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

“諸位。”吳明說道。

“刷”的一聲,兩排軍官全部站立起來,整整齊齊的就好像是一排排木頭,站的筆直。

吳明兩側,一邊是水師將領,一邊是雍軍將領。

吳明的目光掃過兩邊說道:“雍王殿下說過,他保護所有南洋華人的安全,而亞齊屠殺華人,雍王殿下覺得,這是在打他的臉,主辱臣死。亞齊人一個也不能活,這是雍王殿下對南洋所有華人的承諾,殺一個華人,那一個土邦都必須交出兇手來,而如果屠殺一批華人,那就是滅族。此次出來,雍王殿下給我的命令,就是殺死,能見到的所有亞齊壯丁,一個不留。”

吳明從在北京就追隨朱厚煌,到現在也有十來年了,他有一些明顯的衰老痕跡,歲月不饒人啊。

吳明的本事他自己知道,他雖然熟悉了東雍的軍制,熟悉東雍軍中的一些打法,因爲這些戰術原則,很多都是吳明參與制定出來的。

但是他只能,也只會,按照軍中規定呆板的用兵,這就是他的天賦所限。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上限,而吳明出身邊軍斥候,雖然腦袋瓜子很靈活,但是從小不讀書,不識字,後來跟了朱厚煌才學會讀書識字,這很明顯的限制了他的上限。

而且,戚景通年紀也大了。

戚景通老來得子,四十多歲上有了戚繼光。如今戚繼光都能出戰了,戚景通也六十多歲了,或許在現在六十多歲,還在當打之年。但是在這個時代,就已經列入老朽之列了。

所以,朱厚煌決定讓吳明代替戚景通接管樞密院。

但是,吳明接管樞密院必須有功勞啊。

這一戰,朱厚煌特別給吳明安排刷功勞的。

首先,佛郎機人已經解決了亞齊人的水師,而東雍的戰船雖然不夠,但是有大量的運輸船,在沿海行動的時候,雍軍就掌握了主動權。

而這一次吳明帶領的軍隊雖然不多,但是都是東雍的主力,與俞大猷所帶領的軍隊不相上下,甚至連龍驤衛,也被吳明調了出來。

從戰鬥力上來,這三萬之衆,絕對超過了亞齊人戰鬥力,而且亞齊人歸心似箭,有太多的手段可以用了。

朱厚煌也總結出來了,讓吳明打仗,不要讓他打軍力在劣勢的戰爭,他勝算不大,但是讓他打軍力在優勢的戰鬥,他絕對能打的四平八穩,可能傷亡大一些,但是絕對不會失敗,陰溝裡面翻船的可能行不大。

這一戰就是這樣。

吳明直接說道:“這一戰,我們要攻克棉蘭,將亞齊人壓制在棉蘭以東。下面我開始分配任務。”

吳明拿出直接的記錄本,將所有任務一條條的分配下去。

每一個人指揮風格不同。反正吳明的風格就是教條死板之極。正是吳明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什麼優秀的將領,他的一切都安置軍中的條例來。

畢竟他是親眼看著雍軍的一條條條例是怎麼形成的,對他來說,雍軍那一套體系,是他掌握最深的。

棉蘭這個名字似乎來自聖城麥加。

對回回教來說,這是一個神聖的名字。

這裡雖然是亞齊新徵服的領地,但是卻沒有遭受太多的戰火,甚至還保存著半獨立的特性,就是因爲這裡是有大量回回教徒。

亞齊對這裡的征服,非常容易,幾乎上沒有動刀槍,只是上層談判而已。

不過,現在卻讓這裡遭受到了戰火。

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從海上有這麼多敵人上岸,一夜之間,所有船隻都被摧毀在岸上了,轟轟的炮聲壓制之下,有士兵從兩邊登陸。

這是朱厚煌提倡的發揮炮火優勢。

但是棉蘭這裡,根本沒有什麼火炮。

不得不說這裡不過是一個小鎮而已,甚至比不上東雍的一個縣。

並不是任何地方都有很多人,在沒有人口大爆炸之前,很多地方的人口是相當的稀少的,最後一個依靠港口興盛起來的回回教小邦,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抵擋東雍的攻勢。

不過幾個時辰而已。

吳明就踏足了這裡最大的建築,回回廟。

圓弧屋頂,一個個新月的標誌,還有大量裹著白紗的人,他們一個個敢怒而不敢言的看著的吳明。

吳明並沒有清洗過鞋底的靴子,踏上了回回廟之中,在雪白的羊絨地毯之上,留下一個清晰的腳印。

不,不是一個,而是一行。很快這些腳印就淹沒在更多的腳印之中。

吳明輕蔑的看著,他們朝拜的東西,轉過身來,看著下面的所有人說道:“雍王殿下之令,所有亞齊人都必須死。你們是亞齊人嗎?”

立即有翻譯將吳明的話傳達了下去。

在南洋很多地方都是有漢人的。所以很容易找到漢人通譯,只是各地的語言不同,這也成爲了朱厚煌征服南洋的阻力之一。

吳明心中還是有一絲惻隱之心的,雖然朱厚煌給他大開殺戒的命令,但他卻不願意屠殺平民。口氣雖然惡毒,但是其實給了這些人一線生機。

承認是亞齊人會死。所有人一下子變成了聰明人,立即說道:“不是,不是,亞齊是從西邊打過來的,我們都不是亞齊人。”

“很好。”吳明說道:“既然不是亞齊人,那麼就統統出來幫助王師,攻打亞齊人吧。”

“這---”一時間所有人都愣住了,讓他們選擇的話,他們固然不願意與亞齊人站在一起,但更不願意與眼前這些異教徒站在一起。

吳明什麼也沒有說,而是緩緩的抽了刀,刀尖落在白色的羊絨地毯之上,一點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流下來的血跡,將這一片羊絨給污黑了。

所有都知道該怎麼選擇了。

“我等願意聽從王師命令。”所有人一起說道。

吳明點點頭,對身邊的漢人說道:“這裡就徵用爲我的府邸,你讓他們出去,還有告訴他們以後多學說漢語。否則----”吳明說完之後,一揮手,大批士卒就將這個回回廟給佔據了,將裡面的人往外面驅趕。

吳明佔據這裡,其實並不是給這些人好看的意思,而是本地人最好的建築就是回回廟,吳明不徵用這裡徵用什麼。

吳明作爲邊軍斥候出身,從來是信奉刀槍的力量,勝過任何信仰。

不管這些回回教徒再不願意,都被驅趕出去了,在雍軍的安排之下,從城中漢人之中選出合作者,看管這些回回壯丁,一個個驅趕到城外,開挖野戰工事了。

雖然東雍的火槍威力不錯,但笨重的火槍並不大適合野戰,所以野戰工事,也變成朱厚煌所提倡的東西。

當然了每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特點。

這個時代的野戰工事,並不是戰壕,而是矮牆,不過,在矮牆前面挖出一道道戰壕來阻擋敵人的進攻,將敵人更多的暴漏在火槍的打擊之下。

不管,這些願意不願意,整個城裡面的壯丁,未必有雍軍的人數多,他們無論如何也反抗不了吳明的命令

不過三天,一道像模像樣的工事,就出現在棉蘭城以東了,封鎖住大半道路。

北邊是海,南邊是山,中間狹長的平原地帶,又被這擋住了大半,如果不攻克這裡,幾乎上不可能繞過去了,當然,他們要鑽林子也是沒有辦法的。不過,這個時代,這個地點山林很多都是原始森林,可以參考一下野山人。

畢竟這裡的緯度還要比野人山哪裡低。哪裡絕不是容易通過的地方。

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四十七章禮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
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一十章 帝崩十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三百零四章 真臘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四十七章禮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八百三十九章 沈希儀之死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八十章 先鋒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阳市| 黑山县| 乌审旗| 汉川市| 福清市| 德兴市| 巩留县| 右玉县| 莲花县| 综艺| 新郑市| 和平区| 安庆市| 孟津县| 丹东市| 万源市| 专栏| 云和县| 连云港市| 建始县| 郓城县| 中宁县| 汉中市| 察雅县| 河池市| 洪湖市| 依安县| 郸城县| 张北县| 靖边县| 乐业县| 瑞安市| 晋宁县| 崇州市| 泰宁县| 五寨县| 尼勒克县| 永宁县| 青岛市| 大宁县| 琼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