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六十章東雍近況

朱厚煌與鄭綏來到東雍。

朱厚煌離開東雍已經有幾個月。這幾個月的時間,東雍的情況有了很大的轉變。

與果阿方面的第一次交易順利完成。

給了東雍上下很大的信心。

這種信心直接作用在東雍的紙鈔之上。

東雍的紙鈔打著滾向上翻。

讓東雍的紙鈔直接漲過了原價,甚至有溢價不少。

如此一來,東雍的財政立即變得寬裕起來。

要不是朱厚煌在安南征戰,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別是藥材上面的事情,安南瘟疫所消耗大量的藥材,幾乎超過軍械消耗成爲了最大開支。

這麼大的消耗。讓剛剛恢復過來的東雍財政,有陷入緊張之中。要不然以吳行之的意見,在財政稍稍寬裕的時候,就意見想辦法將外面的紙鈔給收攏過來。

在吳行之看來,這種紙鈔是權宜之計。絕非長久之策。

只是,朱厚煌行事有些急功近利,對紙鈔的依賴也就越來越重了。似乎根本沒有取消紙鈔的一天了。

朱厚煌決定真正將東雍這一切都交付給鄭綏。

朱厚煌順便看一下東雍的情況。

鄭綏臉色不變,但是心中卻已經翻江倒海。

鄭綏作爲執掌一方的諸侯。麾下雄兵數萬,他想過東雍是一個什麼摸樣。但是今日一看狠狠的震撼了他。

鄭綏在清化的統治,就建立在世家大族聯合支持的基礎上。

所以鄭綏在重大事務上,要與各族達成協議之後,才能去做,否則事情就做不成。所以鄭綏對清化與義安兩地的控制,並不是多徹底。

他來到東雍,才知道,天朝的制度是如此的。

在他看來東雍從制度上來分,可以分爲城市與鄉村兩體系。

先說鄉村,東雍治下所有村落,都是由官方屯田發展起來的。朱厚煌所有的規劃,都能完全貫徹。

東雍官方能調動起各村落裡面的每一個壯丁,東雍現在的人口聚集地,分別以大員與北港爲中心,分別蔓延開來。

東雍的人口加起來,也比不上清化一地的。

但是鄭綏發現,東雍的情況如果動員起來,能動用起來的兵力要遠遠的勝過清化的兵力。清化與義安兩地。鄭綏拉起六七萬大軍,已經很吃力了。

但是東雍一地,最少能拉出十萬壯丁,而是有訓練經驗。

從這一點上來看,鄭綏就相當的佩服朱厚煌這一點。

但是不僅僅是這一點上,鄭綏參觀了北港的工坊,佔地數十里的鐵場。讓鄭綏目瞪口呆。

整個鐵場從簡單的民用的鐵器,到軍用冷兵器,到火統,火炮。乃至於軍用的鐵件。不管是數量之上,還是質量之上,都不是清化可比的。

鄭綏只覺得,這就是天下最大的鐵場。

這一點上就是鄭綏有些見識淺薄了。

大明民間的產鐵數量從來不小,不管是南方的佛山,還有閩鐵,北方遵化鐵場,都不比東雍的鐵場差多少。

唯一有些區別的,是一些理念上的區別。

首先,朱厚煌否定外行人管理內行人,這些鐵場直接向他負責的人,都是工匠出身。對技術都是行家裡手。

而且朱厚煌提供了很多超前的理念。比如重申勒名制度。這倒不是超前理念,不過大明能做到的很少。

還有很流水線制度,以及後續的分工,這些都是朱厚煌以大秦帝國的制度,給工匠提出來。

如此,北港鐵場的效率相當之高。

大批量的鐵器如同流水一樣從鐵場出來,在鄭綏看來,這就是國力的一部分。

鄭綏在離開安南之前,心中感受還有一些不舒服。但是來到東雍之後,才感受到東雍從國力上對清化的全面壓制。

他更明白這一切都要交給到他手裡,心中就更加興奮起來,有一種知遇之恩的感動在他的心中浮現出來。

這個時候,朱厚煌也瞭解東雍的情況,心中微微放下心來。

在王陽明也離開東雍的時候,有一個發揮出比以前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吳行之。

吳行之本來就朱厚煌的元老重臣。最得朱厚煌的信任。而且在嘉靖登基之後的種種動盪之中,朱厚煌無形之中,對忠誠的更加看重。也就加重了吳行之的分量。

以前的吳行之專注於財政方面,但是現在一點點的擴散到了其他方面。

“殿下,從中原來的移民越來越少,這樣的趨勢,還請殿下注意。”吳行之說道。

“孤會放在心上的。”朱厚煌心中暗暗一嘆,暗道:“看來,大明的情況有變。”

隨著嘉靖的權位一點點的穩定起來,楊廷和在與嘉靖的交鋒之中,慢慢的落於下風,畢竟作爲皇帝,在大明首輔的交鋒之中,先天佔有優勢。

朱厚煌明白,等嘉靖將楊廷和徹底弄翻之後,恐怕就是嘉靖開始對付東雍的時候,朱厚煌心中立即有一種緊迫感。

他決定一會見吳鳳儀。多瞭解中原的情況。

“現在,東雍府庫之中,有足夠的財力在在星城修建城池嗎?”朱厚煌問道。

遷都星城,是朱厚煌早就有過的想法。

“殿下,臣已經派人到南方勘探了,只是一時半會處會抽不出來足夠的人手。還是等殿下安南事了之後,再說這件事情,以東雍的實力,承受不住一場大戰,與南都的建設。”吳行之說道。

朱厚煌對星城寄予厚望。

甚至決定朱厚煌之後在南洋的統治重心所在。

所謂的星城,就是後世的新加坡。

這個位置,四通八達。佔據地利,可以隨時向四方進攻。但是並不是多利於防守。所以,朱厚煌考慮這個地方的時候,就已經決定,未來都城的建設必須放在首位。絕對不能草草的結束。

這樣工程消耗的不下於一場戰爭。

東雍的財力武力人力支撐不了兩處巨大的消耗。

朱厚煌嘆一口氣,說道:“孤心裡太急了一點。”

“殿下,安南那邊到底會要多長時間?”吳行之問道。“雖然東雍還可以支持安南戰事,但是東雍空虛,自從福建沐有威離開之後,新任福建沈總兵對東雍的態度很成問題。”

吳行之最頭疼的問題,就是這一點。

東雍水師在安南沿海作威作福。讓莫登庸焦頭爛額的。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也有人讓東雍焦頭爛額。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道:“什麼情況?”

吳行之說道:“福建水師在廈門灣一戰之中損失慘重,最近剛剛補充了一些,就立即開始折騰一番。開始檢查從福建往東雍的所有船隻?”

“檢查?”朱厚煌反問道:“檢查什麼?”

“海禁。”吳行之說道。

“海禁。”朱厚煌冷哼一聲,說道:“真是一個好理由。”

是一個好理由,不得不說從大明的律法之中,所以向東雍的船隻都有犯海禁的嫌隙,是那一種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的空間之中。

而這一點正是朱厚煌的死穴。

朱厚煌的東雍就建立在大明到西方之間的貿易之上,即便東雍現在已經與內地府縣,沒有什麼區別了。

足夠給朱厚煌一些財政支持了。但是重點還是在由大明出發的船隻貿易之上。朱厚煌大量的貨源都是在大明。

大明如果真的斷絕與東雍之間的往來,東雍的財政立即出現一個大窟窿。

“情況怎樣,他查的嚴嗎?”朱厚煌問道。

“這倒不嚴,畢竟這事情不僅僅是我們一家的事情,還關係到很多人的利益。暫時沒有問題。不過今後就不知道了。”吳行之說道。

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八百章 餘波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
第六百九十章 夜襲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破滿刺加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藤江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金洲戰事一第八百章 餘波第五百四十四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猶如此案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九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八十一章 出海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四百零二章 善後三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瘟疫九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四十九章 耀兵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三十四章 應州之戰王勳【二】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五十九章 離別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三百五十二章 行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恩平市| 修武县| 类乌齐县| 科技| 新晃| 两当县| 石柱| 北碚区| 凤阳县| 图木舒克市| 浮山县| 阳泉市| 曲麻莱县| 庆阳市| 浠水县| 华容县| 阜新市| 施甸县| 南京市| 夏邑县| 疏附县| 丽水市| 涿州市| 留坝县| 大庆市| 砀山县| 无棣县| 广饶县| 成武县| 武穴市| 高青县| 大庆市| 彭水| 华宁县| 榆中县| 静乐县| 龙游县| 正宁县| 平江县| 五大连池市|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