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

這一番談話下來,朱元璋手下的諸多文臣,不論新舊,皆是如沐春風,尤其是賈魯和朱升,兩個老頭止不住地笑,可以說是老懷大慰。

其實他們倆和劉伯溫有類似的情況,都曾經是元廷的官,賈魯還做到了中書左丞,屬於最高層了。

哪怕他們已經徹底看透了元廷的本質,也沒心思替元廷招魂。但過去的經歷沒法抹除,總會有人說三道四,指手畫腳。

比如朱升,他在歷史上輔佐朱元璋奪得天下之後,就立刻急流勇退,不再摻和朝政,作爲提出了九字真言的頂級謀臣,在大明建立之後,居然沒有多少建樹,不得不說,這裡面的水真是太深了,他也把握不??!

但是今天的情況大不相同了。

張希孟主持的這場討論,徹徹底底形成了新的論述……這玩意如果發展下去,簡直堪比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甚至還要更高一個層次!

後世感激祖龍的人不少,盛讚秦始皇的功勞,沒有政哥哥,就沒有大一統的中華大地……這話倒是千真萬確,一點錯誤都沒有,如何盛讚祖龍,都不爲過。

但是也不要忘了,秦朝畢竟二世而亡,統一天下僅僅十五年,而在秦朝滅亡之後,項羽分封諸侯,把中原天下劃分得比戰國還要細碎。

如果延續項羽的路子走下去,中華大地短暫的統一,沒準就跟孔雀王朝似的了。

在這個時候,是劉邦站了出來,承接了秦朝的基業,漢承秦制,扛起了祖龍的擔子,繼續完成祖龍沒有完成的事業……經過漢初歷代君王的勵精圖治,總算是維持住了大一統的局面,而且還延續了數百年之久。

從此大一統才深入人心,不論如何改朝換代,這個統一的大局,誰也抗拒不了!

也正是因爲如此,中原之地,億兆百姓,以漢人自居,僅僅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劉家的功業,絲毫不在祖龍之下。

劉家人也不是一下子就會當皇帝的,劉邦立國之後,遭遇異姓王造反,碰上了匈奴入侵,辛辛苦苦平叛,舊傷復發,又老又病,死了。

隨後外戚專權,呂氏秉政,再之後又冒出了七國之亂,雖然有文景之治,但是漢初的天下,還是紛亂不止,想要維持大一統的局面,何其艱難!

而這時候,歷史的接力棒到了漢武帝手裡。

勵精圖治,抗擊匈奴,劉徹不光剷除了威脅大一統的所有隱患,還把中原王朝推向了新的巔峰,秦皇漢武,並駕齊驅,便是對他最大的肯定。

湊巧的是,在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儒士站了出來,提出了天人三策,策動天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給這個大一統的國家,注入了思想和靈魂!

董仲舒主張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崇大一統,強調尊王攘夷……他的這一套思想,正好給了漢武帝提供了最好的理論依據,推恩諸侯,出擊匈奴,大漢江山,步入極盛。

且不論獨尊儒術到底好不好,事實上自大漢之後的一千多年,不管朝代變幻,都是延續著相同的框架,大家在裡面修修補補而已。

一直到了大宋朝,三百年江山,落到了元廷手裡,曾經有的驕傲,碎裂一地……在幾十年的痛苦壓抑之中,一抹紅色崛起在黃河與長江之間,一羣出身低微的農民拿起了武器,開始恢復舊山河的戰爭。

黃河南北,淮東淮西,長江上下,不計其數的英豪,投入到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之中,有人喊出重開大宋之天。志在恢復舊山河。

元廷已經註定滅亡,新的天下會是什麼樣子的?

未來的皇帝要如何治理國家?

天子,朝臣,百姓,到底該是什麼關係?

趙宋亡國,元廷崩潰……幾百年的慘痛教訓,該從中學到什麼?

又該如何治理天下?

這一連串的宏大問題,拷問著當世的聰明人……賈魯,朱升,乃至無數的學者,都在思索,奈何他們都沒有能讓所有人信服的答案,所以他們也都有猶豫和糾結,對未來沒有信心,又忘不了曾經爲大元臣子的過去。

一隻腳踏進了新的時代,一隻腳還在舊時代的泥潭裡掙扎。

更有一種可能,他們面對是旋轉門,好容易推翻了大元朝,結果一頭轉回了到了大宋的劇本,依舊是文恬武嬉,黨爭不斷,改革推行不下去,皇帝越來越昏聵無能,邊境的蠻夷崛起,最終悽慘亡國……重溫舊夢了屬於是!

到底該怎麼辦?

在經歷了白骨如山的慘痛教訓之後,明末的思想家們開始徹徹底底的反思,到底真正的皇帝該是什麼樣的?大明又爲什麼會滅亡?

無數日夜的苦心焦思之後,有人寫出了明夷待訪錄,提出了原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爲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爲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

上古之時,人們因爲私心,對大家有好處的事情,沒人去做,危害大家利益的壞事,又沒人敢挺身而出……直到上古賢君出世,不計個人得失,興利除弊,以千百倍的勤勞,治理百姓,纔有了三代之治。

後之爲人君者不然。以爲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爲天下之大公。

三代之後的君主,把天下視作私產,盡佔天下之利,把天下人當做客,自己當做主,一個人當皇帝還不夠,還要傳之子子孫孫,敲剝天下人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這還是真正的爲君之道嗎?

這是在大明滅亡之後,一些遺民從血淚當中總結出來的教訓。

試問真正的爲君之道是什麼?

天下該如何治理?

窮極大明一朝,或許都沒有人想明白,大明之後的三百年,怕是更沒有人敢想了。

面對這個巨大的難題,張希孟搶在大明立國之前,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未來的君王雖然秉承天命,而天命既是人心,人心既是土地。

天下之田畝土地並非天子私產,而是受之於天,分之於民。

未來的天下,核心就在於公平!

使耕者有其田。

使人人免於飢寒。

相比於禮運大同,張希孟不但憧憬了一個美好的世界,還給了這個世界一個最堅實的根基!

均田!

今天張希孟談的這些,完全可以總結成日後百年的金科玉律,甚至可以傳承更久……只要朱家軍能順利奪得天下,這一套主張能夠落實,一位成就遠超朱子的聖人,就要冉冉升起了。

這件事情著實太重要了。

堪稱石破天驚,也不爲過。

也難怪幾位老先生如沐春風,如醉佳釀。

而在人羣當中,反應最激烈的竟然是龔伯遂,他思索再三,突然大笑,隨即向張希孟深深一躬。

“朝聞道,夕死可矣!在下能聽聞先生高論,此生無憾!大元大宋皆是過眼煙雲,不值一提,奉行天命,救濟斯民,纔是吾輩讀書人當爲之事!奈何龔某無福,竟然委身元廷,替脫脫之流,爲鷹做犬,犯下了大罪,鑄成了大錯!事到如今,想要回頭,已經是萬萬不能!”龔伯遂慨然長嘆,淚如雨下,“老天不公??!”

他頓足捶胸,滿腔悲憤,根本不可能作假。

朱元璋沉吟許久,突然道:“張先生,咱想赦免龔伯遂,讓他替咱做事,你可如何?”

如果是平時,老朱可能直接下令赦免,但是今天他把決定權交給了張希孟。

“主公,龔伯遂悔悟,自然可以視作赦免的條件之一,但是卻不好因此就赦免一個人的罪行。再有身在戰俘營,也並非不能做事。修橋鋪路,清理雜物,乃至批閱考卷,清丈田畝,大可以讓他戴罪立功,聽其言觀其行,這纔是正辦!”

老朱思忖少許,竟然笑了,“果然是正道直行……龔伯遂,你以爲張先生之論何如?”

“罪人心悅誠服!心悅誠服!”

龔伯遂站直了腰桿,心中的鬱結蕩然無存,不管做什麼事情也好,總算可以和過去告別了。

他是徹徹底底新生了。

這時候也先帖木兒竟然急了,他對張希孟講的東西還是糊塗的,只覺得元朝皇帝從一開始就是罪行累累,錯誤嚴重,根本沒有奉行天命,簡直糟糕透了。問題是他們這些人該怎麼辦?還有沒有搶救的必要?。?

“張先生,我等該當如何?莫非就十惡不赦嗎?沒有一點改過自新的機會嗎?”

張希孟笑道:“自然是有的,你們首先要真正反思,要認同均田均賦的主張,要把自己放在和百姓的一樣的位置。只有如此,才能徹底跟過去切割,才能重新做人!”

雖然沒有給他具體的承諾,但是也先帖木兒已經十分滿意,連帶著其他幾位蒙古高官也都鬆了口氣。

同時他們也明白了,這就叫格局!

難怪朱家軍俘虜他們之後,並沒有下殺他們,人家志存高遠,豈是凡夫俗子能理解的!

從今往後,就老老實實改造好了,總還有機會的。

這是一場讓所有人都很滿意的大會……轉過天,朱升和賈魯相約,兩個人騎著驢出城,懷中就揣著朱家軍的分田大綱,前去探查民情。

張希孟講身體力行,不會因爲他們的一番談論,就完成了分田大業,恰恰相反,真正艱難的工作還在後面。

但是這倆老頭明顯信心十足,毫不畏懼。

“咱們可不能讓年輕人小瞧了,老馬更要當先?。 辟Z魯笑呵呵道。

朱升皺了皺眉,“可咱們騎的是驢啊!”

“驢怎麼?這小驢跑起來,可不比馬慢……不信你瞧著!”說著賈魯抓著鞭子,朝著朱升的驢屁股,狠狠抽了一下!

“老賈,你使壞,你玩的陰的!”朱升死死抓著繮繩,險些摔下去。他的背後響起賈魯的笑聲,老頭也給了自己的小驢一鞭子,追了下去……

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六章 論守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
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五百六十章 大一統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六章 論守城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扶绥县| 邵东县| 那坡县| 庄河市| 泸溪县| 广德县| 阿图什市| 新化县| 尼勒克县| 眉山市| 紫阳县| 永仁县| 山东省| 开远市| 科技| 温州市| 井冈山市| 海口市| 长岭县| 镇远县| 横山县| 勐海县| 大同市| 鸡泽县| 光山县| 武清区| 大同县| 邵阳市| 湘西| 类乌齐县| 溧阳市| 毕节市| 徐水县| 信阳市| 洪江市| 新乡市| 黄龙县| 凤冈县| 民丰县|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