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

李善長覺得自己一片癡心,全都白使了。在朱家軍這個團隊裡,他算是最照顧下面人的了。尤其是這些文臣,還不都是他在庇護著。

結果上一次一個韓秀孃的案子,差點把他牽扯進去,還因此得罪了馬王妃。

如今又因爲俸祿,直接鬧到了上位這裡,把他的老臉都丟光了。

李善長很清楚,身在官場,尤其是在乎面子,自己這個左相本就不穩妥,如果再壓不住下面的人,那後果可就嚴重了。

所以這一次,無論如何,也要拿幾個人開刀!

“你們不滿俸祿,總要說出個道理吧!是眼饞趙宋的厚祿嗎?你們可要想清楚了,如今已經是重開興衰,再造華夏,還要比照宋朝,你們也想再來一次靖康恥?再來一次崖山蹈海嗎?”

李善長說話像刀子似的,又準又狠,專門往致命的地方捅,弄得大半官員都不敢回話了。

沉默了好一陣子,倒是楊元杲站了出來,他先是衝朱元璋施禮,隨後對李善長道:“李相,我們哪敢奢望和趙宋一樣只是譬如一個官員,總有些避不開的花銷,比如說出門要有個馬車,或者轎子,要有管家廚娘,地方官還有師爺,如果在應天,就要有住處著實是不能比照普通人,李相你也久在官場,知道這些事情,這,這點俸祿著實不夠啊!”

李善長黑著老臉,冷笑道:“什麼不夠?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要是貪官,再多的錢都不夠,慾壑難填,人心不足!若是清廉自守的官員,這些錢足夠養家活口!當官爲什麼要坐轎子?安步當車不好嗎?還要管家廚娘,家裡沒有婆娘嗎?至於請師爺,這就更是無稽之談!如果什麼都不懂,必須要師爺幫忙處理,那乾脆讓師爺當官就是了!”

老李不愧是小吏出身,這些說辭哪裡能騙得過他?

加上他現在急於在朱元璋面前洗白,因此半點客氣都沒有。

“天下間最不缺的就是當官的人,我也提醒你們一句,現在各項開支那麼大,共體時艱,同舟共濟,還沒幹多少事,就急著要錢!這算什麼?對得起你們讀的書嗎?”

衆人再度無言,雖然他們不服氣,但是李善長的大帽子著實嚇人,畢竟還有朱元璋盯著,老李也就是瞎咋呼,朱元璋要是鬧了,那可是要死人的。

一陣長久的沉默,在這羣人當中,陶安突然向前邁了一步。身爲一個渡江之後投靠朱元璋的宿儒,陶安和李善長不算同一路人,自然和張希孟也不是很親密。又是一把年紀,站出來說話,還是恰當的。

“李相,我等固然都是讀書人,可詩詞歌賦,不當飯吃。大傢伙十年寒窗,苦讀書,就爲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這是老百姓都明白的理兒。如今大傢伙一心盡忠,替上位做事,鞍前馬後,不辭辛勞。結果只有這點俸祿,著實,著實說不過去啊!”

李善長冷哼道:“怎麼?陶尚書,你能領九百石祿米,還有三百貫寶鈔,這還不夠用?尋常人家幾年也掙不來這麼多錢?”

陶安咬了咬,所幸豁出去了,“李相,你也是文人,你該知道文人花銷有多大?且不說別的,光是文房四寶,一刀好紙,一塊徽墨,還有傢俱擺設,瓷器字畫,這都要花錢吧?你,你怎麼能把讀書人和那些尋常百姓放在一起?著實是斯文掃地,失了體統啊!”

此話出口之後,陶安就感到了一雙銳利的目光,直刺過來。

老頭微微一愣,艱難扭頭,發現正是朱元璋在怒視著他,嚇得陶安渾身顫抖。

壞事了!

陶安連忙躬身,向朱元璋賠罪,“上位,老臣,老臣不是那個意思,老臣,老臣糊塗!”他直接跪下了,瑟瑟發抖。

其他官員看到這一幕,也是低垂著腦袋,不敢言語。

陶安的話其實已經把官員們不滿俸祿的實質給說了出來。

前面講的那些道理,也不能說是錯的,但是歸根到底,身爲官員,乃是士大夫的一員。如何體現士大夫的不同啊?

首先住的就要明亮寬敞,青磚瓦舍,傢俱也要紅木的吧!還有字畫瓷器,要把家點綴起來。幸好老朱把青樓給封了,不然還要請幾個歌女在家,紅袖添香,詩酒風流,這纔是士大夫的境界。

俸祿高低是一回事,拿窮棒子和士大夫比,本身就是侮辱這就好比說丹麥四個小時就投降了,爲啥還要乳法啊?怎麼不乳丹?問題是把丹麥和法國放在一起,那就是對人家法國的冒犯了好不?

事情就是這樣,張希孟文章寫得再好,把興衰解釋得多麼擲地有聲,那也只是一個開始罷了。

便是在朱家軍內部,一樣有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什麼叫以民爲本,什麼叫民心即天意,什麼叫上下同心同德在他們看來,這還是隻主張罷了。

在實際上,他們還要維持士大夫的超然地位。

士人還需要關心衣食住行嗎?

君王養士,識相的就跟趙宋皇帝一樣,乖乖高官厚祿,好好奉養士人,要不就像是元廷這樣也行,準許士大夫想辦法撈錢,把鄉村交給縉紳地主,那樣的話,我們也可以不在乎這點俸祿。

總不能希望我們老老實實幹活,兢兢業業盡忠,結果只拿比窮棒子多幾倍的俸祿,區分不開多大差別,不能吧?

這麼想,就是對士人褻瀆!

陶安的確是老了,一時情急,把實話說出來了。

“陶先生,你讀書很多,學問篤實,自從投靠咱,受了不少苦,也做了不少事情,咱都是看在眼裡的,咱要多謝先生不棄,看得起咱啊!”

朱元璋的聲音低緩,一個字,一個字,準確送到了陶安的耳朵裡。

老頭這把年紀,如何聽不明白!

自己這一次是真的栽了。

“老臣,老臣糊塗,請上位降罪!”

朱元璋注視著他,良久笑了,“談不上獲罪,道不同而已給陶先生準備二百兩銀子,請他回鄉養老吧!”

在這一剎那,陶安彷彿老了十歲,身體肉眼可見佝僂,尤其是脊背,瞬間塌了,整個人的精氣神都被抽空了。

朱家軍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完全超出了簡單的升官發財,封妻廕子。

在這麼多起義軍之中,像天完和韓宋這種,能弄出一套官制,喊出恢復大宋江山的,已經是鳳毛麟角,傲視天下了。

但是仔細看他們內部的結構,還是東施效顰,亂糟糟一團,劉福通殺杜遵道,陳友諒反噬倪文俊說白了,也就是個梁山泊的水準,稍微有點見識的都該清楚,能走到最後,一統天下的,必定是朱元璋。

而且朱家軍展示出來的格局氣度,已經大大超出了衆人的想象,如果不出意外,這必定是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能開創盛世,重塑乾坤,必定是要名垂青史的。

結果就因爲一個俸祿的事情,鬧得丟官罷職,把老臉都不要了。

著實太虧了!

陶安啊,你可以回去琴棋書畫,詩酒風流了。

你可以去享受士大夫的待遇了,但是對不起,我們朱家軍容不下你了。

陶安艱難從地上爬起來,搖搖晃晃,一步一步向前走,留給衆人一個淒涼慘淡的背影,衆人看在眼裡,無不心驚肉跳。

包括陶安的老友李習,也包括剛剛站出來說話的楊元杲,幾乎每個人都五味雜陳。

這點俸祿雖然不算多,但也能過得下去,而且既然身爲官吏,就不大可能餓死,爲了這事跟上位爭執,得罪李善長,根本不值得。

借陶安的一頂烏紗帽,有關俸祿的這場爭端,看似就結束了。李善長雖然前期有點丟人,但是上位出手,幫著他找回了顏面,大獲全勝。

李善長滿心歡喜,看起來自己還要緊跟著上位纔是,百官之師,不如上位寵臣啊!

你瞧瞧張希孟,這些年過得多舒服,自己何必那麼累呢?

李善長是想通了,決定再來一次君子豹變。

可是老李沒有料到,就在這次事情結束的第二天,張希孟專門上書,重提百官俸祿的問題。

這下子可殺得李善長措手不及,明明都結束了,你還添什麼亂?

橫生枝節,你要幹什麼?

李善長別提多埋怨張希孟了。

但是很可惜,以張希孟的地位,重提此事,朱元璋那邊都沒法無視,只能重新召集百官,再度討論俸祿的問題。

“張先生,你有什麼高論,就說出來吧!”

張希孟衝著老朱施禮,又對著其他人一笑。

“我先說一點,像宋朝那種,掏空國庫,壓榨百姓,拿著民脂民膏,奉養士人的敗家行爲,我是絕對不贊同的,也不可能出現在主公的治下,我們不能重蹈覆轍但是也有一些事情,我想說一說。”

“這第一條,官員多是通過考試而來,自然是要很會讀書才行,放在同齡人中間,也是個中翹楚,人中龍鳳。我覺得既然如此,是不是在俸祿上也該有體現?比如李相擬定的,一個九品官,大約是普通百姓年入的兩到三倍,這個差別是不是合理的?”

“主公欲君臨天下,必須囊括天下英才,禮遇人才,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還是那句話,要允許有一些差距的存在。”

“再有,十年寒窗苦讀,也是有不少花費的,而且一個十幾歲的年輕人,沒法下地幹活,還要家中供養。百姓願意如此,也是覺得有利可圖,能夠光宗耀祖。畢竟不管怎麼說,讀書總是有價值的,該鼓勵百姓,熱性向學纔是!”

“只不過這事情又引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興學的問題,要讓大多數的平民子弟讀到書,能夠通過努力,躋身官場,不然官位只是留給士大夫之家,窮苦人沒有出路,也就不願意讀書了。主公的俸祿依舊成了養士的銀錢,這就違背了初衷。當然了,如何興學,這也是一件大事,應該由禮部拿出方案纔是。”

這時候楊元杲急忙站出來,躬身道:“張相所言極是,禮部責無旁貸,必定在近日拿出方略,上呈中書。”

楊元杲一心挽回失誤,故此顯得十分熱忱。

張希孟又笑道:“從興學又說到了另一件事前面在應天舉辦科舉,我們一次錄取了幾百人。其實這就是要擴大官吏隊伍。所謂的師爺、幕僚,這種東西要不得。如果各級衙門著實缺少嫺熟的人手,可以安排正式的職位。師爺幕僚,不在官場,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果誰請了一個和尚當師爺,是不是遇到了事情,還要請菩薩保佑?求龍王降雨?這還是牧守一方的官員嗎?”

“所以像什麼幕僚的開支,還有些迎來送往,人情往份,這裡面大有藏掖!過年過節,婚喪喜慶,同僚之間,送一包茶葉,提一盒點心,這也是人之常情,不能算過分。”

說到這裡,張希孟頓了頓,才繼續道:“但是有人真金白銀,大肆送禮,爲了歡迎上官,一頓飯吃上百兩銀子,這肯定不行!所以職田,職錢這些東西,也不用想了。。”

“但是考慮到一些官吏確實居住困難,還有一些官位高,年紀大,事情多,也要考慮配屬一些隨從,這也是合乎情理的。”

“總而言之,我的意思是參考百姓的平均收入,考慮到地方花銷開支官員俸祿在百姓平均收入的兩倍到五倍之間,既不會太過窮酸,活不下去,但也不至於高不可攀,舉天下財力,尚且不能奉養官吏。”

“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隨著戰事進展,天災人禍,糧食價格不免波動,每隔兩三年,還要檢討一次俸祿高低,做出調整。不能一下子定死,以後再也不許改了。”

張希孟笑道:“主公,李相,這就是我的一些愚見,還請主公決斷。”

所有官吏,此刻看向張希孟的目光,都熾熱起來。

本來大傢伙都要認命了,現在有張希孟的這番話,總算起死回生了,張相啊,你可真是個大好人啊!

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十八章 不屈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
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八百八十九章 九鼎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十八章 不屈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著!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二百四十三章 我們並肩作戰吧!第八百五十九章 變法強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水县| 浦江县| 祁连县| 东阿县| 崇仁县| 灵武市| 公主岭市| 江永县| 双桥区| 静乐县| 洛川县| 桂阳县| 紫金县| 隆化县| 白山市| 扶风县| 山丹县| 和平县| 彰武县| 离岛区| 鹿邑县| 黄平县| 宝鸡市| 房山区| 修武县| 玉林市| 武山县| 蒙山县| 德格县| 富阳市| 建德市| 广灵县| 洛扎县| 英山县| 凤凰县| 大余县| 西贡区| 诸城市| 新河县| 濮阳市|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