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已經習慣了張夫子的定位,習慣了張希孟的格局氣度,把他當成了輔佐聖主的當世大賢。

但就像人們忽略孔子的可怕戰力一樣,大傢伙似乎也忽略了張希孟可是“四階段戰術”的提出者,李善長的不少操作手法,張希孟都是清楚的,甚至說他們倆就是同謀。

此時此刻,面對要廣攬賢才,跟朱元璋爭正統的劉福通,張希孟只想仰天大笑,放心,劉太保,金陵羣賢,保證滿足你的需求!

要多少有多少,就算不夠,我也給你找出來!

很快,在張希孟麾下就聚集了幾位特殊人才,戰俘營提舉胡惟庸,這是個臉色微黃,上身前傾,謹小慎微的文官形象。

但是如果你知道他在戰俘營的手段,那就不會這麼想了,毫不誇張講,朱家軍九成的將領,手上旳人命,都不及他多。

這就是一條匍匐在羊皮下面的毒蛇。

當然了,他還遠遠不夠粗壯強悍,此時此刻,依舊只能戰戰慄慄,趴在地上,不敢多動一步。

而在胡惟庸之外,竟然是參政朱升,還有施伯仁,劉三吾……這幾個人湊在一起,實在是有點不搭,屬於魔家四將亂入東北四天王,兩個畫風的一羣人,他們能共同商量什麼事情啊?

“這個嗎,就需要幾位出具一份名單了。”

劉三吾看了看之後,戰戰兢兢道:“張相,我,我以爲嶺南之地,士紳儒者本就不多,張相又要興學,少不得人才,我看,我看能不能,高擡貴手?”

“能!”

張希孟乾脆回答,竟讓劉三吾不知所措,自己不會又說錯了吧?

這回倒是朱升開口了,他從袖子裡拿出一份名冊,遞給張希孟。

“這裡面有二十多家江州的士紳儒者,他們全都對上位有所不滿,若是張相覺得妥當,就把他們送去吧。”

張希孟接過來,仔細看了看,微微皺眉頭,“還是太多了,比如這個吉安府的楊家,就沒有跟著揭家一起謀奪贛江生意,還有些自知之明,剛剛劉參議說得對,咱們要興學,還是需要讀書人的。這裡面就算有所不滿的,也要分個三六九等,實在不成,還能發配嶺南,讓他們教書也是好的。沒必要都甩給劉福通。畢竟在我這裡,還是要人盡其用,物盡其才,一頭牛,咱們也要想辦法扒兩層皮!”

面對如此恐怖的宣誓,劉三吾簡直有點傻眼,難道他這雙眼這麼瞎嗎?

不過話說回來,他總算鬧明白了,敢情張希孟不是打算清洗士人,而是要把一些不聽話的送去給劉福通。

總算不用死人,這也是好事情。

“張相,我,我在嶺南幾年,倒也是能提出一份名單,只是……”

張希孟見他爲難,便笑道:“你不用擔心有損朋友之誼。這一次絕不是設計陷害,只是我們要推行均田,要做種種改革,確實有人不喜歡,那我們給他們一條路,可以攜帶一些財產,前去亳州,投靠劉福通。日後若是劉福通能贏……還有他們衣錦還鄉的時候,如果劉福通輸了……我們也會按律法辦事,只要沒有惡行,最多重新做老百姓,斷然不會有其他事情的。”

張希孟說得輕鬆,彷彿真的沒有什麼事似的。但是如果在遷徙途中,或者到了亳州之後,面對元廷官軍圍剿,丟了性命,乃至於捲入韓宋的內鬥,生死族滅,那可就不是張希孟能管得了的。

總而言之,張希孟的態度就是我隨意,你梭哈吧!

那麼叫這幾位過來,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朱升提供了江西的名單,劉三吾提供了嶺南的名單,至於施伯仁,他提供的是浙東的名單。

多的十幾家,少的三五家,一共湊出了百十幾個人,基本上都是最反對均田,最厭惡朱家軍的,這裡面有以元廷忠臣自詡的,也有號稱要當伯夷叔齊的,還有表示要誓死捍衛孔孟的,反正什麼品種都有,保證了品類齊全。

劉福通不是想維護大宋正統嗎?

放心,保證是原汁原味的大宋風味,就連結黨營私,互相攻訐的優良傳統都保持著,爭取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不過對張希孟來說,這些人只是添頭,真正要送走的是多年來,積累的渣滓,最好一次清理乾淨,不求別的,能安寧個三五年,就已經賺大了。

其實要說這些年,朱家軍積累了多少亂七八糟的東西,還真不好說,但絕對是個天文數字。

就比如說歷次俘虜的元軍,數量絕對超過二十萬。

這二十萬裡,除了康茂才,朱亮祖這些,被編入朱家軍的,還有也先帖木兒等人,接受了改造的,尚在服苦役的,還有十萬出頭。

這些人都歸胡惟庸管,另外,各地推行均田,得利的固然是清白人家,但是那些豪紳地主,他們的親眷爪牙,豢養的打手,以至於山賊土匪,混混流氓,還有衙門之中,被裁撤的元廷舊吏,尤其是那些幹過不少壞事,民憤很大,又不足以處死的。

加起來也有一二十萬之多。

當前朱元璋治下,總計人口兩千萬出頭,其中淮西之地,包括揚州在內,也就二百萬人左右,應天等地,統統加起來,超過一千萬。

而江西一地,在紅巾起義之前,有一千四百多萬人,現在也有一千一百多萬人。

三處合在一起,也就是兩千多萬人,構成了朱元璋的基本盤。

而這麼多人口,足有三十多萬亂七八糟的渣滓,平均一百個人,就有一個半人有問題的。

這要是不處理了,早晚炸開,後果不堪設想。

“張相,下官斗膽諫言,這些人雖然不才,但是在下官手下,還是能老老實實幹事的。上位要修河工,建城池,自然是離不開勞力,這幫人往死裡用,就算累死了也不心疼,不知道張相以爲如何?”

張希孟聽在耳朵裡,微微一笑,“胡提舉,我問你,你甘心一輩子提舉戰俘營嗎?”

“這個……下官,下官願意爲上位做任何事情,還請張相明察。”胡惟庸戰戰兢兢道。

張希孟一笑,“我沒有別的意思,你立了功勞,高升一步,是必然的的。我的意思是不能一直這樣下去,畢竟人都有惻隱之心,那是好幾十萬人,不是好幾十萬牲口。你忠心耿耿,辦事牢靠,主公有心提拔你,我也樂見你往上走……但是人在官場,總要講究個名聲,你說是不是?”

胡惟庸下意識瞪大眼睛,腮幫子的肉一抽一抽的,又驚又喜,簡直控制不足自己……高升一步!

他做夢都想,管理戰俘營,說到底都是個幹髒活的,在這裡待久了,名聲臭了,朝臣都不願意帶他玩,就算想高升一步,進入六部中書省,那也是不可能了。

其實張希孟也有一句話沒說,有朝一日,胡惟庸爲了洗白自己,沒準會要求赦免這幫人,並且以此作爲晉升的資本。

還是那句話,數十萬人,到底不是一個小事情,能提早解決了,最好不過。

“胡惟庸,把事情辦得漂亮一點,如今主公要增加一個部,少不了能臣幹吏。”張希孟只是淡淡說了一句,隨即拿起了茶碗,低頭喝茶。

胡惟庸大喜過望,新成立的不就是稅務部嗎?

讓自己擔任稅務部尚書?

這可是天大好事!

他正要道謝,說幾句好話,可是見張希孟端起茶杯,他明白過來,原來張相不願意聽這個,人家提拔你,似乎還真是出於公心。

胡惟庸起身,默默向外走,走了沒有三步,突然,胡惟庸轉身,又跪在地上,默默給張希孟磕頭,然後才躬身退去,謙卑恭順到了極點。

等他走後,張希孟把茶杯放下,瞪著這個人的背影,微微嘆息。

果然,就算有些人,明知道算不得善類,卻也要用他們,不光是能辦事,關鍵還懂事啊!

新的稅務部,肯定要和戶部搶奪財權的,把商稅收上來,必要的時候,還要把田賦也搶過來,一統財權,至於戶部,則是老老實實,負責統計戶口,制定規章制度,扶困濟危,把底層的治理做好。

只不過胡惟庸這條惡犬在完成這個任務之後,必定會膨脹,到時候要用誰把他幹掉呢?

張希孟默默思量……反正他是把胡惟庸安排得明明白白。

而胡惟庸本人還不知道,他這種人,一旦見到了好處,那是可以連命都不要的。他果然行動起來了。

短短時間裡,第一批“賢才”就從淮西出發,向著開封趕來。

原來劉福通的北伐已經有了成果,他也把韓宋的都城從亳州遷到了開封汴梁。

沒錯,完顏構沒做到的事情,劉福通替他完成了,大宋朝終於還於舊都了。

本來劉福通對這些事情沒什麼感覺,但是朱元璋能跑去崖山祭祀,還寫文章炫耀,咱老劉就不行了?

他愣是拉著手下文武,好好慶祝了一番,還讓韓林兒祭祀天地,宣佈還於舊都,他們纔是大宋正統,比臨安的完顏構還正!

而就在這時候,趙繼祖喜滋滋告訴劉福通,第一批三萬大宋忠良,士林賢才,已經到了!

“是嗎?竟然來了這麼多人!看起來朱元璋果然不得人心!俺要親自迎接!”劉福通哈哈大笑,欣喜若狂。

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三十章 淮西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六章 論守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
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四百六十四章 棄河南,守河北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復大都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五百四十一章 來自皇家的肯定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三十章 淮西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六章 論守城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间市| 石泉县| 阿城市| 沽源县| 依安县| 军事| 泸西县| 昭平县| 京山县| 建湖县| 呼玛县| 新闻| 沙坪坝区| 无锡市| 山阴县| 西和县| 安义县| 措勤县| 西乡县| 武平县| 维西| 惠州市| 宁城县| 甘孜县| 温泉县| 长宁区| 上饶市| 仁寿县| 建平县| 清水县| 龙胜| 五台县| 宁津县| 湘阴县| 大冶市| 三亚市| 揭阳市| 兴国县| 建平县| 墨玉县|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