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

孔家父子在朱元璋這裡,不但沒有得到夢想中的赦免,反而險些丟了性命……額外還要接受審訊,又要撰寫成書,發行天下。

總而言之,是要讓你們身敗名裂,生不如死。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死了算了……

乾脆利落,一命嗚呼,既解了自己的苦,又維護了祖宗的英名,沒準後世復興儒家的時候,還會交口稱讚,說孔家有烈性子孫,是個漢子,沒有給孔夫子丟人!

孔克堅和孔希學互相看了看,爺倆都從對方的眼裡,讀出了濃濃的求生欲……這算是父慈子孝,湊到了一起。

還能怎麼辦,湊合著活吧!

看現在的樣子,大概率還是可以活下來的,只是身爲孔家後人的榮譽麪皮,全都要丟光了。

只能憋憋屈屈,窩窩囊囊……反正不管了,怎麼都是活著的。

“其實爹啊,咱們也未必就是最倒黴的,萬一有朝一日,明軍殺進大都,俘虜了元廷皇帝,讓他也跟著咱們幹活,那可就……”

“別,別胡說啊!”孔克堅連忙攔住了兒子,“你,你這是要犯欺君大罪的!”孔克堅喃喃道:“其實能抓到察罕就夠了,他就行。”

說完之後,孔克堅的嘴角上竟然露出了一絲期待,他還真想看到那一幕了。

這爺倆還沒走出行在,突然有個拱衛司的人跑過來,手裡頭拿著一罈子藥酒,遞給了孔克堅。

“這是張相吩咐送來的,你們剛剛乾活,不免受傷,抹一些,能緩解疼痛的。”

接過差不多能有二斤重的小罈子,孔克堅錯愕了。

張希孟送來的?

他還真是唱紅臉的?

“多,多謝張相,謝謝啊!”

……

打發走了孔家父子,朱元璋深深吸口氣,哼道:“張先生,要不是你先讓他們去服苦役,咱就直接殺光了孔家人……還真以爲非他們不可?大明不需要儒學,更不需要孔家!先生懂咱的意思吧?”

能不懂嗎?

只是張希孟下意識打個激靈,忙道:“主公,要讓臣說,不要儒學,有些過了,儒學已經刻在了我們的骨子裡,甩不掉的。哪怕是臣講的這些東西,寫的文章,也是針對儒家的弊病,做出來的改良修改。如果沒有了儒學,臣寫的東西,豈不是成了空談?”

朱元璋繃著臉,冷冷道:“先生,咱聽得出來,你是越來越內斂了,不如當初有衝勁兒了,你總是提醒咱,不忘初心,那先生爲什麼不復昔日勇毅?”

張希孟無奈一笑,“主公,臣也時常再想,我提出了一堆東西,靠著主公支持,也身體力行,落實了不少……但是說實話,臣的東西依舊是一張漏洞百出的漁網,空太多地方。”

“是嗎?先生不會過謙了吧?”老朱沉吟道。

張希孟擺手,說是破漁網都擡舉了他。

“主公,臣講了那些,可有如何處理師生關係的,如何忠君報國的,如何不斷提升自我的?臣沒說,因爲臣沒有更好的東西,這些方便,只要從儒家那裡拿過來,稍微闡釋也就夠了。正如儒家成爲顯學之後,欠缺的部分,也是抓了諸子百家,填充進去。漢儒和孔孟之儒,早就不一樣了。”

張希孟想了想,突然低頭,指了指身上的衣服,笑道:“主公,就像是這個衣服,不過是推陳出新,一代代修改,以適應需要。但大體的形制還放在這裡,不至於有太顛覆的東西。臣窮盡一生,也不可能構建出一整套足以全面取代儒家的東西。事實上也沒有必要。我們華夏已經有數千年的深厚積澱。子孫後代只是立足前人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卻沒有必要,完全推到重來。”

朱元璋默默聽著,這些年來,他跟張希孟所談的東西,確實是越來越深入,已經進化到了哲學範疇。

老朱也很難說張希孟有錯,但是老朱卻能聽出他的刻意。

“你講的再對,也和孔家無關。保留傳統,保留儒家,跟寬宥孔家,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伱不要跟咱玩顧左右而言他的把戲。咱聽得明白。”老朱氣哼哼教訓道。

張希孟也不害怕,只是笑道:“臣也沒有騙主公的意思,臣只是想說,一統天下在即,北方半壁,天下變化極大,主公怕是要做出調整才行。”

朱元璋點頭,確實,應該調整,不過朱元璋依舊頑固道:“再怎麼調整,咱們也不會是非不分,那些有罪該死的,別想從咱手裡逃脫!”

嘚,說了這麼多,都成了廢話。

朱元璋這傢伙,簡直比驢都倔強!

不過也正是老朱的倔強,堅守了這個國家的底線,不至於快速墮落。

僅僅從這個角度來看,朱元璋就無愧大明天子的身份。

張希孟感嘆之餘,卻是想起一件事,“主公,事到如今,開封那邊到底需不需要救援,察罕帖木兒又該怎麼應付,似乎主公該拿個主意纔是!”

朱元璋聽到這裡,神色凝重起來,相比起孔家,這件事情的確更加棘手。

針對韓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按照四階段戰術,等著他們被滅,然後再北伐,收拾殘局就是了。

可這樣做有兩個問題,其一,坐視韓宋滅亡,像毛貴,關鐸這種人,如何能收服他們?

在這倆人之外,還有大把紅巾軍的好漢子,能堅持到今天的,都堪稱精銳寶貝,如果輕易死去了,絕對是華夏的損失。

而且如果放任察罕帖木兒,吞併整個河南,到時候南北朝對峙,想要北伐,還真不會那麼容易。

所以明軍才必須趁勢北伐,搶先將山東揣進口袋裡。

但既然收取了毛貴等人,就要照顧他們的心思。出兵開封,援救韓宋,也就成了必須要做事情。

“決戰中原!和察罕打一場大決戰!”朱元璋突然說道。

張希孟渾身一震,身體裡的血液一時激盪,面色都變紅了。

果然大的要來了。

歷史上的察罕帖木兒死在了田豐等人的手裡,一代名將,慘遭暗殺,也是老天爺瞧大元朝不順眼,非要除掉這個最後的依仗,也是給位面之子剷除障礙。

問題是如今的大明,自張希孟的幫助下,提前好幾年,奠定了南方大區王者地位,揮師北上,根本沒給田豐等人刺殺的機會。

既然察罕不死,大戰無法避免。

雙方都握著幾十萬精銳。

相比較而言,察罕的部下,戰爭經驗更加豐富,騎兵更多,也更加兇猛悍勇。

大明這邊,也有相當優勢,高昂的鬥志,上下一心,充沛的供應,而且秉持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之心,牢牢佔據天時。

雙方決戰,絕對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較量。

這種戰略大決戰,幾乎可以決定一個王朝的興衰命運,無數人的生死全都牽扯其中,由不得半點遲疑差錯。

而這種程度的決心,只有朱元璋才能下。

張希孟稍微沉吟,微微低聲道:“我們準備的未必充分。”

朱元璋心中一動,少許之後,卻也道:“不充分就不充分。我們在準備,察罕何嘗不是!他要是順利滅了韓宋,就會成爲大元一人之下的權臣,哪怕昔日的脫脫也比不上。趁著韓宋尚存,察罕大勢未成,咱們一鼓作氣,勝算至少有七成!”

朱元璋握緊拳頭,“先生,七成的優勢,還不可以決戰嗎?”

張希孟略思忖,就說道:“只要主公決定,臣自然無話可說,唯有全力以赴,助主公贏得此戰。”

君臣兩個立刻計算起了手裡的兵馬。

此番朱元璋北上,徐達所部,差不多八萬人跟了上來,另外常遇春在滅了陳漢之後,吸收了不少兵馬,他的部下終於超過了十萬之數,達到十一萬五千人。

常十萬名副其實!

光是這倆人,就有近二十萬精兵!

“主公,我提議派遣朱亮祖盯著張士誠,調胡大海北上,這樣一來,我們的主力就能達到二十五萬!”

朱元璋並沒有立刻答應,而是說道:“兵多了,就要更多的糧餉,運河只是疏通了濟寧一段。如果向河南方向進軍,需要的民夫更多。該當如何?”

張希孟幾乎不假思索,“動員山東百姓,發揮民力,從各個州府組織民夫,全力以赴,運送糧餉物資,和察罕決一死戰!”

“能做到嗎?”朱元璋重重問了一句,. 不管是誰,這種事情都馬虎不得。

“主公,現在立刻公佈均田大綱,派遣山東兵馬,返回家鄉,跟百姓宣講均田……並且向百姓承諾,三年之內,免除賦稅!”

朱元璋盯著張希孟,大聲道:“能得到多少民夫?”

“五十萬!五十萬打底兒!”張希孟同樣果斷道。

老朱思量再三,猛地一揮拳頭,狠狠道:“既然如此,那還等什麼!”

決戰!

戰略大決戰!

張希孟迅速找來了毛貴,向他佈置了任務。

在齊魯大地上,徵集五十萬民夫,協助明軍,從山東殺入河南,同元軍決戰。

毛貴短暫沉吟,就說道:“卑職盡力而爲!”

“不是盡力!是必須!”張希孟斷然道。

毛貴咬了咬牙,“卑職明白!”

前面來疏通運河的民夫,只是幾萬人,如今卻要增加幾十倍,能做到嗎?

毛貴也不好說,只能下令……伴隨著一道道的命令,首先從曲阜開始,一座小小的縣城,竟然湊出了一萬五千名青壯,大家高舉一面旗幟,上面只有四個字:“知恩圖報”!

屬於曲阜的民夫出動了,就在他們向東的路上,從兗州出來了更大的一支隊伍……鄒縣,東平州,泰安州,陽谷縣,東昌府,濟南府……伴隨著一面面的旗幟,齊魯大地的百姓,匯聚在一起。

他們要用自己的力量,重新書寫華夏的歷史。就在這一隊隊的民夫當中,濟南張家,兩個年輕人,率領著二百多位同鄉,格外顯眼。他們毅然匯聚人羣當中,滾滾而前。

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
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六百三十五章 繡春刀,出鞘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二百二十章 投朱一念起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站起來,不許跪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都功德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星子县| 靖边县| 积石山| 财经| 溆浦县| 农安县| 自治县| 徐州市| 金溪县| 陆丰市| 罗江县| 永仁县| 和平区| 中阳县| 连南| 泾川县| 红桥区| 水富县| 临朐县| 乌海市| 鹿邑县| 张家口市| 敦化市| 梅河口市| 共和县| 怀集县| 谢通门县| 黄龙县| 阿尔山市| 海南省| 武山县| 朔州市| 襄城县| 通海县| 拉萨市| 屏东县| 临江市| 阳高县| 腾冲县|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