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

“主公,眼下和剛剛渡江已經大不相同。我們不但佔有了金陵,也拿下了周邊郡縣城鎮。鄱陽湖以東,太湖以西,向南直抵贛州……論起地盤,或許還不如天完龐大,但是人口稠密,物產富饒,論起實力,已經相當不凡。雖然驕傲自滿不好,但是妄自菲薄就更不應該了。從實力角度出發,稱王的本錢還是有的?!?

“再有,如今劉福通三路北伐態勢已成,山東方向,齊魯大地,毛貴高歌猛進,西路軍殺入關中,中路軍也有圖謀河北河東的態勢……不論劉福通能不能成,至少元軍和韓宋都沒有精力顧及到我們。需要應付的對手只是張士誠,徐壽輝,方國珍,陳友定等寥寥數人?!?

“方國珍不過是一個水寇,陳友定也胸無大志,算起來僅僅是張士誠和天完徐壽輝罷了?!?

老朱目光閃爍,聲音低沉,“這倆人雖然算不得蓋世奇男子,但也到底有些實力,眼下還能左右支應,如果稱王,他們必然合作更加緊密?!?

張希孟也不能否認,“主公所言極是,稱王還是會引起不小的動靜,包括劉福通那邊,會不會翻臉,也不好說……這是稱王的代價。不過稱王也有好處,那就是亮出旗號,明確主張,號召天下英才,我們是以驅逐胡虜,均分田畝爲號。如果不能展示出足夠的決心,著實會遇到困難?!?

“歸結起來,稱王有風險,也有好處,千斤重擔,都在主公身上,該做什麼決斷,全看主公的意思。臣絕對支持。”

聽到最後一句,老朱都笑了,“又是這般,把最難的事情推到了咱的頭上,張先生,你太不老實了?!?

張希孟嘿嘿一笑,不以爲意,“主公,臣大約就是那種好謀無斷的書生吧!有百般主張,也要主公欣賞,才能真正落實。每每到關鍵時刻,就要主公拿出決斷。這也是主公的責任??!”

朱元璋輕笑,隨後面色又漸漸凝重起來,他反覆咀嚼了“責任”兩個字,最後又道:“張先生,你先去吧,讓咱自己想想?!?

張希孟乖乖離去,沒有更多的廢話。

其實他也常常捫心自問,明明能窺見未來的路,等於是有了攻略在手,依樣畫葫蘆,難道自己真的就不行嗎?

或者說,穿越者就真的鬥不過位面之子?

除開召喚流星雨外,到底還差在哪裡?

就拿眼前來說,朱家軍絕對比歷史上強大太多了,但問題是,有了這些實力之後,可不可以提前幾年稱王呢?

歷史上朱元璋是在鄱陽湖大破陳友諒之後,剷除了人生最大的敵人,隔年纔在李善長等人的勸進之下,登上吳王大位,隨後滅張士誠,稱帝。

如今兩大對手還都在,提早稱王,會不會出現不可控制的局面?

譬如說陳友諒立刻進軍金陵,一雪前恥。

再比如說,劉福通那裡,還願不願意繼續結盟,繼續充當老朱前驅,老老實實北伐?

這些事情,張希孟並沒有答案,只有做過了,才能清楚。

而朱家軍走到了今天,又確實需要清理內部的渣滓,對於留氏這種,綿延百年的大族,該有個態度。

不只是留氏,還有秦家,還有蒲家,甚至還有曲阜的聖人後裔……雖然說像秦家後人,也不都是賊人,甚至還有那麼一點廉恥心,閃光點。但是這些家族代表的延續至今的士大夫勢力,卻是朱家軍必須解決的。

不解決他們,又如何均田?公平又在哪裡?

內外各方,交織在一起,張希孟或許能整理出一條條的線索,但是但事情交織在一起,要怎麼決斷,就不是張希孟擅長的。

權衡取捨,得失之間,怕是隻有聖心獨斷了。

一夜的時間,轉瞬過去。張希孟一夜高臥,睡得很香甜,因爲他知道,只要等待結果就好。

而朱元璋則是一夜無眠,第二天早上,甚至沒有吃飯,就讓張希孟過去。

“先生說得對,咱肩頭有責任,不該逃避,理當稱王,才能不辜負百姓將士之心!”

老朱聲音不高,甚至有些沙啞,但是聽在張希孟的耳朵裡,卻是切金斷玉,擲地有聲,他的臉上露出瞭如釋重負的笑容。

到底朱元璋不會讓人失望,鐵肩扛起江山,果然真漢子。

老朱高升一大步,正式稱王,他們這些人也不用彆彆扭扭了,什麼學士院啊,史館啊,全都能升格。真正按照一國中樞來配置……自然而然,張希孟的地位也能高升一大截。

而且張希孟還醞釀了一件大事,可以說是足以顛覆官場規則的事情。

如果能夠順利實現,有很大概率,能讓未來的大明朝多存在些時候。

只不過還需要正式立國纔好拿出來,現在的時機並不成熟。

總而言之,只要老朱稱王,就能著手做很多事情了。

“先生!”

朱元璋一聲低呼,打斷了張希孟的浮想。

“主公,有什麼吩咐?”

“暫時不要太高興了,等拿下了杭州,再對外公佈?!?

張希孟一怔,忙悚然道:“是!臣知道?!?

朱元璋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雖然還要些日子,但是稱王之後,官制安排,典章制度……先生都可以醞釀了,這事還要你來辦,咱才放心!”

張希孟又是一怔,忙答道:“臣知道!”

他的聲音不自覺高了三分。

確實,拿下杭州,不但是朱家軍有了出???,張士誠也會損失慘重,等於被卸掉了一條胳膊,再想翻起什麼浪花,也就不能夠了。

到了那時候,只剩下一個天完,稱王的條件也確實足夠了。

朱元璋依舊保持了沉穩和踏實,或許這就是他能走到最後的秘訣吧!

從當下的情況來看,由於輕取了湖州,整個戰局對朱家軍格外有利,從北到南,朱家軍都處於攻勢,徐達已經擺出了攻擊杭州的架勢,馮國用也順利越過運河,彭早住那邊也進入了戰鬥狀態。

這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狀態,著實讓人喜出望外……只是不知道誰能拔得頭籌,成爲未來吳王冠冕上,最亮的那顆明珠!

對於這個問題,常遇春很有把握。

“俺向上位立了軍令狀,無論如何,都要拿下江陰!”

常遇春掃視著手下諸將,尤其是排在首位的王弼。

王弼立刻站起身,“回指揮使的話,江陰背靠長江,全境平坦,只有少數山丘,並無天塹險阻。只要能打破江陰城池,破敵不難?!?

“那要如何破城?”常遇春問答。

“破城當器械爲先,我軍已經督造了呂公車,又有上百石砲,火藥齊備,足以破敵!”

常遇春滿意點頭,“說得好!告訴你們大傢伙,呂公車就是咱這一次最大的依仗,江陰守將叫呂珍,俺用呂公車打他,最合適不過!”

常遇春連夜做出了安排,大軍從西南兩個方向,攻擊江陰。

與此同時,水師廖永忠會從鎮江西津渡口出擊,阻止張士誠的水師,如果他們想玩什麼後方登陸的把戲,大約是不成的。

當然常遇春也沒有指望水師太多,畢竟這一直是朱家軍的短板,只要不吃虧就好,真正打仗,還要看咱們陸上的好漢子。

天還不亮,常遇春就統兵出動,朱元璋給了他兩個營,算上輔兵民夫,總數超過了一萬五千人。

史書上動輒幾萬人,幾十萬人,似乎一萬多兵馬,算不得什麼,毛毛雨而已。

可事實上,又有幾個人見過千軍萬馬?

畢竟這是披堅執銳的士兵,不是操場上等候訓話的學生,也不是市場裡,密密麻麻的人羣……他們身強體健,訓練充分,他們披著鎧甲,拿著明晃晃的兵器,他們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殺人!

朱家軍以千戶爲基本單位,每個千戶,一桿大旗飛揚,十幾個千戶,旌旗連接,士兵密密麻麻。

強烈的壓迫感撲面而來。

站在這些士兵的前面,一想到要和他們對抗,尋常人就會雙腿發軟,心跳加速。

城頭的守軍也不例外,身爲張士誠的心腹,呂珍立在城頭,俯視著朱家軍,哪怕他居高臨下,也心存忌憚。

這幫人鎧甲明亮,氣勢如虹,粗略估算,披甲率至少在一半以上。

衆所周知,不管一支軍隊號稱多少人,最核心的戰力就是那麼多。大幾千的精兵,任何一個將領都不敢等閒視之。

朱家軍列陣之後,從常遇春的隊伍中間,衝出了上百輛馬車,這些馬車朝著江陰方向跑過去。

這一幕有點好笑,畢竟什麼時候了,還能用車兵攻擊城池嗎?

可很快城上的人就笑不出來了。

這些車兵並不是要攻城,而是在距離城牆三百多步的地方,果斷停下來,然後每一輛車,首尾相連,組成一道圍牆。

隨後朱家軍又有一隊甲士衝出去,跑到圍牆後面,戒備起來,防止城中突出兵馬破壞。在他們之後,就是數量衆多的投石機,這些高聳的龐然大物,帶著蒼涼壯闊的美感,撼天動地而來。

“大人,不能讓他們從容準備?。 ?

有手下將領向呂珍建議。

呂珍扶著垛口,雙手緊按,目視再三,終於無可奈何,只得道:“我們的石砲夠不著!弩箭還要留著……他們想攻城,就必須衝上來,到時候再給他們迎頭痛擊!”

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
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皋市| 庆元县| 德惠市| 河间市| 屏南县| 鄂州市| 平塘县| 赞皇县| 吴江市| 桃园市| 曲水县| 肥城市| 武夷山市| 大冶市| 杭锦旗| 瑞丽市| 丹棱县| 彰化县| 耒阳市| 屯留县| 张家港市| 临西县| 洞头县| 哈尔滨市| 绿春县| 江北区| 藁城市| 临猗县| 延边| 绍兴县| 夏邑县| 建阳市| 华阴市| 黑水县| 开化县| 齐齐哈尔市| 民和| 天气| 象州县| 龙游县| 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