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

張希孟這番話說完,球自然而然送到了朱元璋腳下。

其實朱元璋也在反思,當時陶安說出那番話,不願意和老百姓一樣,朱元璋就動了殺人的念頭,想處死老匹夫,讓下面人看看,你要斯文體面,咱就幫你體面!

但老朱到底沒有下殺手,說到底陶安還是做了不少事情,而且也只是說說,並沒有真的幹什麼壞事。

最最關鍵,如今他朱元璋連南方大區還沒有掃平,至少天完還有相當的力量,這時候逼迫太緊,的確是可能投靠其他人的。

身爲一個君王,還是要籠絡人心,維持下面的平穩。

而且陶安一時嘴快,也算是有功,等於給朱元璋提了一個醒。

不要以爲自己治下就跟自己是一條心。

甚至可以說大部分人並不那麼贊同張希孟的主張,他們自是隨風倒,曲意逢迎,嘴上喊喊罷了,並沒有真正銘刻在心裡,更沒有身體力行的勇氣。

有太多人還是覺得,他們非比尋常,應該享受更好的待遇,普通人都該老老實實,供他們驅使,乖乖給他們擡轎子,這纔是太平盛世,纔是聖君明主。

連這點小要求都不能滿足,那就是昏君無疑了。

哪怕對國家有利,我們也一樣編排你。

當朱元璋意識到有那麼一些人,怎麼也養不熟,他真的想動刀子,非常非常想……但是在這個時候,馬氏勸阻了他。

馬氏的道理也很簡單,陶安跳出來了,他尚且有不殺的理由,那些人只是在心裡想想,又怎麼動刀子?

你硬是要處置,就不免錯殺好人,反而撼動了自己的威望。

一個人殺伐果決,不是看能殺多少人。而是面對必須要殺的人,會不會心慈手軟,網開一面?

就比如胡三舍,他的罪行清清楚楚,他爹又在軍前領兵,這是一個難題,你朱重八殺了,足以告訴天下人,你是個什麼人。

而針對陶安這種,有著士大夫習氣的文臣,除非他們真的貪贓枉法,證據確鑿,才能動刀子,不然就很容易嚇到那些想要歸附過來的讀書人,得不償失。

這個天底下能改變朱元璋心思的人不多,敢直接點名朱重八,告訴他該怎麼做的,就只有這麼一個了。

老朱自然從善如流,但是他的心裡頭還有那麼一點不痛快,覺得文臣跟自己隔了肚皮,不是一條心。

到了今天,張希孟把新的方案拿出來。

朱元璋很滿意,也終於有了下臺階的機會。

“咱心裡清楚,有很多人瞧不起窮苦百姓,覺得這幫土裡刨食的農戶一錢不值,就是蒿草螻蟻……但是咱想說一句,你們的上位,咱朱元璋就是從這羣人中間走出來的,咱的幾位大將,都是這樣的苦出身,咱的將士,更是一羣往上數多少代,都是窮鬼的老實人。”

朱元璋掃視全場,冷冷道:“你們大傢伙,還是覺得窮棒子一錢不值嗎?”

這回不用張希孟表態了,李善長直接帶頭跪倒,披肝瀝膽,動容道:“上位,臣在當上小吏之前,家中也頗爲困窘,吃不飽飯,穿不暖衣。冬天讀書的時候,手掌盡是凍瘡,臣也想進京考個進士,光宗耀祖。但是沒有法子,家裡頭出不起盤纏,就只能做個小吏,苦熬著,要不是遇上了上位,臣,臣這一輩子,也就完了。”

李善長說得入情入理,很是動人,朱元璋都跟著點頭讚歎。倒是張希孟,他似乎記得李善長說過,家裡頭的條件還不錯,不然怎麼有機會讀書?

他也曾經以書香門第自己,那意思是你張希孟也別太驕傲了。

怎麼一轉眼又成了窮鬼?

難道李善長他們家也歸了薛定諤了?

是窮是富,成了玄學?

不過你也不能說老李撒謊,畢竟在這些文官中間,的確有出身很悽苦,求學很艱難的……比如宋濂!

他就對朱元璋的這番表態很是贊同,而且他也沒有去鬧什麼俸祿的事情。

如今張希孟針對俸祿的設計,已經讓宋濂很滿意了。

“上位,臣竊以爲官俸比普通百姓多五倍,又是身在朝中,不用擔心什麼。已經是天恩浩蕩。須知道像趙宋那樣,恨不得掏空國庫,奉養士大夫,是損不足而奉有餘。民生凋敝,起義不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既然要重定綱常,再造乾坤,就該果斷摒棄前朝弊政,一切以天理人心爲念,以百姓爲本……如此擬定典章制度,才能長長久久,太平萬年!”

總算還有個識大體的文臣,朱元璋的怒火也減少了三分。

“宋學士說得有理,咱們親眼看著大元的天下分崩離析,也知道華夏的千年興衰起落,周天下毀於天子肆意胡爲,予求予取。趙宋亡於上奢下貪,天子昏聵,官紳需索無度。民不聊生,外寇入侵……這些教訓不可謂不慘痛,咱可以容忍官員多得一些俸祿,但是絕不能允許你們作威作福,把百姓視作魚肉,。咱希望你們記住今天的話。俸祿的事情,回頭讓張相和李相商議妥當,儘快公佈。從此之後,咱也會嚴查百官,一旦發現貪贓枉法,咱一定不會手軟!”

老朱接受了夫人的勸說,隨便殺人是不對的,但是咱有理由,有真憑實據,誰也攔不住吧!

瞧著吧,咱一定針對那些士大夫習氣,不把老百姓當人的畜生,痛下殺手,不好好辦幾個貪官污吏,簡直沒法和百姓交代,也沒法讓咱舒心順氣!

只不過這事不是張希孟和李善長能摻和的,朱元璋打算找郭英布置,讓拱衛司去查。

毫不誇張講,老朱已經磨刀霍霍了。

而在另一邊,張希孟也來見李善長了。

見面之後,氣氛不是那麼融洽,李善長只是瞧著張希孟笑,隨後他給張希孟倒了一杯白水。

“茶沒了,只剩這個了,還請張相見諒。”

張希孟看了看水杯,又擡頭看了看李善長。

這個老李是責怪自己啊!

“李兄,你是不是覺得我該把俸祿的打算提前告訴你,也好讓你有說辭對付百官,不至於這麼狼狽?對吧?”

“不!”李善長冷冷道:“張相,說實話我很不贊同你的那個方案,又是參考糧價,又是兩三年一次調整……你難道不知道,官俸只能漲,不能跌!要是讓我說,上位打算規定俸祿之後,永遠不許更改,或許還是更好的辦法。總歸都是要貪的,不如規定嚴格一些,有誰貪贓枉法,直接扒皮實草,倒也乾淨利落!”

李善長慷慨激昂,張希孟卻是聽得好笑……你李善長什麼成色,我還不清楚?這不就是生氣了,遷怒了,拿話懟我!

好!

姓李的,算你有種。

我要是三句話,不能讓你跪下,我就甘拜下風,什麼事情都讓你做主!

“李兄,你可真是嫉惡如仇啊,那你覺得貪污多少,可以扒皮實草?”

李善長賭氣道:“多了不好,六十兩就行!”

“好!六十兩就六十兩,我前幾天收了李兄二斤龍井,需不需要剝皮?”

李善長不解,龍井?倒是有這麼一回事,只不過那個龍井是下面人送給他的,說是西湖的土產,讓他嚐嚐鮮。

雖然極品龍井很貴,但也絕對到不了六十兩,畢竟當下最貴的茶還是小龍團,綠茶的價值不夠,只是張希孟喜歡喝罷了。

“張相,你的清廉是人盡皆知的,要是連你都扒皮實草,國中怕是沒幾個能說的人了!”

張希孟笑了,“多謝擡愛,我是僥倖活下來了,但是西湖岸邊,兩處翻新的宋代莊園,還有一百畝茶園,究竟該值多少錢,又該剝幾層皮,我就不知道了!”

他說完這話,直接將一包茶,一張當票,一個木盒,放在了李善長面前,展開之後,裡面正是張希孟說的房契和地契,在上面,還有那麼一封信,上面寫著李相親啓。

三句話說完,張希孟往旁邊一坐,瞧著二郎腿,喝著白水。

而再看李善長,他先是吃驚,隨後渾身顫抖,一股強烈的不安涌上心頭。他捧起茶葉,仔細看了又看,的確是送給他的那一包!

再看看當票……老李什麼都懂了!

壞了!

有人藉著送茶葉,把當票藏在了茶葉包裡。

結果自己一時疏忽,沒當回事,就轉給了張希孟。

偏偏這包茶裡就有要命的東西,一張當票,竟然能換出來莊園和茶園……好傢伙!這個送禮的人,也真是挖空心思,設計精巧。

李善長是文官之首,送到他面前的茶葉,誰還敢碰啊?

有趣的是茶葉裡面也不是俗氣的金銀什麼的,而是當票!

要拿著當票,才能換出來箱子,箱子裡面才藏著厚禮。

一環套一環,悄無聲息,就把重禮送到了李善長手裡。

多好的主意啊!

簡直匠心獨具,巧妙佈局。

只是這位想不到,張希孟來拜會李善長,還人生當中第一次受賄,拿走了茶葉,把這件外人不可能知道的事情,捏在了手裡。

“張相,我,我冤枉!”李善長急得跪下了,“我,我屬實不知道,是,是有人陷害我!”

張希孟呵呵一笑,“李兄,我要是覺得你有事情,這些東西就送去給主公了!”

“哎呦!”

一句話說得李善長眼淚都快下來了,想起剛剛的陰陽怪氣,恨不得把一邊的老臉撕扯下來,幹出這麼丟人的事情,這臉……不要也罷!

李善長已經明白過來,張希孟沒跟他通氣,其實是想瞧瞧,是誰跟他鬧事,想要取代他……張相啊,你可真是用心良苦啊!

老李抓著張希孟的胳膊,已經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生我者父母,救我者張相!

其實吧,李善長也屬於自作多情,張希孟知道李善長在這個案子上無辜,但是他到底清白不清白,只有天知道。

這個當口,給老李一個大比兜,那是一點毛病沒有。

“李兄,能用出這種手段,必定不是小事情,如果捅到了主公那裡,還不知道要怎麼樣呢!”

李善長哭了,快別提朱元璋了,我現在脖子冒涼氣。

到底是哪個畜生,這麼陷害咱!

“張相,我現在心都亂了,你說說吧,要怎麼辦纔好?”

張希孟一笑,“其實這事不難辦……我聽說過做好事不留名的,沒聽說過送禮不留名的。此人一套接著一套,我才這個莊園沒準還藏著故事呢!這樣吧,我陪著李兄去瞧瞧,就當做個證人,看看到底是誰在背後,打算收買李兄!”

李善長用力吸口氣,“好!張相救了我啊!”

老李起身,拿起了地契,至於其他的東西,包括那二斤茶葉,都讓他裝進了一個箱子,還煞有介事,貼上了封條,作爲罪證,封存起來。

“張相瞧著,等查清楚了,再交給上位!”老李切齒道。

茶葉!

我的茶葉!

張希孟突然覺得心好痛……

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
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三百二十二章 婚姻大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我要看著大元朝完蛋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三百五十三章 君臨天下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川县| 石渠县| 静乐县| 新建县| 象山县| 开阳县| 禹州市| 凤城市| 大安市| 孝昌县| 翁源县| 加查县| 芜湖市| 广丰县| 建瓯市| 法库县| 榆中县| 三亚市| 海丰县| 高阳县| 浮山县| 黄山市| 景宁| 禹州市| 云南省| 潼关县| 大渡口区| 庆安县| 开平市| 山阳县| 五原县| 长子县| 海兴县| 高邮市| 康乐县| 北安市| 盐源县| 和龙市| 长岛县| 明溪县| 台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