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

臨淮鎮,朱元璋的起點。

在那裡,老朱擁有了第一支屬於自己的兵馬。

而且在進發臨淮的路上,和張希孟的談論,讓老朱擁有了朦朧的意識,他想要爭雄天下,建立自己的霸業。

一轉眼八年時光過去,他的確有所成就。而能陪著他走到今天的老卒,卻也不多了。

其中有人戰死,有人因爲受傷,不得不提前離開軍中,當然,也有人觸犯軍規,被老朱斬殺,以儆效尤。

當初的兩三千人,還能留下的,或許連八百都沒有了。

朱元璋目送著這些老朋友從面前經過,他希望這些人能陪著他繼續走下去,北伐大都,收拾山河,九州大地,重歸一統,彼時在這個奉天門前,繼續校閱三軍!

臨淮舊部去後,立刻就是吳禎率領的淮西將士…這些人都是朱元璋親自招募,親自訓練,他們既是朱元璋的鄉親,也是老朱的袍澤兄弟。

他們是朱家軍的核心,是一顆顆閃耀的將星,他們打下來如今的基業,也將開拓未來的天下,無可阻擋,無可匹敵,這個時代的狠人大集合!無敵男團!

這些人給朱元璋更多的是安心,放心,有他們在,就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淮西方陣之後,就是馮國用率領的滁州子弟兵。

這個給老朱建議渡江,直取應天的文武全才,曾經在歷史上,英年早逝,暴卒於攻擊紹興的軍中。朱元璋痛心疾首,論功排序,馮國用位列諸多功臣的第八位,僅次於開國六公爵和胡大海,可見地位之高……

而在這個時空中,馮國用被安排在了揚州,避開了危險,依舊活蹦亂跳,身體極好。

有太多的名將,僅僅是水土不服,或者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稀裡糊塗就死了。張希孟也沒法化身神醫,把一個個人從鬼門關拉回來。

但是張希孟早早在軍中推行衛生條例,制定餐飲標準,進行合理的訓練,鼓勵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張希孟的倡導下,朱家軍極少有水土不服的情況,也沒有大規模的瘟疫,

非戰鬥減員極少。

因此有許多名將悍卒,都安然無恙,毫不誇張講,如今的朱家軍,可是要比歷史上還要兇猛幾分!

在馮國用之後,一個黑漆漆的大漢,率領著和州兵馬,出現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胡大海!

這個勇猛耿直的漢子,同樣沒有被宵小暗算,依舊無恙。胡大海的勇猛,不下於常遇春,而他最可貴的是明白事理,以身作則,兒子胡三舍違法,被老朱斷然處死,胡大海並沒有怨恨朱元璋,相反,他更加忠心耿耿。

朱元璋才能進希望將胡大海的二兒子胡關住留在身邊。

奈何胡大海覺得要想讓將士們一往無前,主將必須做好表率,他豈能讓兒子躲在後面?

拗不過胡大海,朱元璋也只能答應。

總而言之,這是個忠勇可靠的猛士。

而胡大海之後,則是常遇春統帥的渡江方陣。

這些將士都是參與過渡江戰鬥,在攻取應天之時,立下赫赫戰功的。

眼瞧著一隊隊的精兵猛將,從面前經過,觀禮臺上,歡聲雷動,人們把眼珠子瞪圓,

巴掌拍紅,振奮無比。

瞧見沒有,這些都是大明的兵馬,是我們的子弟兵!

就在常遇春之後,出現了一隊兵馬,是由朱文正統帥,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從人羣前經過,短暫的沉默之後,也先帖木兒竟然站了起來,淚水不可抑制地涌出。

他認出來了!

這是當初在銅陵的戰俘營!

也先帖木兒他們都率領著這些將士,和倪文俊血戰,保護銅陵安全。

彼時的他們,還是需要改造的俘虜,而今日他們是軍中的猛士,能夠前來參加閱兵的精銳。

“好啊!”

也先帖木兒喜極而泣,那些前來觀禮的蒙古人也落下激動的熱淚。

在這裡能看到一支以蒙古戰俘爲主的兵馬,有著太豐富的信息。說句實話,他們這些俘虜,元廷舊人,如何融入新朝,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老朱這邊,對他們太好肯定不行,把他們視作牛馬,那也不行。

而這些人則是戰戰兢兢,時刻提心吊膽,離心離德,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哪怕僅僅是家庭衝突,也會動搖他們的忠誠。

但是在看到這支人馬的時候,他們鬆了口氣,而且是徹底放鬆了。

道理很簡單,朱家軍,代表著大明的核心,代表著新朝的柱石。

蒙古人能夠順利參與其中,並且得到尊重,在外面改造好的蒙古人,也不需要擔心,

可以安心做新朝子民了。

在這些人之後,杭州之戰,浮樑之戰,湖口大捷…每一次大戰,每一個重要節點,

都有一支隊伍代表著。

整個閱兵過程,就彷彿是一張畫卷,有條不紊展開,將這些年的奮鬥歷程,一步一步走來的經歷,完美展示在朱元璋,還有朝臣們的面前。

清晰真切,深入骨髓。

要說起來,能有今天,著實不易!

隊伍的最後,是花雲率領的鐵騎,以及俞通海和廖永忠率領的水師,依次經過奉天門,整個閱兵儀式在萬歲的山呼聲中結束。

登基大典的上半場總算順利渡過,接下來在傍晚時分,會有應天百姓巡遊,然後是煙花表演,再之後就是戲曲聯歡,要整整慶祝一夜。

作爲整個大典的總導演,張希孟給自己八十分吧,還算滿意,可以稍微鬆口氣。

但是朱元璋突然的提議,讓張希孟大吃一驚。

咱不是說好要等到大典之後,再封賞百官嗎?

你怎麼這麼著急啊?

張希孟也沒辦法,只得匆匆趕來奉天殿。

此刻的朱元璋,已經脫去了戎裝,一天換三次衣服,老朱還很不習慣,面對著大傢伙,老朱先咧嘴笑笑。

“都別繃著臉,咱是登基了,可咱也沒多一塊肉!咱還是咱,你們還是你們!”

老朱笑道:“大封功臣這事,咱知道你們等了很久,上午的時候,咱登基了,冊封皇后,冊立太子……咱這一家子都有了安排,如何能怠慢大傢伙?所以,咱就擅自改了流程,趁著下午,把封賞的事情大致說一下,等晚上看戲的時候,也好舒心順氣,你們說是不是?”

衆人聽到這話,齊齊屏息凝神,不敢言語。

有幾個人更是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雖說對於將士的教導培養,一直沒有間斷。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夠建功立業,

封妻廕子,也是無法拒絕的事情。

半生功名,皆在於此!

試問誰能不激動?

除非你就不是一個人!

而張希孟就波瀾不驚,完全超脫物外,渾不在意。隨便吧,反正我都可以的。

跟非人生物張希孟不同,李善長此刻卻是萬分在乎,他的手心都被溼透了。

朱元璋目光掃過,在李善長身上略停留,然後就落到了其他人身上,剎那間,老李萬念俱灰,幾乎悶哼出聲,好在他還能撐住。

就這樣,朱元璋掃視了所有人,奉天殿針落可聞。

終於,朱元璋喚了一聲,“李先生!”

李先生?

不是張先生!

我沒聽錯吧?

李善長竟然下意識去看張希孟,正好看到了張希孟的笑臉,一副恭喜恭喜的模樣,老李剎那間冷靜下來。

不出意外,張希孟一定事先知道了,自己還是差著不少啊!

一想到這裡,李善長似乎也沒有那麼激動了。

“老臣在!”

朱元璋道:“李先生,這些年,你一直操持軍需,處理政務…一個人辛苦一天,一個月,一年……都不難。難的是這麼多年,咱們軍中幾乎沒缺過糧食,沒斷過輜重,沒出過大亂子!”

“徐達!”

徐達立刻起身,“臣在!”

“你看看李先生臉上的皺紋,你說他操的心,比你們是多是少?”

徐達忙道:“回上位的話,李相公鞠躬盡瘁,人盡皆知,他是上位的蕭何!”

老朱含笑,又看看其他人,“你們覺得如何?”

在場文武,又能說什麼,只是一起讚歎,“李相就是蕭何在世,實在是主公股肱重臣!”

朱元璋領首,又轉向李善長,對他道:“李先生與咱相逢微末,承蒙先生不離不棄,以至於有了今日基業,先生之功,當受嘉獎。”

老朱在這裡頓了頓,李善長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你能不能先說完了,我年紀大了,要繃不住了!

“咱決定加封李善長爲宣國公,世襲罔替!”

果然是世襲罔替的國公,並不出乎預料。

只不過封了個宣國,就有點差著意思。

不過換個角度想想,如果現在就封了大國,以後北伐成功,又該如何?

還封王嗎?

所以,李善長立刻跪倒,叩謝天恩。

朱元璋把他拉起來,笑道:“李先生,接下來還有些具體賞賜,包括你的夫人兒子,要等禮部那邊處理妥當,才能給你……其餘人也都是一樣。”

李善長忙不迭點頭,“臣明白!臣代家人,叩謝天恩!”

老李拿了封賞,還排名第一,算是志得意滿,再無遲疑,挺直胸膛,站在一邊。

這時候朱元璋稍微停頓,就念了下一個名字,“徐達!”

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
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五百六十五章 秦皇漢武,唐宗明祖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四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承諾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七百八十章 親事來了第一章 元末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零九章 你要保我不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商稅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三百零九章 俸祿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西县| 海南省| 盐津县| 奎屯市| 镇坪县| 和林格尔县| 涡阳县| 华池县| 万年县| 邛崃市| 重庆市| 车致| 通辽市| 台北县| 华安县| 海丰县| 香格里拉县| 芮城县| 乳源| 于田县| 临高县| 确山县| 瑞丽市| 新龙县| 安岳县| 甘南县| 雅安市| 平定县| 留坝县| 锡林郭勒盟| 花莲县| 平乡县| 乐陵市| 卫辉市| 景东| 托里县| 江口县| 平乡县| 米易县| 和田县|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