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

朱元璋在封賞張希孟的時候,用的語氣明顯要客氣很多,而且還說出了堪比呂望的話。這就是拿張希孟比興周八百載的姜子牙,偏偏封的又是齊國公,簡直不能不讓人聯想。

但是在場衆人,不論文武,哪怕是那些嫉妒張希孟的,也不得不承認,實至名歸。朱元璋不好好封賞張希孟,他甚至沒法和老兄弟們交代。

怎麼?

我們張先生不行唄?

“臣拜謝主公大恩。”

張希孟除了接受,還能如何?

不過就在老朱攙扶他的時候,張希孟嚴肅道:“臣是否依舊執掌門下省?”

朱元璋稍微一頓,隨即只能道:“先生爲右相,領門下省,位在李相之下!”

聽到這話,張希孟欣然一笑,隨即轉身,對李善長道:“李相總領中書,身居首揆,下官居門下,以治吏爲第一。還要靠李相鼎力支持,方能順利推行。”

李善長略怔了一下,便笑道:“張相你太客氣了,我二人同爲輔佐之臣,雖位居百官之上,但到底都是上位臣子,大明草創,天子初登大位。尚有諸般要務,需要咱們同心協力,中書門下,分工不同,皆是爲了上位效力,卻是不必這麼客氣。”

老李的這番話,哪怕是那些不太服氣他的人,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說起來李善長也倒黴,明明是蕭何一般的人物,第一功臣,哪怕是徐達都搶不走……

可他偏偏遇上了張希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老李都沒有半點勝算。

張希孟和朱元璋之間,幾乎都是一家人了,他又建立起一整套的學說體系,取代了程朱理學,輔佐大明立國。

儼然活著的夫子聖賢。

這還不打緊兒,哪怕李善長最熟悉的政務,其實張希孟也不弱的,老李的那點把戲,根本瞞不過張希孟。

老李所以還能第一個得到封賞,直接原因就是他依舊統領中書省,是正宰相。張希孟自然要排到後面去。

但是更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張希孟不願意和他搶,屬於施捨了左相給他。

你眼中朝思暮想的女神,卻不如別人眼裡的球。

還有更鬱悶的事情嗎?

有!

那就是連球都沒有!

反正李善長看開了,說到底張希孟務虛爲主,他站得太高了,就不太適合做柴米油鹽的瑣碎事情。

咱老李握著幾乎所有大政的執行權,而且還不怕髒不怕累。只要把這項權力用好,哪怕天子都不在乎,至於張希孟,也不是不能供起來!

你以爲咱認輸了,錯了,咱老李纔是百折不撓,九死不悔。咱只不過需要調整一下策略而已。

封了三位國公,一個西平侯之後,朱元璋加快了進度,一口氣點了三個人。

“常遇春爲左軍大都督,出鎮江州;胡大海爲右軍大都督,出鎮鎮江府;馮國用爲中軍大都督,留守應天!”

三個人聽到這裡,齊齊一振,慌忙叩謝皇恩。

五位大都督,徐達給個國公,朱英給了侯爵,分別代表了上限和下限。

給他們三個,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大戰中,只要能立功,表現好,立刻就是世襲罔替的爵位,這仁人還說什麼,拼命就是!

至於其他將領,包括吳禎、吳良、花雲、唐勝宗、陸仲亨等人,也只有強烈的羨慕,

雖然是淮西舊人,但他們的功勞確實不行,能力差點更多,只能算是下一批次了。

朱元璋點了三個人之後,又頓了頓,這才道:“還有一個人,他是咱的好兄弟,雖然這次沒有參加大典,但是他的功勞,人所共見。湯和加封鄂國公,世襲罔替。接下來的滅陳之戰,還要仰賴他的牽制!”

點到了湯和,大傢伙稍微遲疑,立刻心服口服。

湯和不但資歷老,貢獻很大,而且人家不避艱險,直接帶著幾千兵馬,前往苗部,發展出來這麼大的力量,有爲老朱經略西南打開了門戶,甚至日後恢復雲南等地,都要算湯和一份功勞。

這個身份,這個貢獻,給個世襲罔替的國公,足夠了!

所以別不服氣,能被老朱點到的,都是獨到之處的。

提到了湯和之後,朱元璋半晌沒有說話,隨後他站起身,走到了幾位文官的面前。

“賈先生,朱先生,你們二位,隨著張先生,擔任少傅少保,替咱一起教導太子吧!”

賈魯和朱升聽到這話,急忙躬身,“多謝上位信賴,老臣們一定竭盡全力,教導太子,

不負上位所託。”

張希孟爲少師,賈魯爲少傅,朱升爲少保三人構成了朱標的三大導師,至於小傢伙能學到什麼東西,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老朱重新回到龍椅,又道:“除了五位大都督之外,還有十位都督同知,二十位都督僉事,分隸五軍都督府。其中後軍都督府人員暫定,其他四個都督府,儘快配齊人員。凡是都督僉事以上,皆伯爵起!”

老朱一改之前做法,開始批發爵位了。

除掉後軍都督府之外,足有八位都督同知,十六位都督僉事。

最低也是伯爵,機會一下子就多了。

就比如像吳禎吳良兄弟這樣,戰功不低,資歷也足夠,讓他們獨當一面,太難了,但是掛名都督同知,立下戰功,世襲罔替的侯爵,也是唾手可得。

至於花雲,他統御騎兵,戰力非常,當一路軍大都督太難,但是如果編入北伐軍,能擊敗元廷鐵騎,大漲國威,一個侯爵也是跑不掉的。

因此大傢伙都倍感振奮,人生有了盼頭。

唯獨朱英,他眼珠亂轉,心說我這個後軍都督府,乾爹怎麼不派人?難不成讓我自己安排?

要是那樣的話,我手下可是有不少臥龍鳳雛,只要乾爹不怕拉低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的份量,那我可就隨便折騰了啊!

大傢伙自然是不知道朱英的鬼心思,還在繼續聽著。

果然老朱又點了兩個人,“鄭遇春,郭興。”

兩個訓導員站了出來,“拜見上位。”

老朱含笑,“你們很不錯,自從設了訓導員之後,軍紀改善良多。上下同心,士氣高昂,你們輔助治軍,頗有功勞,自然也是自伯爵起。”

兩個人頗爲驚訝,原來不只是直接領兵的將領有機會,連他們都有。

“臣等拜謝上位!” www?тt kǎn?C〇

老朱微笑點頭,隨即又把目光落在了水師將領的身上,老朱道:“就是靠著你們,咱才能順利渡江,攻克金陵,湖口大捷,水師又出力頗多。論功行賞,按理說該有水師一份…但是咱思索了再三,覺得應該單獨把水師列出來,但你們也清楚,歷代王朝在水師這塊,著墨不多,該如何安排,尚需探索…咱只能說水師能出的國公,不止一人!”

好傢伙,直接就好傢伙!

原來老朱不是看不上水師,而是有更重的任務,前途更加不可限量。

所有水師將領,無不感激涕零。

同時一些比較聰明的,就頻頻偷眼看張希孟,心說我們的大都督,一定要幫忙啊!水師的前途全在你的身上了。

老朱說了一圈,不免口乾舌燥,笑道:“咱平素是嚴厲了些,但是該給大家的賞賜,咱也不會馬虎。傍晚還有百姓遊行,又有戲劇演出,普天同慶。大傢伙都先回去,稍作休息,晚上再會。”

衆人一齊告退,只剩寥寥數人,沒有離去,而是等候朱元璋的旨意。

老朱給幾個人賜茶,他自己先灌了一碗,看了看幾位心腹,隨即衝著郭英一笑,“咱讓你管拱衛司,論功行賞,怎麼也不能沒有你的。”

郭英大爲詫異,說實話,自從幹了這麼個倒黴的活兒,他都不指望能入祖墳了,哪裡料想,論功行賞,大封功臣,竟然還有他一份!

郭英都不知道該邁哪條腿了!

老朱忍不住笑道:“咱就是怕你露怯,才把他們都打發走了。你這樣,怎麼監察百官,

又怎麼讓人望而生畏?”

郭英被問得渾身戰慄,難道自己這個情報頭子,乾得很差嗎?

他下意識看向張希孟,而張相公只是淡淡一笑,而這一笑,便是春風化雨,郭英突然福至心靈,立刻道:“回上位的話,臣執掌拱衛司,監察百官。卻不是如古之酷吏一般,靠著殘忍手段,恫嚇百官。臣做事雖然和刑部諸司略有差別,但是臣敢說,我們用的所有手段,都經得起上位檢驗,與國無愧!”

老朱領首,“不錯。咱是一個國家,不是山賊土匪,不能沒有底限…你知道爲什麼嗎?”

郭英立刻道:“臣明白,做人做事,不能只想著未達目的,不擇手段。我們在做事的時候,還要看重過程,看重執行命令的人員,看重那些替我們做事的人心。我們拱衛司的人,由於做事特殊,更要讓他們明白,我們做的是對的。否則的話,我的手下盡是惡徒歹人,人人厭煩如賊匪,避之唯恐不及。到時候再想做事,就難上加難,甚至拱衛司的人還會被別人收買,變得千瘡百孔,跟篩子似的。俺場感謝讀者月票和訂閱支持”

朱元璋微微沉吟,隨即扭頭對張希孟道:“先生,這是你教給他的吧?”

張希孟道:“臣只知道,張士誠,還有陳友諒,他們那裡已經是單向透明瞭。”

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
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宜昌市| 灌云县| 三亚市| 平和县| 高州市| 西藏| 仪陇县| 海盐县| 噶尔县| 荆门市| 汾西县| 延川县| 苏州市| 延川县| 河津市| 锦州市| 石阡县| 高阳县| 灌阳县| 库伦旗| 萝北县| 竹山县| 宁津县| 岳阳市| 筠连县| 正定县| 肇州县| 高阳县| 甘泉县| 琼结县| 丹阳市| 宁城县| 原平市| 沿河| 中阳县| 丹东市| 池州市| 晋州市| 米脂县|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