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

朱元璋停留在湖廣,遲遲沒有迴應天,就是在處理整軍事宜。要不然移民、打擊豪強、處理寺產,這些事情下面人都能做得很好。用不著他這個天子費太多心思。

唯獨最緊要的軍務,是朱元璋半點不敢鬆懈的,哪怕張希孟也很有原則地避開了軍事。但是老朱卻不願意讓張希孟那麼清閒,他把張希孟提了過來,讓他負責編纂教材。

這事落到了張希孟頭上,他也有點懵。

你說張希孟不懂軍務吧,那絕對是冤枉他,恰恰相反,幾乎所有將領,都敬著這位張相公。

但是你要說張希孟是多天才的將領,能夠決勝千里之外,那也把他擡得太高了,乾脆就是扯淡。

張希孟也知道自己的程度,因此思前想後,把徐達和馮國用找來,三個人一起負責編纂。張希孟只是負責提綱挈領,擬定教材的體例規範。然後由這兩位大才填充。

張希孟將教材暫時分成了三個科目,包括步兵、騎兵、火器。

有關水戰的部分,張希孟著實外行,加上也不是那麼緊要,就放在了後面……暫時先鼓搗這三個科目。

他們三個倒也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比如張希孟,他就負責闡釋戰爭,專門從大處著眼,而徐達則是把自己多年的指揮經驗拿了出來,結合具體戰例,進行分析,然後總結出經驗,寫入教材裡面。

馮國用屬於文武全才,他比張希孟懂軍略,比徐達文采好……這麼傑出的人才,自然是拾遺補缺打下手了。

張希孟在編書之餘,也能跟兩位大將交流心得體會。

漸漸的,張希孟發現了徐達的獨到之處,雖然以前張希孟也很熟悉他,但是畢竟不比這一次,是專門交流軍務,開誠佈公,全都擺在了檯面上。

徐達的指揮天才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甚至是追隨了朱元璋之後,他纔開始琢磨軍務……每逢戰事,徐達都要仔細勘察地形,親自觀察,然後在腦子裡,不斷畫地圖。有時候思考得忘記吃飯,彷彿走火入魔。

但是隻要徐達想通了,毫無疑問,戰場旳結果就沒有什麼懸念了。和州之戰,金陵之戰,杭州之戰,湖口之戰……每一次打完,徐達都會根據戰場的反饋,審視自己戰前的計劃,久而久之,戰爭就真的跟徐達預想的那樣,很少有出入的地方。

徐達除了總結戰術之外,還針對不同的兵種,比如騎兵,步兵,長槍兵,刀盾兵,火器營,制定了相應的戰法,有了應對的方法。

張希孟跟徐達聊後,發現這些經驗實在是太重要了,就鼓動徐達寫出來,讓馮國用潤色,張希孟修訂成手冊。

他們這邊弄出來一份,那邊就叫所有將領來學習。

大傢伙一起討論推演,看看誰更高明!

不出意外,徐達是完勝所有人,就連常遇春都徒呼奈何!

“這,這是紙上談兵!俺不服氣,有本事拉著人馬,真刀真槍,沙場較量,我就不信,我會一直輸!”

徐達繃著臉道:“你要是想,大可以在比武演習之中,較量一番。”

“不行!”常遇春斷然拒絕,“那,那和紙上談兵有什麼區別?你就是看準了俺的弱點,不管怎麼演練,俺都不是你的對手……但是到了戰場上,隨機應變,俺常遇春自然有辦法獲勝。”

徐達乾脆不跟他吵,難不成還能各自領著五千人,殺一個血流成河嗎?

這時候張希孟笑了,“常遇春,你說的我贊同,你確實有超常發揮,羚羊掛角,天外飛仙的本事。”

常遇春立刻大喜,“多謝張相誇獎,張相可給俺老常說話了。”

張希孟淡淡一笑,搖頭道:“我不是給你說話,我是說像你這種人,恰恰是未來大明軍中需要剔除的!”

常遇春頓時瞪大眼睛,滿臉愕然,其他將領也都跟著大笑起來,馮國用更是道:“沒錯,他成天吹牛十萬人橫行天下,說自己多勇武,看著讓人不舒服,把他趕出去正好!”

常遇春急了,“張相,你可不能聽他們胡說啊!這都是照本宣科的庸才,真正上戰場,還是需要俺這種與衆不同的。”

張希孟擺手,“常遇春,你的本事我是贊同的,但我要說的是,咱們大明不能靠一兩個天才將領。事實上歷代的武將都有這個問題。伴隨著一代名將崛起,橫掃八荒,天下無敵。等到這一批將領凋零,武人青黃不接,戰力就衰退厲害。哪怕是趙宋立國之初,不論步卒還是騎兵,都不怕契丹的,可是雍熙北伐失敗後,老卒損失殆盡,到了澶淵之盟的時候,就被人家壓著打了。”

張希孟對大傢伙道:“匈奴、契丹、女真、蒙古,他們生存環境惡劣,自小就要學會騎馬,稍微大一點,就要整日廝殺,不停戰鬥。你要說他們多兇悍,我看也未必。但是由於殘酷的環境,保證了他們的基本戰力。”

“如果中原大地上,出現衛青、霍去病、李靖、侯君集,這種名將,自然是壓著他們打,不消多說。哪怕是次一等的將領,也能維持不敗,守護國家安寧。但是有一種情況,卻是最危險的。”

張希孟掃視所有將領,而後才說道:“這種情況就是宋代,女真人名將輩出,趙宋這邊只有閹人可用,結果就有了靖康之恥。也幸虧韓世忠、岳飛等將領崛起,纔算維持了江南半壁。等到更厲害的蒙古人崛起,趙宋這邊,連拿得出手的武將都沒有,只能靠著文天祥、陸秀夫這些空有一腔熱血的文人支撐,崖山慘敗,國破家亡,教訓慘重啊!”

“說到這裡,我相信大傢伙都聽懂了,我們對上草原遊牧騎兵……其實還是有優勢的,大多數時候,我們能撐住,甚至可以反殺回去……唯獨有一種情況,就是敵人極強,我們極弱,也就無力迴天了。”

“我們這一次開設武學,整訓將領,編纂教材,用意就是弄出一套確實可靠的辦法。未必盡善盡美,但是隻要按照這個辦法來,就能弄出一支中規中矩的可戰之兵,就能抵擋住遊牧騎兵,至少能保住中原不失。”

“要想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建立無上功勳,那就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天賦……這東西不是我們能教的,也不是我們辦武學的目的,學堂只能保證下限,書本只是最基本的東西,想要更上一層樓,就要有超越書本的本事。”

張希孟斜了一眼常遇春,“這世上有沒有那種神人,書本學不會,卻在沙場能馳騁縱橫呢?或許有,但是數量絕對不多,我們也懶得賭。我們需要的是能精通最基本的東西,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發揮特長的人才。所以說,如果某些人連這個都考覈不過,可是會被踢出行伍的!”

常遇春頓時愕然,轉著大圓眼珠子,半點脾氣都沒有。

他跟徐達爭,那是將領之間鬥氣,積極點解釋,那叫上進心爆棚。但是跟張希孟頂嘴,那就是找不痛快了。

讓朱元璋聽到,他可不會有好下場的。

常遇春耷拉著腦袋,無奈道:“張相放心,我,我必定甲等結業!”

張希孟點頭,“有這個信心就好,等考覈結束,主公可要在岳陽樓跟大傢伙談心。”

衆將一起點頭,心中凜然。

這次整軍結束,怕是就要北伐中原了,究竟誰能拔得頭籌,無不翹首以盼。

果不其然,二十天後,朱元璋在岳陽樓,大宴武將,這一次很特別,除了張希孟這一個文臣之外,其餘的都是將領,或者乾脆說,別人就沒資格參加。

朱元璋掃視了一圈,看著自己手下的這些猛虎,老朱心潮澎湃,他緩緩道:“過去都是咱親自指揮,或者在後面壓陣。但是這一次不同,咱要坐鎮應天,前方兵馬調動,如何打仗,都要主帥自己臨機決斷,肩頭的擔子重了許多啊!”

諸將聽到這話,無不駭然心驚。

這是什麼意思?

上位要徹底放手了,所有重大決斷,戰場勝負,都要自己負擔,是騾子是馬,全看自己了。

這既是名揚天下的機會,也是身敗名裂的險境,到底如何,全憑自己的本事。

朱元璋目光掃了,徐達微微一振,卻是沒動,而常遇春則是迎著朱元璋的目光,一臉期盼。

可是出乎所有人預料,老朱最終落在了馮國用身上。

“馮國用,丁普郎,傅友德,馮國勝,鄧愈!”

老朱一口氣點了五個人,被點到名字的五個人驚喜交集,一起躬身。

“請上位吩咐!”

老朱道:“咱給你們馬步兵卒五萬,立刻從武昌出發,攻取襄陽,進軍南陽。你們要像釘子一樣,給咱釘在南陽,不管是誰,膽敢來犯,都給咱狠狠打回去!”

馮國用等人一聽,齊聲領旨,“請上位放心就是!”

朱元璋這才又道:“郭興,你作爲軍中訓導員,也隨軍出征,記著,給咱管好了他們幾個。”

郭興先是一愣,隨後道:“上位,臣會協助幾位同僚,一起照顧好將士們的!”

他的話充分體現了一個訓導員的情商,這一次進軍南陽,算上郭興,足足六位國公級別的將領出徵,老朱還真是下了大本錢!

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
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潍坊市| 景谷| 肇州县| 驻马店市| 普格县| 云安县| 永吉县| 临夏市| 华安县| 平舆县| 溧阳市| 南投县| 公主岭市| 陕西省| 上饶县| 林口县| 兴业县| 赞皇县| 崇义县| 金川县| 丹巴县| 洛川县| 汝阳县| 双峰县| 玉山县| 西和县| 彭阳县| 青铜峡市| 沂南县| 景德镇市| 金山区| 湘阴县| 吐鲁番市| 高青县| 渝北区| 师宗县| 澄迈县| 昆明市| 昔阳县|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