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

長江流域多采用稻麥輪作,一年兩熟,也就是種植冬小麥,收穫一季之後,再種水稻,當年收成。

也就是說,夏糧是以麥爲主,而秋糧是以稻穀爲主。

李善長率領他的六部地方官吏,負責徵收稅糧,是完全綽綽有餘。張希孟並不需要太過在乎,可很快張希孟就發現了一個問題,盯著朱家軍夏糧的人實在是有點多。

首先就是方國珍,這傢伙把兒子方關派過來,這位方大少爺成天四處吃吃喝喝,宴請賓客,使勁兒巴結朱家軍的上上下下,當然主要都是能管到糧食的文官。

福建的陳友定也派人過來,價錢好商量,他們也想要二十萬石。

在陳友定之外,令人最詫異的是,張士誠居然也派人過來了。。這位不在提杭州的事情,也不管苗兵,甚至不在乎那幅世界名畫,張士誠只講當初雙方劃分兩淮,定下的盟約,他們出淮鹽, 希望朱家軍給他們一批糧食, 越多越好!

這已經有三家來弄糧食,胃口最大的還要數劉福通的韓宋政權,他們很不客氣,一張口就是二百萬石。

不管什麼條件, 只要有糧食, 他們就會答應。

劉福通完全是擺出了一副隨便開刀,我就是上門挨宰的, 你們說了算吧!

環顧周遭, 除了天完之外,其他的勢力全來了, 都能湊成一桌麻將。

張希孟再遲鈍,也知道事情不簡單。

雖然缺糧食常態, 但是缺到了這份上, 卻是讓人目瞪口呆。

張希孟覺得不能等閒視之, 他立刻把賈魯和朱升都請來,隨後又找來了汪廣洋, 咱們趕緊商量一下, 到底是遇上了什麼事情……

“根據我的估算, 江南江北之地,僅僅夏糧一項, 就能拿到一百八十萬石以上。不過糧食再多,也架不住這麼多張嘴……而且現在看起來, 糧食已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武器了。這武器到底厲害在哪裡,咱們要有個數,可別把金子賣出銅子的錢!”

張希孟這麼一說,幾個人都爲之一振, 朱升就是提出高築牆, 廣積糧的,他對糧食的見解, 自然十分高明。

“方國珍和陳友定,他們倒是未必缺糧,別看浙閩沿海山多田少,但是想要養活自己, 還是足夠的。如果我沒猜錯, 他們弄糧食,除了自用之外,就是想高價賣出,畢竟他們手裡都有船隊!便是送去大都, 也是可以的。”

張希孟點了點頭,“沒錯,現在元廷斷了江南的漕糧,又要養兵,又要打仗,糧食的缺口的確非常大。我記得當初脫脫南征之前,大都的糧價就飆漲十倍,現在只怕也不會便宜。不管咱們開多少價錢,這倆二道販子都能成倍賺回來。”

朱升點頭,“的確如此,接下來就是張士誠了,我看他的情形或許不是這麼簡單……張士誠吞下了蘇杭,這兩處光是城市百姓,就有百萬,蘇杭之地,雖然不缺土地,但是張士誠貪圖利益。他不但不會停下海外貿易,只怕還要變本加厲,這樣一來,糧食缺口也就顯而易見了。”

朱升分析到這裡,也有些困惑,“這三家都是首鼠兩端,貪財好利,沒什麼不好理解的……可劉福通佔據中原之地,我聽聞他也弄了些輕徭薄賦,給百姓授田的事情,他的糧食缺口似乎不該這麼大,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wωw● ttκǎ n● co

汪廣洋沉吟道:“楓林先生,我去過亳州,倒是聽人說這幾年水旱災害不斷,良田減產,風沙鹽鹼,都十分厲害。老百姓走死逃亡,到處要飯,寧可討著吃,也不願意耕田……總而言之,劉福通那邊,的確很難!”

耐心聽著汪廣洋的描述,張希孟下意識看了看賈魯,如果沒猜錯的話,這些情況聽著耳熟,賈魯應該最清楚!

果然,賈魯長長嘆了口氣,臉上盡是無奈悽苦。

“民生艱難,害在黃河……老夫愧對蒼生啊!”

賈魯取來了一幅地圖,幾個人都湊了過來,包括朱升在內,他也不太懂這些事情,故此豎起耳朵,仔細聽著。

“你們看,這黃河一旦決口,水淹中原大地,這害在哪裡?可是水患嗎?”

汪廣洋道:“老大人,水火無情,難道不是水災最嚴重嗎?”

“不!”

賈魯搖頭,“要讓老夫說,這水災還是最輕的,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面!”

朱升也好奇道:“人常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可是瘟疫?”

賈魯還是搖頭,“這都是一時的,真正要命的還在後面。黃河水中,一半都是泥沙,河水決堤,泥沙外溢,就會淹沒良田,等水退去,沙土就留了下來。這些沙土纔是真正的大患!”

朱升心中一動,忍不住道:“能不能說得詳細點?”

“沙土蓋住了原來的沃土,如果繼續種糧食,就會減產,而且沙土還有個毛病,就是遇到雨水的時候,存不住水,長不出草木……這樣的結果就是每逢旱災,旱情會更重,遇到洪水,水勢也會更猛!”

朱升吸了口氣,“竟然還有此事?”

賈魯又凝重道:“不只是如此,沙土地多了,風災就會增多,捲起漫天沙塵,種糧食也會損失。另外還有凡是沙土多的地方,蝗災也會增多,這個道理老夫還一時參悟不透!”

耐心聽著的張希孟突然咳嗽了一聲,“這個……跟蝗蟲的習性有關,在沙土地產卵,孵化幼蟲,形成蝗災。”

賈魯也是一驚,他見張希孟說得篤定,也知道這個年輕人家學淵源,必定是有道理的,等有空了好好請教就是。

“除此之外,有些州縣地勢低窪,洪水積存,排泄不出去,長久下來,地面竟然和陝西等地的鹽池差不多,鹽鹼貧瘠,更加沒法耕種!一旦到了這一步,當真就是山窮水盡,就算種糧食,也未必能收穫,別說上繳田賦,就算養活自己也是十分艱難。”

賈魯耐心講解,張希孟不時插話,他們漸漸的,竟然把中原的遭遇分析個明明白白……一切的源頭都在黃河之上,而黃河決口造成的災難,絕不是一場大水,沖毀了房屋,沖走了多少人那麼簡單。

黃河水氾濫之後,摧毀的是整個生態系統,造成的是全方位的災害。賈魯作爲當世最厲害的水利專家,也把事情的方方面面看到了。

泥沙氾濫,首先摧毀的是肥沃的良田……雖然富含營養的河泥能作爲肥料使用,但是洪水衝下來海量泥沙卻不是這樣,這些泥沙攜帶的養分不多,覆蓋在土地上,造成土壤沙化。

而沙土地又沒法存水,也生長不出濃密的植被。

結果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土壤沙化之後,風沙,蝗災,接踵而至,再加上一些地方積水排不出去,又造成了鹽鹼化。

一重又一重的災難,全都落在了老百姓的頭上。

所以說黃河氾濫的後果非常嚴重,通常幾十年,幾百年,都未必解決得了。

如今黃河的泛濫,就能追溯到北宋的黃河決口……而北宋回河之爭,黃河折騰的還只是河北之地。

而隨後南宋杜充又掘開了黃河,秀了一把以水代兵。

結果就是兩淮之地,也深受水患之苦。

在中原大地上,出現了一個扇子面形狀的巨大黃泛區。

這一片區域,綿延數省,期間有千萬生靈,全都因爲這條黃河,苦不堪言。

歷史的教訓就擺在這裡,某位花園口戰神,情何以堪!

不然的話,蘭考就在中原腹地,本該是水美土肥的寶地,結果卻常年被鹽鹼,風沙,洪水旱災困擾,原因就是黃河決口之後,造成的生態崩潰。

哪怕傾盡全力,也要耗費幾代人,才能勉強恢復一些元氣。

不是身在其中,真的很難體會其中的艱辛。

“老夫當初塞北河,疏浚南河,引黃河水從故道入海,就是想保住萬千生靈,結果卻因爲老夫治河,釀成天大災禍,無數百姓,陷入兵戈之苦,中原之地,盡是流離失所的饑民……老夫,老夫有罪於天!不當好死!”

賈魯說到這裡,已經是痛哭失聲,說不出話。

朱升深深吸口氣,他這才清楚,黃河氾濫如此可怕,治理黃河,又是如此緊要!

“事到如今,皆是元廷昏聵,遺禍無窮。我們早晚要想辦法,收拾殘局……對了,濠州等地,也有黃河氾濫,情況如何?”

張希孟道:“自從幾年前,剛剛分田的時候,就興修水利……同時主公鼓勵種植果樹桑麻,每家每戶,最少種樹百棵,勉強還能維持……從這幾年的產糧數量來看,影響不大。可是其他地方,水患更重要,又無人治理,加上戰亂頻繁,黎民蒼生,水深火熱,飽受塗炭之苦啊!”

張希孟頓了頓道:“等日後一統天下,必須傾力治理黃河,在中原多種樹木,保持水土,這個禍患,不能繼續留下去了。”

幾個人一起點頭。

張希孟又道:“只是當下我們要怎麼辦?劉福通的確缺糧,只是他買再多的糧食,只怕也會用在北伐上面,不會在乎百姓死活的。”

朱升眉頭緊皺,突然道:“那就逼著劉福通管百姓……咱們賣給他十萬石糧食,就要拿出五萬石,救濟百姓,治理水患!他要是不聽,我們就不賣糧!”

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三章 書與畫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
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三章 書與畫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八十二章 文忠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六百一十一章 會說話的藍玉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津县| 板桥市| 栾川县| 裕民县| 延边| 玛多县| 阿坝县| 宁夏| 鄂伦春自治旗| 改则县| 灵石县| 循化| 乐都县| 康马县| 南木林县| 乌鲁木齐市| 潞城市| 尼勒克县| 镇原县| 呼玛县| 宁河县| 北流市| 乌兰察布市| 吴忠市| 钦州市| 泰顺县| 乌什县| 宜兰市| 镇宁| 长沙县| 景宁| 三都| 尖扎县| 固镇县| 宁乡县| 南投市| 阳东县| 苍南县| 林芝县| 娱乐| 资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