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

李善長一陣陣冒冷汗,心虛得很。

他在滁州當過小吏,雖然帶個小字,但一官二吏,妥妥的二等人,碾壓九成九老百姓。而且李善長這人聰慧過人,又有手段,雖然不像宋江那樣,黑白通吃,呼風喚雨,但大小也是個人物。

說實話,李善長最初投靠朱元璋,也是打著進獻滁州當禮物的心思。

別看馮家兄弟拿不下來,可李善長不同啊!

他了解滁州的內部清楚,朋友又多,衙門的人,商界的人,甚至是一些流氓無賴,三教九流,他都門清。

正因爲如此,李善長才有這個底氣。

可現在他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兒了,而且是相當不對勁!

朱元璋是什麼人,李善長已經領教了。

而且多年前他還在滁州要過飯,經歷了什麼,不用想也知道……自己把那些好朋友介紹過來。

官府的衙役:斬了!

爲富不仁的商賈:斬了!

欺壓百姓的無賴:斬了!

把他們都殺了也就算了,萬一朱元璋瞧自己交的都是狐朋狗友,也一怒之下,把自己的腦袋砍了怎麼辦?

跑吧!

別跟朱元璋混了,太要命了!

李善長已經凌亂了,不過好歹面對過賈魯的衝擊,他的心臟已經很強大了,朱元璋雖然嚴苛,卻不是不講道理的人,還是好好溝通一下吧!

他懷著上墳的心,前來求見。

老朱剛剛探查了滁州的防禦,隨即派遣花雲和吳良,領兵圍繞滁州巡邏,一方面尋找弱點,一方面防備城裡的兵馬殺出來。

隨即老朱又調集精兵,準備雲梯,打算一鼓作氣殺進去。

而在老朱的麾下,馮國用和馮國勝兄弟倆是最積極的。

他們慘敗過,這一次無論如何,都要衝進滁州,好好立個大功,也好在朱元璋的麾下站穩腳跟。

馮家兄弟如此,湯和等人也不是吃素的。

別看湯和也是千戶,但他這個千戶滿編一千二百八十人,六成著甲,還給配了五百匹馬,實力冠絕所有人。

朱元璋信任他,他也不能丟人。

這個先登之功,無論如何,也是他的!

相比起朱元璋這邊氣勢如虹,城裡的守軍就悽慘太多了。

論起兵力,不足三千。

再看軍心士氣,一地雞毛。

無論如何,也擋不住紅巾軍。

知府白敬恩已經做好了殉國的準備,在他的袖子裡藏著砒霜,只要咬一口,立時就能喪命,以身殉國。

他已經做好了當大元朝忠臣的準備。

城裡的消息傳來,老朱只是冷冷一笑,想死,咱成全你!

“傳令,明天攻城!”

衆將轟然答應,一個個摩拳擦掌,立刻就準備……就在這時候,突然外面跑進來一個士兵。

“上位,張先生來了!”

張希孟到了!

老朱一陣驚訝,他不是去安頓郭子興了嗎?

怎麼這麼快來了?

老朱急忙迎接,等他出來一看,發現張希孟皺著眉頭,咧著嘴,兩條腿岔開,中間能跑過一條狗,正緩緩往前挪。

“怎麼回事?先生受傷了?”

這時候跟在張希孟後面的士兵道:“上位,先生聽說要進攻滁州,就連夜疾馳過來,跑了三百多裡,腿都磨壞了。”

朱元璋這才明白怎麼回事,急忙衝著兩邊道:“愣著幹什麼,快拿個擔架來,擡著張先生!”

士兵轟然答應,等他們把擔架拿來,不用別人,湯和一把搶過來,他跟花雲一前一後,擡著張希孟就往裡面走。

弄得張希孟怪不好意思的。

“主公,用不著這樣,我就是不那麼放心……滁州比起濠州還要大,又是商貿要害之地,生意人往來,絡繹不絕。這地方用好了,絕對是主公起家的最好地方。接下來要幹什麼都會方便許多。”

張希孟忍著疼,向朱元璋解釋。

終於,他們到了帥賬,落座之後,老朱就道:“先生教訓的是,咱正準備立刻攻打,你有什麼要大傢伙留心的,都說出來吧!”

張希孟道:“是這樣的,滁州的位置如何,我就不說了。單說一點,我聽聞滁州有不少鐵匠鋪,可是如此?”

這回李善長接話了,“沒錯,的確有不少,當年元軍爲了渡江,在滁州等地鍊鐵,打造兵器,這麼多年延續下來,滁州的鐵匠可是不少。”

張希孟點頭,“這就是了……元廷限制鐵器,削弱漢人。如今軍中用的多是繳獲來的兵器,可要想長久,就必須有自己的冶鐵作坊,能夠生產軍械,這件事不比糧草小多少啊!”

貌似張希孟說了句廢話,打仗能不需要軍械嗎?但是對不起,不管是前面的濠州,還是老朱已經拿下的定遠,都沒法大舉鍊鐵。

既沒有作坊,也沒有工匠,還沒有原料,想都不要想!

最多就是把鐵鍋鐵鏟,回爐做成刀劍,僅此而已。

但是滁州不一樣,這地方臨近長江,商賈往來便利,擁有寶貴的冶鐵作坊,規模還不小。如果用好了,毫無疑問會極大增加朱元璋的實力。

老朱不由得眉頭微皺,似乎意識到了什麼,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太魯莽了?

“先生,既然鍊鐵作坊重要,能不能直接收上來?”

張希孟忍不住苦笑,他急匆匆趕來,大腿都磨破了,不就是擔心這事嗎!

“主公,徵收上來固然可以,但是滁州恐怕需要外購鐵礦才行……我們眼下地盤還是太小,很難做到自給自足。銅鐵,藥材,食鹽,絲綢,桐油,角筋,太多的東西,都需要商賈出力氣。滁州不同於橫澗山,也不是小小的定遠縣城可比的。務必要小心謹慎,不可馬虎大意啊!”

“咱們要的是一個完整的滁州,要運轉有序,能夠讓咱們快速壯大的滁州城!而不是一個百業凋敝,蕭條冷落的滁州!”

張希孟談完之後,衆人鴉雀無聲,幾乎一瞬間,都安靜下來。

朱元璋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曾經的事情,讓他沒法忘記。

他恨透了貪官污吏,無恥奸商……如今屠刀在手,他是真想殺個痛快。奈何張希孟疾馳三百里,趕了過來,就是擔心他這麼幹。

而張希孟講的道理,也的確是情理之中。

良久之後,朱元璋緩緩站起,對著衆人道:“先生把他的意思說了,咱覺得這話在理,該怎麼對待滁州的商賈,要講道理,不能蠻幹!”

老朱剛剛說完,李善長就忍不住深深一躬。

“上位英明!”

此刻的李善長也老實了,他是真的比不上張希孟,不光是跟老朱的親厚程度,也包括眼光見識。

如果他能想到這些,早就可以勸說朱元璋了,又何必等張希孟前來語重心長?

不過不管怎麼說,能讓老朱改變主意,都是天大的好事。

“上位,張先生所思所想,的確是老成持重,至理名言,此事的確該細細思索權衡。”李善長總算能說上話了。

朱元璋想了想,點頭道:“就依李先生的看法……那咱到底要怎麼做才行?”

李善長一時語塞,他還沒想到。

這時候張希孟再度開口,“主公,咱們過去是徵收地主土地,分給百姓。那城裡的房產,鋪面,各種作坊,商行,能不能徵收?”

朱元璋別的事情都敏銳之極,唯獨面對商賈之事,他有點遲鈍,想了半天道:“這裡面如果有巧取豪奪,爲非作歹,自然是要嚴懲的!”

張希孟點頭,“也就是說,老老實實經商的,可以繼續經營了?”

“那是自然!”

“需不需要納稅?”張希孟又問了一句。

老朱怔住,想了又想才道:“似乎也是應該,只不過商稅要怎麼收,咱也不清楚啊!”

張希孟笑道:“主公只要定下大略即可,這事臣會和李先生商討的。”

李善長急忙躬身,謙遜道:“上位,張先生說得不錯,卑職願意給張先生打下手。”

又經過了一番商議,終於達成了一致的意見……進城之後,不許進駐民宅,不許擾民。

城中的戶口、圖集、甲兵,一律封存,以備清點之用。

紅巾軍保護合法經營,採用累進稅制,所有商人,只要按規矩交稅即可。至於元廷的一切苛捐雜稅,悉數廢除。

元廷書吏衙役,有過惡行的,嚴懲不貸,百姓可以主動告發……如果確係清白,且品行端正,可以留任,不必驚慌。

張希孟和李善長一共擬定了十條,經過朱元璋首肯,很快就傳進了戰戰兢兢的滁州城。很快就有人偷偷出城,前來拜見老朱。

爲首的人姓周,在滁州開了一家頂大的酒樓,還經營車馬行……朱元璋一眼認出他來,忍不住跟張希孟氣哼哼道:“瞧見沒有,就是這個東西,咱去化緣,他說剩下的飯菜喂狗了,讓咱別盼著了。他們家,人的食狗的飯,人狗一鍋飯!你說混蛋不混蛋?”

氣的老朱都出順口溜了,不過既然要過飯,還沒準真會鼠來寶啥的,本職技能不能忘。

張希孟只能咧嘴苦笑,“主公,大業,大業要緊!”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八百八十一章 含糊不得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鲁山县| 商丘市| 杭锦旗| 蒙自县| 纳雍县| 奇台县| 宁武县| 洛浦县| 象山县| 灌阳县| 平乐县| 德安县| 鞍山市| 凌海市| 北流市| 澄江县| 雷波县| 许昌市| 桦甸市| 克什克腾旗| 工布江达县| 平乐县| 和顺县| 改则县| 和平区| 沁源县| 青海省| 康平县| 砀山县| 长武县| 北流市| 尼玛县| 靖宇县| 白银市| 黔西县| 永年县| 铜川市| 阿拉善左旗| 兰坪|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