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

“咱這一卷書成,還請先生幫忙做序吧!”朱元璋直接邀請張希孟做序,畢竟遍觀天下,也只有他有這個資格了。

張希孟並沒有遲疑,一口答應。

“臣義不容辭!”

朱元璋自述童年經歷,堪稱質樸。就連出生的時候,通常有的紅光滿天,香氣四溢,人均行走的消防水車,這一類的情節,全都沒有。

甚至會覺得親切,不用年紀太大,只要是中年人,就能體會到老朱的辛酸,甚至許多年輕的孩子,也都能產生共鳴。

上樹抓知了,下河摸泥鰍。

給地主放牛,想要讀書,卻連束脩都出不起,聽幾個月私塾,就不得不放棄。

大哥成親,延續朱家香火,不得不借錢負債。到了二哥那裡,竟然只能入贅。

旱災瘟疫,徹底摧毀這個家庭……哪有什麼天縱英明,只有不得已而爲之。

他是一個人,總要活著吧!

當小和尚可以,出去討飯流浪,也行!

爲了活著,什麼都做了。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活不下去。

戰亂來臨,寺廟被燒,同伴來信,又被別人發現。

他已經那麼倒黴了,居然還有人打算告發朱元璋,拿他的腦袋,換來元廷主子的賞賜。

你把我逼到了絕境,連趴在地上,卑微地活著都做不到,那就只有挺起脊樑骨,拿起刀槍。

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

拼了!

跟這個世道鬥到底!

不妥協,不退讓,不畏死,不服輸……其實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明白了朱元璋。

這一個大明朝的底色,正是老朱的這一股不屈鬥志。

張希孟的文章,均田主張,劃分歷史,恢復中華……這些東西雖然很重要,但嚴格算起來,只能是錦上添花,走得更加平穩順暢。

或者說,張希孟很好解釋了爲什麼會生活困苦,爲什麼會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爲什麼想當奴婢都做不到……

就是因爲元廷將人不當成人,準確說,是把南方的漢人,視爲牛馬牲畜。但他們不知道,人到底不是牛馬,千萬人的怒火,一旦燃燒起來,就會洶涌澎湃,無可阻擋,直到徹底燒掉一箇舊時代。

陛下親自撰寫,張相做序,一部回憶老朱童年的書籍,橫空出世。

從北平開始,初步刊印,隨即應天等地,也都卯足了勁頭兒,加班加點,刊印書籍……這一本書,朝廷官吏,上上下下,誰都要有一本。

畢竟身爲大明的臣子,連陛下的書都不看,還想不想混了?

另外各個學堂,且不說那幾所最頂級的,就連一般的中學,也都要購買書籍,拿過來閱讀。

當初老朱撰寫御製皇陵碑碑文,許多人都一字不差背過,這一次再聽老朱的仔細敘述,更讓人動容。

而且又是這麼個緊要的當口,別人感覺不出來,朝廷諸公,哪裡還不明白!

陛下雖然沒有多說一句,但是這一本書,已經說明了太多東西。

孫炎是最早得到書稿的人之一,他推開公務,拿在手裡,仔細看了一遍,已經是汗流浹背,心臟怦怦亂跳。

老天保佑,總算自己沒有犯糊塗。

陛下不講天命所歸,不講自己如何神奇,講的都是最普通的事情,講的是人生艱難,百姓困苦。

這還不明白嗎?

老百姓想要的東西不多,不過是能安穩活著,能吃飽飯,不至於餓肚子,再有一點點希望,能夠活得更好一些,日後有盼頭,他們就心滿意足,毫無怨言了。

“僕請大傢伙過來,就是要說這一件事,接下來的的辦學經費,必須落到實處,每一貫錢,都要花在學堂,學生上面。誰要是敢有任何貪墨,立刻嚴懲不貸,絕不姑息!這一件事御史臺要負責盯著?!?

徐達欣然點頭,“義之所在,責無旁貸?!?

孫炎又道:“還有,陛下的書想必你們都看過了,我想談談心得體會……如果我們非要說,陛下是應運而生,秉持天命,驅逐胡虜,恢復中華……這麼說就有失偏頗了。畢竟陛下的書裡,已經寫的明明白白。陛下最初決定投軍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活不下去了。”

“歷朝歷代,都有官逼民反,不得不反。也不只是因爲胡虜壓榨,殘暴不仁。從陳勝吳廣起義算起,到黃巾起義,到黃巢起義,還有宋朝的歷次起義……這都是百姓過不下去,不得不反包括咱們這一次的紅巾起義,也是一樣的道理!”

面對孫炎的這番話,汪廣洋微微沉吟,就說道:“孫相,你看,這元朝到底和前朝還是不同,我們講驅逐胡虜,恢復中華,講胡虜無百年國運,就說的是他們殘暴不仁,比起歷代,可是要殘酷許多的,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

孫炎呵呵一笑,“汪相講的是元廷比起前朝,更加殘暴……但總不能說漢唐趙宋,到了末年,就不殘暴了吧?逼著百姓走投無路,揭竿而起,只能說都是活不下去。難道在活不下去這件事上,還要分出三六九等嗎?”

孫炎笑道:“我看這就不必了吧!哈哈哈!”

他的話音剛落,錢唐立刻道:“孫相所言極是,太師在唐陸之案以後,重新闡釋均田令……歸根到底,就是要維護大明的根基,要讓人人有田產,能夠保證吃飽飯,不至於餓肚子?,F在又要改革教育,給大傢伙讀書上進的機會,歸結起來,還是要給百姓公平,要消除民怨,要讓大明江山,千秋百代!”

錢唐繼續道:“假使放任士大夫回朝,他們把持朝廷官位,這羣人與漢唐世家,趙宋文臣,蒙古貴胄,又有什麼區別?難道不是一丘之貉嗎?如果放任兼併土地,爲所欲爲,又和蒙古人跑馬圈地,有什麼差別?還有,如果放任世家大族,豢養奴婢,遍地青樓賭場,把窮苦人家的孩子,當成玩物奴婢,和蒙古人的做法,又有多少差別?要我說,不過是半斤八兩而已!”

汪廣洋皺著眉頭,“過了,太過了……漢唐皆是盛世王朝,數百年傳承,和元廷這種,沒有百年國運的朝廷,不一樣的!”

汪廣洋剛說完,孫炎突然笑了,“汪相,我剛剛突然想起一件事,市面上紅梅閣一齣戲,裡面的賈似道是個奸佞,大大的奸佞,如果有人跟我說,伱比賈似道好了三倍……你說我該高興,還是該傷心?”

衆人一怔,片刻之後,徐達竟然忍不住笑了出來,有他帶頭,其他人也都跟著大笑,唯獨汪廣洋,臉色十分難看,只有乾笑兩聲,緩解壓力。

結果越是笑,就越發尷尬,以至於無言以對。

這個破事要怎麼說吧?

假如若干年後,有人說明朝比起元朝,多維持了那麼多年,足足是元朝的三倍,比元朝強多了!

這話似乎沒錯,可對於大明的袞袞諸公來說,這是誇他們能幹,還是罵他們廢物???

怎麼樣?

貌似很難說吧?

如果只想著比元朝好,甚至是隻比元朝好個幾倍……大傢伙是不是都該跳秦淮河了?

孫炎瞧著衆人,笑道:“既然如此,我不妨直說了,辦學的事情,不允許有半點遲疑。接下來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爲了新的分田,做好準備……這是接下來,務必要做成的一件事。吏部、戶部、稅務部,還有其他所有衙門,都要拿出十分的力氣,如果做的不好,我會向陛下請辭,至於爾等,自己請罪去吧!”

大傢伙這個氣啊,你辭官就完事了,卻讓我們請罪,你不能這麼過分!

但大傢伙也都明白,還真別抱怨,接下來有關財稅的改革,甚至比教育改革還要難……難了不知道多少倍!

這日子算是沒法過來,這個姓孫的,簡直比李善長和張希孟加起來,還要可惡!

那兩位做事,還要權衡利弊,可是到了孫炎這裡,他只管推,你們做不好,那是你們的事情,反正用不著我去交代。

奶奶的,他這個宰相當得舒服??!

不過不管大傢伙怎麼心裡頭埋怨,卻是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朱元璋所寫的書自然也會送到復旦學堂,張庶寧的手裡,也有一份。他在翻閱之後,突然想起一個人,他要去瞧瞧蔡本,瞧瞧自己的這位老師。

張庶寧到現在爲止,依舊很矛盾,其實蔡本調查民間的情況,治學的嚴謹,依舊值得張庶寧讚歎學習。

可是這位的心思,卻讓張庶寧萬萬不能認同。

有才無德,有德無才……這世上能德才兼備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一段時間不見,蔡本竟然已經老態龍鍾,鬍鬚花白,亂糟糟的和雜草彷彿,全然不是往日一絲不茍的模樣。

“蔡先生,陛下的書,你又怎麼看?”

蔡本冷哼一聲,神情冷漠,“你以學生之身,掀翻了我這個師長。你自己能得到什麼?小小年紀,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明白的!”

張庶寧愕然了一下,隨即笑道:“我的前程,無關緊要。倒是學生們的前程,比什麼都重要。我已經將夏河寨中學的經驗總結成書,馬上也要刊發出來。到時候,貧家子弟的機會,就會更多許多!”

蔡本聽到這話,突然一愣,脫口而出,“你,你到底什麼身份?有誰幫你?你怎麼能隨便刊發這種大逆不道的書?你,你到底是誰?”

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十八章 不屈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六章 論守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
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十八章 不屈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六章 論守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江市| 甘肃省| 博野县| 合水县| 敦化市| 尼玛县| 望城县| 册亨县| 淄博市| 会宁县| 呼玛县| 明溪县| 永顺县| 游戏| 内丘县| 武宣县| 柘城县| 喀喇沁旗| 多伦县| 工布江达县| 科技| 松溪县| 陇川县| 呈贡县| 闽侯县| 松原市| 色达县| 平安县| 毕节市| 临汾市| 沙湾县| 循化| 闸北区| 汤原县| 阜康市| 革吉县| 蓝田县| 荥经县| 博罗县| 萝北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