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

先到鎮江的是黃士龍。

黃士龍順流而上,不過,十日功夫就來到鎮江城。

簡直是如入無人之境。在鎮江江面之上,遇見了真正的對手了,就是長江總兵官湯慶所部。

不過湯慶所部不過是長江水師而已。

如果長江水師訓練精良的話,在長江之上,也不是沒有擊敗對手的機會的,畢竟黃士龍所部都誰海船。長江雖然寬敞,但是畢竟不是大海,江船要比海船有優勢。

不過,湯慶或許有些能力,否則在如此局面之下,南京方面也不會讓湯慶出戰,但是長江水師沒有別的毛病。

就是太平太長時間了。

和平日久,長江水師都投入了撈錢這個有錢途的事業之中了,在江上設卡,從路過的商船上抽水,乃至於偶爾做一次無本買賣。

但是他們唯獨沒有花費在水戰技能之上,所以交戰的結果,根本不用多說,湯慶狼狽而逃。

而黃士龍也決定不再西行,他轉頭上了岸,兵臨鎮江城下。

劉伯臣根本沒有怎麼攻打,只是從船上拉下大炮,轟了好幾炮,鎮江守兵就立即崩潰了,劉伯臣輕輕鬆鬆佔據了鎮江城。

劉伯臣雖然只有萬餘精兵,但是心思很大,以鎮江爲根本,四處攻伐,很快就截斷了長江,而且他截斷的不僅僅是長江,還有運河與長江的交匯之處,就在鎮江附近。

會師鎮江,也是當初商議過的,就是爲截斷南北東西兩條水路。不過劉伯臣的心大,做完這些事情之後,還派遣偏師進攻南京。

不過南京畢竟是南京。

這個時代的城池,南京與北京都是最難攻打的城池,南京不去說,至少北京在建成之後,幾乎沒有武力攻下的記錄,即便是李自成打下北京,也是有內應的,而多爾袞打下北京,那是李自成放棄了。

劉伯臣的偏師在南京城下碰了一碰,不得不撤退,雖然城牆上的士卒良莠不齊,但至少已經有了守軍,劉伯臣的偏師,人數太少,根本無法攻下如此巨城。只好撤退。

而朱厚煌來的就畢竟慢了。

朱厚煌一路上順著運河北上。從杭州到嘉興,蘇州,湖州,一路上連動刀兵都沒有,簡直是望風而降,最忙碌的並不是軍隊,而是何文淵。

何文淵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起來,大量的降臣蜂擁而至。朱厚煌立即給何文淵加了個銜,江南招撫使,暫時將剛剛投降這地方的政務擔當起來,如此杭州以北,長江以南,這一大片地方,所謂之江南,何文淵就是最大的文官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大軍的行軍速度也不是很快的。

一來運河行船速度並不快,二來就朱厚煌需要招待各路降臣,給一個優厚的條件讓很多人免去後顧之憂,好讓更多人投降。

畢竟是朱家皇室內戰,真正爭奪的是人心向背,戰事雖然是決定力量,但是人心也不能忽略。

還有,朱厚煌決定暗地抽調兵力突襲天津衛。

怎麼將精銳部隊調出來,就是如同現在一樣,先將精銳軍隊分成地方駐軍,一來用來彈壓地方,江南世家大族事大,並不是官面上人投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二來,等將來調動的時候,總比在南京城下調動,不容易被發現。

朱厚煌大約比黃士龍晚了十幾天纔到了鎮江城下。

“臣等拜見陛下。”以黃士龍爲首,百餘名將官跪倒在地。爲了震懾鎮江,這一次入城式,非常之壯觀。

劉伯臣將所有部下都拉了出來,排出數里長的隊伍,並且將鎮江城之中所有人都必須上街觀禮。

雍軍精銳,大批批鐵甲軍隊,一排排的火槍手,還有一門一門的火炮,還有那種剛剛從戰場上來的淋漓殺氣,根本讓鎮江百姓根本不敢擡頭。

朱厚煌與黃士龍說道:“你的注意不錯。”

其實這個注意不是黃士龍的,而是黃士龍新收下的一個謀士,不過謀士的功勞放在主家身上,也是常理。

“全賴殿下天威。”黃士龍說道:“如果不是殿下天威如此,也不會讓百姓懾服。”

朱厚煌知道,百姓懾服的不是他的天威,而不是他的兵威。不過,他不願意拆穿黃士龍的馬屁,說道:“我讓你準備的事情,都準備好了。”

“都準備好了,只要殿下一聲令下,。十日之內,臣會讓殿下在天津外海。”黃士龍說道。

朱厚煌說道:“這一件事情關乎天下大計,一要準備的妥妥當當的,二是要保密,在孤下令之前,水師之中,只能有你一個人知道。”

黃士龍說道:“臣牢記在心。”

朱厚煌一邊看著兩邊的百姓,一邊問道:“看過南京嗎?南京能不能下。”

“南京可取。”劉伯臣在黃士龍身後,跟隨著朱厚煌。

朱厚煌身邊的將領分爲兩排,一排是跟著朱厚煌一併過來的,以俞大猷爲首,另一排就是鎮江守軍,以黃士龍爲首,劉伯臣的位置就在黃士龍之後。

“臣在南京城下轉了一圈,南京有兩個缺點,一是南京城太大了,南京由太祖所建,南京城,爲南北長、東西窄,南北20裡,東西11裡多,周長67裡,南京城有13門,南3門,正門爲正陽門;西5門;東1門;北4門。城牆用大石條奠基,完全用青磚包砌,大約有四丈左右。城牆依山帶水,盡佔地利,十分堅固。北起獅子山,南到聚寶山,西擴石頭城,東盡鐘山之麓。南京的城牆牆基用條石鋪砌,大型城磚壘砌兩側外壁,中實雜土,唯有皇宮東、北兩側的城牆全部用磚實砌。城牆沿線共闢十三座城門,門上建有城樓,重要的城門設有甕城,其中聚寶門、通濟門、三山門是水陸交通要道,每門都設有三道甕城以加強防衛。

在這座城牆之外,又修築了一座長達50餘公里的外郭城,把鐘山、玄武湖、幕府山等大片郊區都圍入郭內,並闢有外郭門十六座,從而形成保衛明皇宮的四道防禦線,即:外郭、都城、皇城、宮城。”

“如此規格海內僅此一家,可以說固若金湯。但是這樣的大城,需要的守軍數萬,沒有數萬大軍連守都無法守。”

“而南京城的第二缺點,就是南京士卒不精,以臣所看,南京城之中,老卒不過一兩萬,這都是能戰之輩,其他的都不過是濫竽充數,或許城中有所藏拙,不過,南京城如此之大,守軍薄弱卻是無疑的,殿下只需猛攻一側,另外一側根本無法救援,如此則南京可克。”

劉伯臣興奮的說道。

守城的始終是人,而不是城,即便是城池再好,沒有合格的守城人員,還不如一座小城。

朱厚煌聽了也有一點興奮。

“殿下不要忘記戚大人所言。”俞大猷在朱厚煌身邊輕聲說道。

朱厚煌輕輕一搖頭說道:“不用擔心,孤不會動搖,只是南京城畢竟是大明留都,不進攻一下,孤豈能甘心,而且,孤不相信南京城如此輕易就能拿下來,最少也要讓北京方面著急一下嗎?”

俞大猷說道:“殿下英明。”

俞大猷心中未必覺得朱厚煌英明,只是不好說而已。他更擔心,朱厚煌在南京城之下就改變的初衷,一力要攻下南京了,爲突襲天津衛,已經做了這麼多的準備,如果最高層一下子改換的想法,下面的人根本就會無法適應,就俞大猷本人來說,也不願意看到這一點。

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九章 打虎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章 傷寒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
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八百二十章 大明vs東雍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六百七十三章 對馬島之戰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九章 打虎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四百五十五章 遠航的準備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四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六十九章 起航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一百章 傷寒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蘇祿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八百九十章 青山白鐵忠骨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姚市| 德钦县| 什邡市| 桃园市| 苗栗市| 东至县| 黔西县| 定陶县| 拜城县| 昌乐县| 德保县| 揭东县| 师宗县| 广南县| 芦山县| 长顺县| 南安市| 吉隆县| 周宁县| 高雄县| 革吉县| 东至县| 夏河县| 通许县| 河北区| 确山县| 阿克苏市| 大庆市| 太谷县| 渝中区| 勃利县| 新乡县| 宿州市| 郑州市| 浙江省| 长海县| 望都县| 华安县| 凉城县| 平陆县| 潼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