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

高啓是孫炎擔任布政使之後,接掌孫炎職務的人。

這個安排就很有趣。

孫炎入主中書,那是個意外,可孫炎推高啓,就絕不是意外了。

因爲高啓算是張希孟這邊的嫡系,他在宋濂之後,擔任翰林學士,隨後升任刑部侍郎,如今外放山東布政使。只要不出意外,接下來幾年之後,返回應天,擔任尚書,或者升參政,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句話,孫炎已經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了。

大傢伙還是能看明白這事的,因此復旦學堂的山長魏觀很熱情接待了高啓,還口稱老父母駕臨,蓬蓽生輝。

這個老父母就很有趣,復旦學堂雖然設在了曲阜,但是卻直屬教化部,論起來不必在乎高啓。

但是考慮高啓的特殊身份,魏觀還是保持了客氣。

高啓含笑,“魏山長執掌復旦學堂,爲國育才,山東百姓,也多承蒙恩典,十分感激,該是我謝謝山長才是……不知道這一次復旦學堂,又錄取了多少英才俊傑?” щшш ●ttκan ●¢○

魏觀笑道:“九百七十多人,小一千了,其中山東籍的,差不多有六百人,也算是人傑地靈,鍾靈毓秀,值得慶賀。”

高啓欣然撫掌,“確實如此,但不知道,有哪個學堂錄取的數額比較多?哪一處的教化有功?”

魏觀稍微頓了頓,繼續道:“左右還是濟南府,益都,也包括兗州府,這幾處也是歷年的大頭兒,並沒有多少意外。”

高啓笑呵呵道:“果然!不過就沒有什麼例外?我怎麼聽說,有個小地方,今年出來了不少考生啊!”

復旦學堂的人,自然知道高啓所指,夏河寨這一次通過了十八人,在所有排行之中,名列第七,單純從人數看,什麼登州、東平、東昌,全都派到了後面。

這個成就十分驚人,要知道過去夏河寨,可是一個進入復旦學堂的都沒有。他們那裡空有個中學的編制,但老師就沒有配齊,像算學課,是個教文學的老師代替的。

教文學的老師,還是個老儒,不通新學,讓他教算學,完全是趕鴨子上架,連照本宣科都做不到。

這樣的中學,突然冒出來十八名考生,殺出重圍,躋身復旦學堂行列,確實讓人有些目瞪口呆。

魏觀道:“既然布政使提到了,那我也就不瞞著,這個夏河寨確實蹊蹺,我們準備加試一場,看看真實的成色,然後再說。”

高啓不動聲色,“這麼說,是覺得夏河寨有作弊了?考場作弊,歷來都是大事情,要不要徹查到底?”

魏觀一怔,如果確實是考試出了舞弊,他還真不好交代,因此就笑道:“沒有確實證據,不過事有反常,多考一次,也符合我們學堂的規矩。”

高啓卻笑道:“據我所知,這麼多年了,復旦學堂都沒有加試的規矩。而且你們準備加試什麼?可是讓學生有所準備?”

這時候一個老師站出來,“回高布政使的話,我們這一次準備考覈學生的文字水平,測試一篇文章。由於事先都沒有告知,大家都一樣,沒有什麼問題。”

哪知道高啓搖頭道:“不能這麼說。文章這個東西,我還是小有了解的。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當初張相改革科舉,就是要降低文章比例。如今復旦學堂要用一篇文章,決定學生命運,屬實不妥!而且我以爲學堂的事情,需要正辦。你們有考試舞弊的證據,那就廢了考試,重新開考,如果沒有,就按照成績錄取,萬萬不該弄什麼加試糊弄人。這樣一來,豈不是敗壞了復旦學堂的名聲?”

高啓身爲著名才子,論起文采,遠在張希孟之上,他點評文章取士的問題,確實沒人敢反駁。

而且後面他講的,也有道理,復旦學堂這邊,漸漸陷入了被動。

方纔站出來的那位老師,此刻又站了出來。

“高布政使,復旦學堂取士,似乎應該聽從教化部的意思纔是。”

言下之意,你根本沒有過問的資格。

高啓也不慌不忙,笑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現在是山東布政使,夏河寨中學,還有夏河寨的考生,確實是我治下子民。如果他們在考試之中,遭到了不公平待遇,我也要行文中書省,討一個說法。如果中書省不能給我說法,那就只有上書監國,上書陛下了!”

高啓提到了朱標和朱元璋,讓所有人都是一怔,氣氛又緊張了許多。

高啓執意替夏河寨的學生說話,讓魏觀很是意外。

他面色凝重,其實論起品級,他並不怕高啓,甚至他的資歷還在高啓之上。

魏觀擔任過杭州知府,調任應天之後,逐步升任到國子監祭酒。

他是屬於李善長這一系的人,後來因爲年紀大了,這才申請外放,擔任復旦學堂的山長。他本來就是三品,和高啓這個布政使,一模一樣,談不上誰高誰低。

“高布政使,伱不清楚,復旦學堂培養的都是各方面突出的頂級人才,是要輔佐陛下,治理國家的。不是什麼人都能進來。即便通過了考試,入學之後,他們基礎太差,習慣也不好。萬一把那些不好的習氣,帶入學堂,可就帶壞了其他人。我這個山長,要替學堂未來負責!”

高啓的臉上,笑容消失,漸漸嚴肅起來。

“魏山長,我不知道是你這麼看,還是復旦學堂的所有老師都這樣看!倘若你們都是這麼想的,我覺得這事情可不光是幾個學生那麼簡單了……你們以出身論人,咱們陛下又該怎麼說?”

魏觀驟然一驚,沉下臉來,“高布政使,你這話就不對了,陛下乃是天授,豈能和凡夫俗子比肩?”

高啓冷笑道:“我可是聽說陛下撰寫此生經歷,第一部的初稿,已經發到了各地,你們復旦學堂,不會沒有收到吧?”

高啓繼續道:“陛下是什麼主張,你們不會不知道!哪有什麼天授,無非是順時而動罷了。”

這時候那位老師又一次站出來,“高布政使,陛下撰寫書籍固然不錯……但身爲臣子,應該清楚,吾皇天縱英明,不同凡響。而且高布政使替那幾個鄉下孩子說話,莫非你覺得其中會有陛下一般的人物?”

這傢伙的話,著實有些誅心了。

高啓笑道:“你又是什麼人,不知道能否告知?”

此人一笑,“在下名叫蔡本,是復旦學堂的老師,不才剛剛考察了山東的人口田賦,寫了一篇奏疏,交給了陛下。”

高啓如夢初醒,“原來是你!我想起來了,你的那篇奏疏很有見地,陛下也是十分喜歡。還明發各部衙門。接下來的改革,還要以此爲參考。”

蔡本微微一笑,“承蒙高布政使讚許,在下愧不敢當。其實以在下的意思,陛下應該不再增加賦稅,以安人心。”

盛世滋丁,永不加賦!

高啓突然眉頭一皺,“蔡本,按照你奏疏的內容,不是說朝廷的田賦會大大減少嗎?”

“所以纔要不加稅賦,安定人心!”蔡本驟然說道。

高啓愕然,隨即哈哈大笑。

“蔡本,你這人真有意思,你費那麼大力氣,寫了一篇奏疏,原來是想嚇唬住陛下啊!我可以告訴你,想錯了,大錯特錯了……咱們陛下不會被你嚇到的,朝廷接下來的意思,重新分田,是肯定的。田賦減少,商稅來補,另外還會進行稅制改革……聽到這些,你是不是有些失望?”

蔡本驟然變色,朝廷的意思,確實是出乎他的預料。

難道自己寫得還不明白?

陛下怎麼還死心眼,上千萬的田賦,一旦重新分配土地,頃刻之間,化爲烏有。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以盛世加恩的名義,把稅賦固定下來,也就不用擔心減少了。

裡子面子,全都顧及到了。

爲什麼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啊?

此刻魏觀也是眉頭緊皺,“高布政使,我們學堂的意思,還是應該加試一場,如果你覺得文章不妥當,可以調整一些內容,但無論如何,也不能隨便什麼人,都進入學堂。你也要知道,復旦學堂是朝廷稅賦供養,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高啓深深吸了口氣,“魏山長,還是那句話,你們想靠著多試一場,就把那些學生趕到門外,不給他們入學的機會,我這個父母官,是不會答應的。我會上書中書省,據理力爭!”

魏觀深深吸口氣,“既然如此,我也只能請孫相定奪了。”

雙方不歡而散,高啓直接到了夏河寨學生這邊,參與考試的所有人,包括沒有通過的學生,也都等在這裡。

他們迫切想要知道個結果,到底是自己這些人癡心妄想,還是上天不負苦心人!

就要見個分曉。

高啓親自駕到,勉勵了大傢伙一番,學生們的希望更強烈了。

只是高啓卻一直在盯著張庶寧,別人不認識,他經常去張府,哪能不認識?果然是這一位。

高啓藉著單獨談話的機會,跟張庶寧到了屋舍裡面。

“這事張相知道吧?”

張庶寧微微搖頭,“我沒有寫信。我還不覺得,咱們大明朝,會爛到這個地步!”

高啓一怔,點了點頭,“成!既然如此,我就上書,跟他們周旋。大不了賠上一個布政使,我也想瞧瞧,中書省到底會怎麼辦!”

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三章 書與畫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八十九章 寶鈔
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四百八十九章 張希孟的爲臣之道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三章 書與畫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八十九章 寶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朐县| 沈阳市| 全椒县| 增城市| 来宾市| 合山市| 池州市| 抚顺市| 大兴区| 满洲里市| 沁水县| 贵定县| 许昌县| 文昌市| 海晏县| 海城市| 连云港市| 梓潼县| 壶关县| 宜阳县| 葵青区| 军事| 伊宁市| 丹凤县| 平阳县| 宝清县| 方正县| 广德县| 渝中区| 玛纳斯县| 谷城县| 潞城市| 汝阳县| 任丘市| 子洲县| 永善县| 辛集市| 余庆县| 邵东县| 河池市|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