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

張希孟這些日子幾乎每天都要到老朱這邊,主要是給朱元璋提供一些建議,或者給他找點當年的文件。

人的記憶總是會發(fā)生偏差的,甚至是出現(xiàn)自我修改,而且通常情況下,會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改變。

這就是很多時候,看回憶錄,或者當事人口述歷史,並不可靠的原因。

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回憶幾十年前的事情,如果不參考當時的記錄,互相印證比較,大概是會出現(xiàn)嚴重偏差,甚至是南轅北轍。

雖然老朱還沒有糊塗,前後相差還不到二十年,但也急需有人指證。

好玩的是,有時候張希孟說了,老朱也不信,兩個人還會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幸運的是張希孟這些年,留了太多的底稿,甚至連老朱第一次練書法的字都捏在手裡。

這種爭吵,通常都是以張希孟拿出真憑實據(jù)而告終。

老朱鬱悶了不是一天兩天,可今天的朱元璋不一樣,他很高興,甚至有點雀躍,讓兒子打臉老爹,絕對是好戲,尤其是發(fā)生在張希孟身上,那就更值得期待了。

朱元璋強忍著直接攤牌的衝動,而是循循善誘道:“張先生,咱一直在想,都好幾年了,一直嚷嚷著財政缺口巨大,年年入不敷出……你說說,是不是咱們當初沒有想明白,給子孫留禍?”

張希孟微微一笑,“主公,你現(xiàn)在才知道啊?”

老朱一陣愕然,什麼意思?

“張先生,莫非你早就知道了?”

張希孟道:“不光知道,我還授意門下省發(fā)佈研究項目,弄清楚人口、土地、田賦之間的關(guān)係,只是我不太清楚這項目被誰爭取過去了,也不知道有沒有成果……如果主公想知道,可以詢問一下。”

老朱微微沉吟,這麼說,這個研究還是張先生布置的,只是他不清楚,項目落到了復(fù)旦學(xué)堂,還讓他自己兒子得去了……

想到這裡,朱元璋忍不住有些喪氣,看起來想讓他出個大丑是辦不到了。

老朱思忖少許,問道:“先生以爲,這個問題在哪?”

“自然是人口增長了。”

張希孟沉聲道:“根據(jù)我的瞭解,現(xiàn)在各地人口都在膨脹……其中淮西淮東,平均每家的孩子,超過七個。數(shù)量過十的也不在少數(shù)。山東、河南、湖廣等地稍微好一點,但數(shù)量也不少。基本上越早納入版圖,生育的人數(shù)就越多。現(xiàn)在只有河北、陝西、甘肅等地,尚有大面積的空地。像河南,當初說是十不存一,現(xiàn)在也差不多恢復(fù)到了原來的六成以上……只等著這一批年輕人,成婚之後,生兒育女,再有十年,估計就會超過元廷治下的人數(shù)。”

張希孟對這些事情,那是如數(shù)家珍,非常清楚。

可以這麼說,人口恢復(fù)的能力,是超出了張希孟預(yù)期的。

這事情固然是好事,人多力量大,可人多意味著消耗的資源就多,競爭就激烈,管理起來,難度也更大。

這也是張希孟決心辭相著書的原因,他是希望找到未來的出路,不然這麼下去,大明的未來可不會太好。

老朱低頭沉吟,他已經(jīng)沒有多少看熱鬧的心,反而凝重起來,低聲道:“先生,那伱看田賦會怎麼樣?”

張希孟稍微思忖,就說道:“田賦只怕是要減少很多了,接下來就算重新主持一個分田,也不能用梯次稅率,只能採取固定稅率,南北的情況,稍微不同,稅率多少,還要最後確定才行。我的預(yù)估,最終大明的田賦,能穩(wěn)定在兩千五百萬貫,到三千萬貫之間。也就是說,還不足現(xiàn)在的六成。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缺口,很快就會落到我們的頭上。”

張希孟嘆道:“當年採取梯次稅率,一來是想多收點錢糧,二來是抑制大戶,通過稅收,達到平均土地的目的。現(xiàn)在看來,人口的增加,已經(jīng)不允許我們這麼做了。總而言之,接下來的大明朝,需要在財稅上面,做出巨大的調(diào)整。說白了,一定要充實國庫,要讓戶部能夠運轉(zhuǎn)下去。”

“李善長雖然也懂得理財,但是他的思路不行,解決不了冒出來的新問題。必須換人才行。當然了,接下來該怎麼辦,需要如何調(diào)整,還需要詳細的調(diào)查,需要上上下下,展開一場大討論。從朝廷到各地布政使,田賦,商稅,都要全盤討論,最終拿出個方案。財稅關(guān)乎一國盛衰,不論哪一朝,由盛而衰,都是栽在了財政上面,我們必須慎之又慎。”

……

面對張希孟的這一番論斷,朱元璋已經(jīng)徹底息了看熱鬧的心了。

他纔是這個天下的主人,面對這麼大的危機,甚至是生死劫難,老朱不認真是不可能的。

“先生,你有什麼高見嗎?”

“我的辦法也不多,大約就是對內(nèi)對外兩條路。”張希孟道:“先說對外吧,這就是我一直提倡發(fā)展工商,重視外貿(mào)的另一個原因。因爲田賦這個東西,不但有上限,而且會隨著人口增加,而大幅度下降。絲毫沒有逆轉(zhuǎn)的可能。所以只是建立在種田上面的勵精圖治,不管怎麼弄,都是治標不治本。”

“再有,我認爲需要改革財稅的分配,要把財權(quán)收回到朝廷,尤其是國庫,必須有絕對的主導(dǎo)能力,我們這麼大的國家,如果國庫沒有絕對的控制力,下面就會各行其是,違背朝廷的意思。畢竟拿不出來錢,就沒人給朝廷幹活,這事情放在歷朝歷代,也都是如此。”

老朱認真聽著,隨即道:“先生所言極是,那你準備怎麼辦?”

“我的想法是講田賦固定爲地方稅,而朝廷則是專注商稅上面。”

老朱想了想,忍不住道:“能不能說得仔細點?”

“主公,田賦雖然有上限,但畢竟總數(shù)不低,而且相對穩(wěn)定。再有土地兼併,天高皇帝遠,多數(shù)還是地方上胡作非爲。如果把田賦當做地方收入,那麼地方就有了維護田地的必要,他們一定要防止兼併,保障自己每年的正常供應(yīng)。如此一來,再加上朝廷的監(jiān)督,我們就能維持均田這個根基,畢竟維持的時間越長,對大明越有利。”

老朱連連點頭,“先生高論,果然不同凡響。只是咱還擔心,田賦交給了下面,戶部的糧食怎麼辦?朝廷沒糧,只怕也不行吧!”

“所以就要看燕王了。”

“老四?他能幹什麼?”

“糧食公司!”張希孟笑道:“眼下在北平,遼東等地,已經(jīng)開始籌備一批大的糧食公司,他們產(chǎn)量大,能夠調(diào)撥的糧食多,以此作爲國庫儲備,安全穩(wěn)妥,供應(yīng)充足……如果主公覺得還不夠,咱們還可以從其他地方,挑選合適的糧倉!”

朱元璋一怔,“先生說的糧倉,是海外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只此一句,朱元璋就哈哈大笑,十分開懷。

這話纔是古人真意,說得太好了。

老朱沉吟了再三,這才道:“先生布局深遠,思慮周全。果然是天下無雙,古今第一!咱們接下來要重新分配田畝土地,要調(diào)整財稅,要對外用兵,籌建海外糧倉……沒有一樣容易的事情,每一樣都需要通盤考慮,仔細籌謀,小心論證,踏實踐行……這麼多的事情,確實不能困在繁雜的政務(wù)之中,應(yīng)該跳出來纔是。”

朱元璋突然大笑道:“張先生,這回咱算是明白了你的用心。過去打天下的時候,是咱們君臣聯(lián)手,現(xiàn)在還要咱們君臣合作,才能珠聯(lián)璧合,所向睥睨,你看是不是這個意思?”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我能拒絕不?

說實話,我真有點懷疑你的能力。

老朱看出了張希孟嫌棄的意思,他忍不住黑了老臉。

“你自己就很高明嗎?瞧瞧,這是你那個寶貝兒子的信,咱看他也不覺得你多高明啊!”

張希孟怔了一下,這纔拿過來。

果然是兒子張庶寧的信,他隨手翻開,纔看了幾眼,微微皺眉頭:原來這小子說的社會調(diào)查,竟然是這事!

連老子也瞞著,這小子是翅膀硬了,尤其是你跟朱棣講這些東西幹什麼?

不行,等回來之後,必須給他上點家法,讓這小子知道自己的厲害!

張希孟面露兇光,切齒咬牙。

見他如此這下子可把老朱高興壞了,瞧瞧,大哥別笑話二哥,誰都有氣個倒仰的時候。

張希孟快速瀏覽內(nèi)容,當他翻到了最後的時候,突然眼前一亮。

有關(guān)人口土地的調(diào)查,張希孟尚在預(yù)計之內(nèi),沒有什麼意外。但是在最後部分,張庶寧提到了幾句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由於人口膨脹,孩童佔據(jù)的比例太大,直接造成的問題,數(shù)年前,定下的義務(wù)教育法,幾乎沒法落實。

根據(jù)張庶寧的描述,他發(fā)現(xiàn)一些偏遠的村鎮(zhèn),所謂的學(xué)堂,僅僅是個掃盲班,不同年級的學(xué)生,只有一個老師,而且這個老師還未必天天都過來上課。

這個情況不會比以前的私塾好多少。

張庶寧並沒有繼續(xù)寫,而是跟朱棣講,他的下一個調(diào)查項目,就是地方教育問題,相比起人口和土地,張庶寧更關(guān)心這個。

他希望在自己十五歲畢業(yè)之前,把這事情做好。然後作爲自己畢業(yè)的論文內(nèi)容。

張希孟看到這裡,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還不錯,總算知道乾點正事,主公,今天我請客,咱們不吃蘿蔔就酒,吃點好的,口外的羊,肥美多汁。”

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shù)活兒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zhèn)校之寶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三十章 淮西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yīng),可以休矣第十二章 示兒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xué)堂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四十七章 恢復(fù)舊山河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xué)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zhí)珟煹挠H戚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xiāng)的味道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
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shù)活兒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zhèn)校之寶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三十章 淮西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yīng),可以休矣第十二章 示兒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xué)堂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四十七章 恢復(fù)舊山河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xué)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zhí)珟煹挠H戚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xiāng)的味道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樟树市| 九江市| 沂水县| 枣阳市| 婺源县| 五指山市| 枣庄市| 华亭县| 德化县| 金华市| 鲁山县| 洞口县| 长汀县| 太保市| 弥勒县| 万载县| 芦溪县| 宕昌县| 高淳县| 比如县| 舞阳县| 湖南省| 双桥区| 保定市| 惠来县| 沙河市| 连城县| 仁化县| 邵阳县| 垫江县| 澄迈县| 安阳市| 辽阳县| 金华市| 宁河县| 时尚| 清原| 桦甸市| 佛山市| 西青区|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