhàn)七
第二百九十九章 安南五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六章 不服第十九章 經(jīng)緯【2】第一章 元宵宴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橋之戰(zhàn)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zhàn)七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百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zhàn)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zhàn)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zhàn)七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zhàn)六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fā)制人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zhàn)記三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zhàn)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zhàn)七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jīng)年之後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雍王太傅王陽明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一百八十三章 徵蠻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zhuǎn)向大員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zhàn)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五百五十一章 雨季的到來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zhàn)爭三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zhàn)七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zhàn)事五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fā)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三章 侍衛(wèi)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qū)三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zhàn)八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禮物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升龍城下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zhàn)四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八百三十四章 東雍之戰(zhàn)八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zhàn)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zhàn)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南江县| 沙湾县| 怀安县| 图们市| 佛山市| 广水市| 禹城市| 林甸县| 甘孜| 阆中市| 晋中市| 峨眉山市| 双流县| 昌图县| 迁西县| 雷山县| 深圳市| 探索| 驻马店市| 河津市| 电白县| 巴林左旗| 雅江县| 白城市| 若尔盖县| 清远市| 祁连县| 娱乐| 高平市| 白城市| 绥中县| 东至县| 鄂托克前旗| 嘉鱼县| 周至县| 都兰县| 宽甸| 绥化市| 左云县|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