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

從港口通往鐵場的道路相當不錯。

鐵場作爲北港的經濟支柱之一,無數車輛從這裡經過,雖然的東雍的畜力比較缺乏,但是大兩人員的踐踏,還是將這裡給踩出一條不錯的擋路。

岑勇作爲沈希儀的得力部下,也是這一支部隊主將。

岑勇也是岑氏子弟,不過岑氏作爲廣西大姓,是一個大家族,岑勇雖然出身不錯,與岑猛的關係比較遠。

對岑勇來說,給朝廷賣命,與岑猛賣命都是賣命,自然選擇朝廷了。

岑勇的際遇在沈希儀部下,並不是一個個案。

怎麼說啊?一支軍隊不僅僅需要大量的兵力,還需要大量的軍官,這些軍官絕對不能是大字不認識一個人。

如果是文盲,根本無法組織軍隊。還有這些軍官本人也要有勇力在身,因爲軍隊是戰爭機構,是暴力機構,所以,要在軍隊之中建立威信,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能打,即便是不能打,也不能身體弱不禁風。

所謂羽扇綸巾,談笑間灰飛煙滅,不過是文人的幻想而已,從大明歷史來看,很多時候談笑間灰飛煙滅的是自己一方。

所以這樣人選,從大明之中,很難找到。

大部分軍戶,上下脫節。上層千戶指揮使等,早就將衛所的田地給分了,成爲自己的家的田地,他們要做的,一般是繼續把持世職,因爲沒有世職,就沒有他們的土地,他們的財富,所以凡是要動衛所,最先動的就是這一批人。

而且是一羣人。

當然了這僅僅是比較低級的,有眼光有手腕的人,都會想辦法,由文轉武。想辦法成爲大明的統治機構,文官。

成爲文官之後,很多東西都能洗白了。

當然在怎麼洗白了,吃了的東西,是不會吐出來的。

如果看大明的進士名錄。從軍戶考入進士的人,不在少數,大名鼎鼎的張居正,就是軍戶出身。

當然了,不能認爲每一個出衛所出身的文官,都是侵吞衛所土地的貪污犯。但是要知道真正的赤貧結構,是無法讀書的。

所以,能供給讀書的人,至少是一個軍官出身。而軍官視衛所士卒爲僕役,早就是他們習以爲常的東西了。

但是這種羣體的制度性的犯罪,根本容不得一兩人的清白。這羣從衛所出來的文官,也成爲阻攔之一。

更不要說,由他們這些人延伸出來的其他姻親,關係等等。

這是一個龐大的集團。

楊一清只是微微一碰,就不去管衛所的事情,可以說是明智。

但是衛所崩潰,沈希儀想得到軍官,卻少了一個很關鍵的途徑。

畢竟衛所上層,要麼是因循守舊,想保持自己家的世職。而衛所下層根本沒有學習的可能,也當任不起軍官的職位。

而沈希儀發現了一羣人,比較適合當軍官,就是土司家族的子弟。

要知道土司雖然是一個大家族,但大家族裡面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掌權,甚至有一些小土司,或者土司家的旁系,活著還不如尋常百姓好。

如果那種不開化的土司,就不用說了。

但是那些與漢人走的近的土司,家中子弟都有開蒙。但是土司與土司之間的爭鬥,讓他們學習到最基層的戰陣知識。

這些讓被沈希儀看中,直接可以納入下層軍官,而且個個都有一股勇氣。對物質的要求還是比較低的。

這樣便宜又好用的人,沈希儀自然大量納入軍中。

到了楊一清大擴軍,作爲軍中一個團體,這些人自然是水漲船高了。岑勇不過是其中之一。

他遠遠的看見,大量的煙霧騰空而起,就好像是一座真在爆發的火山一樣,不過很快,岑勇就知道這裡不是。

這裡簡直是一座小城。

是的,在岑勇看來,就是一座城池。

磚石打造的圍牆,有一丈高,整齊的圍牆圈了好大一片地方,雖然看不見裡面的地方,但是看見很多高爐,正在冒著煙,大量煙霧匯聚在一起,被北方一吹,瀰漫開來。雖然他們是在上風口,但是還是感覺到一股怪異的味道。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將軍,敵人過來了。”岑勇擡頭看去,果然大量的士卒從北港方向而來。

“果然不出將軍所料。”岑勇心中暗道。

岑勇的出擊是沈希儀決定。

沈希儀知道他還沒有準備好,軍隊剛剛從渡海的混亂之中整合過來,戰鬥力恢復了幾分,還不知道。

但是沈希儀更知道,比起東雍一方,該著急的人是他。他了解雍國的實力,如果能極快的取得戰果,那麼時間拖得越長,雍國的援軍也會越多。

時間是他的敵人。

沈希儀這才冒險出擊,逼迫對方不得不戰,他需要一場會戰。

而鐵場就是逼迫對方不得不戰的籌碼。

見目的達到了,岑勇根本沒有想去進攻鐵場,反而繞過鐵場,逼向正在過來的雍軍。

“哼。”陳釗冷哼一聲。

他自然知道對方的想法,這是陽謀,即便是看穿也沒有什麼,反正要按著對方的步驟行走。

陳釗因爲之前背了黑鍋,所以汪直,讓這個雪恥的機會,給了他。

雙方沒有二話,雙方在鐵場與北港之間的田地之中行走,冬季之中莊稼並不高,被這些人走過,全部給踩成平地了。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不知道誰先開的火,一聲炮響,雙方的火器都爆發出自己的威力出來。

雙方控制戰場的火炮,都是佛郎機炮。在戰場之上咆哮,不過,雙方的戰鬥都行軍之中遭遇戰,所以雙方攜帶的火炮數量並不是太多了,所以火炮並不佔據確定力量。而雍軍的火槍數量也不多。

畢竟火槍其實是消耗品,一場大戰之後,很容易有很多的火槍報廢,一根槍管能打上數百發子彈,已經算不錯的了。

而朱厚煌早就想將安南營也改成火器爲主,連這火槍都不大夠,如果不是這裡是北港,東雍所有的武器都是從這產出的。這一點火槍也不會有的。

所以這一場戰鬥,火器起不過決定作用,真正決定這一場戰鬥勝負的還是肉搏戰。

雙方的火器各自發揮出自己的威力之後,雙方軍隊狠狠的撞在一起,展開了肉搏戰。

雙方的骨幹在這上面相差無幾,都是一等一的強悍,以雍軍的訓練程度,即便是一個軟蛋,數年訓練下來,也變成了一個男子漢了。東雍老卒個個拼殺在前,也帶動起的新兵們拼殺的勇氣。

而岑勇也不虧一個“勇”字。他是山民出身,而原來的廣西兵大都是山民出身,很多還是土司兵之中的佼佼者。

殺人更是家常便飯。

不過,雙方骨幹都有拼殺下去的意志,但是下面的士卒還是有區別的。

首先,不得不說一個民風問題。

江南民風軟弱,這已經是共識了。不要義務,楊一清本身也不是從義烏招兵的,而是從他駐節之地,也就是杭州招兵的。

雙方的兵員完全不同。

江南推崇讀書人,鄙視當兵的,不是大明都是一個風氣。不是走投無路的時候,誰會去當兵啊。雖然他訓練過一年左右,但是他們的訓練與雍軍的訓練差太遠了,與東雍縣兵的訓練相差不大。

他們的戰鬥意志遠遠不如東雍縣兵。

東雍縣兵雖然本質上是民兵而已,說不聽,不過是官方的團練而已,根本不是正規軍的,但是他身後的體制,卻是很正規,最少比浙江正規的多了。

不兩者簡直不能比。

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七十章 兵變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
第三百一十章 橫渡南洋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五百四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第六百七十章 大內的對策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六章 不服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楊慎時代的來臨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八百零四章 奴隸貿易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鑄炮問題第四十二章 襲營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蘇祿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吳家寶藏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龍會戰五第五百四十九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晉府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七十章 兵變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二百二十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十七章 練兵2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七百五十八章 亞齊人在行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二百七十三章 爭功四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吳太后的命令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八百七十六章 勝負手十一第八十五章 汪家的選擇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寻乌县| 苍山县| 台南市| 江都市| 布拖县| 庆安县| 济源市| 名山县| 商城县| 霍山县| 无棣县| 梅州市| 固始县| 阳曲县| 高州市| 平山县| 濮阳县| 临颍县| 通渭县| 景宁| 精河县| 西畴县| 威信县| 黄骅市| 日照市| 平利县| 泸西县| 福海县| 肥西县| 策勒县| 华亭县| 正阳县| 凤阳县| 明水县| 会泽县| 平昌县| 邢台市| 文昌市| 威海市| 玛纳斯县| 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