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

張希孟和老朱提到了勳章,這倒不是張希孟閒著無聊,想要往胸前掛點什麼……實在是這麼多年下來,大明發展到了今天,急需要這麼一套體系,激勵人心,指引方向。

譬如說夏知鳳這種,在科學上有了巨大突破的能人,要怎麼獎勵?

老朱都說了,給錢給官,都不合適,封爵又太過了。

而且有許多發現不及夏知鳳的,也應該賞賜,直接給個伯爵,那樣的話,爵位也太不值錢了。

其實還要一種選擇,就是散階,比如江楠,她就靠著特進光祿大夫的散階,換上了一品玉帶,享受一品待遇。

只不過這套散階體系,只是給文武官員設置的。

如果是個普通人,就不適合了。

總不能把稍微有點成就的,都算上官吏吧!

再有很多人,以普通人之軀,僥倖成就大事,這種也要賞賜……總而言之,光靠著官職勳爵,已經嚴重不夠用了。

所以必須設立一整套勳章體系,來獎勵有功之臣。

張希孟和朱元璋掰著手指頭一算,好傢伙,需要獎勵的人,還真是不少。

首先大明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再造華夏之功,肯定要有所表示。

在所有勳章的至高位置上,就是華夏英雄這一項。

張希孟提議,要用黃金製作勳章……這個華夏英雄勳章,正面是山河社稷,背面是萬里長城,上面用大紅綬帶,喜慶吉祥。端莊大方。

毫無疑問,這個勳章要花很多黃金,用料不菲。

但老朱還是答應了,“先生,徐達,常遇春,馮國用,胡大海,他們都該有一份,去世的人,也要追授。至於先生,你也不要拒絕,這也是你該得的!”

張希孟眉頭挑動,終於還是點頭,“主公,這個華夏英雄勳章,不光是統軍大將,包括衝鋒陷陣的功臣,還有開疆拓土的勇士,甚至是完成環球航行的功臣,他們都該有一份。這些人都讓我中華兒女,有了更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找回了我們的尊嚴體面,理應獎勵……另外臣提議,以華夏英雄勳章爲藍本,外面增加各式寶石裝點,稱爲勝利勳章,只是授予爲國家贏得主要大戰勝利的功臣。譬如徐達打贏湖口大戰,收復北平,譬如藍玉這一次的嶺北之戰!”

老朱想了想,也表示贊同,華夏英雄雖然地位最高,但是相對廣泛,可以授勳的範圍非常廣闊。

而勝利勳章則是針對主要的領兵大將,大明功臣。

唯有真正立下大功的人,才能獲得。

屬於含金量非常高的。

一句話,能拿到勝利勳章,必是有封公資格的大將。

這也算是給老兄弟們的甜頭。

朱元璋全都表示贊同。

敲定了這兩項之後,其餘的勳章就豐富起來。

比如張希孟提議設立科學進步獎章,主要是獎勵在科研領域當中,取得突出貢獻的人才。

另外他還建議,針對過去二十年征戰,涌現出來的英雄人物,設立大明功勳獎章……張希孟和朱元璋規劃著獎項安排,確定授獎標準,然後又聊著應該獲獎的人員。

他們越聊越是感慨,彷彿重溫了過去二十年的經歷,再一次金戈鐵馬,橫掃天下。聊到了這些年裡,那些稀奇古怪,不可思議的人和事,兩個人都能開懷大笑,歡喜好一會兒。

結果就是老朱迫不及待,要頒佈勳章,召集這些人進京。

藉著頒獎的機會,再和老朋友們見見面,重溫一下昔日的崢嶸歲月。

“咱也到了天命之年,不再年輕了,這次授勳務必要辦得熱鬧一點……至於開銷,讓宗正寺出,走皇家的賬。”

老朱沉吟了一下,又道:“製作勳章和獎章的金銀寶石,也是咱出……對了,給朱棣下個旨意,他要是方便,就多進獻點。還有,授獎的文書,讓太師寫,他辛苦點吧!”

好傢伙,老朱出錢打造,張太師親自手書,這玩意絕對能當丹書鐵券用了。

論起效果只怕還會更好。

過去朱元璋也賜過金牌,金碗等等,如今大量頒發勳章,也是理所當然。

值得一提,在商討誰能拿到第一枚華夏英雄勳章的時候,人們發生了激烈爭吵。

因爲按照張希孟的標準,有些人就繞不過去。

比如說韓山童!

這位可是紅巾大起義點炮仗的那個,雖然他剛剛聚集三千人,就被地方官拿下,屬於出師未捷身先死。

但是對不起,人家就是開山鼻祖。

隨後劉福通的韓宋,包括芝麻李、布王三、郭子興等等,都是響應追隨,這點誰也不能否認。

既然起兵抗元,恢復華夏山河是英雄壯舉,總不能只算徐達常遇春的北伐吧?

而且這一次也明白說了,死人也要追授,韓山童就沒有理由不給。

甚至方國珍,他開闢小琉球,也是有功的。

另外郭子興作爲老朱的引路人,也不能不算吧!

張希孟主持討論,孫炎,宋濂,劉伯溫,還有其餘衆人湊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弄得跟個菜市場似的。

這麼大的一個獎項,這麼重要的舉動,絕對要公允合理,經得起推敲。

張希孟也只能把大傢伙的意見彙總,讓後去見朱元璋。

“主公,韓山童雖然早早死了,但是小明王韓林兒還在,還有郭天敘、張天佑,他們也都活著呢!”

老朱一聽,忍不住翻了翻眼皮,別人也就算了,郭天敘和張天佑他們怎麼還有臉活著啊?這可真是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

不過當初朱元璋登基的時候,也是請了這倆人觀禮的,這才十多年,人家活得好好的,也沒什麼奇怪的。

老朱沉吟再三,終於點頭。

“那就都來吧!該給的咱都給,至於如何算是公平合理,先生多拿捏一下。”

張希孟點頭,接下了這個任務。

伴隨著消息傳出,沉寂的大明朝野,又熱鬧了起來。

立國之後的太平年景,已經讓人們都忘記了,其實戰亂結束的時間不長,昔日那些風雲人物,還都沒有死去。

譬如說小明王韓林兒,他就活得好好的。

今年的韓林兒還不到四十歲,他在一箇中學,擔任文學教師。

平時的韓林兒早出晚歸,用心教學,任勞任怨,遇到了加班,也從不多言。

在數年前,他娶了一個年輕的寡婦,夫妻成親之後,也算是和睦。

現在膝下還有個三歲的女兒,小丫頭古靈精怪的,很是有趣。

就在韓林兒以爲可以了此一生的時候,突然有官府的人找到了他。

那一刻韓林兒的心是冰涼的。

完了!

到底還是逃不過!

我沒有幹什麼啊!

但是對不起,自古以來,除掉他們這種人,又需要什麼理由。只是苦了家中的妻兒,早知如此,又何必成親。

是我害了伱們啊!

就在韓林兒萬念俱灰,想要一死了之的時候,對面的官吏送來了一張大紅的燙金請帖。

“是太師府代陛下發的,你可真有福氣啊!”

韓林兒都不知道邁的哪條腿,當他進入家門,妻子直接迎了上來,責備道:“讓你買點鹽,你怎麼不記得?我還要醃鹹菜呢,過些日子,沒有吃的,又該怪我了,真是氣死人。”

她解下圍裙,推開韓林兒,要出去買鹽。

可就在她推韓林兒的剎那,韓林兒伸手一把抱住了妻子。

“我,我要進京了!”

妻子哪裡相信,狠狠瞪了韓林兒一眼,“你做什麼夢啊!趕快放開我,去晚了鹽鋪就關門了!”

韓林兒一隻手攬著妻子,另一隻手拿起燙金的請帖,晃了晃,“瞧瞧吧!”

女人怔了一下,明顯不敢置信,她不識字,但是還能看出請帖做工精細,絕不是隨便路邊的貨色。

婦人忍不住揪著韓林兒的胸前,低聲道:“我的爺,你到底是什麼身份啊?”

韓林兒咧嘴憨笑,“我說我當過皇帝,你信嗎?”

……

同樣的請帖,也送到了星子縣,送到了一個正在田裡耕地的小老頭手裡。

他叫張子明。

曾幾何時,他靠著一個人,拿下了安慶城。

然後論功行賞,他分到了一塊田,離著濟民學堂只有三十里。

這是天底下公認最好的學區……可以考入濟民蒙學,小學,中學,一路念下去,那就是大明朝最頂尖兒的人才,最值錢的學位。

但是很可惜,雖然有著絕佳的條件,奈何孩子不爭氣。

張子明的娃只磕磕碰碰,唸到了小學,中學就考不上去。張子明也是很無奈,老子拼了命,給你掙出來的基業,你卻不知道珍惜,簡直氣死人了。

這幾年張子明耕田種地,都不怎麼上心,他還給誰幹啊?

就在這時候,突然有人找到了他。

“老張,快回家瞧瞧吧,有人往你們家送請帖了。”

張子明怔了怔,忍不住罵道:“又是出錢隨份子,算什麼喜事?”

他嘴上這麼說,但還是提著鋤頭,返回了家裡。

等他拿到了請帖,揉了揉眼睛,再三看過之後,張子明突然大驚失色。

“是陛下!是張相!他們還沒有忘了我!沒有啊!”

張子明猛然趴在地上,磕頭作響,老淚橫流,“謝陛下天恩!謝陛下天恩啊!”

院子外面,全都是來看熱鬧的鄉親,紛紛露出羨慕的目光。

瞧見沒有,陛下不會忘記功臣的,老張的面子,可真是大!

這一輩子,算是值了!

(本章完)

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
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正安县| 香港 | 洛隆县| 高雄市| 宜城市| 图木舒克市| 新蔡县| 伊春市| 富裕县| 咸阳市| 林州市| 石城县| 锡林郭勒盟| 利津县| 综艺| 台州市| 蓬安县| 多伦县| 台前县| 麻江县| 吴忠市| 赤峰市| 渝北区| 玉林市| 邻水| 汉寿县| 梁平县| 鹤壁市| 依安县| 若尔盖县| 都兰县| 康乐县| 澄江县| 屯昌县| 西贡区| 淅川县| 榆林市| 达州市| 吐鲁番市| 遂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