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

就在朱厚煌對安慶城的安危放下心來的時候,另一方面正是愁雲慘淡,找不到出路。

盧孔章說道:“主公,臣已經得到消息,正德已經進了南京城中?!?

寧王的臉色死一樣的慘白,說道:“真的嗎?”

“千真萬確。”盧孔章說道。盧孔章作爲寧王情報方面的負責人,可以說從來沒有出過錯,寧王也從來不會多嘴問一句,真的嗎?

從這短短的一句話之中,盧孔章感受到寧王的意志在動搖。

盧孔章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暗道:“我是不是該找一條後路了?!彼S即將這個念頭甩到一邊去。他知道現在還不是想這個的時候。

寧王呆滯了一會兒,說道:“諸位可有良策教孤?”他眼睛看向四周,從李士實,劉養正到他們下面的每一個人。

李士實心中嘆息,他對這些的確不趁手,如果問的上朝堂上面的事情,他還能插上嘴。但戰場上的事情,李士實卻一個字也說不來。

“殿下,亡羊補牢,於時爲晚。天下之重,在於南北兩京,下南京。則鹿死誰手,尚爲可知,如果牽連於邊角之地,恐怕正德四面合圍之時,就是我等死無葬身之地的時候。”

劉養正大聲說道。他說的想到不客氣。

寧王說道:“大軍能攻下南京嗎?”

安慶城就成爲他們的攔路虎,更不要說南京城了,南京城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用心經營的老巢,可以說是天下最爲堅固的城池之一,除卻北京幾乎是無與倫比。

他們連安慶都攻不下來,沒更不要說南京了。

“殿下,正德是孤身如南京的,他身邊沒有大軍,南京的京營早就已經衰敗不堪了,不能驅使了。我們只要在京營來到南京之前,攻克南京?;钭秸?,就能一舉定鼎天下。這也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你這是孤注一擲?!崩钍繉嵢滩蛔〉恼f道。

“的確是孤注一擲。天下大事,成王敗寇,勝生敗死。從來沒有中間的路線。”劉養正說道:“如果是死,我寧願死在南京城下?!?

寧王一時間心中一動,隨機又覺得實在是太冒險了,猶猶豫豫不能斷絕。忽然有人說道:“殿下,臣有一策?!?

寧王一看,是盧孔章,問道:“盧先生有什麼高見?”

“殿下,”盧孔章說道。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從主公改口成了殿下,他繼續說道:“正德在南京人生地不熟,護衛稀少,如同白龍魚服,殿下何不以一刺客殺之。”

“好。”寧王幾乎要跳了出來,大聲稱讚。

這真是一個好辦法。正德無子,這是正德先天的缺點。

子嗣在古代是相當重要的,如果一個皇帝沒有子嗣,自然代表他的地位不會太穩固,官員的人心不穩。所以只要正德一死,原本傾向於正德的官員,都會重新選擇自己的立場。

其實,這本身就是寧王的計劃。

在寧王的計劃之中,他就想弄死正德,然後以旁支入繼大統。所以他收買正德的近臣,爲的就是,正德死後,能佔據先手。

真刀真槍的造反,在寧王看來根本就是迫不得已。這也使得李士實的地位在劉養正的地位之上。

此刻殺了正德,在寧王的心中,是讓一切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之上。所以寧王對這個注意讚賞非常。

劉養正在心中不由的暗暗嘀咕道:“今時不同往日,即便正德駕崩,恐怕繼位之人,也絕對不會是殿下。只是希望能打亂朝廷的陣腳。讓我有攻克南京的機會?!彼S即又想道:“正德絕對不會是那麼好殺的。即便正德身邊的人比較少,但是畢竟是皇帝。即便身邊的人再怎麼少,該有的護衛也是會有的,而且南京不管怎麼說也是大明轄地,雖然江南世家大族與北京與離心趨勢,但是趨勢只是趨勢。他們也不想大明有一位在南京遇刺身亡的皇帝?!?

而且爭奪天下的大事,居然寄希望於一次行刺的成敗,豈不是太可笑了嗎?

劉養正低下頭,眼睛之中,閃過一絲失望之意。他說道:“殿下,行刺之事,自然有盧先生安排。我軍是不是繞過安慶向南京進軍。”

“不成。”寧王搖頭說道:“江西是我根本之地,安慶大江之上,如鯁在喉,不能不除,等南京得手之後,安慶自然不會堅守?!?

劉養正說道:“殿下,可以將右軍留下來,建立長圍,將安慶城團團圍住,安慶城中兵少,守有餘而攻不足,只要圍住安慶,等得打下南京之後,一紙文書,就能安慶投降。否則即便是正德死於南京,無大軍在外,恐怕朝廷會另立新君。正德死於南京,而我大軍在外,定然能讓南京屈服?!?

寧王有些猶豫,在自己的後路上留下南京這樣一個隱患,讓他有些不能決斷。

李士實見狀,忽然說道:“殿下,盧先生安排行刺正德,也需要一些時間,何不三軍先建立好長圍。三軍一併動手,不過數日就能圍住安慶,到時候,再言東進不遲。”

寧王頓時覺得李士實說得正對他的心思,說道:“好,就如李先生所請?!?

論運籌帷幄,李士實不如劉養正,但是論如何揣摩寧王的心思,十個劉養正都不如李士實。

就在寧王這邊定下大計之後。安慶城中,朱厚煌也有時間與許泰坐下來說話了。

朱厚煌急不可耐的問道:“南京情況如何?”朱厚煌坐困孤城之中。最想知道的就是後方援軍的消息,但是寧王手下的盧孔章卻不是一個不容小看的角色。他將安慶城內外消息封堵的嚴嚴實實的。

讓內外斷絕,朱厚煌一點也得不到後方的消息。後方也不知道安慶城內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所以許泰才被正德匆匆忙忙的派了過來。

許泰將南京的消息一一告訴朱厚煌。

許泰在南京這一段時間,也不是什麼也不幹的。他將南京的營兵全部召集在一起。並且整理一番,得到壯丁數萬。

這是從軍營之中挑選出來的人,只能說是壯丁了。

無他,如同京營站役問題一樣,南京城裡面的士卒,也都被達官權貴給瓜分完了。此刻許泰挑選出來這些人,也只能將這些人當初壯丁,而不是士卒。

朱厚煌纔不想了解這麼問題,他關注的只有一個問題,說道:“援軍什麼時候到?”

許泰心中暗暗一緊,因爲他下面說的話,定然不被這位雍王殿下所喜,但是想了想還是要說道:“從京師到安慶,何止千里,即便是乘船到安慶,京營將士都是北人,不熟悉水性,坐船日久,定然會有疫病,臣以爲安慶城在殿下手中固若金湯,可以讓京營在南京修整數日,再赴安慶,如何?”

朱厚煌心中先是一怒,緊接著他將這股怒氣壓制下去了,無他,眼前之人,不要看他在自己身前陪著小心。但是實際上的權力,朱厚煌遠遠不及他這位皇帝近臣。他這樣做,是給自己面子。

朱厚煌非常清楚這一點,他根本不能將這位怎麼樣。因爲他的後面是正德皇帝。

他靜下心來,平心而論。許泰的觀點他能接受。

也許這個時代儒生,會說是立國之道在人心,不在武力。但是在朱厚煌卻認爲這太扯了,任何國家機構都是一個暴力機構,沒有暴力,絕對不能自保的。所以朱厚煌認爲,大明的根基在於九邊之兵,與京營之兵。

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九章 打虎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十章 封賞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
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八百七十三章 勝負手八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二十五章 曆法第二百八十八章 開源節流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八百三十二章 東雍之戰六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十四章 死諫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二百七十一章 爭功二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戰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九章 打虎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九十五章 大風暴第三百六十五章 白藤江三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許藍與許鬆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掃平礦區二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五十章 封賞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八百七十九章 勝負手十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州市| 兴安盟| 大关县| 麻阳| 晴隆县| 蓝山县| 大安市| 墨脱县| 龙游县| 澄迈县| 天台县| 壤塘县| 丰镇市| 灵山县| 扎鲁特旗| 甘孜| 天等县| 南城县| 静海县| 贞丰县| 浙江省| 康乐县| 巨野县| 沂源县| 阳新县| 吉木萨尔县| 邻水| 海兴县| 浦城县| 古浪县| 黄龙县| 嘉禾县| 黔西| 青川县| 奉贤区| 绥阳县| 眉山市| 塔河县| 徐闻县| 北辰区|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