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

從法國南方,蔓延到商業發達的尼德蘭,再到德意志南部,整個歐洲,都在風雨飄搖,山川震盪之中。

之所以能產生這麼大的動靜,自然是源於那幾本書,但問題也不僅僅是那幾本書。

其實梳理歷史上的文化交流,就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規律……比如典型的玄奘法師天竺取經。

彼時確實是給中原帶來了博大的佛法……但是有個前提,卻是中原王朝,依舊遠遠領先天竺。

而且本土的儒家道家,強烈抵制,三教爭鬥,綿延千年,歷經數個王朝,最後才形成了三教合流的局面。

也就是說,如果本土存在強大的抵抗力量,這種傳播很難一下子起到作用。

不過再看看倭國,他們派遣遣唐使,向大唐學習的時候,貌似本土也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力量,就順滑接受了。

那是因爲彼時倭國還算穩當,遠沒有發展到王朝末期,國家有力量承襲這股先進的文化,並且順勢推動改革。

又比如發生在明末的西學東漸……還是那樣子,彼時大明朝雖然已經有些日薄西山,但上國威儀還在,絲毫沒有把西方的學問當成什麼救命的良方,只不過是一些有識之士,覺得西方學問也有可取之處,算是填補空白了。

但是差不多同樣的時間裡,東方的學問傳到了西方,東方的治理方式流傳到了西方,卻是直接催生出一大羣“精中”,伏爾泰等人對中國的吹捧,甚至達到了讓中國人都汗顏的地步。

毫不客氣講,他們所說的東方,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藉助東方,闡發自己的想法。

這個東西,換個比較容易懂的說法,叫做“託中言志”,同樣的道理,也有“託古改制”,自然也包括後世一些人的“託西言志”,總而言之,大凡這類事情,都不是客觀闡釋事實,全都是打著某些旗號,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甚至張希孟重新修訂宋史,也可以歸結到這個體系當中。

但是人類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

一種思潮,能夠迅速傳播,絕對離不開當時的背景。

譬如說當下的歐洲,黑死病流行,戰亂不斷,老百姓苦不堪言……自然而然,一批學者打出了文藝復興的口號,玩起了託古改制的把戲。

隨後開闢新航路,他們靠著大肆掠奪,走出了危機……但是他們乾的事太缺德了,爲了遮掩犯罪,又鼓搗出了思想啓蒙,替自己的罪惡洗白。

再之後,才發展到了工業革命階段,西方徹底掌握了工業文明,可以俯視其他所有地區和民族。

然後就產生了西方至上,人種優越的想法……在中世紀,西方人還只是把自己當成上帝的選民,而到了後世,他們則是直接把自己當做了上帝!

這就是整個西方社會發展的大致過程。

他們此刻正處於文藝復興初期,正在一片的黑暗之中,痛苦掙扎,尋找不到任何出路。

而就在此時此刻,大批的東方書籍,來自大明的理念主張,灌注到了西方,會發生什麼,也就不足爲奇了。

畢竟此刻西方極度虛弱,原有的秩序崩塌,完全是一片廢墟,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而大明也確確實實大幅度領先,比起西方有著巨大的無與倫比的優勢。

西方也沒有大舉向海外開拓,沒有那麼多殖民地財富供養,處於最衰弱,最沒有自信的時候。

有一碗來自東方的藥,號稱包治百病,又怎麼可能拒絕。

如果非要勉強對比一下,此刻法國出現的局面,大約就類似洪天王他們吧!

可以視作“拜洪武會”,很湊巧的是,在這些人的嘴裡,法國的貴族,保守的神職人員,他們就是邪惡的魔鬼,他們竊據經典的解釋權,壟斷了上帝,反過來欺壓百姓,敲骨吸髓。

所以必須藉助洪武大帝的力量,來消滅這幫妖孽!

好傢伙,直呼好傢伙!

查理五世萬萬沒有料到,自己的圖強之舉,竟然招來了殺身之禍。

那些譁變的士兵,同南方的農民聯合起來。

他們全都主張均分土地,要求擁有可供生存的土地數目。他們還提出人均五十畝,一家三百畝的數額要求。

一下子引爆了整個法國。

縱觀整個西方,地中海沿岸,因爲氣候的問題,不適合農業發展。

法國靠著大西洋暖流,差不多是歐洲農業條件最好的地區。

科西嘉的小矮子就是靠著向小農妥協,才橫掃歐洲,也正是因爲這一次的巨大成功,才制約了法國的工業發展。

一直到二戰之後,法國的工業人口才超過農業,算是完成了工業化。

所以說,在這片土地上,是有著推行均田的可能的。

各地的起義軍,風起雲涌,數量迅速突破二十萬,巨大的波瀾,甚至迫使英國派出使者,同法國講和,願意聯起手來,共同對付那些亂民。

當然了,本著帶嚶不做人的傳統,他們也向查理五世獅子大開口,索要土地,金錢,甚至要求法國承認失敗,然後借師助剿。

查理五世不願意認輸,但是局面又確實糟糕。

可以想見,他多半還會屈從,歐洲的國王貴族,還是會聯合起來,全力以赴,鎮壓農民起義。

至於最後的勝利會屬於誰……如果不出意外,估計還是歐洲的貴族,畢竟他們太根深蒂固了。

而且貴族之間,利益高度一致,他們稍微溝通,就可以站在同一戰壕,協同行動。

反觀農民起義軍一方,組織混亂,利益訴求千差萬別,失敗幾乎是必然的。

但是毫無疑問,他們肯定會衝擊西方的秩序。

有太多的貴族被他們俘虜,然後綁在木樁上,有的成了掛件,有的被燒成一堆焦炭。

每一個貴族被殺,都會引來民衆的高聲歡呼。

王冠落地,貴族不再尊貴,他們像是老鼠一般,被輕鬆碾死。

他們惶恐,哀嚎,不停求饒,他們跪在民衆的面前,痛哭流涕……凡是目睹這一幕的人,多半都不會對貴族再有多少敬畏之心。

就像是東方大地上發生過的一樣……兩漢儒家,皓首窮經,闡發正統,窮盡心力,維持皇帝的高貴。

可是當成濟的利刃穿透高貴鄉公的後背之時,有一種東西,垮塌了,隨後就是幾百年的殺戮,當司馬家的後人,穿著青衣,伺候匈奴漢國皇帝的時候,當手持著馬桶蓋,服侍如廁的時候,他們會不會大罵老賊司馬昭無恥,遺禍子孫?

反正在這個關鍵時刻,發生了這樣的異常……西方世界的歷史走向,肯定會大不相同!

2kxiaoshuo.com

……

“曼努埃爾殿下,你現在已經擁有了三千兵馬,我覺得你可以返回拂林國了。”張希孟笑呵呵說道。

這位來自東羅馬皇子殿下,心裡早有準備,但是當真聽說之後,還是顯得很失落。

“尊貴的太師大人,我想如果此次返回,不管是戰死,還是老病死去……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我想念更多的是應天,而不是君士坦丁堡……如果有來生,我希望成爲一個徹頭徹尾的中原人。”

張希孟眉頭微微挑動,隨即笑道:“還是那句話,我不認爲中原是個狹隘的地域概念,中原代表一種文明,一種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四民平等男女一致……如果君士坦丁堡能做到這些,就是西方的中原,就是華夏的一部分。”

張希孟說著,又站起身,引著曼努埃爾到了地圖前面。

“請看,燕王殿下已經佔據了天竺西海岸,正在向北發展。冠軍侯駐防西域,準備進入河中。馮國勝將軍,傅友德將軍,他們率領一支人馬,向著高加索方向發展,聯絡羅斯諸國,一同夾擊金帳汗國……如果一切順利,我們會首先控制住高加索地區,隨後通過黑海,同你們取得聯絡。到了那時候,大明的軍隊物資,就可以直接送到君士坦丁堡。”

張希孟笑道:“在三年之內,你們就能得到強大的支持。總而言之,殿下可以放心。”

聽到了這裡,曼努埃爾倍感振奮,心總算放了下來,三年的時間,不算長。

“太師,我返回去之後,會盡快將我的妹妹送過來,我希望她能從小就努力學習,熟悉大明的語言禮儀,從而做一個合格的張家媳婦!”

這事還沒忘呢!

張希孟也沒法拒絕,只能拍了拍曼努埃爾的肩頭,勉勵道:“真心待人,將心比心。百姓會成爲你的最大助力!”

曼努埃爾連忙點頭,謝過張希孟的教誨,轉身下去,準備出海。

就在他剛剛離去,一艘不算太大的船隻,到達了浦口,船上裝滿了金燦燦,光閃閃的黃金!

這一批黃金正是朱棣從天竺運過來的,足足有三十萬斤!

沒錯,朱老四沒用慣常的兩,而是用了斤!

這是他從三處神廟弄來的,全都送到了應天,以供老朱鑄造金鼎之用。

“臣恭喜陛下,燕王殿下果然厲害啊!”

朱元章微微點頭,老四確實很不錯。

“先生,咱還沒問過你,這金鼎要什麼模樣纔好?總不能是個隨便的大金塊兒吧?”

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十章 好官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十二章 示兒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
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四百四十章 捲起來的羣臣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六百章 廢了鹽運使司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十章 好官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六百四十四章 通過考試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五百七十章 換了人間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八百四十五章 朱家的祖傳天賦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十二章 示兒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罗源县| 汤阴县| 桐乡市| 石屏县| 商水县| 武冈市| 南乐县| 泰兴市| 如东县| 阜阳市| 临安市| 咸宁市| 奉节县| 葫芦岛市| 德钦县| 临澧县| 大英县| 绥中县| 华宁县| 眉山市| 班戈县| 旌德县| 贵定县| 英山县| 上犹县| 隆尧县| 荃湾区| 闵行区| 逊克县| 阿瓦提县| 凭祥市| 左贡县| 哈密市| 东平县| 临澧县| 徐水县| 常山县| 郧西县| 西乌珠穆沁旗| 共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