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

按照江楠的指點,張希孟越發熟練,不消一盞茶的功夫,就已經駕輕就熟了。

接下來張相公就體會到了這項活動的解壓之處,你只要雙手不停重複機械動作,大腦可以完全放空,擺脫亂入牛毛的事務干擾。

而當你放下織針的時候, 又能快速進入狀態。

也就是說,這項神奇的活動,可以讓腦和手完全分開,各自休息。要知道像張希孟這樣,每天都有一大堆政務要做的人,幾乎每時每刻,腦袋都在旋轉著, 十分容易疲憊,思維混亂,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

但如果穿插其中,織織毛衣,就能大幅度緩解,快速恢復狀態……實在是太解壓了。

他乾脆一邊織毛衣, 一邊詢問江楠,打聽毛紡的發展情況, 看看具體到了什麼程度……江楠就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儘量告訴張希孟。

其實這事情的開端,還要感謝張希孟, 漢人繅絲織布,更習慣用絲綢棉麻這些,對於毛織屬於一片空白。

偏偏張希孟建議了蒙古俘虜改造。

順利畢業的蒙古人融入了大明治下,有也先帖木兒這種獸醫,自然也有當了屠戶,當了腳伕,農夫的。

總而言之, 五行八作, 三教九流都有他們的身影。

其中一些蒙古人就製作毛氈,用來當成墊子,或者製成氈帽一類的東西。隨後也有人將收集的羊毛,牛毛,馬毛,清洗之後,製成毛線, 然後編織成氈簾,可以掛在門上防風寒。

起初羊毛這類東西, 在屠宰場不花什麼錢,就能弄到。

軍工作坊用的生牛皮,也會刮掉牛毛……反正原料幾乎不花錢, 弄出來的毛氈, 氈簾都很廉價, 而當下這個時候,物資奇缺,不是那麼富裕的百姓, 還挺喜歡的。

但也僅此而已,粗糙劣質的毛織物, 根本入不得法眼,擺不上臺面。

你看街上有綢緞莊,有棉布行,就算家庭主婦織的葛布,也有人收,但是這些毛織物,只能擺在街邊地攤,吆喝著叫賣,跟賣布頭的比還不如。

所以說要想一下子弄出呢絨,一下子就得到百姓的喜愛,迅速暢銷致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人們的消費觀念是極難改變的,尤其是在古代,需要以幾十年,上百年來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才行。

不過毛紡有著千般不是,卻有一樣優點,那就是便宜!

至少在眼下的大明看來,還是很便宜的。

棉花要田裡種,桑樹也是一樣,唯獨毛紡,原料是動物的皮毛。而分田之後,家家戶戶都有點穀糠一類的東西。

雞鴨鵝,豬狗羊,或多或少,都能養一些……這些動物除了殺了吃肉,也沒有太多別的用處。

其中牛皮牛角,價格很貴的,而且軍中需要,剩下的羊皮啊,羊毛啊,都是不值錢的,驢皮還能做阿膠,豬皮只能做皮凍。

因此只要花點錢,就能收購一大堆混雜了豬鬃的羊毛。

這點到了後世也是一樣的,如果下到農村市場,遇上賣牛肉的,一張完整的牛皮,只要一百塊錢……當然了,這種牛皮和那些專門製作皮衣、皮包、皮具的優質牛皮,根本不是一回事。

反正本著物盡其用,羊盡其毛的原則,當下發展毛紡,的確是乾淨又衛生,物美價格廉。

張希孟和江楠聊了很多,他手裡的毛衣也漸漸有了模樣,半截袖頭差不多弄出來了。張相公大喜過望,他挽起袖子,把毛衣套在了自己的胳膊上,然後張希孟的臉色就變了。

千百條蟲子,同時趴在了胳膊上,不停涌動著身軀,要往肉裡鑽……太刺癢了!

張希孟趕快扯了下來,幸好只是一截袖子,這要是做成內褲,估計能原地飛昇!

江楠看他一臉嫌棄,也笑道:“這裡面混了豬毛,馬毛,駱駝毛……扎人可疼哩!”

張希孟皺眉頭,無奈道:“這也太差了,誰能要啊?”

“所以要送去高麗,給北伐將士??!要不然咱們也拿不出那麼多的棉花??!”

張希孟再度沉吟,遠征之苦,的確不足以對外人言說??!就拿這些讓張希孟避之唯恐不及,甚至連普通百姓都嫌棄的毛衣,送去了高麗,關鐸那幫人保證能當成寶貝。

高麗那個地方,冬天苦寒,下大雪,土地又貧瘠,產出很有限,活下去都很難,也難怪中原王朝不太看得上。

“打仗的時候,什麼都是好的,毛衣,毛氈,有多少要多少。但是要想真正把毛紡產業發展起來,卻不是這麼容易的?!?

張希孟將毛線拿在手裡,捏了捏,又粗又硬,很不舒服。

“你家做過生意,你說要怎麼才能讓這東西不扎人,又柔軟保暖呢?”

江楠皺了皺眉頭,“我看需要投入不小精力……首先來說,原料上就要嚴格控制,不能什麼毛都混進去,必須要足夠長,足夠柔軟的羊毛。其次,清洗羊毛,紡織成線,這也要想辦法才行?!?

張希孟好奇道:“你看咱們這邊,可有工匠能做到嗎?”

江楠想了想,道:“應該不難,就拿我手裡的竹針,就是幾個被服廠的秀娘發明的。蒙古人是用手編的,她們看到之後,就想到了把織麻片的針拿過來,改進一下,變成了這個織針。我想如果是要像紡紗織布一樣,只怕還要在織機上面下手,要先紡出細而柔韌的毛線,然後才能製造出好的毛織品?!?

張希孟想了想,用力點頭,很是贊同。

技術這東西,自然是一點點積累,很難一步到位。

所以想在毛紡織這塊有所建樹……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合適的細毛羊,然後規?;B殖,得到足夠的羊毛原料。

研究新的織機,不斷改進工藝,最終拿出受歡迎的產品。

這事貌似可以開始籌備了,畢竟北伐的序幕已經拉開,光復大都之後,就用得著了。

而且當下中原之地,多有無主之地,暫時發展一下牧場,也不是不行。大不了等人口稠密了,就把這些牧場向北遷移。

反正辦法多的是。

想到這裡的張希孟,竟然心情大好,忍不住又把竹針拿了起來。

“這套竹針毛線送我了,回頭我請你喝奶茶!”

“好啊!不過咱們可要說清楚,要十杯才行!”江楠得意洋洋道。

張希孟毫不猶豫點頭,“沒問題,都是工夫茶的杯子?!?

瞬間江楠的臉就垮下來了,這人也太小氣了。

“張相,你不是都算過賬了,又不是窮人,就不能慷慨一點?”

“慷慨?我也想慷慨?。∧魏挝椰F在還是孤身一人,要替成親攢點老婆本!”

“老婆本?”江楠忍不住笑了起來,“張相啊,你要是成親,上至陛下皇后,下至販夫走卒,都會高興的,哪裡還用得著你自己費心思!”

“是嗎?”張希孟也怔住了,“竟會如此容易?”

江楠白了他一眼,“張相啊,你要是信得過,想娶誰家的閨女,我給你當個媒婆,去打聽下口風,你看行不?”

張希孟眨了眨眼,看了看江楠,突然笑道:“如此最好,就憑你的容貌,那也是第一等漂亮的媒婆了!奈何我還是沒想好,等,等迴應天再說吧!”

江楠笑著答應,“隨時都好,只是我要當成了這個媒人,可不能拿奶茶糊弄事,必須吃大餐!”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只能笑著答應。

他和江楠也就是這麼一說,並沒有當回事。畢竟他太忙碌了,北伐大幕剛剛拉開,需要籌劃大局。

西南改土歸流,湯和也纔開始行動,接下來會有多少事情,誰也不清楚。

再有像發展毛紡這類的事情,八字還沒有一撇,只是個設想,怎麼落實也沒有確當辦法……就算真的要找個夫人,估計也就跟李善長他們的妻子一樣,只是替丈夫生兒育女,照顧家裡。

要說能有什麼共同語言,在一次談談事情,交流一下看法,估計是不可能了。畢竟讀書夠多,有見識,有能力的奇女子,還是太稀缺了。

張希孟只是想想,也就作罷了。

不過他倒是在這幾天裡,織毛衣的水平大幅度提升,甚至還學會了花樣針法,趁著回京之際,織好了兩件毛衣不說,還織了一雙護膝……然後這些織物就跟其餘上萬件毛衣一樣,一起裝上船,漂洋過海,被送去了高麗……

張相竟然親手給北伐軍織毛衣,這消息也不知道是哪個傳出去的,然後就迅速成了應天的熱門頭條。

這已經是這段時間,第三次引起人們的討論了……首先是岳陽樓所有武將的結業考試,過去的岳陽樓,因一篇岳陽樓記而聞名天下,今後的岳陽樓,卻是要因爲北伐中原,恢復華夏,而天下皆知!

可惜的是,沒有什麼詩作文章,能夠流傳下去,著實讓人遺憾。

但很快張希孟跟湯和的談話,就被人整理出來,刊載在報紙上。

頓時就彌補了缺憾,如此恢弘大氣,高屋建瓴,非張相不能爲之!

隨後又因爲織毛衣事件,又燒了一把火……如此完美的張相公,竟然還孤身一人,應天父老們不能忍了,必須找出一個合適的人來,幫咱們張相解決終身大事。

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六章 論守城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三章 書與畫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十八章 不屈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
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六章 論守城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二百二十五章 學到了了不起的本事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三章 書與畫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十八章 不屈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喜德县| 洮南市| 句容市| 金寨县| 方山县| 美姑县| 白玉县| 滨州市| 观塘区| 青川县| 江山市| 巴塘县| 南康市| 开封市| 内丘县| 襄樊市| 寻乌县| 綦江县| 邢台县| 和龙市| 防城港市| 基隆市| 武宁县| 公安县| 西乡县| 芷江| 连云港市| 黄骅市| 若羌县| 读书| 白水县| 崇州市| 金溪县| 临海市| 灵丘县| 拜城县| 安康市| 万宁市| 郸城县| 盖州市| 马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