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

朱老四捱了胖揍,但據(jù)說這傢伙不但沒哭,還是笑著出去的。

反正老二和老三兩個廢物不能把他怎麼樣。

那些跟著他鬧的小崽子也安然無恙,他豈止是贏了,簡直贏麻了!

從今往後,自己就是這武學(xué)的老大。

等自己從武學(xué)出來,就能當(dāng)上徵西大將軍,從此橫行天下了,這幫人都是自己的兵,要聽自己號令。

想到這裡,朱棣簡直開心飛起,至於屁股上的疼,反正還能忍著,用不著當(dāng)回事。反而是自己的大印,費了那麼大力氣,從舊貨市場買來的,結(jié)果就這麼沒了。

父皇還嚴(yán)厲警告自己,不許再鬧事,尤其是官印,要是再敢隨便封官許願,就立刻打折他的腿。

朱棣覺得老爹這一次不像是撒謊,自己還是收斂一點。

不過想讓自己不鬧事,那是不可能的。

大印玩不了,就找點別的東西,反正這個徵西大將軍,就是他的,誰也搶不走!

朱棣在學(xué)堂裡折騰,張希孟是真的懶得管。

他現(xiàn)在要忙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其實修史都不算什麼。

張希孟收上來了百官的監(jiān)察考評之權(quán),凡是朝廷的正式官吏,都在張希孟這裡,有一份卷宗。

他這個考評監(jiān)察,可不同於御史臺,也不同於吏部。

御史臺是發(fā)現(xiàn)了問題,一封奏疏上去,就要捉拿下獄的,吏部那裡也是三次優(yōu)等,官升一級,都是有明白規(guī)定的。

而張希孟的門下省更偏重日常,看起來非常瑣碎……比如這個官員任務(wù)完成情況,有沒有人舉發(fā),人品,學(xué)識,是否謹(jǐn)慎小心,有哪一方面的專長,綜合考覈,能算上第幾等……

很顯然,門下省的工作量,不是其餘衙門能想象的。

也正是因爲(wèi)如此,加上張希孟坐鎮(zhèn),門下省纔有足夠的本錢,和中書省平起平坐。

試想一下,如果門下高官年累月的考評,這個人不算是什麼優(yōu)秀人才,你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韙,提拔這個人,後果是不是都要你承擔(dān)?你們之間,是不是有私相授受的問題的?

一旦真的走到了這一步,這事情可就麻煩了。

沒有足夠的本事,是萬難扛住排山倒海的壓力。

如此驚天動地的權(quán)柄,張希孟自然不敢輕易放手,哪怕麾下四大金剛,個個都是能臣幹吏,張希孟依舊要把握大局。

這種事情與信任無關(guān),畢竟領(lǐng)了老朱家的一份俸祿,就要對得起這點錢。

除了主持門下省,監(jiān)修國史之外。

張希孟還有個事情,也非常緊要,那就是組織精兵強(qiáng)將,針對整個大明,進(jìn)行普查……摸清楚各地的人口戶籍,山川地貌,還有物產(chǎn)經(jīng)濟(jì),教育情況等等……

張希孟要求在兩三年之內(nèi),給他弄出一份大約完整的國內(nèi)情況彙總。

然後根據(jù)這些資料,纔好佈置下一步的工作。

大明以後該往哪個方向發(fā)展,哪裡需要增強(qiáng),哪些問題必須解決……全都要看這些詳細(xì)的報告。

道理很簡單,元廷退到了草原上,最大的外敵沒了,然後就天下太平,洪武盛世了?

想什麼呢,亂七八糟的事情還有太多了。

百廢待興,老百姓民生凋敝,匪盜遍地。就這個情況,你要是說什麼事情都沒了,可以完結(jié)了,那也說不過去啊!

就拿最簡單的一件事情來說,接下來要怎麼劃分省區(qū)範(fàn)圍……元廷留下來的行省制,算是不錯,但是省份劃分,就太草率了。

你敢想象,元廷搞出了河南江北行省這麼個怪物……基本上把中原地區(qū),南陽盆地,兩淮,全都化爲(wèi)一個省。

這個省涵蓋了黃河和長江之間,廣闊的區(qū)域,紅巾起義,主要就來自這個河南江北行省,算是一手埋葬了大元朝。

另外元朝的江浙行省,也大的嚇人,應(yīng)天,蘇州,全都?xì)w了江浙,另外福建也屬於這個行省,江南最富庶的一塊地方,都在江浙行省治下。

至於江西行省,那就更誇張了,居然延伸到了嶺南,廣州是江西的你敢信?

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都要處理,劃分區(qū)域,隨後安排官吏,加強(qiáng)地方治理。

張希孟把門下省弄成個超級衙門,這些事情,他就沒法坐視不理,只能事必躬親,仔細(xì)處理。

張希孟的忙碌自然不用說,但是也有事情,他不得不過問,這不,朱元璋降旨,叫張希孟過去。

君臣見面之後,老朱就嘆了口氣。

“剛剛拿到了急報,說是馮國用病了。”

張希孟微微一怔,也從朱元璋的手裡,接過了消息,仔細(xì)看了又看,隨後張希孟眉頭深鎖,陷入了爲(wèi)難。

馮國用當(dāng)初領(lǐng)受金牌,進(jìn)軍關(guān)中,是既定的方略。

就在不久之前,馮國用曾經(jīng)從關(guān)中出去,北上攻擊元軍殘部,成功收復(fù)延安府等地,把張良弼一口氣趕到了河套。

隨後馮國用再領(lǐng)兵向西出擊,他們的目標(biāo)是打通河西走廊,進(jìn)入西域,然後從側(cè)翼截斷元廷和蒙古藩國之間的聯(lián)繫。

既是光復(fù)故土,又是包圍草原上的元廷殘部。

這是一項非常龐大的戰(zhàn)略佈局。

就在揮拳出擊的當(dāng)下,馮國用突然在軍中染病,等於是斷了一臂。

就連朱元璋都憂心忡忡道:“上一次中原決戰(zhàn),雖然徐達(dá)和常遇春立功非小,可是首先發(fā)起反攻的,恰恰是馮國用的南陽軍團(tuán)。如今又是如此,要想徹底剷除元廷餘孽,非要如西漢一般,鑿穿西域,從側(cè)翼包抄元軍,這一次的擔(dān)子,又落到了馮國用的身上。”

“老四成天唸叨著,要當(dāng)徵西大將軍,殊不知,咱們真正的徵西大將軍,正是馮國用啊!”朱元璋無奈道:“張先生,你有什麼看法沒有?誰能接替馮國用,是在丁普郎、傅友德等人當(dāng)中選一個,還是從朝中安排人過去?”

面對老朱的提問,張希孟竟然爲(wèi)難了。

向西域用兵,畢竟是山高水長,情況極爲(wèi)複雜,非是文武全才的大將,不能爲(wèi)之。

縱觀明軍諸將,徐達(dá)肯定沒問題,常遇春這種級別的,都要差著一籌。

可問題是徐達(dá)屬於三軍一人,必須留在朝中,隨時應(yīng)付緊急軍情,如果把徐達(dá)派去了,遇到了緊要的戰(zhàn)事,除了御駕親征,就只剩下魯王督師了。

所以馮國用是最合適的人選,這也是當(dāng)初張希孟和朱元璋早就商量妥當(dāng)?shù)摹?

現(xiàn)在突然馮國用染病,急切之間,誰也不好接替他!

“主公,吳禎、吳良、花雲(yún)、唐勝宗,這些人本來都有機(jī)會的,只是現(xiàn)在有些不好說了。”

朱元璋冷哼道:“什麼不好說!這幾個人都大不如從前,尤其是花雲(yún),原來是騎兵主將,現(xiàn)在卻連馬都騎不好了,才幾年的功夫,竟然頹廢若此!真是令人失望!”

老朱想了想,又道:“先生以爲(wèi),讓朱文正去怎麼樣?”

張希孟微微點頭,朱文正確實是年輕將領(lǐng)當(dāng)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肯吃苦,也能打仗,統(tǒng)御騎兵,襲取上都,立下過赫赫戰(zhàn)功。

但是朱文正也有一個問題,就是他資歷尚淺,又是天子侄子,這個身份對他是個幫助,卻也是個限制。那些將領(lǐng)未必能完全聽他的。

可當(dāng)下除了朱文正,也還真找不出更合適的。

就在張希孟準(zhǔn)備答應(yīng)的時候,突然從狄道又送來了一封奏疏,正是馮國用親筆所寫。

接到了這份奏疏之後,張希孟和朱元璋都沉默了。

馮國用首先介紹了現(xiàn)在明軍的情況。

由於驅(qū)逐了張良弼之後,包括當(dāng)年西夏的主要地盤,寧夏路,已經(jīng)落入了大明的手裡。現(xiàn)在正安排將士屯墾戍邊,鞏固控制。

wωω★ t t k a n★ ¢ ○

由此向西,馮國用是希望打穿河西走廊,盡復(fù)故土。

他在奏疏裡介紹,由於此前的大戰(zhàn),元廷抽取了許多陝甘諸王的兵馬,對付紅巾軍。結(jié)果造成了河西走廊空虛,明軍殺過去,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

但同時馮國用又指出,雖然進(jìn)軍順利,但是目之所及,人皆穿胡服,行胡禮,與中原風(fēng)俗迥異,又有色目人雜居期間,漢家百姓,早就所剩無幾,儼然到了異域。

奏疏寫到這裡,可以明顯感覺到字跡頓挫,馮國用是忍著病痛寫下來的。

“收復(fù)西北,移風(fēng)易俗,片刻耽誤不得。臣一人患病事小,國家患病事大。倘若臨陣換將,臣以殘病之軀,未必能趕回應(yīng)天,目睹天顏,徒使陛下傷懷。另外擇將,又須時日,往返熟悉,怕是要半年之久,誤國誤民,皆是臣之罪孽。”

“故此,臣斗膽懇請吾皇陛下,不要讓臣回京,許臣領(lǐng)兵西進(jìn)。待到收復(fù)河西之後,臣也能瞑目九泉,報答天恩之萬一,不負(fù)丈夫平生志向!”

看到了這裡,朱元璋已經(jīng)忍耐不住,用力捶打桌子,“咱知道,咱知道啊!馮國用必定是病勢沉重,不然他不會這麼寫的!早知如此,咱就不該派他領(lǐng)兵!”

張希孟也道:“主公,趕快派人去狄道,但願能趕得上。”

欽差帶著旨意,連夜出京。

在遙遠(yuǎn)的西北,一駕馬車,載著一位患病的將軍,到達(dá)了一座城池前面停下來。

“兄長,到?jīng)鲋萘恕!被杌璩脸恋鸟T國用聽到呼喚,微微發(fā)怔,片刻之後,突然笑道:“可是那個陸放翁做夢都想的涼州?”

馮國勝含淚點頭。

“來,快扶我下去,我想看看……看看涼州之地。”

馮國用顫顫哆嗦,從馬車下來,在兄弟的攙扶之下,緩緩走入涼州城,突然,他喃喃道:“陸放翁有句詩,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xué)京都樣!我們總算到了涼州,只是等涼州女兒學(xué)會應(yīng)天梳頭的時候,我怕是看不到了。”

馮國勝含淚道:“兄長,能看到的,能看到的!我現(xiàn)在就去安排!咱們上涼州最高的高樓,俯視涼州,俯視河西之地!”

馮國勝說完,俯身,用寬闊的脊背,背起兄長,在起身的剎那,馮國勝險些摔倒,不是太重了,而是太輕!

馮國勝哭出了聲。

背上的馮國用卻是輕笑道:“傷心什麼,傻兄弟,我比陸游有福氣多了!”

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wèi)父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yǎng)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wèi)士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wǎng)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xiāng)的味道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wǎng)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yǎng)兵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zhàn)術(shù)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wèi)繼續(xù)做人而戰(zhàn)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
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wèi)父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yǎng)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wèi)士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wǎng)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xiāng)的味道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wǎng)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八百六十一章 吞併安南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yǎng)兵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zhàn)術(shù)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wèi)繼續(xù)做人而戰(zhàn)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五百三十三章 正本清源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栖霞市| 襄城县| 昭平县| 巫溪县| 临朐县| 祁东县| 平乡县| 宁远县| 仁寿县| 平乡县| 磐安县| 克什克腾旗| 柏乡县| 涟源市| 革吉县| 华亭县| 江城| 屯留县| 河津市| 卢湾区| 乐山市| 霞浦县| 玉山县| 福清市| 磐安县| 安多县| 都兰县| 庆城县| 阿勒泰市| 丁青县| 华蓥市| 阜新| 新巴尔虎左旗| 乐山市| 渑池县| 丹巴县| 两当县| 汉阴县| 安达市| 疏勒县| 枣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