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

“賈魯老匹夫,陸放翁示兒北定中原,汝爲後輩,何以示先人,何以示後人?”

朱重八聲若雷霆,不光是城外聽到清楚,就連城下的張希孟都忍不住點頭,這話有勁!

只要你賈魯還自詡讀書人就好,在大散關寫了一輩子邊塞詩的陸游,一心恢復中原。白髮蒼蒼,稼軒居士彈劍作歌,志在華夏一統。

即便過了千百年,這倆人依舊讓人欽佩敬仰。

身爲讀書人,前輩盼你們北定中原,結果你們屈膝投敵,自己給蒙古人做了奴才不說,還要子子孫孫,世代做僕……不管怎麼說,也是理虧。

賈魯終究只是一聲長嘆,調轉馬頭,退了回去。

此刻軍營已經紮好了大半,賈魯直接到了自己的大帳,有一個滄桑憔悴的文士,正等在這裡,他的腰背彎曲,頭髮花白,竟然需要拄著柺杖,才能勉強支撐。

這位不是別人,正是去濠州勸降的盧安民!

才幾天不見,竟然這麼拉了……不得不說,老朱的那一頓臭罵,後勁還真大!

“大人,情形如何?下官身體這個樣子,不能追隨大人,真是該死!”

賈魯微微嘆息,伸手讓盧安民坐下。

“你……也不要耿耿於懷,老夫剛剛也讓人落了面子。”賈魯就把城頭齊聲朗誦示兒的事情說了一遍。

一聽到這個,盧安民就不由自主抽搐,可要了命!

上一次是鄭思肖,這一次是陸放翁,哪裡是一羣草賊,簡直是翰林院的高手,怎麼一個勁兒往心窩上戳?

“老夫原來還有些遲疑,現在一看,這濠州城中,必定是有厲害的人物啊!”

盧安民自然也意識到了,他咬著牙齒道:“卑職以爲,必定是哪個欺君罔上,甘心從賊的不要臉讀書人,給城裡的紅巾賊出謀劃策。此人著實可恨!等著城破之後,必定大卸八塊,五馬分屍!”

盧安民恨得不行。

賈魯卻又嘆了口氣,顯得十分憂慮。

“此番紅巾賊子,南北呼應,聲勢浩大,北方紅巾宣揚明王出世,南方紅巾講彌勒降生,這濠州紅巾,卻是追憶前朝,有收復故土,光復中原之心……其志不在小啊!”賈魯語氣透著不安。

盧安民稍微思量,也明白過來。

要動員千百萬民衆,推翻一個朝廷,絕對是要有一套能說服人的東西的。而從黃巾起義之後,藉著宗教聚攏人員,圖謀不軌,就成了理所當然的前置作業。

尤其是白蓮教,這玩意簡直是破籮筐,什麼都能往裡面裝……宣揚明王出世的,你是白蓮教,宣揚彌勒下生的,你也是白蓮教,要推翻元朝的你是白蓮教,要保一方平安的,你還是白蓮教。

根本就沒有標準的教義,或者說他們的教義就是開放式的,可以根據需要,隨便亂編。只要你能忽悠一幫人,你就是一方教主,連組織也沒有。

所以自宋代以後,白蓮教就幾乎成了造反家的耗子窟窿,不知道會從裡面冒出什麼牛鬼蛇神了。

也正是因爲如此,白蓮教是總也剿滅不了。

這一次大起義,南方白蓮教的教主是彭和尚,北方的就是韓山童,其餘各地,還有不下一百個形形色色的教主,去中心化了屬於是。

這樣的白蓮教固然和野草一樣,難以根除……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法形成合力。

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超越“明王降世,彌勒出生”的綱領,來統合天下英雄。

韓山童的思路是對的,他提出了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飛龍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口號。

可惜的是韓山童落地成盒,直接讓派出所就給剿滅了,幸好劉福通帶著殘部殺出來,重新集結,點燃了起義的烽火。只不過劉福通能打歸能打,但是在思想建設上面,卻是乏善可陳。

“白蓮教的匪人縱有千萬,也不難對付。可若是有人以恢復故土爲號召,不但朝廷危矣!只怕我等死後,必定身敗名裂,遺臭百年!”賈魯一聲哀嘆,彷彿蒼老了許多。

盧安民心驚肉跳,忍不住咳嗽起來,他比賈魯還惶恐。

“大人,無論如何,都要打下濠州,徹底剿滅這夥賊人,一個不能留啊!否則後患無窮!”

賈魯沉吟片刻,終於用力頷首,表示贊同。

……

“張大哥,《示兒》都背熟了,再教我們一首詩吧!”沐英圍著張希孟央求道,在他的身後,還有許多半大孩子,大的十四五歲,小的六七歲。

可別看這幫小傢伙不起眼,他們幫著送水送吃的,還負責送信帶話,可是很有用的。只有閒下來,纔來找張希孟玩。

一首詩把那個老傢伙嚇得灰溜溜跑了,他們都覺得牛氣沖天了。

這不,一羣勇敢小牛,不怕困難了。

“你們願意學,那是好事。我就教你們背《正氣歌》吧!”張希孟清了清嗓子,就念了起來,等他搖頭晃腦唸完,眼前的這幫小崽子一個個都溜了,就連沐英都跑了,不帶這麼欺負人的!

四句還能記得住,這麼長誰記得住啊!

“小先生,循序漸進就好,何必爲難他們?”馬氏給他們求情。

張希孟也苦笑道:“夫人,不是我難爲他們,而是賈魯吃這一套,咱們就不妨對癥下藥,等他真的攻城緊急,咱們就用正氣歌鼓舞人心,要讓賈魯老匹夫明白,人心不死,浩氣長存!他這條老狗,休想拿下濠州城!”

馬氏深吸了口氣,頓時覺得張希孟講得有道理,沒法子,乾兒子啊,你們就辛苦一下吧!

張希孟教導沐英這幫小崽子,同時也注意著兩軍的戰鬥情況……就在賈魯退回去的下午,元兵就展開了攻勢。

只不過並非那種聲勢動地驚天,泰山壓頂的攻擊,而是驅趕臨時歸附的兵馬,擔著沙土,揹著石塊,填平護城河,整理出攻城的路線。

密匝匝的人羣,宛如一羣羣的螞蟻,向著城下,蜂擁而來。

他們普遍形容枯槁,面帶菜色,身上的衣服也破爛不堪……揹著上百斤的沙土,搖搖晃晃,幾乎摔倒。

當力氣即將耗盡,喘著粗氣,把沙土倒在護城河,民夫的臉上就會露出欣喜的笑容。

拿著空筐回去,就能換一張巴掌大的餅子,可以茍延殘喘,多活一天。

賈大人還是有信用的,當初跟著他開河,就是這般了。

唯一的不同就是以前是挖河,現在是填河,反正區別也不是很大,埋頭幹吧!

至於城頭的弓弩箭矢,雖然也能殺傷一些民夫,也會造成恐慌,但是短暫後退之後,他們又會聚攏過來,繼續填河鋪路。讓城頭的守軍也十分無奈。

趁著中午,朱重八下城吃飯,就跟張希孟感嘆,“小先生,要是聽你的,早點把外面的護城河清理了,再砌一道羊馬牆,多準備弓箭,又豈能讓他們輕易臨近護城河,不死一萬,也要死八千!”

朱重八切齒憤恨,城裡的這幫人,真是誤事。

“恩公,再說這些都沒用了,我看賈魯的總攻也快到了,需要小心謹慎,尤其是回回炮,不可不防。最好還要準備一些沙土和溼棉被。”張希孟囑咐道。

朱重八頷首,“咱知道了。”

正在這時,突然城頭有人大喊:“韃子上來了!”

朱重八一躍而起,直接奔著城頭跑過去。

張希孟的心也瞬間提了起來,第一場大戰終於來了!

此刻的民夫撅著屁股跑了,他們留下了三條十丈寬的攻城路線。隨後就有元軍扛著簡易的雲梯,向著城頭迅速奔跑。

“都準備好!別急著放箭,等臨近了再射!”

朱重八大聲吆喝,直到敵兵到了三十步以內,城頭才落下密集的箭雨,瞬間帶走了幾十人的性命,僥倖沒死的,也插得像個刺蝟,哀嚎痛叫,眼瞧著活不成了。

短暫的慌亂之後,元兵居然爭先恐後,衝到了城下,豎起雲梯,就向上面爬。

“打!”

又是一聲令下,沉重的滾木,西瓜大的石塊,朝著下面,狠狠砸去。

腦袋開瓢,鮮血橫流,伴隨著痛苦哀嚎,不一會兒,城下黑乎乎的,堆滿了一層屍體……

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六章 論守城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十二章 示兒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
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六章 論守城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十二章 示兒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川县| 宿州市| 达尔| 茶陵县| 镇原县| 绥江县| 铜陵市| 石景山区| 双峰县| 沁水县| 噶尔县| 宣城市| 临洮县| 明星| 永安市| 乃东县| 罗山县| 静乐县| 阿坝| 西乌珠穆沁旗| 松阳县| 麻栗坡县| 民丰县| 徐水县| 崇州市| 慈溪市| 鲁山县| 金华市| 九台市| 寻甸| 威信县| 大关县| 新密市| 二手房| 鄂托克前旗| 余姚市| 赤峰市| 松原市| 东阳市| 汉川市|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