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

“進攻南京,是所有都沒有意見。”朱厚煌說道。

會議一開始,就達成了決議。大軍進攻南京。

畢竟南京空虛,幾乎唾手可得,而且南京重要意義放在哪裡,南京一下,大江以南,即便不傳榜可定。也會保持這一種觀望的態度。

甚至整個天下,對於雍王與朝廷的實力對比,也會有一種新的認識。

沒有得到南京之前,所有人都覺得雍王定然會步寧王后塵,即便現在鬧得大,將來還要拉清單。

但是南京一下,情況就不好說了。

南京重要的政治意義,也是爲什麼寧王一起兵就直撲南京的原因所在。

不過,打南京是共識。

但是如何打卻是問題所在。

“杭州已下,大軍在浙江已經沒有意義了。臣以爲大軍當順江而上,直接攻擊南京城,我水師願意爲殿下出力。”這是黃士龍的意義。

對於水師來說。

最好能在決定天下的大戰之中,立上一功。他們知道真正決定勝負的大戰,一定是在陸地上的,水師能插上手的比較少。所以這功勞能搶一點,就是一點。

“殿下,孤軍深入,四面受敵,太過冒險,雖然我軍現在已經佔據優勢,但也不能這麼冒險。臣以爲當步步爲營,沿著運河北上。運河沿岸都是大明精華所在,通過運河北上,分兵佔據各地,以江南的財力支撐大軍,等到了南京城下,大軍也都立於不敗之地。再以水師封鎖長江,即便南京一時不下,則殿下也可以江南爲根基,與北京鼎足而立。如此纔是穩妥的的辦法。”俞大猷說道。

不知道怎麼的,俞大猷年紀雖然輕,但是戰術上也許會冒險,但是在戰略上卻越發穩重起來。似乎是當初被楊一清擺了一道。越發注重,先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待敵之敗

也許,這表示俞大猷在軍事上的成熟,但是難免有幾分暮氣。

朱厚煌微微思索。

黃士龍的想法,未免太過冒險。

這個辦法當初鄭成功就用過。不過結果有些不大好,鄭成功在南京城下大敗。想來也是因爲孤軍深入的緣故。

但是俞大猷的辦法又太慢了。

江南的民風柔弱,能在浙江與朱厚煌糾纏好一兩個月,已經是楊一清數年來的功績所在了,想來,楊一清一死,想來沒有人敢起兵與朱厚煌爭鋒了,雖然麻煩一點,想來江南抵定,是自然而然了。

但是南京畢竟是南京,是大明在南方的重心所在,城堅炮利,再加上南京城中兵馬也不少。比如魏國公就總督江南兵馬。

如果從紙面上來說,南京京營是不輸於北京京營的重兵集結之地。不過,紙面上有多少人,和實際上有多少人,是兩回事。

以繡衣衛的情報,現在的南京京營都已經爛透了。與各地衛所相差不大。不過,南京就是南京,在南京有大量的武器,也有不少合適的軍官,畢竟現在的南京並不是南明的南京。還有不少能打的下級軍官的,不管是平定劉六劉七之亂,還是平定寧王之亂,都鍛煉出一批軍官,這些軍官都還沒有死光。

有這些人爲根基,再加上南京堆積成山的武器,想要拉起一支大軍,也是很容易的,最少要比楊一清容易的多。

楊一清很多東西都要自己出手打造,但是在南京都現成。

一旦給了他們準備的時間,說不定,雍軍真的頓兵於南京城下了。畢竟南京的底子太厚實了。

朱厚煌目光轉向了戚景通,說道:“戚卿有何想法?”

雍軍大勝楊一清。

浙江成爲雍軍的新的進發基地了,所以坐鎮後方的一些人都來到了這裡。

現在吳行之坐鎮福建,何文淵作爲的浙江巡撫安撫衆人,當然了朱厚煌在軍務上面的事情,不放心給何文淵操持,於是乎本來坐鎮東雍的戚景通也就來到的杭州。

隨著大軍在浙江戰鬥。東雍的事務也就少了很多。

因爲大軍在福建浙江徵召了不少民夫,而且一些物資都能從福建浙江本地拿到,不需要從東雍運輸,只有大量的武器消耗,讓東雍補給,不過這些事情都少少府系統之中的。

即便如果,吳行之已經準備在福建建立一個炮場,爲前線補充兵器了。畢竟閩鐵在整個明代都是很名的。

所以,在朱厚煌的斟酌之下,戚繼光坐鎮杭州,讓許鬆暫時坐鎮東雍。反正東雍現在供應大軍補給的,大多是少府系統。

而且雍軍一連大勝,東雍紙鈔居然還微微有升,從原本的七成升到了八成,如果不是朱厚煌一路上強迫各地的士紳購買了大量的國債。現在的紙鈔早就能溢價了。

雖然朱厚煌發行的國債與紙鈔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但是在外人眼中幾乎是一路貨色。

如果不是朱厚煌大勝,說不得這紙幣也被連累跌成廢紙了。不過,即便如此,國債的面值不過一二成而已。

戚景通說道:“殿下,臣以爲南京雖然重要,但是真正決定天下勝負的並不是南京,而是北京,當初,成祖,也是繞過南軍主力,突擊南京,才取得天下,所以南京雖然重要,但是即便拿下南京,如果北方有備,非數年征戰,不得停息,殿下並不想這樣吧?”

別人如何不知道。戚景通是徹徹底底鍛煉出來了。

戚景通雙腿斷了,不能上陣,對他來說,也不知道是福是禍。

他不能上陣,朱厚煌常常讓他主持後方,後來又擔任樞密使。可以說樞密院這個機構,是朱厚煌提供想法,戚繼光負責落實的。樞密院與後世的參謀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戚景通在日復一日的制定戰略計劃之中,在軍事上,早已在其他人之上,最少其他看的只是一地一時,而戚景通能看見的,卻是整個大明與雍軍的戰略形式。

朱厚煌問道:“那麼戚卿以爲當如何?”

朱厚煌一向決定,這一戰,應該速戰速決。因爲不管怎麼打,都是消耗大明本身的元氣。而朱厚煌早已將大明當成自己的了,自然是損失越少越好了。

戚景通說道:“正如臣當初所言,明攻南京,意在北京,如此,南京下與不下,反而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讓北京知道,南京岌岌可危。臣以爲當兵分三路,一路如黃大人所言,從長江逆流而上,不過,到了南京附近,攻下一二城爲據點,兵臨城下。第二路,如俞大人所言,平定江南,然後再與黃大人匯合,臣以爲也當別遣一軍,西去,斷絕大江上游可能有的援軍南下。讓南京成爲一座孤城,如此北京才著急,纔不得不盡快調遣邊軍,南下,如果蒙古修養生息數年,已經重振,九邊之兵,絕對不可能抽調太多,趁著第一批邊軍南下的空檔,臣以爲當大船乘船直攻天津衛,兵臨京師,一戰而得北京,則天下爲殿下所有。”

朱厚煌聽了。

從大戰略上,戚景通從來沒有變過。?不過這裡有一些值得商量的地步。

“戚大人,如此一來,恐怕兵力有些不夠吧。”俞大猷說道:“以大人的意見,這一次要兵分四路,沿江而上一路,沿運河而上一路,西去攔截援軍一路,至於北上攻擊天津衛又是一路,而我軍能動用的大軍不過十萬,而且這十萬也不能完全派出去,再分兵如此之多,恐怕不妥當吧。”

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二章 比劍第四章 豹房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八十章 先鋒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十三章 狩獵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
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城序曲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戰七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二章 比劍第四章 豹房第二百八十一章 東雍財政危機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擴軍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第七十一章 銀子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儀的野望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八十章 先鋒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四百六十六章 第二次澎湖之戰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雍紙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十三章 狩獵第八百五十六章 下溫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庆县| 长沙市| 綦江县| 汉源县| 雷山县| 西林县| 邵武市| 罗田县| 绥芬河市| 固安县| 太保市| 鹤峰县| 万荣县| 西平县| 昌都县| 利辛县| 荥经县| 峨眉山市| 武强县| 西平县| 金坛市| 井冈山市| 绍兴县| 邛崃市| 海原县| 龙南县| 湘潭县| 和平县| 曲水县| 普兰县| 韩城市| 塔城市| 银川市| 广河县| 留坝县| 尼玛县| 乐清市| 盈江县| 邛崃市| 稷山县| 陆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