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六十四章 楊一清的困境

很多人說大明是兩京制。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南京纔是大明的首都,而北京不過是行在,是陪都而已。

當然了從政治地位上,雙方是翻過來的。但法統上就是這樣的。

就好像是文臣一邊拿祖宗家法說事,一邊一致忽略了關於割皮充草的任何記錄。

朱厚煌要是能得了南京,嘉靖的根基都會動搖。

“好。”朱厚煌說道:“只是派誰去西征啊?”

金華與處州空虛之極,只要派遣一支偏師,就能拿下來,可以說派誰都可以。這樣的事情,俞大猷不願意多插嘴,說道:“還請殿下聖斷。”

朱厚煌沉吟一會兒,說道“就派元敬過去吧。”

朱厚煌之所以派戚繼光去,是因爲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是義烏。

不知道戚繼光因義烏兵,訓練出天下精兵,還是義烏因爲戚繼光而天下知名。朱厚煌總是想讓戚繼光與義烏有所牽絆。而且朱厚煌看中戚繼光,也必須認識到現在的戚繼光,根本不是後世推崇的戚將軍,必須加以歷練才能擔當大任,而讓他獨擋一面,就是最大的歷練。

戚繼光得了差事,以一個營的兵力,大舉進攻金華,不過,他要先攻入紹興府。

不過,戚繼光這麼一動,就將壓力傳到給了楊一清。

“大人,會稽山之東,已經全部淪陷了,雍賊兵鋒直指山陰。另有偏師攻入金華,南方各府縣人心惶惶,紛紛向杭州求救,這局面如何應對啊?”

“大人,陛下已經下旨斥責大人了,朝中已經有人說了,如果大人再不建立新功,縱敵玩寇,那麼錦衣衛恐怕就要來,大人,不能再等了。”

“大人,各地鄉紳都坐在門前,等著,已經堵不住,他們一定要大人給一個交代,大人,快想想辦法吧。”

楊一清坐在書房之中,聽著有一個又一個師爺上前稟報。

正如俞大猷所料,楊一清的壓力極大。

這壓力從各方而來,比如各地方管,金華,處州等地的官員,可不僅僅是向杭州的求援,還向各地求援,甚至江西,南京各地都收了告急文書。

對於金華本地的地方官來說,他們恨死楊一清,恨楊一清見死不救,絕對不會給楊一清說什麼好話的。

這只是下面的壓力,楊一清神經粗大,可以無視這些。

但是北京的壓力,讓楊一清不能無視了。

開戰以來,楊一清不能得一勝,早已讓嘉靖無法忍受了,如果不是嘉靖還找不到代替楊一清的人物,否則嘉靖早就將楊一清給撤換了。

不過,嘉靖鞭長莫及,甚至沒有代替他的人,他咬著牙,還能硬抗著。

但是各地士紳的背離,對楊一清來說,卻是不得不應對的難題。

浙江是科舉大省,所以說,士紳的力量相當之大,想要在在浙江大舉動作,楊一清也不得不與浙江本地士紳達成諒解。

沒有他們的支持,楊一清這個總督,不過是一個空架子。平日裡面種種掣肘也就罷了。如今面臨大戰,如果再不處理好,其中的關係。楊一清根本沒有能力擊敗雍王。

楊一清深吸一口氣,說道:“雙嶼那邊有消息嗎?”

“大人,徐海冥頑不靈,最新消息,他已經離開雙嶼,帶著所有船隻,準備離開大明,去南洋討生活。”

“徐海。”楊一清一聽這個消息,頓時忍不住怒火中燒,將硯臺重重的砸在地面之上。楊一清現在最恨的就是徐海。

他覺得自己對徐海夠好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徐海會這樣,將自己僅有的海上力量,給抽走了。

徐海的背離,讓楊一清陷入了全面被動之中,到現在還要面對整個東南有海無防的局面。

即便如此,楊一清也強忍著要殺了徐海,誅徐海九族的衝動。給徐海寫一封封書信,要徐海回心轉意。懸崖勒馬。

只是楊一清萬萬沒有想到,正是他一封封殷切期望的書信,讓徐海根本不敢回來,徐海太明白了,楊一清寫這些言辭低下的書信,將來清算的時候,會有多恨。徐海甚至有了投靠雍王的打算。

不過,還是念在楊一清栽培之恩,看不見勝算,臨陣脫逃也便是了,如果反戈一擊,就太沒有江湖道義了。

所以決定一走了之。這也算是朱厚煌帶來副作用,最少對跑海之人來說,從大明沿海到印度洋,根本不算是未知的旅途。有很多人常年在這路線上跑。

不要看徐海的一百多艘船,在雍軍與明軍的交戰之中,那根本不算什麼。但是放到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股相當強大海上力量,不管是做海商,還是做海盜,都能下半輩子過很滋潤。

面臨現在這個局面,楊一清不想救援嗎?

楊一清做夢都想,只是他不敢動。

特別在沿海地域,楊一清恐怕是調虎離山之計,這邊一出兵,那邊大軍直衝杭州。

杭州一下,恐怕楊一清即便是手中還有一些士卒,都不敢與雍軍交戰了。

但是雍軍分兵數路,一種不將他放在眼中的意思,讓楊一清特別惱怒,暗道:“我打不過你的主力,還打不過偏師嗎?”

而且各房壓力逼著楊一清不得不動,楊一清傳令下去。道:“命令西南四府人馬全部聚集在金華,令金華知府堅守城池,不得有違。”

金華府不失,其他各府就不會暴漏在東雍的兵鋒之下,這四府就可以暫時保全。

楊一清說道:“點起兵馬,我親自出兵,南下驅逐雍軍。將這些告訴那些人,讓他們安心。餘杭一帶,絕對不會波及戰火的。”

楊一清雖然這樣說,但是知道不過是扯謊而已。

楊一清雖然說點起兵馬,但是不過是帶兩三萬人,杭州城之中,還有數萬人正在訓練。楊一清的目的,不是寧波,而是戚繼光。

不管怎麼說,先吃掉雍軍一子,向北京有一個交代,雍軍兵興以來,朝廷這方面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江南水利發達,楊一清大軍乘船直接到紹興,從曹娥江逆流而上,南下直指嵊縣。

楊一清這一動,消息立即隱瞞不住,朱厚煌立即知道了。

朱厚煌皺著眉頭說道:“楊一清去嵊縣幹什麼?哪裡有我們多少人馬?”

俞大猷說道:“據戚繼光的軍報,哪裡只有民壯五百,還是從當地招募的。戚繼光路過新昌的摟草打兔子,順便見嵊縣給拿了下來,但是並沒有駐軍,正是從當地徵募了五百人暫時安置下來。”

戚繼光雖然只是帶這一個營的軍隊西去,但朱厚煌給了戚繼光一個特別的權限,就是戚繼光就招兵的權力。

這個權力在大明軍隊之中,很尋常,但是在雍軍之中,卻是樞密府的權力,甚至即便是戰時,也不能隨便補充的。

必須從民夫之中增補,而民夫還在主帥的手中捏著。所以戚繼光雖然兵馬畢竟少,但是的的確確有了獨擋一面的權力。

當然了,戚繼光也不是僅僅一個營,還有一萬多福建民夫,這些民夫跟著大軍從福州打到這裡,行程千里,一路都在訓練,真正戰鬥力還不知道,但是已經有幾分架勢了,朱厚煌一路上收刮兵器,這些民夫之中也裝備了不少,讓外人看來,更是一支大軍了。

畢竟在古代並不是每一支軍隊中的是士卒,都能刀槍劍棍,都配齊的,且不說,那些農民起義軍,根本就是草臺班子,單單是草臺的經制之師,也有很多士卒手無寸鐵。

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九百章 影響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十章 封賞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四百章 善後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十四章 地圖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
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九百章 影響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三百四十一章 升龍之變六第八十二章 下澎湖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二百一十六章 寧王之亂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東雍新印象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瘟疫六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八百四十四章 西路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二百一十八章 寧王之亂三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八百二十四章 對策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東雍漁業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準備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二百九十五章 安南第五十章 封賞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四百章 善後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百三十章 邵縣第八百八十四章 勝負手十九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一百零九章 許小妹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十四章 地圖第二百七十章 爭功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五百八十八章 浮橋之戰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会市| 元氏县| 屏东县| 溧阳市| 泊头市| 岳普湖县| 阳城县| 扶余县| 乳源| 城口县| 视频| 陇南市| 黄冈市| 手机| 讷河市| 古丈县| 含山县| 古丈县| 高州市| 六枝特区| 铁岭市| 大港区| 湛江市| 金堂县| 渝中区| 石景山区| 上栗县| 龙南县| 全南县| 敖汉旗| 长治县| 安庆市| 泰顺县| 南通市| 台中县| 隆德县| 南汇区| 建阳市| 乐清市| 霸州市|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