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

馬氏帶領著一批家眷趕到了驢牌寨,隨著她來的自然還有沐英……小孩子真是一種很神奇的物種,跟豆芽菜似的,一天就能躥很高。自從跟隨了老朱兩口子之後,沐英是交了好運。

吃飽穿暖,收拾的乾乾淨淨,才幾個月的功夫,就高了一大截,而且小傢伙也開始讀書啓蒙,還跟著一些大人舞刀弄劍的,文武雙修了屬於是。

見到張希孟,他喜滋滋衝過來,可是當張希孟伸出手,想要摸他的腦袋的時候,沐英連忙轉了一個圈,虎著臉道:“不許摸,會不長個的!”

張希孟忍不住發笑,這是小崽子長大了,想當初蜷縮在自己腿上的時候,怎麼忘記了?

好在張希孟也知道小男孩的心思,便笑道:“好,說得好!長成大個子,好當個衝鋒陷陣的猛將!”

聽張希孟這麼一說,沐英立刻眉開眼笑,站在了張希孟身邊,美滋滋的,很得意。

這時候馬氏也笑著過來,主動問道:“眼下的情形可好?小先生怎麼有空?”

“夫人放心,我可不敢偷懶……眼下軍中又多了位人才,大小事情都由他操持,一切都在變好……”

張希孟向馬氏笑呵呵介紹,然後把他們請到了帳篷休息。老朱還在外面巡邏,要防備橫澗山方向的元軍,因此需要一些時候才能回來。

張希孟就把沐英叫過來,好奇問道:“你,你們家還有人嗎?我是說原來的那個。”

沐英小眉頭緊皺,“我爹好早好早就死了,那時候我好想才五歲,我就記得,我爹活著的時候,經常給我買肉吃……後來爹病了,有好些人來我們家,把東西都搶走了。再後來我娘帶著我,東躲西藏的,再後來她也死了。”

回憶起這些慘痛的過去,沐英的臉色慘白,雙拳握緊,渾身不自主顫抖。馬氏看的心疼,忍不住把他拉過來,攬在懷裡,然後纔對張希孟道:“怎麼回事?莫非有什麼消息?”

張希孟點頭,“夫人,剛剛來了一個沐家的人,說是他的遠房伯父。”

聽到這話,沐英突然變了臉色,惶恐吼道:“我,我不跟他走!”

馬氏急忙道:“別怕,有娘在,沒人能把你帶走。你張大哥也不會把你送出去的。”

張希孟解釋道:“自然不是要送你走……是你這位伯父想要說個情兒,對他們家網開一面。沐家也算是大族,田畝人丁不在少數,希望分配的時候,能給他們一點方便。”

馬氏最初以爲是窮親戚投靠,可是聽到沐家還挺有錢的,頓時沉下臉,“怎麼回事?既然沐家有錢,爲什麼連他們娘倆都不養著?這還算親戚嗎?現在又來舔著臉求情,他們家人也太不要臉啊!”

馬氏半點客氣不講,直接撕開了沐家人的臉面。

小沐英雖然沒有多少記憶,但是潛意識裡也對這一家子極爲鄙夷,小臉蛋繃著,半點笑容沒有。

“夫人,這事我打聽了一下,還真弄清楚了一些緣由。”張希孟深深嘆口氣,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在這個亂世,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在定遠,沐氏不是一個小姓,甚至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沐氏最初起源端木,後來省略爲木,再後來又加了三點水。

似乎有一種說法,沐英是後來自己改的名字,原來的名字已經不可考證了。這也沒什麼錯,畢竟一個八歲的孩子,被人收養了,恰逢戰亂,彼時老朱還在郭子興手下,也沒什麼勢力,等到沐英長大,定遠這邊已經被亂兵犁了不知道多少次,查不清楚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由於張希孟的參與,老朱明顯比歷史上更加強大,名聲更盛。

再加上分田方略的確定,觸動了一羣人的利益,他們挖空心思,尋找關係,自然而然打聽到了朱元璋乾兒子身上。

張希孟也順勢弄清楚了沐家的事……在沐英很小的時候,他爹的確很有錢,還有不少田地。

“大約就是主公家中遭災的那一年……兒子降生,沐父很是歡喜,覺得老天恩賞,祖宗積德,又見災民遍地,佃戶艱難。他主動把田租降到了三成,不少佃農感激涕零,感謝大恩大德。”

這事連沐英都不知道,聽說自己老爹是個好人,他很是驚喜。

“張大哥,那後來呢?”

張希孟無奈,“後來就被沐家的其他幾房,聯合本地的士紳逼宮,要求你爹把田租漲上去。”

沐英傻了,旁邊的馬氏也怒了,“這是什麼道理?大災之年,民不聊生,怎麼降田租反而成了錯?”

“正是因爲災年,纔不能降,不但不能降,還要逼著多交田租!”張希孟無奈說道,馬氏聽得瞠目結舌,愣了好半晌,的確想起來,是有這麼一回事兒。

太平年月,地主只能掙點田租,

可是遇到了災年,那就不一樣了。

首先,老百姓想要活著,就需要借貸,不管是錢也好,還是糧食也好,總是在等米下鍋的時候,利息不會低,甚至乾脆說,就是你還不起的利息。

因爲只有如此,才能逼債,榨乾你的家產。有些佃農是有自己幾畝田的,只是覺得租田還有利可圖,纔會租田。

因此藉著災年逼債,就能把最後一點田拿走。

沒有田地也不怕,不還有房產,還有女兒嗎!

什麼叫吃幹抹淨,敲骨吸髓啊!

你說難道地主就沒有好人,都是這樣的貨色?

當然是有好人的。

比如沐英的爹,他就主動降低了田租,幫著佃農度過災年。

可就是他的善心惹來了大禍……你可憐窮鬼,我們不可憐啊!我們還想要那些田呢!你敢砸我們的生意,我們就敢跟你玩命!

幾乎一夜之間,沐英的爹就成了衆矢之的,外人罵他,家人也不容忍,甚至沐家人乾脆帶頭,跑去大罵,還扔石頭,潑狗血。

弄到了最後,嚷嚷著要把沐父逐出沐家。

沐父實在是扛不住,就只能答應分家……可在這時候,有出了問題,那幾房勾結縣衙的官吏,在分家產的時候,把最值錢的田畝都給那幾房,只留給沐父一些浮財。

反正你不會經營,不知道珍惜田畝,還給你幹什麼!

縣衙的官吏也站在沐家這邊。

就這樣,沐父除了一點錢,什麼都沒有撈到。

不服氣嗎?

獨木難支,又能怎麼辦?

沐父也不想和自家人撕破臉皮,又不想坐吃山空,他就想著做點生意,掙點錢。

可生意那是那麼好做的,而且自此之後,災荒不斷,流民遍地,沐父很快賠了大半家產,一病不起。

而在沐父死後,沐家人竟然又上門,想要把剩下的那點錢也給搶走。

他們在葬禮上大肆花錢,有擺酒宴,吃流水席,讓沐母出錢,擺明了是想吃光他們。

沐母一介女流,也是敢怒不敢言,這幫人擺明了吃絕戶,可她還有一個兒子,不能就這麼被這幫人給害了。

沐母在丈夫下葬之後,偷偷帶著僅有的錢,揹著兒子,逃了出來。

這就是想當好地主的下場!

這些事情都發生在沐英五歲之前,後來雖然母親也跟她偶爾唸叨,但沐英畢竟還小,知道的不多,也談不上完整的記憶,如今讓張希孟把前因後果說出來,小傢伙氣得嘴脣都青了。

馬氏更加震怒,“這算什麼親戚?分明就是一羣白眼狼!現在還敢登門,無論如何,也不能饒過他們!”

張希孟點了點頭,卻把目光看在了沐英身上,馬氏也明白過來,說到底這還是沐家人。

她抓著沐英的胳膊,聲音柔和,低聲詢問:“我的兒,你怎麼想?”

沐英瞪圓了眼睛,氣得眼淚在眼圈亂轉,替自己的父母委屈,他咬著牙,怒道:“我叫朱英,我不認他們!”

馬氏心疼地一把抱住兒子,淚水也涌了出來,隨後一擡頭,衝著張希孟道:“還愣著幹什麼?他不是你兄弟?快給吾兒出氣去!”

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
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四百二十七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三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著老朱做生意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攀枝花市| 揭阳市| 离岛区| 临桂县| 平原县| 怀来县| 宜兴市| 比如县| 会昌县| 临洮县| 宁海县| 钟山县| 阜平县| 昭平县| 乐至县| 济南市| 汉源县| 祥云县| 漾濞| 昆山市| 新野县| 庐江县| 田阳县| 岳池县| 那曲县| 周至县| 怀仁县| 鸡西市| 土默特右旗| 巨野县| 梁山县| 集安市| 监利县| 永州市| 邵阳县| 宁化县| 望谟县| 项城市| 尚志市| 久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