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

朱元璋將陳友諒視作大敵,這場滅陳之戰,已經醞釀了許久。

但即便如此,這個最後的決心,尚且不容易下。

置身之外,來看這場大戰,那就是朱元璋優勢極大,吞了陳友諒,一統南方大區,北上滅元,天下一統……這種富裕仗,八輩子都沒打過。

可是真正站在朱元璋的視角上,賬就不是這麼算的了。

陳友諒還有幾十萬兵馬,要想滅陳,不調動幾十萬大軍,是完全行不通的。

而一旦調動這麼多的兵馬,就牽涉到了後勤,軍械糧草,種種物資,花錢就像流水一樣。這種規模的大戰,花費可不只是在戰場上,死傷士兵的撫卹,俘虜的處理,新佔領地盤的掌控……種種事情,多如牛毛,難以計數。

秦國雖然贏了長平之戰,卻也幾乎耗光了大秦國力,不得不花費很長時間,休養生息。

不說別的,光是大舉抽調勞動力,造成對農業的衝擊,就十分要命。

說這些東西,不是放過陳友諒,不對他用兵。

恰恰相反,只有把這些事情都想好了,拿出來方案,解決妥當,然後才能集中全力,畢其功於一役,徹底剷除陳友諒這個禍害!

到了如今,朱元璋這邊準備了差不多七成,雖然能打,卻還是不能說萬無一失。

“先生說這個報紙能夠動員百姓,上下一心,這就算是解決了人心大事。至於陳友諒那邊的軍情,郭英也跟咱保證了,拱衛司有把握把這事情辦妥了。”

朱元璋道:“剩下就是文臣武將,各自準備如何了。”

張希孟點頭道:“主公,常遇春已經去了江州整軍,我以爲可以給他八萬主力,從江州逆流而上,殺入湖廣,直取武昌,剿滅陳友諒主力!”

朱元璋道:“八萬人,是不是太少了些?”

“主公,常遇春這人,只怕沒法統御更多的兵丁!十萬以下,可以橫行無忌,十萬以上,我就怕他出現疏漏,反而惹出麻煩!”

“是嗎?”朱元璋怔住了,貌似常遇春還真吹過,說他可以統領十萬大軍,橫行天下。

對於一些將領來說,哪怕是名將,也有統兵上限,到了戰場上,可不是人越多越好。

一個傑出的將領,是要知己知彼,能夠如臂使指,從容應對。

所以歷史上大多數的將領,都不會無限領兵,當然了,韓信除外……大名鼎鼎的北府兵,大破苻堅時候,也就八萬人,陳慶之千軍萬馬避白袍,也不過是幾千人,像什麼虎豹騎,白毦精兵,甚至是岳飛的背嵬軍,也都是類似情況。

授予常遇春八萬人,算是充分考慮了他統兵能力的上限。當然,這個上限可不是戰力,以常遇春的勇猛,加上朱家軍的訓練程度,八萬人大破幾十萬敵人,也不是做不到。

“嗯先生這話,也是知人善任。不過咱的意思,還是讓徐達出屯蘄春,把江北給封鎖了,免得陳友諒北逃,尤其是不能讓他和元廷攪在一起,不然可就是心腹大患了。”

張希孟連連點頭,“主公,如此一來,再加上水師,我們這邊就出了三路大軍。”

老朱道:“湯和那邊,還有一路,這是四路大軍……只是兵馬雖多,距離滅陳,還差了一點!畢竟還有一條路,沒有堵死!”

“巴蜀!”張希孟沉聲道:“明玉珍雖然和陳友諒鬧翻,但畢竟同出天完,如果陳友諒入蜀,也不好辦。”

老朱道:“沒錯,雖然不管是投靠元廷,還是逃入蜀中,可能性都不大,陳友諒這人,還是有點傲氣的。他多半會跟咱死戰到底。但是這個準備不能不做,唯有萬無一失,咱纔敢全力以赴!”

君臣談論之際,卻是不知道,以孫炎和高啓爲首的朱家軍使團,已經進入了巴蜀。

並且翻山越嶺,來到了位於合州的釣魚城。

這是山勢突兀聳立,高有百丈,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南、北、西三面環水,地勢十分險要。既有山水之險,也有交通之便,經水路及陸上通道,可連接巴蜀各地。

正因爲如此,小小的釣魚城,吸引了蒙古大汗的注意。

蒙哥親自率領四萬大軍,號稱十萬,猛攻釣魚城。

而在此前蒙古帝國,已經經歷了兩次大舉征戰……首先就是成吉思汗主持的西征,這一次攻滅了一大強敵花拉子模,蒙古帝國,初具規模。

窩闊臺上任之後,繼續成吉思汗的道路,向東攻滅金國,又對南宋用兵,向西,派遣拔都,統領十多萬蒙古騎兵西征。

拔都率領的大軍,一路攻城略地,消滅了羅斯諸國,殺入了歐洲,攻下了基輔,拿下了匈牙利的佩斯……整個西方世界,已經無力抵擋蒙古的大軍,所有的歐洲諸國,都在鐵蹄之下,顫顫發抖,只有祈禱那個並沒有幾個師的上帝保佑。

偏偏在這個時候,窩闊臺死了。

蒙古帝國陷入了混亂,隨後是貴由汗繼位,這是個不願意對外用兵的大汗。

而在蒙古帝國之中,不能打,也就不配坐在龍椅上。

果然,沒有幾年,蒙哥取代了貴由,並且和拔都結成了同盟,東西兩個巨頭,執掌這個空前遼闊的蒙古帝國。

蒙哥制定的征戰方略,依舊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對進……西邊統兵的主帥是旭烈兀,他的目標是波斯,大食等地,兇悍的蒙古騎兵,高歌猛進,征服了沿途所有國家,兵鋒所指,就是埃及。

如果埃及也失守了,蒙古人就能從地中海方向,還有東歐方向,平推歐洲,沒有人會懷疑他們的戰鬥力。

而就在整個西方即將跪下的時候,遙遠的巴蜀,小小的合州釣魚城,一羣普普通通的農民和士兵,一次不經意的戰鬥,蒙古大汗蒙哥受傷,染病死去……這是一場在史書上並不起眼戰鬥。谷閿

可就是這一次戰鬥,讓蒙古帝國最後一位大汗斃命!

四代蒙古大汗,除了貴由之外,三位大汗,發動了三次西征……每一次的征戰,都是因爲大汗駕崩,而不得不中止。

尤其是蒙古汗,更是戰死沙場。

從此蒙古帝國再也沒有一個能號令所有人的汗王。

雖然忽必烈依舊以蒙古大汗自居,其餘蒙古汗國依舊奉忽必烈爲主,但這個龐大的帝國,已經失去了統一調動的能力。

忽必烈也淪爲了大元天子。

這一座小小的釣魚城,拯救了整個西方世界,改寫了歷史。

雖然頑強的釣魚城,沒有最終挽救宋朝的滅亡,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已經盡到了最大的努力,無愧於心,無愧於巴蜀父老,無愧於華夏天地!

彼時趙宋滅亡,繼續戰鬥下去,已經失去了意義,在得到不傷百姓的承諾之後,釣魚城才放棄抵抗。

三十二位將軍,一起自刎……他們的國家已經提前滅亡,他們的死不是殉國,而是在爲了這個古老的文明殉葬。

灼熱的鮮血,不斷燃燒著。

英雄前輩,激勵著後世子孫,不放棄抗爭。

釣魚城之戰結束後的七十二年,韓山童劉福通發動起義,點燃了紅巾烽火,吹響了覆滅元朝的號角!

“魂兮歸來!英靈莫散!”

“你們的子孫後代,終究沒有放棄。華夏未死,人心未死……斬木爲兵,揭竿而起。百萬紅巾,大江南北,驅逐胡虜,恢復中華。自古以來,胡虜無百年國運,炎黃苗裔,豈能長久屈膝蟄伏!”

“有濠州人士,建國號大明,立志重興華夏,驅逐胡虜……待功成之日,必定告慰先人,天日山川江河,同鑑壯舉!”

孫炎和高啓,代表朱元璋,在釣魚城前,宣讀祭文,祭祀英靈。

明玉珍本沒有想這麼多,不過是死去快一百年的一羣人,又能怎麼樣?

可是很快明玉珍就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這裡可是巴蜀啊!

最是勇毅不屈的巴蜀!

蒙古滅宋,巴蜀之地死傷略盡,不得已湖廣填巴蜀。

清軍南下,巴蜀百姓,死戰不屈,又是一次湖廣填巴蜀。

再到倭寇入侵,又是巴蜀大地,承擔起中流砥柱的職責。

即便到了後世,這裡的三線建設,依舊庇護著中原大地,華夏子民。

明玉珍入蜀,跑去祭奠忠心蒙古人的三條走狗鷹犬。

朱元璋雖然沒有入蜀,卻派人來釣魚城,祭奠英靈。

高下之別,一目瞭然。

難怪江儼一見之下,就義無反顧,決定投靠朱元璋。

沒有辦法,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蜀人不曾有負華夏!

史筆如刀,千秋史冊,自有公論。

幾乎一夜之間,祭文洛陽紙貴。當人們得知祭文的主題是張相確定的,巴蜀百姓知道了張希孟這個人。

知道他輔佐大明天子,可以相當於諸葛亮的角色。

又有人把張希孟的文章,帶到了巴蜀之地,四處流傳。

一股可怕的風,自巴蜀之地颳了起來。

等明玉珍意識到的時候,卻也晚了。

如果此時違逆朱元璋,等陳友諒滅亡,巴蜀也難以維持。而且蜀地百姓,也不會答應。

明玉珍只得宣佈,派遣兩萬人出蜀,討伐陳友諒,替徐壽輝報仇!

至此五路大軍齊出,陳友諒最後的生路也斷絕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三十章 淮西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
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七百一十六章 水師猖狂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六百五十七章 朱標請看戲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三十章 淮西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萨尔县| 巴彦淖尔市| 惠水县| 多伦县| 攀枝花市| 贵德县| 清苑县| 启东市| 岳西县| 台山市| 浦北县| 苏尼特左旗| 五指山市| 曲水县| 吉首市| 方山县| 绥棱县| 太仆寺旗| 扬中市| 菏泽市| 望奎县| 兴城市| 哈尔滨市| 临汾市| 滨州市| 茌平县| 闵行区| 南靖县| 岑溪市| 壤塘县| 吴江市| 辽宁省| 南京市| 芒康县| 韶山市| 广昌县| 南京市| 龙山县| 北票市| 霍城县| 班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