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

張庶寧的到來,讓朱棣大喜過望。朋友相聚,朱棣一改過去每頓兩個菜的習慣,給張庶寧準備了二十多道菜,光是酒水就擺了十八樣。

張庶寧也不得不感嘆一句,確實朱棣不窮,不然也擺不出這個陣勢啊!

胡儼也更是好奇,這個發展工商,到底是怎麼回事……是變得富裕了,還是更窮了?

北平和中原,到底哪裡不一樣?

胡儼作陪,三個人湊在一起聊天,張庶寧頻頻舉杯……猴子想要進化成人,需要兩百萬年,可人想要變成猴子,往往只要一頓酒而已。

不出意外,朱棣這傢伙果然原形畢露。

幾杯酒下肚,就什麼都往外說了,攔都攔不住。

首先一點,朱棣窮不窮?

他很窮,光是燕王府的外債,就有八百萬貫,還不算興建師範學堂的開銷……但是朱棣也不窮,他有著非常恐怖的現金流。

光是今年一季糧食豐收,他就掌握了三百萬石以上的糧食。

扣除成本,這些糧食,也能帶來一百萬貫的利潤,再扣除商人的那部分,他也有五十萬貫。

除此之外,遼東開荒,還有一項更大的收入,那就是質量上乘的紅松木。

這可是好東西,充當建材,價錢比紅木低,但是質量極好,產量又大……開荒的隊伍所到之處,必是伐木隊所過之處。

所謂伐木累,那不是笑話,不光累,還要命!

光是過去三年,死掉的伐木人員,就超過一萬人,這還是有統計的,那些私自砍伐的,還不算在其中。

僅僅是木材一項,又能給北平帶來超過五十萬貫的收入。

而且在開荒的過程中,還發現了金礦,遼東可是產金的地方。

現在每年能給北平提供三千兩黃金!

如果加大力度,淘金收入還能快速翻倍。

另外每年從遼東運到中原的人蔘,就有兩萬擔!

這還不算其他藥材!

粗略算算,朱棣從遼東等地,就能拿到二百萬貫收入。

對了,還有羊毛紡織,每年呢絨銷售,也有八十萬貫分紅,後續的利潤更大。上都開平城,早就變成了一個羊毛之城。

這還不算完,南方的絲綢,茶葉,瓷器,種種商品送過來,朱棣都能抽到關稅。

全都加起來,朱棣一年能撈到三百多萬貫收入。

差不多相當於每年掙三十萬,負債一百萬。

是數量不少,但也不是不可接受。

而且朱棣也不是什麼都說,畢竟還有胡儼在這裡……他從高麗撈到的好處,跟李善長和藍玉的分紅,他就沒說。

反正這麼講,朱棣不但不窮,他還很肥,肥得厲害!

“我跟你們講,這發展工商啊,好處顯而易見……我問你們,一個普通的婦人,一年能織多少絲綢?”

胡儼想了想,就說道:“殿下,家母爲了供我讀書,經常用空閒時間織布,她一年差不多能織四匹布。換二十貫錢,算是我家中,僅次於糧食的收入了,”

朱棣哈哈大笑,“那你知道蘇州的一個織工,一年能織多少嗎?”

胡儼愣了一下,隨後道:“怕是有幾十匹吧?”

朱棣點頭,“如果原料足夠,一年下來,能有三十匹左右,不能更高了。”

張庶寧好奇道:“那上都的呢絨呢?能有多少?”

朱棣得意洋洋,伸出了一根指頭,還得意洋洋晃了晃!

一百匹!

怎麼會這麼多?

張庶寧和胡儼都不敢相信。

朱棣卻是哈哈大笑,“這就是伱們不明所以了……首先,在開平城作坊,用的都是最好的織機,一次能紡六十四根線的那種,都被淘汰了!還有,你想要那麼多呢絨,就要有足夠的羊毛……你們現在去瞧瞧,漠南,遼東,到處都是羊羣!父皇冊封的蒙古朵顏諸部,十萬帳篷,現在都給我放牧!還有,長城一線,那麼多戍邊將士,他們也有自己的牧場,農場。我現在是機器先進,羊毛充足,又有朝廷訂單,你們說,我不賺錢,還有誰賺錢?”

……

朱棣跟竹筒倒豆子似的,把老底都給說了出來。

張庶寧聽得目瞪口呆,胡儼是大開眼界。

和朱棣吃完這頓飯,他就四處調查,瞭解情況,爲此還跑了遼西,去了遼陽,鐵嶺,又去了開平。

這一大圈跑下來,胡儼算是有了點心得體會。

他開始著手撰寫,交給張希孟的報告。

發展工商,帶來最大的改變,不是財富一下子增加多少,也不是一下子就富國裕民了,最最根本的變化,是效率的提升!

得益於張希孟的講學,這幫年輕人的看待各種問題的方式,都大大改觀了。

咱就這麼說吧,你要是張羅著發展工商,把工廠作坊建立起來,老百姓立刻就富足了,百業興旺,國家進入太平盛世……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那也太容易了吧!也太不不符合常理了,難道世上還有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情?

不能夠啊!

就拿屯田公司來說,如果是讓大明的老百姓來幹,無論如何,他們也要先留足口糧,條件允許,他們還要儲藏一部分。

糧商要來收購,這些老百姓還未必願意,一定要等著好時機,賣個高價錢!

所以說,跟小農交易,那個成本老高了,效率低得令人髮指。

但是換成屯田公司,那就不一樣了。

還想要留下口糧?

做夢去吧!

從高麗和倭國弄來的勞力,每天就那點口糧。

至於菜?

見過豬食沒有?

就那玩意,往裡頭加二斤鹽,吃去吧!

也幸好臨近長蘆鹽場,食鹽便宜,可以隨便吃。

那菜的滋味,比起鹹菜還要鹹幾倍!

你說就這樣的飯菜,給了倭國和高麗的苦力,這幫人竟然還感恩戴德,覺得除了工作時間長點之外,吃喝沒的說。

果然是上國,比他們的主子,要寬宏多了。

聽到這個消息,朱棣都傻了,我還不夠黑心啊?

他不得不行文藍玉,特意詢問,你就跟我說說,這兩個國家,到底吃什麼玩意啊?

半個月之後,藍玉送來了消息,由於這幫勞力,不少都是俘虜的士兵,因此他們吃的就是軍糧。

而且這兩國不約而同,都有個習慣,那就是不能讓士兵吃得太飽,否則的話,會影響鬥志,訓練的時候,沒有精神頭兒……

朱棣聽完都懵了,這說的是人話嗎?

要知道在大明這邊,張希孟主持的軍中後勤,一直以讓士兵吃飽,吃好爲目標……雖然有些時候做不到,但全軍上下,無不以此目標。

如果哪支人馬,種菜好,養豬好,吃得好,那是要拿出來表揚的。

但是倭國和高麗不一樣,吃得好?

想什麼呢?

耗材也配浪費糧食?

藍玉告訴朱棣,歸根到底,倭國和高麗,都是等級森嚴,尤其是軍中,更是差別巨大……在他們看來,如果軍中貴族將領,和普通人吃的一樣,那還怎麼體現貴族身份?

所以一定要拉開差距。

可問題是他們的保障能力,就是那麼捉襟見肘,根本沒法既能讓所有人吃飽,又能體現出三六九等。

對不起了,軍中騾馬,你們只能吃跪族餐了。

根據藍玉的介紹,他們運氣好,能從老百姓手裡搶到,那就可以吃點飽飯。

如果搶不到,靠著後面送上來的補給,基本上就是一個飯糰的量。

這個飯糰還不是純粹的糧食,需要混入些豆子,甚至是雜草。

偶爾遇到有良心的,在製作飯糰的時候,會用手沾上鹽水,揉搓飯糰,也就算是加點滋味了。

乾淨又衛生。

問題是這種飯糰,保質期太短了,往往送到士兵手裡,就已經發黴變質,臭氣哄哄……反正你只要看過倭國和高麗的軍中伙食,你就會慶幸自己生在大明。

多虧了張相慈悲,對比之下,你就會覺得,張相簡直是菩薩降世。

所以說,高麗和倭國人,絕對是當下最好的勞力,畢竟只有他們,才能接受那種超高強度的壓榨,而不至於起來造反。

胡儼總結,發展工商,帶來的效率增加,一種是呢絨工廠那種,靠著提升機器獲得的。不過即便提升了機器,也要工人增加時間,每天干六個時辰,都算是運氣好的。

另外一種,就是屯田公司,他們單純壓榨,就是從骨頭裡榨油……看過之後,胡儼也算是清楚了,爲什麼不能放在中原……真要是在中原這麼幹,洪武皇帝和張太師在,未必會造反。可是等到這兩位不在了,立刻就是天下大亂,絕對沒有別的可能!

既然弊端這麼明顯,還費力氣發展工商幹什麼,到底是爲了什麼?

歸根到底,還是那兩個字:效率!

現在的朱棣,能拿出幾百萬石糧食,能拿出幾十萬根木材,上百萬匹呢絨……一句話,這貨渾身都是油水,肥到了可以滋養大明的程度了!

胡儼的報告送到了張希孟手裡,此時的張希孟已經回到了應天,不出意外,朱標也看到了。

再然後,就有一封信送到了朱棣手裡。

“四弟,大哥現在缺二百萬石糧食,彌補虧空,賑濟災民,無論如何,你都要幫大哥一把!”

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七十章 好官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
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七十章 好官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东| 栾城县| 潞西市| 高青县| 武平县| 曲麻莱县| 沙雅县| 嘉黎县| 台江县| 河源市| 临江市| 琼海市| 象山县| 洱源县| 无棣县| 奎屯市| 华亭县| 五华县| 怀集县| 乌什县| 工布江达县| 三门峡市| 周至县| 辰溪县| 洛南县| 桃园市| 嵩明县| 凌云县| 宜兰市| 钦州市| 中阳县| 都昌县| 凤庆县| 黑河市| 镇安县| SHOW| 云霄县| 安远县| 德格县| 清水县| 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