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

朱英很認真,他可沒有答應陸洲的提議。

“被打屁股倒沒什麼,我大哥一世英名,他註定是要超越孔夫子的,怎麼能幫我寫這種文章!就算他願意,我也不會答應的,就算有再多的收益,我也不會答應!”

這話著實讓羣賢錯愕,原來你還知道顧及張相的名聲啊!

看起來張相還沒算白疼你一回。

“侯爺,你總算還有良心,我們這輩子都跟定你了!”

羣賢們大爲感動,拍著胸脯,向朱英表忠心。

可把朱英氣壞了,老子在你們眼裡是什麼東西?

你們當我啥都不懂怎麼滴?

當日受封爵位的重臣裡面,除了三位國公,就是朱英了。

老朱的用意誰還不知道?

無非是張希孟功勞太大,地位太特殊,讓他和李善長一樣,老朱覺得虧欠,這才把多餘出來的恩典賞給了朱英。

也就是說,光是張希孟外溢的功勞,就跟朱英謀了個西平侯,伱就知道張希孟的地位有多恐怖了。

當然了,伴隨著老朱正式登基之後,禮部又擬定了一批封爵名單……其中胡大海,常遇春、花雲、費聚、吳禎等人,悉數授予侯爵。

朱英在一大堆侯中間,顯得不是那麼惹眼。

但是考慮到朱文正和李文忠也纔是伯爵,他又變得有那麼點突出了。

反正不管怎麼樣,在外人的眼裡,張希孟和朱英,是分不開的。

朱英不願意讓張希孟名聲有損,也就是情理之中了……備受感動的臥龍鳳雛們,湊在一起,展開激烈的頭腦風暴,幫著朱英想主意。

琢磨來,琢磨去,還是陸洲提出了一個點子。

“咱們沒法讓張相幫忙寫文章,可以去找書坊,讓他們幫咱們印咱們自己寫的文章啊!”

朱英差點笑噴了,“你這辦法可真高明!高明得一塌糊塗!我大哥寫的那個,洛陽紙貴。你寫,你寫誰願意花錢看?”

陸洲笑道:“那就不花錢唄!咱們免費往外面送就是了……侯爺,你可是後軍大都督,別告訴我,連這點錢都拿不出來?”

朱英心砰砰亂跳,被陸洲說動了,果然,他這個後軍大都督,就是沒有錢!

一文錢也沒有!

朱英這是無語了,活人還能讓尿渴死!

別的錢沒有,少年營的軍餉還在我的手上。

“你們就先別要餉銀了,算你們捐贈的……等我掙了大錢,給你們分紅!”朱英直接對著手下羣賢道。

大傢伙都氣瘋了,姓朱的,你太狗了!

“我,我們要去找陛下,找張相,去告你的狀!”

朱英兩手一攤,“隨便……反正你們把嶺南生意攪黃了,我還過我的日子,可你們想要發財,卻未必有這個好機會了。”

一刻鐘之後,這幫傢伙不得不上了朱英的賊船,不但捐了餉銀,還答應幫著他發放傳單。

成了!

大哥說的真對!

果然會講故事,就能發財。

拿到了啓動資金的朱英,信心百倍,立刻行動起來。

他先是找到了龔伯遂,讓他寫個文案,朱英看過之後,直接給扔了。

“我這是要告訴所有人,不是要修三史!”

朱英轉了一圈,手下人都不合適。他乾脆去找也先帖木兒了,畢竟這位最近做生意很成功,讓他幫忙寫點宣傳的詞兒,效果肯定很不錯。

朱英去了一趟,等他回來,口袋裡已經多了三萬貫。

作爲第一個決定投資的商人,朱英很大方給也先帖木兒打了個六折。

不過在也先帖木兒看來,這應該算是他的稿費!

沒錯,咱寫的東西,雖然比不上張相的洛陽紙貴,但總歸也是價值不菲了。而且還順便上朱英的戰車,能去嶺南分一杯羹。

真不錯!

就這樣,在緊鑼密鼓的一番籌備之中,朱英終於行動起來。少年營的羣賢們,捧著帶著墨香的傳單,滿世界贈送。

碼頭,市場,城隍廟,學堂,巷弄,反正哪裡人多,就往哪裡去。

放在幾百年後,滿世界發傳單,絕對是很沒有水平的事情,只會讓人厭煩。

可是在當下,這種行爲堪稱降維打擊。

老百姓普遍對帶字的東西,有著一種敬畏之心。谷鮳

滿城發放,瞬間成了個大新聞,大傢伙都想知道這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結果你一張,我一張,全都拿走了。

弄得朱英不得不連續加印了三次,前後一共發出去了上萬張。

幸好從也先帖木兒那裡弄來了三萬貫啓動資金,不然朱英就要破產了。

想要賺錢也不容易啊!

你就要捨得下本,至少要花錢印傳單,這錢可少不了!

朱英焦急等待著結果,可他卻不知道,這些廣告傳單下去,應天城亂了。

首先就是李善長,他捏著幾張傳單,仔細看了又看,忍不住驚呼,“張相可真是心思機巧,出人預料啊!”

老李喜不自勝,畢竟自家也有一份。

他起身去找張希孟,等他來到了張希孟的值房,卻發現有兩個人也在,一個是張希孟的參議孫炎,一個是度支局提舉江楠,不出意外,他們手裡也都拿著傳單。

“我,我能說這事跟我沒關嗎?”張希孟弱弱道。

三個人都翻了翻眼皮,我們要是信你的,就是傻瓜!

這麼出人預料的點子,不是你還能是誰?

張希孟也懶得解釋了……朱英手下的那幫臥龍鳳雛,的確是思維超前,偶爾憋出一個新點子,半點不意外。

而自己又和朱英這個關係,解釋也解釋不清了。

張希孟捏著傳單,對李善長道:“李兄,你也看到了,這東西的效果似乎還不錯……你看往後中書省能不能用得著?”

李善長下意識一怔,“用倒是用得著,只是我一時想不通,能用來幹什麼?”

這不是廢話嗎!

張希孟道:“李兄,咱們有那麼多政務,需要向老百姓解釋,以往我寫過文章,中書省也發過邸報,貼過告示,讓人四處宣讀。這回我們乾脆印刷出來,低價銷售,讓感興趣的百姓購買就是了。”

“這個……這主意不錯啊!”李善長忍不住道:“只是寫這些東西,老百姓能願意看嗎?”

張希孟笑道:“肯定要培養,而且咱們印刷幾張紙,裡面可以有民間故事,風土人情,詩詞文章,戲曲鑑賞,古今奇談……也包括商業廣告。咱們把重要的政務,穿插在裡面就是。”

朱英都沒有料到,他的傳單攻勢,經濟效益不知道怎麼樣,竟然提前催生出了報紙。

其實前面各種出版物已經很熱鬧了,比如張希孟的文章,才子的詩詞,還有其他大儒的主張,彼此針鋒相對,殺得不亦樂乎。

只不過這一次要固定下來,有個專門的刊物,刊登各種消息,定期發行罷了。

李善長聽完張希孟的設想,立刻來了興趣。

“張相,你看最近戶部出了這麼大事情,尚書侍郎,全都被殺了,民間輿情盪漾,人多議論……你說咱們能不能靠這個東西,正本清源,壓制那些亂七八糟的猜想?誠如是,功莫大焉啊!”

張希孟哈哈大笑,“李兄果然敏捷……這話語權是極爲重要的東西,我們必須捏在手裡。不能任由那些亂七八糟的人左右。”

李善長深以爲然,“張相,這事還是請你上奏陛下吧!”

張希孟擺手,“李兄,主意是你想出來的,理當由你挑頭兒,至於該怎麼落實,也要你一肩扛起來纔是。如果李兄不嫌棄,我願意寫個創刊文章。”

“好!”

李善長撫掌大笑,“有張相的文章,必定是開門大吉,生意興隆!”

和嶺南的事情比起來,這兩位宰相更重視報紙這種東西,上下溝通,傳遞消息,豐富民生……這玩意簡直好處多多。

光是這一點,就該重重嘉獎朱英才是。

只不過此刻的朱英已經無瑕顧及這些了,他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做踢破門檻。

過去朱英也不知道,原來應天居然有這麼多有錢人!

五萬貫的抵押金,根本不是問題。

哪怕再多一倍,也沒有問題,只要讓我們參與嶺南的生意,再多的代價我們都願意。此刻的朱英,只恨不能長出三頭六臂。

這麼多的好韭菜,一把鐮刀怎麼夠啊?

好在正如張希孟所說,朱英這小子還有點敬畏之心,憑什麼這麼多人趨之若鶩,總要有個道理吧!

朱英暗中下令,讓羣賢們出動,去探查原因。

很快盧秋雲就把消息送了回來。

一直以來,張希孟主張均田,主張打擊豪強,還建立了糧食銀行,提供低息貸款……這麼一整套操作下來,原本用來購買土地,放貸吃息錢財,都沒有了去處。

偌大的應天城,乃至朱元璋的治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堰塞湖。

“侯爺,這幾年均田下來,百姓手裡都有些積蓄,想要過更好的日子。應天的作坊生意相當熱鬧。商人們也不傻,現在要是能弄到海外的木材,珠寶,香料,閉著眼睛賺錢!”盧秋雲感嘆道:“咱們這回真的要發財了!”

朱英咬了咬牙,“好!既然如此,咱們就把保證金提高到二十萬!而且還要加上名額限制,第一批只準二十家一同南下!”

消息傳出去之後,來的人竟然更多了,朱英沒黑天白天地忙活,十天之後,他拿著一張清單,站在了張希孟的面前,規規矩矩道:“大哥,你的故事,價值四百萬貫!請驗收。”

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六章 論守城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
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六章 論守城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宜宾市| 噶尔县| 阿鲁科尔沁旗| 静海县| 四子王旗| 侯马市| 门源| 大方县| 孟津县| 库尔勒市| 方城县| 苍溪县| 木兰县| 邓州市| 金堂县| 武邑县| 呼伦贝尔市| 惠州市| 定结县| 皮山县| 耒阳市| 商都县| 沅陵县| 巴塘县| 陕西省| 沛县| 铜山县| 长汀县| 垦利县| 乌鲁木齐县| 西乡县| 新乐市| 东乌| 海原县| 拜泉县| 聂荣县| 顺义区| 府谷县| 麟游县|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