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

越是臨近大典,就越是繁忙。

張希孟甚至沒有時間回家,兒子好容易回來,他都見不了幾面,正一肚子氣,結果朱元建竟然派人過來,請他去面聖。

張希孟無親,只好匆匆放下手邊的事情,趕快進宮

送信的小太監是個好人,他偷偷提醒張希孟,是世子先進宮,似乎惹惱了陛下,這纔來找相公的…

什麼意思?

玩不起,找家長了,是吧?

張希孟這小脾氣瞬間就上來了,姓朱的,別不識好歹,你家那一堆混賬玩意,我不知道你的鬼心思?

想強塞進張家大門,那是做夢!

我有九種辦法,讓你後悔!

九種!

張希孟帶著脾氣,進了宮。

而傳旨的小太監還納悶呢,明明是陛下找你,怎麼弄的像是你找陛下麻煩?

你們倆到底誰更大,更有權啊?

這小太監戰戰兢兢,也不敢多話,把張希孟帶進宮裡,就趕快跑了,他可害怕遭了無妄之災。

而張希孟怒氣衝衝,進了宮殿,沒看到其他人,只有朱元璋等在這裡,見張希孟進來,老朱竟然主動站起,將一份考卷遞給了張希孟。

“先生看看吧!"

張希孟心中有氣,直接接過,也沒有什麼領旨一類的話,他只掃了一樣,就說道:“這是學堂初級的算學課程。無論是濟民學堂,還是復旦學堂,都很普遍,陛下有什麼疑問?"

老朱的臉色略微有點尷尬,“那個……先生知道要怎麼做嗎?"

“知道啊!這種題目在當年,我也是給陛下出過的……陛下忘了?"

一句話,讓老朱的臉通紅通紅的,他微微咳嗽,“這個………"這個,年頭有些多了,咱,咱確實疏忽了。"

張希孟微微一笑,“陛下,臣怎麼記得,前幾天遊覽鐘山,陛下還作詩一首,遊山智盤旋,俯谷仰奇巔。鬆聲細入耳,雲生水石邊。這詩寫的倒是頗爲工整啊!"

老朱怔了一下,"這不是要慶典了,咱不能沒有什麼東西吧!"

張希孟呵呵一笑,“這就是了,其實當年主公是學了全套教育的,各種學科,主公都有所涉獵…----但是這麼多年下來,主公潛心練字,寫詩填詞也從來不放鬆。就連文章也寫得越來越好。但是算學,天文,曆法,地理,乃至一些其他緊要的學科,主公卻是興趣缺缺,臣似乎沒有說錯吧?"

老朱的臉色越發尷尬,他輕咳道:“這些東西都是能用得著的,咱不敢懈怠。至於其他雜學,一時用不上。"

張希孟一笑,“臣以爲不然,主公所說用得著,無非是可以在一羣人前,揮毫潑墨,吟詩作賦,迎來掌聲喝彩……-臣以爲陛下不該沉溺這些東西,臣還以爲,陛下應該提升自己的算學本事,因爲陛下懂得算學之後,就會明白髮展工商的價值。就不會非常頑固堅持精耕細作的觀點。立國十年,陛下應該意識到大明戶口的增加,應該知道大明人口極端不平均,許多家庭,都有五個以上的孩子。"

“不光是孩子的增加,男孩女孩的數量也不平均。如何妥當確切掌握人口變動對於接下來治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陛下心懷蒼生,臣是知道的。但是天下蒼生,不只是虛幻的,而是一個個真真切切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利益要求,那麼多孩子出身,如果只是讓五個孩子,分別繼承一對父母的田產房屋,勢必會出現不夠分配的問題。如何滿足這麼多子民的需求,正是陛下需要做的。"

"臣斗膽便言,陣下應該把算學書婚堂起來,尤其關心下統計,運籌,儘快彌補

短板才行。"

張希孟亳不客氣說著,朱元建默默聽著,就跟老師教訓學生一樣。

上次出現這種場景,似乎還是上一次。

畢竟自從老朱登基之後,張希孟就不是那麼鋒芒畢露了………但畢竟朱元建還是要尊稱張希孟爲先生的,而且這還是有教導之恩的正兒八經的先生,不是李善長那種隨便的先生。

讓張希孟抓住機會,是真的能教訓老朱一頓的。

這一次因爲兒子的事情,張希孟以爲老朱想要仗勢欺人,他心裡頭有氣,也擺出了師道尊嚴,存心給老朱一個下馬威,

然後就有老朱被處刑的名場面…--而在側門那邊,自馬皇后以下,太子朱標,秦王朱櫝,晉王朱棡,蒸王朱棣,還有那麼一大堆兒子女兒,自然也包括張家兩個娃,就這麼眼睜睜瞧著,

大傢伙都傻了

尤其是朱棣,更是目瞪口呆,這還是卑微的公器嗎?

我信伱個鬼!

張先生,你也太不客氣了。

如果我沒理解錯,你方纔那話,應該是說父皇過於附庸風雅,輕視了算學,不懂算學,就沒法瞭解民間情況,就不能好好治國……還舉了人口增長的例子。

沒錯,我們朱家就有快二十個孩子了,先生可真敢說啊!

朱棣眼睛冒光,小拳頭攝著,頗爲激動,簡直要大呼偶像了。

至於馬皇后,她倒是見過這種場面,只是感嘆張先生又回來了。

其實她也挺感慨的,張希孟沒有胡說八道。如果朱元璋能在算學上,多用點心,仔細研究一下,就會明白,發展工商,調配人口,發揮百姓的聰明才智,是下一階段大明的必然選擇

張先生並沒有胡說,在御極十年的喜慶關頭,還有人能直言進諫,指出過錯。

其實是朱元建的福氣,畢竟當皇帝越久,就越是聽不到真話。

所幸,大明還有張先生!

朱標他沒想那麼多,就是擔心這倆人吵起來。他偷眼看馬皇后,發現母后沒有擔心的意思,朱標終於鬆了口氣。

就在這種詭異的氣氛之下,張家老二不知道怎麼掙脫了束縛,邁著兩條小短腿,

飛奔過來。

他伸著雙手,大聲喊道:“抱,抱抱!"

張希孟也沒有料到兒子就在旁邊的側門後面。他以爲老朱應該把他們送到了皇后宮裡,沒想到居然就在旁邊,

剛剛自己的話,他們都聽到了?

那,那多少有點尷尬。

正在張希孟遲疑的時候,老朱突然伸手,一把抓起飛奔過來的張承天,抱在懷裡,還在小傢伙的臉上狠狠親了一口。

“張先生,你這個兒子長得數實,是個做大將的材料,你看咱們倆結個兒女親家如何?"

好傢伙,老朱已經放棄張庶寧,朝著老二下手了。

張希孟微微一怔,無奈苦笑道:“陛下,這種事情,還是等孩子長大點,讓他們自己決定吧!"

“不!"朱元璋也是有脾氣的,你張希孟教訓咱,咱就從你的兒子身上找補。張庶寧那孩子太狡詐了,不好對付,張承天沒問題,他小,好欺負!

“咱問你,你要哪個?給你當媳婦?"

張承天一心想去父親的懷抱,沒想到被老朱半路截胡,小傢伙正生氣呢,就隨口道:“都要!全都要!一共七個,都是我的!"

好傢伙!

瞬問把老朱整不會了。

那麼大的洪武大帝,居然尷尬地怔住了。

這時候馬皇后,朱標,張庶寧紛紛過來,朱棣他們也都跟了過來,

張庶寧伸手,把他二弟從朱元建的魔掌之中,搶了出來,竟然還大模大樣教訓道:"混說什麼?那是金枝玉葉,不是你能隨便玩笑的。再說了,你這麼點,瞎琢磨什麼!下個月就去蒙學,好好讀書,給你漲點規矩!"

張承天害怕他哥,屁也不敢放。

張庶寧隨後把二弟塞給了張希孟

“爹,我帶著二弟出來的,現在還給你了。"

張希孟點頭,心裡頭那個美啊!

不愧是我兒子,滴水不漏,算是讓老朱白費心機!回去參給你烤孔雀吃:

張家父子心滿意足,可朱元璋卻尷尬了,沒玩過張希孟也就算了,在張庶寧那裡,吃了個虧………結果就連張承天他都擺弄不了。

張家這爺仨,竟然是自己的剋星不成!

這時候還要看馬皇后的,她笑道:“張先生,是這麼回事,重八把庶寧他們叫過來,問了問學什麼,當場讓庶寧出了幾道題,結果我這幫兒子女兒,都算不出來。這不重八就生氣了,把你叫過來,想問問你,到底是怎麼回事?莫非是翰林院的先生不行?”

張希孟這也才明白過來,敢情不是孩子們有衝突啊!他也是提防朱元璋過頭了總往不好的地方想。

早知如此,何必說那麼多不好聽的話啊!

張希孟想到這裡,連忙道:“陛下,臣以爲這事和翰林院的關係還真不大…-自從上次陛下發配秦王、晉王的師傅們去了北平,現在翰林院只是老老實實教書。更何況諸位皇子公主還小,也不涉及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歸根到底就是一點,我們在教學當中,太重視文章詩詞。覺得才子就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

“對於一些真正能在治國理政上,發揮作用的學問,太忽視了----就拿算學來說,爲什麼這麼重要?測量水位高度,計算水域面積,就能得出泄洪能力,可以防備水災。統計蝗蟲數量,記錄天氣變化,就能預測蝗災。還有製造紡織機,加工武器火鏡,銀行商貿,各國往來……總而言之,沒有數字作爲基礎,就說天下太平,或者民不聊生,都是沒有說服力的。"

張希孟很認真道:“陛下,臣覺得皇家確實要帶頭作爲表率,把算學作爲立國之本,把算賬能力,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可以沒有詩詞,不要琴棋書畫,但是不能沒有衣食住行,沒有民生經濟。"

“嗯!"

朱元建長長吸口氣,又看了看自己的這幫兒女,再看看張家倆孩子,突然有點老臉發燒………他跟張希孟,倒是能鬥個你來我往,可到了孩子這一輩,差得太多了。

“先生,你的意思,要怎麼提升算學地位?要怎麼教這幾個孩子?"

張希孟立刻道:“陛下,學習是要有氛圍的,皇子公主,單純在皇宮裡面,安排名師,一對一教導,這樣不是最好的辦法,就拿度寧來說,他在濟民學堂,也算不得最好的學生。師生之間,是互相砥礪,相互提升的。這些題目也是大傢伙在一起總結出來的。所以說,臣覺得陛下如果想要皇子公主學業有所提升,應該讓他們和普通孩子一樣,入學,學習,競爭,考試,提升!"

朱元建略微怔了怔,“咱不是設立武學了嗎?難道還不夠?"

沒等張希孟說啥,馬皇后忍不住笑了,“重八,你真是糊塗了,難道能讓公主領兵啊?"

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三十章 淮西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一章 元末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十二章 示兒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
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三十章 淮西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五百五十六章 今日,超越大宋矣!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一章 元末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十二章 示兒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介休市| 苍梧县| 巨野县| 大庆市| 观塘区| 资源县| 呼图壁县| 沈丘县| 乌海市| 富平县| 临沂市| 昆山市| 疏勒县| 明光市| 延川县| 巴里| 江孜县| 玉山县| 栖霞市| 巴中市| 布尔津县| 宣城市| 柳江县| 青田县| 垦利县| 永修县| 商城县| 泰和县| 开封市| 海宁市| 霍林郭勒市| 微山县| 通州区| 增城市| 保德县| 无棣县| 阿拉尔市| 淮北市| 原平市|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