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

羅貫中在張士誠手下,也見慣了殺官,一刀砍死,能有什麼稀奇的……可是在朱元璋這裡,面對這一口屠刀高舉,羅貫中感覺到了不一樣的地方,這味兒不對啊!

就在他還沉吟思索的時候,張希孟已經(jīng)站起來,到了朱元璋近前,也沒避諱,直接道:“主公,要想重開乾坤,成就前無古人的大業(yè),就必須拿出大魄力,大勇氣才行!大元治下的文臣官吏、讀書人,咱們固然要拉攏重用,但是對於那些無可救藥,且不願意改變的,咱們就沒有必要花心思,也不值得向他們妥協(xié)。對待這些人,就必須用鐵腕,施重拳!當(dāng)然了,主公麾下也需要文人,斗膽建議主公,可以辦學(xué),自己培養(yǎng)!”

“自己培養(yǎng)?”老朱眼前一亮,他當(dāng)然清楚,這段時間跟著張希孟讀書,有多大的提高……前面他就設(shè)想過,要讓手下武將讀書,提升眼界。如今要辦學(xué),培養(yǎng)文官,貌似也沒有什麼不行的!

自己培養(yǎng)的文官,自然用起來更順手!

其實像白敬恩這種程度的文官,要拉攏他們,已經(jīng)相當(dāng)困難了……必須給他們優(yōu)待,準(zhǔn)許官紳免稅,恩蔭子孫,尊奉孔孟道統(tǒng),按照儒家治國。

總而言之,要保住他們的地位不失,才能換來他們的輔佐。

可問題是一旦答應(yīng)了這些條件,朱元璋軍中已經(jīng)形成的觀念要怎麼辦?

最重要的均田制度,還要不要堅持?

一旦妥協(xié)了,他們豈不是白費力氣了!

老朱思忖少許,終於點了點頭,臉上露出釋然的笑容,感嘆道:“先生所講的確是至理名言,咱同意了,少不得要辛苦先生纔是。”

張希孟笑道:“主公客氣了,天下讀書人千千萬萬,願意跟著元廷,一條路跑到黑,不思改變的,到底是少數(shù)。這事情並不難做……要不然主公可以問問羅先生?”

一句話,把事情引導(dǎo)了羅貫中身上。

此時的老羅還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中,難以自拔!

他甚至懷疑自己的耳朵,這倆人要幹什麼?

辦學(xué)?

培養(yǎng)文官?

好大的口氣!

歷來起義,都是一羣馬上打天下的,奪了江山,然後把江山交給文官治理。

也正因爲(wèi)如此,纔有王朝輪替,儒家士人永遠都在臺上的局面。

可若是按他們這麼幹,日後還有孔孟聖賢的位置嗎?儒家教化,也要歸皇帝說了算嗎?

不對啊!

他怎麼能是皇帝?

皇帝該是誠王殿下啊!

羅貫中用力甩頭,可儘管如此,他也清楚知道一件事,朱元璋彰顯出來的手段格局,心胸氣度,遠不是張士誠能比的。

這是個人物,非常厲害的人物!

只不過他們言談之間,對待文人的態(tài)度,還想著自己辦學(xué),培養(yǎng)人才……卻是遠遠不如誠王禮賢下士!

所以自己寧可跟著誠王,也絕不會幫著姓朱的。

而且天下的有識之士,也多半會跟自己和老師一樣,投靠誠王這種當(dāng)世明君……姓朱的雖然志氣不小,但必定會失敗的,一定!

羅貫中重新打起了精神,穩(wěn)住了心神。正巧,朱元璋笑道:“羅先生以爲(wèi)咱辦學(xué)培養(yǎng)人才,這個主意如何?”

羅貫中沉吟一下,就笑道:“歷代都有太學(xué),便是元廷,也是如此,國家培養(yǎng)人才,爲(wèi)己所用,理所當(dāng)然!”

張希孟笑道:“那若是以實務(wù)爲(wèi)主,置經(jīng)學(xué)爲(wèi)次要位置呢?”

羅貫中大驚失色,急忙道:“德在才先,如何能不修德,只修才?竊以爲(wèi)如此作爲(wèi),只會背離聖賢教化,不是明智之舉!”

很顯然,雖然歷代都有官學(xué),但學(xué)習(xí)的內(nèi)容卻不是歷代皇帝能做主的,自然而然,培養(yǎng)出來的是什麼人才,也就不言而喻了。

張希孟還想跟羅貫中多聊幾句,看看這位的成色如何……郭英從外面進來了。

“上位,先生,白敬恩已經(jīng)送去了法場,四面八方的百姓都來了,人很多!”

朱元璋急忙問道:“怎麼樣?有人生事嗎?”

畢竟白敬恩的官聲還算不錯,處斬他萬一惹來百姓不滿,爆發(fā)衝突,那就不好辦了。

郭英撓了撓頭,“上位,卑職覺得,覺得百姓似乎不是替白敬恩鳴不平,恰恰相反,是來報仇的!”

“報仇的?”

老朱也是一驚,不是說白敬恩的官聲還算不錯嗎?

怎麼有這麼多百姓來找他算賬?

難道這個好官也是假的?

老朱立刻來了興趣,“先生,咱們?nèi)デ魄啤!?

張希孟答應(yīng),急忙跟著朱元璋去了。羅貫中也在後面跟著,還沒到法場,就看到了人山人海一般的百姓,潮水似的涌來。

別看老羅筆下,動不動幾十萬大軍,無邊無際……但是當(dāng)他真正面對成千上萬的人,腦袋一下子不夠用了。

密密麻麻,跟蟻穴相仿,這個壓力也太大了,羅貫中的後背不由得冒出了冷汗。

而被押解到了法場的白敬恩,此時竟然是萬分詫異,完全想不明白。

惶恐之中,帶著強烈的憤怒。

都是一羣刁民!

和朱元璋他們一樣,天生的反賊,一身的反骨!

本官勵精圖治,對你們那麼好,你們竟然恩將仇報,果然是沒有良心!

他憤怒了,白敬恩覺得自己寧死也要做大元朝的功臣,他一無所懼,甚至想要念一首正氣歌!

“本官無愧天地,無愧良心!至正八年,滁州大旱,本官親自開倉放糧,求雨十日,終於天降甘霖,救活了十萬人!爾等要來殺本官,跟殺死父母,又有什麼區(qū)別?說啊!”

白敬恩厲聲狂吼,竟然也有些理直氣壯。

可是他的質(zhì)問,並沒有得到百姓的諒解,恰恰相反,在人羣當(dāng)中,議論聲更加響亮,大傢伙怒氣填胸,不停指點怒罵,眼睛裡都能噴出火焰。

“果然是一羣愚夫蠢婦,只能被人蠱惑,連好壞都分不清楚。本官無愧於心,你們想殺就殺,讓本官面向大都方向即可!”

說完,白敬恩竟然打算掙扎著扭頭,看著他的主子,好盡忠而死。

羅貫中看著密密麻麻的人羣,又看著頗有豪情的白敬恩,竟然忍不住讚歎起來。

此人也是忠義之士啊!

奈何道不同不相爲(wèi)謀,自己卻是沒法仗義執(zhí)言,救他一命了。

就在羅貫中感嘆之時,張希孟陪著朱元璋,已經(jīng)到了刑場中間。

白敬恩鼓足勇氣,破口大罵,“紅賊,爾等欺天叛逆!不會有好下場!朝廷百萬大軍,不日南下,蕩平爾等,爲(wèi)我報仇啊!”

他厲聲大吼,彷彿把全身的力氣都用上了。

張希孟依舊淡定,只是冷笑。

“主公,咱們請幾個百姓上來,讓他們暢所欲言,反正離著午時三刻還有好一會兒呢!”

朱元璋點頭,不多一會兒,從人羣當(dāng)中,擠出來一箇中年人,他十分乾瘦,只是一張皮覆蓋在骨頭上。

可走上來氣勢洶洶,悲憤莫名!

“畜生!還敢吹噓開粥廠,祈雨?鍋裡煮的是老百姓的血啊!”

說完這句話,他扭頭向朱元璋磕頭,哭著訴說起原委……老朱聽著,張希孟也聽著,漸漸的,怒火中燒。而剛剛還氣焰囂張的白敬恩,居然變了顏色,不由自主顫抖起來。

元末的水旱災(zāi)害就沒消停過,滁州也不例外。

發(fā)生了旱災(zāi)之後,白敬恩倒也如他所說,開了粥廠,天天去寺廟祈雨……老百姓最初還挺感激,可漸漸的,感覺到了不對勁兒。

明明是災(zāi)年,田租賦稅應(yīng)該少交、緩交,可滁州這邊卻是比往常要得更多,更早……許多佃農(nóng)承受不住,淪爲(wèi)流民。

他們到粥廠乞食,可粥廠只有上午開的那麼一小會兒,除了少數(shù)青壯,老弱婦孺根本搶不到。

一個粥廠,每天都有人餓死,最多的時候,超過了三十人!

再到了後來,明明聽說有糧食運進來,卻也不見賑濟,一場旱災(zāi)下來,滁州餓死了好幾千人,鄉(xiāng)下農(nóng)村,都是新墳,有的一家?guī)卓冢急火I死了!

“上位,別被這個畜生騙了!他就是做面子活兒……徵稅的,收田租的,是那些大戶,還有,外面來的賑濟糧食,也都落到了大戶手裡,他們不給老百姓發(fā),就是想看著大傢伙餓死,然後搶走大傢伙的土地!”

“上位,沒有人能給小人們做主了!”瘦小的中年人哭得泣不成聲,“俺爹孃,還有俺的三個孩子全都餓死了!俺,俺不是人!爲(wèi)了活命,俺,俺跟一家換……換了死孩子!俺該下地獄啊!”

這個人說到了這裡,突然撕扯開衣襟,用手去抓嶙峋的骨頭,沒有幾下,便是血肉模糊……他如同癲狂,彷彿要把心掏出來!

朱元璋震驚之餘,急忙讓郭英制止。

從這個人開始,陸續(xù)有人站出來,有衙門的差役,有大戶的家奴,還有許許多多的百姓……什麼官聲不錯,還不是大戶說的!

真正的窮苦百姓,哪裡有說話的資格?

還不是跟蒿草一樣!

要不是見朱元璋真心替百姓辦事,殺豪紳貪官,又要剿匪分田……大傢伙死也不敢說啊!

“上位,替我們報仇啊!”

“上位!殺了他!”

……

千夫所指,白敬恩已經(jīng)攤在了那裡,拼命搖頭,卻是汗如雨下。

朱元璋咬著牙齒,微微冷笑,“殺了他便宜了!把這個畜生的皮給咱剝了!看他還怎麼欺世盜名!”

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dāng)亡國之君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zhàn)術(shù)第十八章 不屈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nèi)戰(zhàn)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yè)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wèi)反賊立傳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biāo)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yīng)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biāo)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lián)P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zhàn)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biāo)的教育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fā)明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
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dāng)亡國之君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zhàn)術(shù)第十八章 不屈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nèi)戰(zhàn)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yè)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wèi)反賊立傳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biāo)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yīng)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biāo)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lián)P州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zhàn)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biāo)的教育第七百四十九章 無愧朱元璋之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fā)明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安县| 连平县| 西城区| 朝阳市| 拜泉县| 桂平市| 乌苏市| 廊坊市| 喀什市| 瑞金市| 肥乡县| 镇沅| 永仁县| 宜宾市| 筠连县| 土默特右旗| 鸡西市| 仁布县| 平陆县| 观塘区| 江安县| 广东省| 库车县| 雷州市| 调兵山市| 丁青县| 黎城县| 内乡县| 花莲市| 六安市| 乌什县| 都安| 建宁县| 昌黎县| 建平县| 鲜城| 杭州市| 龙州县| 武宣县| 夹江县|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