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

很快,江寧知縣宋桂被帶來了。

“宋桂,韓秀孃的案子,你爲什麼不審?”

“因爲……”宋桂也顫抖了,“因爲這個案子情況複雜,有悖倫常,一時間難以處理!”

“案情複雜?哪裡複雜!你當真過問嗎?還是你聽下面的人說的,就信以爲真?又或者你收了好處,過意推諉卸責,欺上瞞下?”

宋桂一聽,嚇得連忙道:“府尊,下官著實冤枉,此案下官是瞭解過的,民間多有怨言,這纔不得不上呈府尊,請求府尊處置……”

“住口!”

夏煜立刻打斷宋桂,又問道:“你說了解過,跟誰瞭解了?民間的怨言又從哪裡來?”

“講!”

宋桂面對此情此景,也是方寸大亂,只能道:“回府尊的話,下官請教了幾位士林名宿,有德耆老……就,就有魏老在內!”

衆人一聽這話,頓時譁然,這個姓魏的買通書吏,書吏左右知縣,反過來知縣還要請教姓魏的……直接邏輯閉環了,這要是能弄明白真相,那纔有鬼呢!

夏煜只覺得頭皮發麻,坦白講, 他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可問到了這裡,依舊讓他有些不寒而慄,超出預計。

要不到此爲止,把事情都算在姓魏的身上得了。

他偷眼看李習, 李習已經隱隱明白了怎麼回事, 他也忐忑不安,但是他還真沒膽子就此打住。

這事李善長已經表態了, 他面對朱元璋, 可以侃侃而談,說自己一心爲了大局, 但是面對李善長,趁早收起這些廢話, 李相纔不吃這一套!

“查……繼續查!宋桂, 你把那些士林名宿, 鄉紳耆老的名字都寫下來!把這些人都抓來,當面對質!”

有了李習的話, 宋桂只能照辦, 等把名單開列出來, 夏煜和李習都看了一遍,這倆人腦袋又大了好幾圈……壞事了, 裡面好幾個人都是他們認識的,就算不認識, 也聽說過名字。

現在怎麼辦吧?

抓!

除了抓還能怎麼辦!

這一回情況特殊,郭英直接出手了,拱衛司的人馬出動,很快押來了十來位金陵的士紳耆老。

說吧, 韓秀孃的案子怎麼回事?

“三綱五常, 天地至理。女人本就不該出來做事。。倘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老老實實在家裡, 哪會有這麼大的風波?我們捍衛正道,仗義執言,問心無愧!”

夏煜繃著臉,怒道:“你們還敢扯謊?沒有收魏家的好處, 怎麼跟他們一個鼻子眼出氣?”

“道之所在, 義之所在!夏府尊,你也是讀書人,難道連這點道理都不知道?你入學的時候,先生沒有好好教導你?”

夏煜已經無言以對了, 這幾個老傢伙已經快要指著鼻子罵人,說自己有辱師門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們論起輩分,還真有說話的資格。

另外,夏煜隱約能猜到,這幾個人沒有撒謊,他們多半真的沒有收魏家的好處。

但問題是他們同爲士林中人,彼此早就有聯絡,遇到了事情,同氣連枝,一起站出來,也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

案子到了這一步,已經有點超出問案官的掌控了,哪怕是李習,他也沒法做主。

“現在也臨近中午了,先休息半個時辰,下午接著審問!”

這就體現了李習的老辣之處,他如果直接宣佈退堂,多半會因此不滿,只能用休息的名義,想拖延一下。

果不其然,說是休息,但是卻沒有離去,不就是一頓午飯嗎,餓不死人,我們倒要看看,這事該怎麼收場?

李習和夏煜匆匆到了二堂,他們剛過來,張希孟跟李善長就等在這裡。

“李相,張相,這,這事情要怎麼辦?下官委實不知道如何收場?”

李善長不動聲色,看了看張希孟,“張相,你說呢?”

張希孟淡淡道:“李兄,這裡面有兩層,我能解決一層,剩下的一層,只怕要辛苦你了。”

李善長心領神會,立刻笑道:“那好,我正好仔細聽聽張相的高論。”

他們簡單聊了幾句,也沒等半個時辰,還有那麼多人都看著呢!

張希孟和李善長一起升堂,這下子堂上就坐了四位大人,著實有點駭人聽聞。

首先發言的就是張希孟,他笑了笑,“剛剛談論的時候,說到了綱常,說到了女人不該出來做事。聽得出來,這是對對本人的一些質疑,此時此刻,我倒是想聽聽大傢伙的意思。”

張希孟說著,站起身,向前走來。

那幾個士林名宿還想跟張希孟理論,因此一個個握緊了拳頭,做出戰鬥狀……哪知道張希孟越過了他們,竟然走到了堂口,衝著金陵百姓,笑呵呵道:“鄉親們有什麼看法,你們說說,這讓女人出來做事,到底合適不合適?”

張希孟隨手指了一箇中年人,“你說,合適不?”

中年人嚇得一縮脖子,“俺可不敢胡說,俺怕挨婆娘打!”

一句話,引來了鬨笑,竟然還是個妻管嚴。

“大傢伙都說說,畢竟這是要落到你們頭上的事情,哪怕反對,只要有道理就好。”張希孟問了半晌,竟然沒有人出來反對。

甚至乾脆有一個人仗著膽子道:“俺們過來聽這個案子,就是想知道,以後婆娘還能不能出來賺錢,能不能貼補家用?”

張希孟立刻道:“你願意讓尊夫人出來嗎?”

“願意啊!俺家孩子多,足足有八個,能多掙點,傻子纔不願意!”

“那以往呢?尊夫人就什麼都不幹嗎?”

“不,不是啊!俺婆娘會紡線,會刺繡,也會攬些活計,只是掙的不多,也未必一直有活兒幹。”

……

這個漢子說完,另外又有好幾個人站出來,說得都是類似的話。

韓秀娘這事之所以引起這麼多的關注,大多數人都關心一個最基本的事情,女人還能不能光明正大出來做事?

其實什麼規矩綱常,在生存面前,都一錢不值。

就像很多農村的婦人一樣,金陵城中的婦人,也是要做事情的,大多數人還沒有資格,把自己關在家裡,享受安逸的生活。

張希孟聽到大傢伙的話,微微頷首,其實跟他的判斷基本一致。

大多數的女人,不是不參與勞動,而是沒法堂堂正正參加勞動。

張希孟笑呵呵轉身,回到了堂上,“李相,你也看見了,事情很明白了……窮苦人普遍希望女人能出來做事,可這些士林賢達,鄉紳耆老,基本上都反對。這事情可大有意趣啊!”

李善長道:“張相睿智,應該能給大傢伙解惑!”

張希孟笑道:“談不上解惑,只是想說出來,大家參詳……說是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在一個家庭中,女人負擔的就比男人少嗎?只怕未必,是夫妻攜手,共同扛起擔子,才能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富足紅火。既然大多數人人家都是如此,給女人授田,讓女人讀書,出來做事。女人也能頂門立戶,支撐家業,似乎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至少多掙一點錢,讓日子輕鬆一些,總還是沒錯的。”

“我就是很好奇,爲什麼飽學之士,有德耆老,那麼厭惡女人做事?莫非這裡面有什麼難言之隱,又或者,單純是因爲綱常習慣……那不妨再多問一句,這個綱常又是怎麼來的?”

張希孟抑揚頓挫,言辭也越發犀利,開始破開繁雜的表象,直至核心。

李善長,李習等人都不由得打起精神,每到這種時候,張希孟都能有驚人之語,今天正好領教一下,他的厲害之處!

“大家想一想,如果不給女人授田,不把女人當成人,是不是家裡頭就必須有男丁頂門立戶?”

“咱們先假定一個情形,你的家中擁有千畝良田,需要五十戶佃農,幫你耕種,每年將一半的收成交給你,你就可以坐享其成,舒舒服服過日子……這時候你想的是什麼?是不是要讓這五十戶永遠都給你當佃農,永遠都不要改變?男人耕田,女人在家操持家務,男人要照顧妻兒,無法離開家庭,也就一輩子當佃農,甚至生生世世,都是如此!”

“可若是女人也能頂門立戶,支撐家業,又會怎麼樣?每年除了耕田收穫的時候,男人都可以放心出去做事,掙些錢財,改善家中的生活。或者乾脆一些,男人留下了耕田,照顧家裡,女人出去賺錢……不管如何,這個家都會越來越好,積累的錢多了,就可以置辦土地,或者送孩子讀書,辛苦了一輩子,下一代人或許就可以改換門庭……大傢伙請想,這個結果是誰最不願意看到的?”

張希孟還沒說完,李善長就深深吸了口氣,臉色大變。說實話,他也清楚士紳都不願意提升女人的地位。

但是讓李善長說清楚其中的道理,著實難爲他了。

可是經過張希孟抽絲剝繭,鞭辟入裡的分析,大傢伙才恍然驚覺,這裡面竟然有深沉的算計在。

不給女人授田,把女人拴在家裡,其實是將女人和家庭,作爲一道枷鎖,反過來拴的是男人,把男丁固定在土地上,讓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無瑕他顧。

最後有利的自然是掌握大量土地的士紳。

有趣的是,士大夫標榜耕讀傳家,但是他們又有多少真正下地種田呢?

你們老老實實耕田,供養我舒舒服服讀書,或許這就是耕讀傳家的真正含義吧!

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十八章 不屈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
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十八章 不屈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三百九十五章 籌備登基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八百二十章 龍場悟道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廟祭祀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十六章 打地鼠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盘水市| 宣城市| 日土县| 夏邑县| 绵阳市| 游戏| 广昌县| 淮北市| 汝阳县| 阜平县| 阜城县| 新余市| 穆棱市| 灵山县| 河东区| 平武县| 九寨沟县| 阳原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东乌| 慈溪市| 长子县| 佛教| 鸡泽县| 金坛市| 雷州市| 岳池县| 和林格尔县| 韶山市| 丰城市| 湾仔区| 揭西县| 汉沽区| 南昌县| 图木舒克市| 晋州市| 布尔津县| 新邵县| 微山县| 东港市| 德令哈市|