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

開中法,利國利民,怎麼看都是個良法,那爲什麼有人就看不顧,欲廢之而後快?張希孟的問題,正戳中要害。

開中法設計再好,這背後都有個財權分配的問題。

武將開鹽引,然後賣給鹽商,鹽商拿著鹽引去鹽場領鹽。這麼設計,不就是等於說給了武將印錢的權力嗎?

他們手裡的鹽引就是錢。

等於說是在戶部體系之外,又弄出了一套體系。

這套體系甚至連皇帝都沒法直接管轄。

畢竟這背後還有武將世襲的問題。

既然沒法掌握,擁有權柄的武將又影響不到皇權,那孝宗順應百官的意思,廢了開中法,也就不足爲奇了。

朱標認真思索良久,字斟句酌道:“先生,弟子以爲,當下爲了穩固燕雲之地,開中法確實有必要!”

朱標說完之後,竟又疑惑道:“只是武將手裡有兵,又有鹽稅財權,只怕,只怕會有後患?。 ?

張希孟笑道:“確實,雖然未必會變成唐末的藩鎮,但是武將割據,不服朝廷號令,也是有的?!?

“那豈不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嗎?”朱標憂心忡忡道。

張希孟笑而不語,反而是宋廉,他也算是朱標半個老師,想了想之後,斟酌道:“殿下,凡事利弊摻雜,難以一下子說清楚,身爲主事者,權衡利弊,決定國家大政,難也就難在了這裡。”

朱標低著頭,思索再三,還是無奈搖頭,“先生,弟子確實是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纔好,還請先生指點!”

張希孟笑道:“殿下,這事情確實不是我能教的。宋學士講得好,這確實是主事者該負責的事情。若是非要讓我來說,殿下在決定一件事情之前,必須弄清楚利弊,知道開中法原原本本的全貌。而一旦決定執行的時候,殿下就要預備著能夠叫停開中法的準備。進退之間,收放自如,這正是殿下需要學習的。”

“遇事不決,好謀無斷,不是好事??芍皇菦Q斷,授予權柄,卻不能收回權柄,這也不行。”

張希孟笑道:“殿下,要說起來,這裡面的事情,你需要學的東西,還是不少啊!”

朱標連忙點頭,並且謙恭道:“弟子本就不甚明白,從今往後,更要用心纔是。”

這時候高啓站起躬身道:“張相,卑職倒是有些想不通,如何才能收放自如?如今北平可是張相做主,那張相又該怎麼決斷?”

事情到了張希孟的頭上,宋廉,朱標,還有其他衆人,齊齊看向張希孟。

心說張相講的頭頭是道,別是到了自己頭上,就沒了主意吧?

張希孟微微一笑,“確實,此事不是那麼方便。我打算在長蘆成立食鹽商行,負責曬鹽賣鹽!而放棄鹽運使衙門負責食鹽的方式?!?

宋廉皺著眉頭,沉吟道:“張相打算改制?這麼安排有什麼妙用?”

張希孟笑道:“如果僅僅是有武將簽發鹽引,然後由商賈去鹽運使衙門領取食鹽……這裡面可能潛藏的弊端,著實是太多了。哪怕當下越國公公忠體國,其他官吏也算清廉,不出出太多的問題,但是過些年後,事情就不好說了?!?

“所以我想的是這個鹽引,還是不能交給武將直接控制,不然後患無窮,早晚會毀了開中法……我的意思是設立食鹽商行,負責銷售和生產食鹽。他們每年先做一個預估,拿出相應數量的鹽引,向商人出售,而根據銷售情況,安排產鹽,分批交割。有多少鹽引,產多少海鹽,賣了多少價錢,全都公之於衆,大傢伙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張希孟說完之後,許多人都沉默了,不是這個辦法高明得一塌湖塗,而是大傢伙明顯皺眉頭。

不對勁兒??!

怎麼缺了點東西?。?

過了好一會兒,宋廉才沉吟道:“張相,你,你這麼安排,那修烽火臺的錢,建立軍屯的開支,又從哪裡來?”

對啊!

張希孟這麼搞,等於把最關鍵的事情摘出去了。

大傢伙討論怎麼戍守邊疆,可沒有說怎麼賣鹽???

難道連張相都忽略了重點?

張希孟澹澹一笑,“諸位,假如北平都司和內帑各自佔有一半鹽行的乾股,又會怎麼樣?”

這話一出,朱標還是轉不過彎,可孫炎等人已經明白了什麼,竟然忍不住瞪大眼睛,露出了駭然的表情,這能行嗎?

乾股這種東西,並不陌生。

從張希孟最初弄糧食銀行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

隨後下金陵之後,馬氏投了許多錢,在許多作坊裡面,都佔了不少的股……比如紡織作坊,絲綢作坊,印染廠,被服廠等等。

如果僅僅從身價考慮,馬氏差不多是大明最大的豪商。

無論掌控的工匠數量,還是產業規模,甚至是獲利,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只是馬氏不太在意罷了,外人也不敢跟皇后娘娘算賬。

現在張希孟提出了設立食鹽商行的設想,孫炎很輕鬆就明白了其中的厲害之處,甚至要拍桉叫絕了。

宋廉看著他躍躍欲試,就笑道:“孫炎,你給大傢伙解惑吧!看看張相的良苦用心!”

孫炎笑道:“宋學士,其實這事情不難猜,只是一般人想不到罷了!你說說皇后娘娘的被服廠,生產那麼多軍服,好在哪裡?”

宋廉微微皺眉頭,思忖少許,他也明白過來,“皇后娘娘的被服廠,自然是要計算收支的。要採買布匹棉花,要給工人發錢,還要維持經營,著實是很不容易,堪稱利國利民?!?

孫炎笑道:“那若是像以往的官營作坊,或者乾脆讓兵部衙門來弄,情況又會如何?”

宋廉凝重道:“讓衙門負責,工人就要服徭役,工錢未必有多少。需要的布匹棉花直接徵用,百姓又會受損。他們不算細賬,貪墨浪費,不可避免,生產出來的戰襖軍服,也未必妥當……”

孫炎大笑道:“沒錯,這不就是設立食鹽商行的目的嗎!”

宋廉微微沉吟,突然一撫掌,忍不住笑道:“對!沒錯!商行就要僱工,要給百姓開工錢。一直以來,專門產鹽的竈戶就不必生生世世,一直產鹽了。他們的日子可以過得好一些。張士誠就是鹽工出身,倘若用了張相這個辦法,只怕張士誠也不會揭竿而起??!”

竈戶就是煮鹽的鹽戶,最早可以追朔到五代,世世代代,靠著煮海產鹽度日。

而到了元朝,以鹽運使衙門負責管理生產食鹽,元廷官吏從竈戶手裡以低廉的價格,徵收食鹽,轉手賣高價。

竈戶所得很少,只能艱難度日。

後來元廷開河變鈔,造成寶鈔價格暴跌,辛辛苦苦煮海產鹽,一鍋鹽換不來倆饅頭,竈戶紛紛逃亡,許多竈戶加入了紅巾軍。

他們也就是張士誠手下的鹽丁。

如果大明繼續秉持鹽運使衙門管理的模式,繼續讓竈戶世代煮鹽,有朝一日,鹽工逃亡,嘯聚山林,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改成了商行,商行就要出足夠的工錢,才能招募到工人……而且爲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商行更願意用曬鹽的方式,順便還能推動新技術使用。

至於使用曬鹽法,少用的鹽工,那就更不是問題了?,F在的大明朝,缺人的地方可不少,隨便去中原,北平,甚至是嶺南,都能比當竈戶好百倍!

如此一來,世襲竈戶的弊端,也就輕鬆化解了。

“食鹽商行按照規矩,向稅務部納稅,財稅盡數歸於國庫,這個問題也解決了?!睂O炎又道:“食鹽商行,給都司一半乾股,分紅自然可以用來籌建烽火臺,加強邊防,至於剩下一半,獻給天子,等於將邊軍掌握在陛下手裡,不至於出現藩鎮,也不會不聽號令。當然了,若是陛下仁慈,也可以從內帑撥出些錢財來,幫助修建烽火臺。我想張相是不會反對的?!?

張希孟笑容含蓄,“我這個辦法,其實還有些問題,畢竟商行的利益和都司還是不一樣,他們能拿出多少紅利,幫助修烽火臺,也不好說。我的想法是陛下和都司聯合拿出些乾股,賣給商人,從商人手裡籌措一筆錢,都用來加強邊防。而踴躍購買股份的,也相應獲得優先採購食鹽的資格?!?

張希孟從容不迫,把原來開中法的缺點都給避免了不少,還把優點發揚光大了。

尤其是避免了財稅混亂的問題,稅務部該得到的那一份,半點沒有損失。

如果是還有問題,那就是股份的分配,都司能不能拿一半,剩下的一半是給內帑,還是交給國庫?

這些事情肯定還有的爭。

但是不管怎麼爭,這個食鹽商行運作起來,產生源源不斷的紅利……大約著各方也不會像對待開中法那樣,直接一廢了之。

張希孟花了幾天時間,討論這個升級版的開中法,太子朱標全程參與,漸漸的,他也弄懂了張希孟的設想。

朱標欣欣然,給父皇母后寫信……在信中,朱標不遺餘力讚美師父,把張希孟誇得和一朵花似的,師父的高明,無與倫比,古代賢臣,沒有一個能比得上。

朱標還說,他要和張希孟學習經營之道,如何能夠兩全其美……這封信送到了應天,朱元章通讀下來,就只剩下一個念頭,咱們好好的孩子,剛到了北平,就要學商賈那一套了!

張希孟,你還咱的好兒子來!

朱元章震怒!

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十二章 示兒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
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十二章 示兒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七百三十章 張相的新衣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四百七十一章 小明王拜謝大明皇帝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余县| 文山县| 边坝县| 敖汉旗| 海晏县| 永登县| 红原县| 南丰县| 虎林市| 称多县| 镇原县| 吐鲁番市| 汾阳市| 桃江县| 西乌| 闽侯县| 林西县| 滕州市| 田阳县| 锡林郭勒盟| 浦北县| 读书| 临颍县| 岐山县| 盐池县| 兴安盟| 寻乌县| 吐鲁番市| 教育| 皮山县| 临汾市| 阿城市| 安吉县| 上虞市| 明水县| 哈密市| 若尔盖县| 陆河县| 乌兰察布市| 浑源县|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