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

朱厚煌還沒有進門,楊慎就已經迎出來了,說道:“臣雍王長史拜見殿下。”說著就要行禮,朱厚煌連忙上前一步,將楊慎攙扶起來說道:“楊師何必多禮啊?!?

楊慎說道:“禮不可廢。”

楊慎本身並不是一個拘泥於禮節的人,只是楊慎掌控整個雍國的庶務,讓他真切的瞭解到了雍國的強大。

雖然現在的雍國還是一個萌芽而已,但是朱厚煌堅定的戰略卻沒有一絲錯誤,特別是單單南洋航線就給朱厚煌每月帶來數萬兩銀子的收入。一年下來,整個東雍的歲收,能達到將近百萬量的級別。

要知道正德國庫裡面每年所收銀兩也不過三四百萬兩而已,雖然除卻銀兩之外,還有很多實物。再加上各地方政府截留的銀兩,整個大明歲收並不少,但是正德真正能動用的銀子,恐怕還沒有朱厚煌多。

有這麼強大的財政支持,朱厚煌想將東雍完全開闢出來。並不是不可能的。

單單東雍開闢出來,朱厚煌就能成爲一個人口百萬的小國之主,更不要說朱厚煌對南洋的野心。

楊慎一想到朱厚煌未來,就自覺的收斂起心中的傲氣。嚴守君臣之禮。不敢輕慢朱厚煌了。

朱厚煌也能感受到楊慎這樣的舉動後面的深意。也沒有多在意。與楊慎並肩進入相府大廳之中,說道:“楊師,孤這次來,是想跟楊師說一說火炮的事情?!?

“殿下也發現了,”楊慎說道:“江南一帶的鐵價不正常?!?

朱厚煌並沒有多在意這一件事情,卻不想楊慎將事情繞到了鐵價上面,他也覺得鐵價有一點不正常,但是商人囤貨居奇的手段而已,並沒有往深裡想。不由的問道:“鐵價怎麼不正常了?不過是一些奸商囤貨居奇而已?”

楊慎本想解釋給朱厚煌說,卻看見許棟臉色有不然之色,說道:“就請許大人給殿下講解吧?!?

朱厚煌轉過頭來,看向許棟問道:“許卿?”

許棟說道:“殿下,鐵不比其他物件,一來,這是大宗物資,想要操控價格,需要大量囤積,天下間沒有幾個商人能做到,二來,糧食,與鐵器都是非常敏感的東西,背後沒有人支撐是不敢這麼做的?!?

“也就是,這次鐵價暴漲後面,定然有一個勢力支撐,這個勢力在朝堂上還能說得上話。”朱厚煌忽然想起了什麼。他想起了正德年間好像有一次畢竟轟動的親王謀反的案件。他仔細想想,暗道:“是了,是寧王謀反?!?

寧王謀反的事情,朱厚煌之前也想過,但是無憑無據說一個親王謀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後果也是很嚴重的,畢竟朱厚煌也是親王。對付寧王。對朱厚煌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壞處不少。而且朱厚煌在北京的時候,寧王謀反還是很遙遠的事情,其中變數太多了。朱厚煌也不敢輕舉妄動。

此刻朱厚煌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該怎麼樣應對寧王謀反,是揭發,還是視而不見。

朱厚煌正在細細思忖的時候,楊慎說道:“這一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許只是一個巧合,但是也許真的有人圖謀不軌?!?

朱厚煌深吸一口氣,說道:“大陸上的事情,咱們管不了,楊師,可以給楊大學士寫一封信提醒一個楊大學士?!?

朱厚煌已經決定了,這一場寧王之亂,他決定作壁上觀。只做看客不發表任何意見,最多給正德提醒一下鐵價問題。

並不是朱厚煌不願意提前平定寧王之亂,讓寧王還沒有亂起來,就伏誅。但是朱厚煌剛剛仔細想了一想,不行啊。

首先在天下文官的眼裡,朱厚煌自己就身處嫌疑之地。畢竟現在親王掌兵不受限制的只有朱厚煌了,雖然朱厚煌遠在海外,但是並不能消除別人忌憚。

身處嫌疑之地的朱厚煌,最好的辦法,不要與寧王有任何的牽連,一點點牽連都能給朱厚煌未知的後果。

作壁上觀,也許並不是最好的決策。但是對朱厚煌來說卻是最安全的決策了。

“孤這次來主要是因爲火炮供應不上,次次要從兵部買火炮,還有兵器什麼,實在是消耗太多銀兩了。孤希望東雍能自產鋼鐵。”朱厚煌略過這個敏感的話題,進入下一個議題。

“能自產鋼鐵,自然是好的。只是--”楊慎說道:“這想要自產鋼鐵,必須要有鐵礦。沒有鐵礦的話,從外面運輸鐵器,與運輸鐵礦石相差不大?!?

從成本上來說,何止是相差不大,是相差很大。只是楊慎爲了維護朱厚煌的面子沒有多說而已。

朱厚煌說道:“孤知道東雍何處有鐵礦?!?

楊慎立即明白過了來,問道:“殿下的意思是?”

“唉,”朱厚煌長嘆一聲說道:“孤本來的意思是想滅掉大肚國再做計較,但是如今這個樣子,只能將大肚國之事,放上一放了,先解決鐵礦,而鐵礦就在東雍極北之處?!?

“北港?”許棟脫口而出。

“北港?!睏钌骶捉乐鴥蓚€字說道:“殿下可是想用兵於北港?!?

“正是?!敝旌窕筒淮笄宄?,這個時代的臺北叫什麼,聽許棟脫口叫道北港,也就認爲是北港了,說道:“許卿,給諸位講解一下北港?!?

“是,”許棟向朱厚煌微微俯首,隨即說道:“北港,是在東雍島東北角的一個良港。當年我曾在這裡避過風浪,只是北港不比大員,附近山巒起伏,比不得大員附近一馬平川,而且離澎湖比較遠,所以在爲殿下選址的時候,將這個地點放棄了。當地已經有福建移民了,不過大多是做沒本錢的買賣,北港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魍港。”

鬼魅魍魎,想想就知道是一個什麼地方。

“哼。孤不怕他們是什麼鬼魅魍魎?只要是漢人就行,當地的有強大土人部落嗎?”朱厚煌相當自信。北港有漢人,不管什麼怎麼樣的漢人,都會成爲自己的統治基礎,對朱厚煌來說,漢人越多越好。麻煩卻是土人。

“當地是狗奴國?!痹S棟說道。

“狗奴國?”楊慎不由一笑,說道:“還有這樣的名字嗎?”

“這狗奴國還是有來歷的,據說當初鄭和鄭公公,奉聖喻出海撫夷,東雍島上各部都過去了,只是狗奴部面沒有過去,鄭公公就將狗奴部落抓過來,給他們部落首領脖子上掛了一個鈴鐺。結果這個部落居然將這個鈴鐺當成信物了,代代相傳。不知道誰先開始叫的。反正以後都稱他們爲狗奴國?!痹S棟說道。

“狗奴國,不管他是什麼國,與漢人關係怎麼樣?這個狗奴國到底有多少人?”楊慎繼續問道。

“狗奴國雖然說是一國,其實不過是部落聯盟而已,不過他與當地漢人的關係不錯,有很多人會說漢話。彼此之間常常做一些小買賣?!痹S棟說道。

朱厚煌心中暗道:“不錯,不管他是什麼狗奴國不狗奴國,能與漢人交流,就代表有化夷爲漢的可能性?”

“北港的鐵礦在什麼地方?”楊慎問道。

“這個---”許棟猶豫了一下,他仔細回想了一會兒,說道:“末將,不記得北港有什麼鐵礦?!?

楊慎轉過頭來問朱厚煌說道:“殿下?”

朱厚煌說道:“鐵礦之事,確鑿無疑。北港附近不僅僅有鐵礦,還有石碳礦,甚至還有金礦?!?

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十三章 狩獵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
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君臣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八百八十八章 寧波城下二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試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戰四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浮橋之戰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十三章 狩獵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和县| 巴彦淖尔市| 息烽县| 寿光市| 砀山县| 临西县| 汽车| 新昌县| 夏河县| 南江县| 大冶市| 红桥区| 济阳县| 克拉玛依市| 平塘县| 泊头市| 从化市| 黄大仙区| 孟州市| 连山| 大同市| 灌云县| 宁晋县| 新竹市| 子长县| 定结县| 安塞县| 邓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江安县| 元阳县| 石阡县| 韶山市| 伊川县| 宁安市| 昌平区| 海兴县| 全椒县| 青阳县| 博野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