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

劉福通瘋了一般,大肆殺戮。

那些大宋忠良,歸附過來的文官,還在汴梁城中的豪門大戶……沒人能夠倖免,哪怕是元軍攻城最緊急的時候,也沒有死得這麼慘。

斯文元氣,大宋文脈,此時此刻,遭到了浩劫。

元廷都沒做到的事情,居然讓劉福通給做到了。

著實是罪孽深重,天理不容!

至於大明,爲什麼要如此扭捏遲疑?

怎麼就什麼事情都不做?

你們不是要恢復中華嗎?

沒有我們這些鴻儒大家,誰幫你教化天下,恢復中華啊?

不過說起來,這些人的想法還是冤枉了鄭遇春,他還是做了些事情的,比如給城裡送了一百車生石灰……天氣越來越熱了,可要處理妥當,不然發生瘟疫可就不好了。

……

“這個鄭遇春,還挺聰明的,居然幫咱們除掉了一個禍患。”朱元璋笑呵呵道:“他該重賞啊!”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心說要是重賞鄭遇春,那不是鼓勵所有官吏學“漢弗萊”嗎!那未來大明可就熱鬧了。

“主公,這種事情還是不要明著賞了……如果主公捨得,不如把主公織的毛衣送給鄭遇春一件吧?”

“送給他毛衣?”

老朱愣住了,有點不好意思,“咱,咱織的不一定合身。”

“放心吧,主公織多大,鄭遇春就能穿多大,臣這就讓人送過去,鄭遇春保證滿意的。”

豈止是滿意?

簡直要謝謝張希孟的八輩祖宗……這個賞賜可太牛了。

丹書鐵券,免死金牌,那也是代表皇命而已。

可是這個毛衣,那是老朱一針一線織出來的,放在家裡頭,都能當傳家寶留著,要不了幾十年,就是大明特級國寶文物了。

絕對比免死金牌值錢多了,也安全多了。

說完了鄭遇春的事情,朱元璋又想起了劉福通,略微感嘆便道:“能在臨死之前悔悟,也不算太晚。只是想起當初,他和咱談論天下豪傑,還以爲英雄自詡,轉眼十來年,他卻要走了,咱這心還空落落的。”

張希孟微微沉吟,這才道:“劉福通十年反元,三路北伐,立下了赫赫大功,確乎不該讓他這麼死了。要是能網開一面,把他送去高麗,或者其他地方,照顧韓林兒也好。”

“哈哈哈哈!”老朱突然大笑,“先生想的是不錯,只可惜做不到啊!”

張希孟微微皺眉頭,難道說老朱不想放過劉福通,必須要除掉這個心腹大患?

不對,這不是老朱風格,至少不是當下老朱的風格……“主公,是擔心劉福通,不願意低頭?寧折不屈?”

朱元璋微微頷首,“既然劉福通能說出那種天下英雄,只有咱和他的話,他就不會向咱低頭了。他把亂七八糟的人殺個乾淨,然後自己瀟灑一死,至少在他看來,就是楚霸王一般的英雄,死而無憾了。”

張希孟沉吟了片刻,深以爲然。

這纔是率先去起兵抗元,三路北伐,幾乎滅亡大元的劉福通能幹出來的事情。

大丈夫生得清白,死得乾脆。

說什麼和小明王一起,被人沉入江中淹死的說法,似乎值得推敲……相比較而言,張希孟更願意接受劉福通在安豐戰死的說法。

大英雄該有大英雄的死法。

“主公,既然劉福通已經做好了準備,不如主公給他寫點什麼吧!”

朱元璋微微一怔,“先生似乎比咱會寫啊?”

張希孟笑道:“臣能寫悼詞,那是等劉福通死後的。在他生前,似乎更願意得到主公的評價,不管怎麼說,劉福通也是把主公視作對手的,你們才並駕齊驅啊!”

老朱聽到這話,還挺欣慰的。

只是要寫什麼,老朱一時還吃不準……他再三沉吟,提起筆,醞釀了許久,才寫下一行字:

首義驚天下。

老朱寫完之後,看了眼張希孟,直接張希孟給他豎了個大拇指。朱元璋心情大好,隨即寫下第二句:豪氣震古今。

寫完之後,老朱笑道:“先生以爲如何?”

張希孟點了點頭,“當年劉福通追隨韓山童舉事,最先舉起這一輪紅巾起義的大旗,當得起首義二字,三路北伐,氣貫長虹,確實是空前的。主公這兩句算是對劉福通最好的讚許了。只是要不了多久,真正更大規模的北伐就會到來,那時候纔是普天同慶,再造華夏的時刻!”

張希孟信心滿滿道,再也沒有任何遲疑。

就在徐達攻克儀封,常遇春驅兵開封之時,整個戰場的形勢再度爲之一變。

察罕帖木兒已經將中軍退縮到了黃河以北的懷慶。

同時在鄭州、滎陽、鞏縣、洛陽之間,層層設防,阻擋明軍,尤其是防止南陽明軍和東線明軍會師。

看起來察罕還在掙扎,他放棄了開封,向西收縮兵馬,彷彿是回籠了拳頭,如果明軍殺過來,就會遭到他斷然的攻擊。

但是老朱對此卻是一眼洞穿,如果真是這麼打算的,爲什麼不把中軍放在洛陽?

那樣的話,說不定還能鼓舞王保保,死命攻擊陝州……一旦陝州失守,李思齊大軍出陝,同察罕匯合,還有幾分勝算。

可問題是察罕將中軍放在了懷慶,這就透露出他投機的盤算。

能擋住明軍,能奪取陝州,能跟李思齊合兵,這樣最好,他就跟朱元璋拼到底……如果不行,他現在把兵馬放在黃河以北,必要的時候,還能逃竄。

“首鼠兩端,舉棋不定。察罕必然不是咱的對手!”

老朱一語斷定,張希孟也看得明白,確實是這個局。但他卻沒有過分鄙夷察罕的意思,畢竟他的背後,還有孛羅帖木兒,還有大都的元皇帝,還有野心勃勃的皇太子。

察罕帖木兒似乎是不想一下子損失掉所有籌碼。

“主公,既然察罕舉棋不定,我們就該趁機更加果斷出手,爭取更大的戰果……最好把察罕的幾十萬人,悉數殲滅,一口吃掉!”

說到這裡,老朱也是微微沉吟……雖然說從一開始,他們就制定了全殲察罕的計劃……但是在具體實施的情況中,明軍還是相當剋制的。

飯要一口一口吃,網要一點一點收。

面對幾十萬條的龐大魚羣,跑掉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襲取陝州,猛攻儀封等地,解圍開封……這一套只能算是大戰的第一階段,明軍超額完成了任務。

察罕帖木兒進一步收縮兵馬,主力決戰的條件越發成熟。

接下來怎麼打,就充滿了學問。

“依舊讓常遇春和徐達逆流而上,攻擊鄭州,只怕能勝過元軍,也落入了察罕的算計。他就盼著咱們一點點打,他好拖延時間,等待時機。”

張希孟用力點頭,他也很佩服老朱眼光,的確把察罕帖木兒的心態算準了。

只是看明白了,不意味著就能破解。

“主公,我看察罕帖木兒是萬萬不會渡河,想要河南決戰已經是不可能,唯有在河北,才能拼一把。奈何察罕騎兵衆多,他想要逃跑,我們實在是很難攔截。”

朱元璋微微一笑,“先生只是看到了一層,卻沒有看出更多玄機……這也是先生需要努力的地方!”

張希孟低著頭,他需要往這個方向努力嗎?

完全不需要啊!

“主公有什麼高見?”

朱元璋笑道:“咱雖然看不起察罕,卻也清楚,他不會倉促北返。如果真的是一潰千里,察罕也就完了。咱們不妨激怒他,讓他不得不戰。而且還要讓他誤以爲能有勝算。”

張希孟怔了怔,這個操作難了。

“主公,計將安出?”張希孟好奇道。

老朱拿過地圖,笑呵呵將代表毛貴的旗子,放在了邯鄲。

然後將胡大海的旗子,放到了上黨……張希孟幾乎瞬間明白,老朱是想將元軍北歸的路線給截斷,造成關門打狗的態勢,逼迫察罕決戰。

“主公,胡大海是全軍的預備隊,如果放他奪取上黨,截斷察罕歸路。那,那誰去對付察罕?只是靠著徐達一人嗎?”

朱元璋哈哈大笑,又把常遇春的旗子從河南拿到了河北,然後將他的旗子和徐達的旗子放在一起,直接送到了懷慶……

張希孟猛地吸了口氣,神色再三變化,忍不住嘆道:“主公是打算虛張聲勢,欺騙察罕。這樣一來,決戰的勝算倒是大增……只是察罕一旦覺察我們在河南十分空虛,趁機反攻,只怕會出問題。”

朱元璋微微沉吟,“先生所講不錯,但咱要問先生一句,察罕已經退兵河北,他還真有膽子在河南之地,攻城略地嗎?”

張希孟無奈道:“主公,臣只能說有可能,畢竟戰場上瞬息萬變啊!”

朱元璋笑了,“沒錯,確實有,但這也就是咱要承擔的後果……事實上,這個想法是徐達提出來的。”

張希孟再度驚訝,果然是兵不厭詐,不光是老朱,就連徐達,也不是自己能比擬的……除了選擇相信,還能怎麼辦?

反正天塌下來,也不用自己頂著。

張希孟當然是繼續織毛衣了……而就在君臣確定下來第二階段方略的時候,老朱撰寫的文字,也送到了劉福通手裡。

“首義驚天下,豪氣震古今。”

劉福通微微點頭,有了這句話,後世也不會把他劉福通視作一個尋常的草賊了。劉福通仰天嘆道:“好一個朱元璋,是比俺有氣魄!只可惜,不能看著你北伐大都,恢復中華了。俺,走!”

說完這句話,劉福通抽出佩劍,在脖子上狠狠一抹,鮮血涌動,身軀緩緩倒下……就在奄奄一息之時,似乎有哭聲傳來。

韓林兒不顧鮮血,抱住了劉福通身軀,嚎啕大哭。

“叔父別走,叔父別走啊!”

又聽到了叔父的稱呼,劉福通再無遺憾,嘴角微微上翹,瞑目去世……

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
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台县| 冷水江市| 正定县| 辉县市| 长岛县| 赣榆县| 河北省| 丽水市| 海盐县| 高清| 龙里县| 磐安县| 邢台县| 白沙| 垣曲县| 宁海县| 旬邑县| 五峰| 禄劝| 保亭| 密云县| 成都市| 军事| 鲜城| 天气| 克拉玛依市| 临城县| 呼和浩特市| 青河县| 东港市| 安化县| 监利县| 宝山区| 桑植县| 大丰市| 德保县| 万盛区| 光山县| 瓦房店市| 霍山县|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